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吉拉德·德布鲁(Gerard Debreu) 著,杜江,张灵科 译
图书标签:
  • 价值理论
  • 经济均衡
  • 公理分析
  • 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福利经济学
  • 数学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价格理论
  • 经济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41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099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围绕价格系统的概念,或者更一般地说,围绕定义在商品空间上的价值函数这一概念展开分析。作者在书中建立了“抽象经济”的严格公理化体系。书中研究的两个中心理论问题是:1.解释商品价格的含义,商品价格是私有制经济下主体人在市场上相互作用形成的,2.解释经济状态中价格所起的作用。

目录

丛书序一(厉以宁)
丛书序二(何帆)
译者序
序言
第1章
数学知识
1.1引言
1.2集合
1.3函数与对应
1.4前序
1.5实数
1.6Rm上的极限
1.7连续函数
1.8连续对应
1.9Rm上的向量
1.10不动点
注释
第2章
商品与价格
2.1引言
2.2时期和位置
2.3货物
2.4服务
2.5商品
2.6价格
2.7利率、贴现率和汇率
2.8理论与解释
注释
第3章
生产者
3.1引言
3.2生产和生产集
3.3生产集的假设
3.4利润最大化
3.5价格变动
注释
第4章
消费者
4.1引言
4.2消费与消费集
4.3消费集的假设
4.4偏好
4.5偏好的非餍足性假设
4.6偏好的连续性假设
4.7偏好的凸性假设
4.8财富约束
4.9消费偏好满意程度
4.10价格-财富变化
注释
第5章
均衡
5.1引言
5.2资源
5.3经济体
5.4可实现状态
5.5私有制经济
5.6市场均衡
5.7均衡
注释
第6章
优化
6.1引言
6.2与价格体系相关的最优以及均衡理论
6.3与价格体系相对应的均衡状态即为最优状态
6.4最优是与价格系统相对应的均衡状态
注释
第7章
不确定性
7.1引言
7.2事件
7.3商品和价格
7.4生产者
7.5消费者
7.6均衡
7.7最优化
注释
参考文献
出版说明

前言/序言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 图书简介 本书《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旨在为经济学领域,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基石——价值理论与经济均衡概念,提供一次深入且系统化的基础重构与严格论证。本书摒弃了传统的描述性或经验归纳方法,转而采用纯粹的公理化演绎路径,力求从最基础的、无可争议的初始假设出发,严密推导出主流经济学中关于偏好、选择、稀缺性、市场出清以及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与有效性等核心命题。 本书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适合高等院校经济学、数学经济学、经济哲学,以及理论物理学等领域的高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专业研究人员深入研读。它不仅是对现有理论的总结,更是一次对经济学方法论基础的严肃审视。 第一部分:基础公理与理性选择的逻辑基础 本书的开篇着眼于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框架。我们首先探讨“理性人”概念的哲学与逻辑根源,并将其严格公理化。这部分内容并非简单地重复消费者理论的教科书描述,而是专注于提炼出驱动所有经济行为的最小完备公理集。 1.1 偏好的公理化表达: 我们深入分析了构成偏好的基本关系(如完备性、传递性),并引入了超越传统序数效用概念的结构——集合序关系(Set Order Relations)。重点讨论了在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何维持这些基本公理的有效性,并引入了关于“认知约束”对偏好形成的修正性公理。 1.2 选择集的结构与约束条件的公理化: 经济行为发生在特定的可行集内。本书将预算集、生产可能性边界等约束条件视为由一系列不可约的线性或非线性不等式定义的拓扑空间。我们探讨了这些空间如何与偏好结构相作用,产生“选择函数”(Choice Function)的结构性特征,如阿罗的“无明显偏好”(Chernoff condition)在公理层面的意义。 1.3 时间偏好与跨期决策的公理基础: 针对动态经济学的需求,本章将时间视为一个可测量的维度,并对“贴现因子”(Discount Factor)的引入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我们分析了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背后隐含的时间一致性(Time Consistency)公理,并探讨了偏好在无限期视角下保持稳定的条件。 第二部分:交换、市场与均衡的构造 在确立了行为主体的公理基础后,第二部分将视角转向多个主体交互形成的“市场”结构,并致力于构建经济均衡的概念模型。 2.1 局部均衡的收敛性分析: 本章从局部市场(如单一商品市场)入手。我们不再满足于“供给等于需求”的简单表述,而是将市场视为一个动态调整过程(Tâtonnement Process)。通过引入动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如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我们严格证明了在特定价格调整规则下,价格向量趋向于局部均衡点的路径依赖性与收敛速度。这部分对传统“看不见的手”进行了量化和拓扑学的审视。 2.2 交换经济中的一般均衡存在性: 这是本书的核心贡献之一。借鉴瓦尔拉斯(Walras)的洞见,我们采用最严格的数学工具——不动点定理(如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或塔斯基不动点定理)——来证明一个无生产、仅有交换的经济体中,一般均衡的存在性。我们详尽分析了为满足不动点定理的拓扑要求(如紧致性、凸性)必须对初始资源禀赋和偏好集施加的必要条件。 2.3 生产、要素市场与一般均衡的有效性: 随后,本书将生产活动引入模型。这要求我们对生产可能性集(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的凸性和不可分割性进行精确的公理描述。我们随后转向福利经济学的核心——一般均衡的有效性(Efficiency)。通过分析均衡状态下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我们严格论证了“均衡即帕累托最优”的第一个基本定理(First Fundamental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并清晰界定了这一结论成立所需的全部先决公理(如无外部性、无搭便车问题)。 第三部分:均衡的独特性、福利与分配 第三部分超越了均衡的存在性,关注均衡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福利的关联。 3.1 均衡的唯一性与稳定性: 现实世界的经济体通常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均衡状态。本书探讨了在何种条件下,一个经济系统可以保证其均衡解是唯一的。我们考察了需求函数的严格拟凹性(Strict Quasi-concavity)和供给函数在价格空间上的单调性如何共同作用,以排除周期性或多个稳定均衡点的可能性。我们还引入了对结构稳定性(Structural Stability)的讨论,即微小偏好或技术冲击下均衡点的变化程度。 3.2 福利经济学的第二个基本定理:再分配与均衡: 本章是对社会分配理论的公理化审视。第二个基本定理指出,任何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一次性的初始禀赋再分配来实现。本书的重点在于精确界定“可达”与“可实现”之间的区别,并分析在存在交易成本或信息不对称时,该定理在公理层面上如何被削弱或瓦解。我们引入了关于“公正偏好”(Fairness Preferences)的公理模型,探讨其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3.3 均衡的动态演化与非均衡分析: 尽管本书的基础是静态均衡,但我们认识到经济系统是动态的。最后,本书探讨了“非均衡”状态(如失业、短缺)如何通过调整机制反馈到均衡路径上。我们采用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动态系统模型,分析了在市场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传播延迟的情况下,经济系统偏离均衡的轨迹,并讨论了最优干预策略的公理边界。 总结与展望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力求以数学的严谨性,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奠定不可动摇的逻辑基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出新的经验发现,而在于清晰界定我们“知道什么”以及“我们假设了什么”——通过剥离所有非必要的经验假设,将经济均衡的理论结构提炼至其最纯粹的公理形式。它为未来的经济模型构建者提供了一张精确的蓝图,指明了从基础假设到宏大结论的每一步推理的合法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被《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这个书名吸引,是因为它听起来就带有一种“探本溯源”的严谨感。作为一名在经济学领域摸索多年的学习者,我常常感到,很多经济学理论虽然实用,但在基础层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够“坚实”。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模型和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公理”开始,像一个建筑师一样,勾勒出价值理论的基石,然后一层层向上搭建,最终导向对经济均衡的深刻理解。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理性”和“选择”的公理化论述,这让原本听起来有些虚幻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下,价值会发生变化,以及市场力量是如何在个体理性选择的驱动下,最终趋向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这种从微观基础推导出宏观现象的逻辑,不仅严谨,而且极具说服力。书中的叙述方式,并没有因为其理论的深刻性而变得枯燥,反而充满了引导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我一直以来对经济学的一些模糊认知,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清晰的解答。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乎我的预期。作为一个对经济理论一直有些敬畏的门外汉,《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用一种极其清晰且富有逻辑的方式,重新构建了我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认知。它不像许多教材那样,直接抛出一堆模型和公式,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最根本的“公理”出发,一层层地剥开经济均衡的面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价值”这一核心概念时的严谨性。他没有简单地将其与价格画等号,而是深入剖析了价值的来源,以及在理性人的行为驱动下,市场如何自发地朝着一个稳定的“均衡点”靠拢。这种从个体理性行为推导出宏观市场现象的分析方法,让我耳目一新。我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市场波动和价格形成,背后有着如此深刻且具有普适性的逻辑。书中对“偏好”和“稀缺性”的公理化处理,让我对经济学中最基础的假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一些经济现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并不生硬,反而充满了启发性,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评分

