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珂 著
图书标签:
  • 神话故事
  • 中国神话
  • 历史
  • 文化
  • 民俗
  • 传说
  • 古代文学
  • 神话传说
  • 中国历史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56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74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涂布纸
页数:4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推荐一:作为国内一部神话史,《中国神话史》是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对中国神话进行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他秉持广义神话学理论对中国神话的发展进行梳理,构建出中国神话相对完整的系统。
  推荐二:袁珂先生以严谨的文献考据为基础,旁征博引,追溯神话的源头和演变,寻找、分析神话形象的流传、衍化,带我们把握中国古神话的发展脉络。
  推荐三:本书延续了袁珂先生的一贯文风,以清晰透彻的语言、开阔的学术视野,让读者体会到中国神话的丰富多彩、枝繁叶茂。

内容简介

  《中国神话史》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是作为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神话研究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必读经典。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1946年,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开始系统化地研究中国神话。到1949年回到四川,继续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1978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4年担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及800余万字的论文。袁珂先生的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重印,并且被翻译成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国、世界语等多种语言。其作品还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目录

序 言 1
前 言 10
第一章 原始社会前期的神话 1
一、神话传说中的中国原始社会 3
二、萌芽状态神话的产生时期 6
三、前万物有灵论:活物论时期的神话 9
四、活物论时期神话的遗迹 12
第二章 《山海经》的神话(上) 17
一、《山海经》神话的上下限 19
二、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神话 21
三、女性开辟神的神话 25
四、构成《山海经》神话的主要部分 28
第三章 《山海经》的神话(下) 33
一、天帝的出现和天地通路的隔绝 35
二、帝俊在《山海经》中的地位 38
三、诸神子孙的创造发明和怪物异人 41
四、西王母神话的演变 45
五、从朴野到文明的昆仑山 50
第四章 先秦及汉初文献中的神话 55
一、《穆天子传》、《诗经》与《楚辞》 57
二、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 61
三、古史中的神话(上) 65
四、古史中的神话(下) 68
五、诸子中的神话(上) 72
六、诸子中的神话(下) 76
七、《世本》、《尔雅》与《说文》 82
第五章 汉代的感生神话及其他 89
一、纬书所记的感生神话 91
二、纬书所记的其他神话 94
三、《吴越春秋》、《越绝书》、《蜀王本纪》 98
四、《六韬》、《太公金匮》、《论衡》 102
五、《风俗通义》、《三五历纪》 105
六、《神异经》、《十洲记》、《洞冥记》 110
第六章 仙话及佛典中的神话 117
一、《山海经》中的不死思想 119
二、《列仙传》与《神仙传》 124
三、六朝以后的仙话 128
四、佛典中的神话 134
第七章 历史人物的神话 139
一、成汤、伊尹、傅说、姜太公 141
二、周穆王、徐偃王、伍子胥 145
三、孔子及其门徒 149
第八章 魏晋六朝的神话(上) 161
一、《古小说钩沉》中的神话(一) 163
二、《古小说钩沉》中的神话(二) 167
三、《搜神记》与《搜神后记》 171
四、《博物志》、《异苑》、《述异记》 178
第九章 魏晋六朝的神话(下) 183
一、闪烁神话光影的《拾遗记》 185
二、《列子》、《西京杂记》、《古今注》 189
三、《华阳国志》、《续齐谐记》、《金楼子》 195
四、《水经注》及其他 198
第十章 唐五代的神话 203
一、《古镜记》、《枕中记》、《定婚店》 205
二、《柳毅》与《古岳渎经》 209
三、《朝野佥载》、《酉阳杂俎》、《宣室志》 216
四、《琱玉集》、《独异志》 222
五、《广汉魏丛书·搜神记》与句道兴《搜神记》 227
六、几部地理书中的神话 231
七、《录异记》及其他 235
第十一章 宋元的神话 241
一、宋代初年的神话 243
二、《梦溪笔谈》与《龙城录》等 247
三、《吴船录》、《入蜀记》与《夷坚志》等 252
四、《续夷坚志》与《搜神广记》等 258
第十二章 明清的神话 263
一、《琅嬛记》与《开辟衍绎》等 265
二、神话小说《西游记》 270
三、《封神演义》与《四游记》 275
四、清东轩主人《述异记》与褚人穫《坚瓠集》等 279
五、《聊斋志异》及其他 285
第十三章 民间流传的神话 291
一、牛郎织女 293
二、董永、沉香 298
三、二郎 304
四、“白蛇传” 308
五、刘海戏蟾、和合二仙 312
六、鲁班、德庆龙母 316
第十四章 中国神话研究史(上) 321
一、传说中古代神话最早的搜集者和整理者 323
二、从孔子到刘向、刘歆(秀)父子 327
三、王充《论衡》、王逸《楚辞章句》、应劭
  《风俗通义》 332
四、郭璞《山海经注》 336
五、陶潜《读山海经》、刘勰《文心雕龙》 340
第十五章 中国神话研究史(下) 345
一、罗泌《路史》 347
二、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352
三、杨慎《山海经补注》、王崇庆《山海经释义》、吴任臣
  《山海经广注》 357
四、汪绂《山海经存》、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
  《山海经笺疏》 361
五、从俞正燮到吴承志 367
第十六章 少数民族的神话(上) 373
一、《山海经》中少数民族神话的遗迹 375
二、开天辟地神话 381
三、创造人类神话 385
四、始祖诞生神话 389
五、活物论神话 393
第十七章 少数民族的神话(下) 399
一、解释自然现象神话 401
二、推原神话 406
三、风俗神话 409
四、征服自然神话 413
五、民间传述的神话 418
六、融入史诗和叙事诗中的神话 424
第十八章 中国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431
一、汉赋与魏晋六朝诗歌小说 433
二、唐代小说与诗歌 437
三、宋以后小说、戏曲等 441
四、现代少数民族口头传述的神话 446
引用书目举要 451

精彩书摘

  一、神话传说中的中国原始社会
  整个原始社会,包含从猿人到古人的原始群居生活和新人出现以后从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到原始社会解体两大阶段。在母系氏族公社形成以前的这一阶段,时间是漫长的,大约经历了从200万年到公元前4万年之久,我们叫它原始社会前期,相当于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里所说的蒙昧时期的低级阶段和中级阶段。
  这段时期的历史,古代人们早已有所猜想和推测。庄周是最早一个在这方面作推想者。《庄子·胠箧》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他从远古推想到伏戏(羲)、神农的时代,正是相当于早期母系氏族公社之时,所记诸古帝的名称,大概也有当时所传的一点古书作凭依,非纯出杜撰。但是,他把这段漫长的充满为生存与生活而斗争的原始人类群居生活的景象,描写得这样和平、丰足、安谧,则是道家清静无为而致天下太平思想的有色眼镜造成的错觉,是不可靠的。
  《庄子》另一篇文章《盗跖》中,对原始社会的初期情景的推想,才比较接近实际:“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蠹》对此又有所补充,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又说:“民食果蓏蜯蛤,腥燥臭恶,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从“构木为巢”到“钻燧取火”,概括了原始社会前期(相当于摩尔根分期法的蒙味期低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社会生活的大略情景。可见古代人们对这段时期的原始社会仍是有比较正确的认识的。
  也有纯出于神话性质推想的,如《汉唐地理书钞》所辑《荣氏遁甲开山图》便是。此书早佚,不知何代人所作,我估计大概也是汉代的纬书之一。《隋书·经籍志》有著录,列入子部的五行类,作“《遁甲开山图》三卷,荣氏撰”,其实该作“荣氏解”才更符合实际情况。《汉唐地理书钞》的辑者王谋说:“《荣氏遁甲开山图解》皆记天下名山古先神圣帝皇发迹之处,故以开山名书,即可以为地理书开宗第一章。”但观其辑存的关于三皇、伏羲、女娲等条目,实在也可算是古代的历史书,是将一些虚构的神人填充了原始社会最早时期的空白。例如关于三皇,书中就这么记载着——
  五龙见教,天皇被迹望,在无外柱洲昆仑山上。解曰:五龙治在五方,为行神。五龙降天皇兄弟十二人,分五方,为十二部,法五龙之迹,行无为之化。天下仙圣,治在柱洲昆仑山上,无外之山,在昆仑东南一万二千里。五龙天皇,皆出此中,为十二时神也。五龙皇,后君也,昆弟四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角龙,木仙也;次曰徵龙,火仙也;次曰商龙,金仙也;次曰羽龙,水仙也;父曰金龙,与诸子同得仙,治在五方。
  地皇兴于龙门熊耳山。解曰:地皇兄弟九人,面貌皆如女子,貌皆相类,蛇身兽足,生于龙门山中。
  人皇起于刑马山。解曰:人皇兄弟九人,生于刑马山,身有九色。
  接着是伏羲、女娲和女娲以下自大庭氏至无怀氏的古帝王名号,与《庄子·胠箧》所举,大体相同,或者便是本于《庄子》。其所异者,在《庄子》是把这些古帝王列在伏戏(羲)、神农以前,而《开山图》则把他们列在伏羲、女娲之后,而且还说从大庭氏到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羲(伏羲)之号”,不知何据,或者是别有所本吧。
  总之不管怎样,这部书无非是以假想和虚拟,把荒古时代的景象,作了神话色彩的描述。从解说的辞语中,还可以看出,作者是受了道家清静无为和阴阳家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的。如果这也算是神话,当然是相当后起的神话,决非原始社会更非原始社会前期的神话。三国时,吴人徐整所作的《三五历纪》,在记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末有“后乃有三皇”一语,可知三皇是被安排在开天辟地的盘古之后的,可惜此书早佚,盘古之事也只是从后来的类书和书注中所引才能得见,竟未见到有关三皇的记叙。推想起来,或者仍是带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如上所引《开山图》的记叙吧?用神话因素的东西来填补远古历史的空白,是道家之流和某些史学家的惯技。道士徐整已开其端,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又继其后,而集此工作之大成者,乃是宋代罗泌所作的《路史》。《路史》分“前纪”和“后纪”两个部分,“前纪”从初三皇到无怀氏;“后纪”从太昊伏戏氏到夏少康,把许多神话传说材料都转化为历史,作了历史的安排和处理。这部书是很有意思的,包括从整个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的历程,可说是一部神话传说性质的原始社会史,书中所记叙的,当然就是历史化了的神话传说,但却很少有人对它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属句遣字间,尚僻隐,易滋疑窦,每令人索解不得”(清赵承恩《新序》),是一个原因;“岁久传湮,原本无稽,而钱塘旧刻鲁鱼豕亥滋甚”(《重梓〈路史〉凡例》),又是一个原因;何况此书“其采典籍则五纬、百家、《山经》、道书,一言一事,靡不摭拾,几于驳杂而无伦”(明张鼎思《豫章刻路史前纪后纪序》)。以其难读又荒谬无凭,因而探究者少。我们从神话研究的角度看,此书倒是很值得注意的。它采取的神话材料,确实丰富,虽然把它们都转化作了历史,安排在一定的位置上,但从其子罗苹的注中,又每每把这些材料的来源一一注出,大致还其本来面貌,其间多有僻籍佚文不见于今世者,为我们提供了考察、采撷神话材料的方便。《路史》的“前纪”共分六纪,相当于原始社会前期群居生活阶段,“后纪”共有二纪,从伏羲、女娲开始到夏少康中兴,相当于原始社会后期母系制氏族公社建立到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社会初步形成阶段。罗泌将史前的这数十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作了神话性质的推想,取材宏博,构思奇伟。尤有奇者,是他所分前、后二纪,竟恰恰暗合原始社会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神话传说即使是经过整理安排的神话传说之足为“史影”,看来具有一定的道理。