老实说,我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翻开《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毕竟“公理分析”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点哲学和抽象的味道,有点担心会读起来晦涩难懂。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溯源”精神。作者没有像很多经济学著作那样直接切入供需曲线或者宏观经济指标,而是回到了经济学最根本的出发点——人的行为和选择。通过一系列看似简单却无比精妙的公理,他构建了一个模型,让我们得以审视价值的本质以及市场如何自发地趋向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理性选择”和“个体偏好”的深入探讨,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用公理化的语言去解释,却显得格外有力量。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境下,人们会做出不同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累积起来如何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书中的论证过程严谨而有力,但又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说教,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让我不断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读完之后,我对经济均衡的理解不再是机械的数字游戏,而是一种源于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过程的自然涌现。

评分

当我开始阅读《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时,我并没有期望它能彻底改变我对经济学的看法,毕竟这个领域对我来说一直充满了挑战。然而,这本书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经济理论,梳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艺术。它没有直接进入到供需曲线或者消费者剩余的计算,而是回归到了经济学最根本的出发点——人的基本行为和选择。作者通过设定一系列简洁却极具穿透力的“公理”,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步构建起对“价值”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清晰地展示了经济体是如何趋向于一种“均衡”状态的。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稀缺性”和“个体偏好”这两个基本要素的公理化处理,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实,并被赋予了严谨的逻辑。这种从微观个体行为到宏观市场均衡的推演过程,让我对经济学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它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教材,而是能够激发读者深度思考和自我探索的指南。

评分

这本《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名对经济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但又常常被其复杂模型弄得晕头转向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从更根本、更具说服力的角度来剖析经济现象。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上来就堆砌一堆令人生畏的数学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公理”出发,就像构建一座宏伟大厦的基石一样,一步步引导我理解价值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经济如何趋于均衡。那种逻辑的严谨性,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晰的推理过程,每一个结论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洞察。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稀缺性”和“偏好”这两个核心概念的细致阐述,它们不再是抽象的经济学黑话,而是变成了可以触碰、可以理解的日常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我终于能体会到,为什么在自由市场中,价格会围绕着一个“均衡点”波动,而这种波动又如何反映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并非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引导性和启发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经济学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哒好哒好哒好哒好哒好哒好哒好哒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很不错,算是经典理论吧,就是定价有点儿贵,这么薄的书卖这么贵。。。

评分

���� 强迫症,必须评价啊

评分

蛮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精装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