  “前纪”六纪所收古帝名号共五十七,较之《庄子》所举,四倍有余,把一些河神、山神乃至古仙人如巨灵氏、谯明氏、涿光氏、犁灵氏、大氏、弇兹氏、泰逢氏、云阳氏等都列入了古帝的行列,看来自然是舛驳不伦。但是,这一大队古帝的名号,却给我们暗示出了原始社会前期的时间之长,正如李白《蜀道难》一诗所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迩来四万八千年……”;又从所举人神不分的古帝中,给我们暗示出了处于蒙昧时期的原始先民群居生活的某些侧影。
  但这仅仅是从神话传说材料中反映出的中国原始社会,尤其是它前期的一些情况的侧影,却并不是这一时期的神话。
  二、萌芽状态神话的产生时期
  这个时期有没有神话呢?回答是肯定的。不过得先把“神话”一词的概念弄明白。“神话”一词,中国古来原是没有的。这个词语大概是从西欧被翻译到日本,然后又从日本移植到中国来的。中国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现在能够查到的,是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蒋观云《神话、历史养成的人物》一文。对于此词的含义,据各家辞书所述,中外学者所说,实在是繁杂纷歧,很难从中得到明确的认识。不过有一种通常的观念,却是错误的,应该给予纠正,这就是认为神话的先决条件是神,必须有“神”然后才能有“话”。这是把“神话”这个翻译移植过来的浑然一体的语词作了中国式的理解,近于望文生义。其实“神话”一词,本来不过是故事或传说的意思,只因它和宗教的关系密切,宗教奉祀的神多有神话为之传述行迹,所以才引起人们对神话必须有神的错觉。在原始社会前期,当宗教尚处于萌芽状态,即仅有宗教意识而无宗教仪式,无所谓对神的崇拜,因而早期神话中并没有出现后世概念中所谓的神。神话起源的最早时期即上限,我国民族学者杨堃推断为旧石器时代晚期①,即蒙昧期的高级阶段,比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所说的神话产生于野蛮期低级阶段略早,我基本上是赞成他的推断的,因为较符合事实。而我的设想甚至比杨堃先生的推断更早。杨堃先生推断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其时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初期,我的设想则在原始社会前期,即蒙昧期的中级阶段,那时人类还过着原始群居生活,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神话产生。这种神话,略近于后世所说的“寓言”、“童话”,而与后世概念中的“神话”则有较大的差异。
  要把这个问题说明白,须先费几行笔墨,还得从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一书说起。《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曾说过神话产生的一段话,为了确切理解它的含义,现在全文抄录在下面——
  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个人的尊严、雄辩、宗教的情感、正直、刚毅、勇敢,此时已成为品格的一般特质,但是残酷、奸险和狂热也随之俱来。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灵以及大主宰的模糊概念;原始的诗歌创作、共同住宅和玉蜀黍面包所有这些都是属于这一时期的。它也产生了对偶家族和组成胞族和氏族的部落所结成的联盟。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
  从神话与宗教关系密切这一角度来看,这段时期既然“在宗教领域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灵以及大主宰的模糊概念”,则该是比较发展的宗教,而不是宗教的萌芽;那么此时产生的神话,相应地也该是比较发展的神话,而不是萌芽状态的神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的前面一段,是写过“宗教萌芽”的,它这样写道:“蒙昧人……还实行着吃人之风。潜在力的进步是很大的:已有语言、管理、家族、宗教、建筑术、财产的萌芽,也有最主要生产的萌芽。”《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对蒙昧时期情况的叙写未分阶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却是分了阶段的。在蒙昧时期中级阶段,恩格斯写道:“由于食物的来源经常没有保证,这个阶段上大概发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对照《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所叙写的来看,宗教的萌芽,可能产生于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在那个阶段,相应地也该有神话的萌芽了。
  ……

前言/序言

  

《山海集:神话的源流与变迁》 序言 自古以来,人类便仰望星空,俯察大地,试图理解自身与宇宙万物的关系。在那些洪荒年代,当理性尚弱,情感充盈的先民们,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赞叹、对生死的思索,凝聚成一个个奇幻瑰丽的故事。这些故事,便是神话,它们是文明的童谣,是民族精神的初啼,更是我们探寻过往、理解当下、启迪未来的重要钥匙。 《山海集:神话的源流与变迁》并非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汇编,也非是枯燥的学术考据。本书致力于以一种更贴近文本、更富生命力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重返那些神祇活跃、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将在古老的神话文本中,寻觅其脉络,追溯其源头,理解其演变,并洞察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社会意识。 本书的视角,将是多维度的。我们既会深入探究那些最广为人知、影响最深远的创世神话、英雄史诗,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也会挖掘那些相对边缘、却同样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地方神话、民俗神话。我们将尝试从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多个角度,审视这些神话的生成与传播,探讨它们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相信,神话并非是静止的文物,而是流动的活水。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悄然改变,随着社会的需求而调整面貌,甚至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中,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样性。因此,《山海集》将特别关注神话的“变迁”这一核心议题。我们将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神话文本,分析其内容的增删、主题的转移、人物的重塑,揭示神话在历史长河中如何适应、融合、创新,从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本书的研究方法,将是严谨而富有探索精神的。我们将在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借鉴比较神话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力求在解读神话时,既能抓住其精神内核,又能体现其时代特征。我们不会满足于仅仅复述故事,而是要尝试理解故事的“为什么”,挖掘其深层的文化意涵和象征意义。 《山海集》的语言风格,将力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所有对中国神话感兴趣的读者,无论其专业背景如何,都能轻松阅读、深入理解的桥梁。我们将避免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 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根,是文化传承的脉。通过《山海集》,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 构建系统性的神话认知: 从宏观的创世神话到微观的地域传说,逐步建立起对中国神话谱系的清晰认识。 理解神话的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神话背后所蕴含的先民的智慧、情感、伦理观念和生存智慧。 洞察神话的演变逻辑: 了解神话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并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 发掘神话的现实意义: 探讨古老的神话如何能够启迪我们理解当下社会现象,甚至为未来发展提供灵感。 本书的结构,将遵循一种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我们将从神话的起源和早期形态入手,逐步深入到不同主题的神话体系,最后探讨神话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部分:洪荒初开——神话的起点 第一章:混沌与创世 对“混沌”概念的早期理解,及其在不同创世神话中的体现。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解析:宇宙的生成,阴阳的划分,万物的起源。 女娲造人的神话解读:生命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社会伦理的雏形。 对早期创世神话的地理、社会背景的探讨,以及其在中国早期文明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章:自然之力与原始信仰 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崇拜:早期自然神的形象与职能。 风雨雷电的拟人化:对不可抗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沟通。 动物图腾与部落信仰:早期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及其在神话中的遗留。 原始宗教仪式与神话的关联:祭祀、占卜等活动如何支撑和传播神话。 第二部分:英雄史诗——文明的塑造者 第三章:开辟与治愈——远古的伟业 后羿射日的传说:对太阳的崇拜与对灾难的抗争,英雄主义的萌芽。 嫦娥奔月的神话:对月亮的神化,对死亡、长生以及情感的复杂描绘。 大禹治水的传说:人定胜天的信念,对自然灾害的系统性治理,国家雏形的形成。 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的冲突:宇宙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第四章:人神交织——神话人物的复杂性 黄帝、炎帝的传说:华夏民族的起源,部落联盟的形成,文明的奠基。 蚩尤的形象分析:作为反抗者、牺牲者或恶魔的多重解读。 舜、禹的德政传说:对政治伦理与社会秩序的神话化表达。 神祇与凡人的界限:神话中人与神之间的互动、融合与对抗。 第三部分:万象纷呈——神话的地域与主题 第五章:江河流域的神灵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神话传说:水神、龙王、河伯等形象的演变。 对水患的恐惧与崇拜:神话如何体现人类与水共存的历史。 各地独特的河流神话:如洛水宓妃、湘水女神等。 第六章:山岳秘境的传说 昆仑山、蓬莱山等仙境的描绘:对理想国度和永生之境的向往。 山神、林神、兽神的传说:对自然生境的守护与敬畏。 少数民族地区的神话与传说:对本土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回响。 第七章:人间百态的神话 婚姻、生育、死亡等人生大事的神话化:如孟婆、织女、牛郎等。 对财富、权力、爱情的追求与幻灭:民间故事与神话的交融。 惩恶扬善的神话:对道德规范的强化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第四部分:流变与传承——神话的生命力 第八章:神话的演变与重塑 不同朝代对神话的解读与改造:如汉代神话的儒学化,魏晋南北朝的神佛融合。 文学作品对神话的继承与创新:如《山海经》、楚辞、小说等。 宗教传入对本土神话的影响:佛教、道教等如何与中国传统神话互动。 第九章:神话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影响 神话作为早期历史叙事的功能:对民族起源和国家认同的构建。 神话在伦理道德教化中的作用:对善恶、忠奸的价值判断。 神话对艺术、文学、习俗的渗透:从绘画、雕塑到节日庆典。 第十章:现代语境下的神话解读 神话在当代文化中的再创作与传播:影视、动漫、游戏等。 对神话进行新的解释与反思:心理学、符号学等现代视角。 神话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石: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结语 《山海集:神话的源流与变迁》是一次关于我们自身起源与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古老故事的热爱,重新认识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与文化的伟大神话。神话的生命力,在于它们能够不断地被讲述,被理解,被赋予新的意义。它们是过去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启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瑰丽而深邃的神话世界,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智慧与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不是那种会主动去阅读历史类书籍的人,总觉得会比较枯燥,但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拿到它的时候,只是被它独特的名字吸引,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充满激情和诗意的笔触所吸引。他不仅仅是在讲述神话故事,更像是在用一种描绘画卷的方式,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呈现在我眼前。书中对于一些神话人物的塑造,比如关于伏羲、女娲的描写,不再是简单的神性光辉,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和早期文明的探索痕迹。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神话象征意义的解读,他能够从一些看似简单的情节中,挖掘出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比如,关于混沌的描述,以及盘古开天辟地所象征的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这些都让我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也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梳理,让我看到了中国神话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反而让人有一种沉浸感,仿佛自己也化身为故事中的一员,去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冒险,去感悟那些古老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吸引力,那种古朴的水墨风格,搭配上腾云驾雾的神兽,瞬间就把我拉进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世界。我一直对中国的神话故事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很多细节都模模糊糊。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就被序言里作者那种对中国神话深深的敬意和探索精神所打动。接着,我开始阅读第一章,书中对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神话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解读,不仅仅是故事的复述,更重要的是,作者结合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试图还原这些神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我特别喜欢作者分析神话中蕴含的社会形态和人们的信仰观念的部分,比如,通过对“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的解读,竟然能联系到古代先民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对宇宙秩序的理解,这让我觉得,这些古老的故事并非仅仅是想象,而是承载着深刻的文化信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精美的插图,虽然不是原著里画的,但选图的意境和风格都与内容十分契合,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整体来说,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中国神话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故事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意义。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本所谓的“中国神话史”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充满了枯燥的理论和冷冰冰的考据。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了。作者的文笔极其生动,将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讲述得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充满画面感和生命力。他对于神话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本身,更是深入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哲学以及社会心理层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分析,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是探讨了女娲作为一位创世女神,其形象是如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以及这个神话所象征的对生命和文明的延续的渴望。书中还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于神话的认识和阐释,比如,儒家、道家等学派是如何看待和运用这些神话的。我之前对于这些神话的了解大多停留在零散的故事层面,而这本书则将它们串联成了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让我看到了神话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命力。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累,反而让人有一种探险的乐趣,仿佛跟随作者一起,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明的长河中,寻找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神话宝藏。

评分

这是一本令人惊喜的书,它提供的视角和信息量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认为神话只是用来娱乐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神话更深层次的价值。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梳理不同时期神话的演变脉络,比如,他分析了《山海经》中的神话与后世神话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不同朝代,神话是如何被重新解读和应用的。我特别被关于“后羿射日”神话的解读所吸引,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更是探讨了其背后可能反映的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个故事所承载的不同象征意义。他还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我们不太熟悉的神话,比如一些地方性的、地域性的神话传说,这让我对中国神话的丰富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引用,这些引用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到叙述中,为他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个章节之间都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人在阅读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考。

评分

我一直以为我对中国的神话传说算是有一定的了解,毕竟从小听着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故事长大。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它的内容之深邃、考证之严谨,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三皇五帝”的考证部分印象深刻。作者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视为虚构的人物,而是尝试从历史、文献、考古多个维度去解读他们的起源和在不同时期被神化的过程。他分析了不同时期文献中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差异,并对照考古发现,试图勾勒出他们可能存在的历史原型以及后世为何会赋予他们如此崇高的神性。这种抽丝剥茧式的研究方法,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而且,书中对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比如大禹治水,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不仅仅是讲述大禹的功绩,更是分析了其背后反映的古代社会治理、民族融合等深层议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神话起源时,不回避其早期可能存在的原始、粗犷的痕迹,而是以一种更具历史眼光的方式去呈现,这让整个叙述更加真实可信。这本书的语言也相当的学术化,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难懂,作者的笔触兼具严谨和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与古人一同思考宇宙和人生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以某种马克思主义的进化论为指导,在这本书体系最清楚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作者就提出了神话从“活物论”(前万物有灵论)到自然崇拜,从女性祖先崇拜到男性祖先崇拜的发展脉络。后面谈到西王母神话的演变(自然,这是尽人皆知的),又提出了由野及文的发展线索。

评分

集了几篇短小的传说故事,篇幅太小,印刷装帧均好。

评分

宝贝收到了,迫不及待的打开,东西挺好,是我想要的那种!宝贝收到了,迫不及待的打开,东西挺好,是我想要的那种!宝贝收到了,迫不及待的打开,东西挺好,是我想要的那种!宝贝收到了,迫不及待的打开,东西挺好,是我想要的那种!

评分

这本比较厚实还是很实惠的参加活动的话。就是看的不多。

评分

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是作为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神话研究开山之作。

评分

速度快,服务好,物美价廉。速度快,服务好,物美价廉。速度快,服务好,物美价廉。速度快,服务好,物美价廉。

评分

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

评分

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

评分

书很好。第一部中国神话史 太棒了大家都来买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