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irc Display]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irc Displa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鄒開順,王輔忠 著
圖書標籤:
  • 光電顯示
  • 顯示技術
  • 顯示原理
  • 液晶顯示
  • OLED
  • LED顯示
  • 圖像顯示
  • 光電子學
  • 顯示器件
  • 現代顯示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國防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8101799
版次:1
商品編碼:1181919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
外文名稱: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irc Display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分3捲,共11章。第一捲“光電顯示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內容涉及:顯示技術概論,光度學與色度學基礎,陰極射綫緻發光顯示,液晶顯示(LCD)原理與技術,以及其他一些常見的平闆顯示技術,重點闡述液晶的物理性質、電光效應、液晶顯示器的器件結構、工作原理、驅動控製、製備工藝進行等內容;第二捲“‘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的應用”,引導學生運用顯示、數電、模電、單片機、傳感器等知識設計製作“液晶顯示係列學生作品”;第三捲“光電顯示行業——直通職場”,對光電顯示類企業人纔需求進行跟蹤,對行業內知名企業進行歸納介紹,使學生對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有所瞭解,進而瞭解企業崗位職責和要求。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既可作為高校光電類、電子類、機械類、物理類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廣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術和研究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捲 光電顯示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第1章 顯示技術概論
1.1 顯示技術的概念與特點
1.1.1 顯示技術的概念
1.1.2 顯示技術的特點
1.2 顯示技術的研究內容
1.3 顯示技術分類
1.4 顯示器件和顯示係統的主要性能指標與質量評價
1.4.1 工作電壓與消耗電流
1.4.2 畫麵尺寸
1.4.3 分辨率
1.4..亮度(輝度)
1.4.5 對比度
1.4.6 灰度(深淺可調節性)
1.4.7 響應時間
1.4.8 像素
1.4.9 顯示色
1.4.1 0工作壽命
1.4.1 1存儲功能
第2章 光度學與色度學基礎
2.1 光度學基礎
2.2 色度學基礎
2.2.1 顔色的特性
2.2.2 顔色的混閤
2.2.3 色度坐標和色度圖
第3章 陰極射綫管發光顯示
3.1 CR3、曆史概述
3.2 CRI、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3.2.1 CRT的基本結構
3.2.2 CRT顯示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3.2.3 CRT顯示器的彩色化
3.3 CRT的掃描
3.4 CRT的特點
第4章 場發射顯示和場離子顯示
4.1 CRT的薄型化
4.2 FED
4.2.1 FED的研究進展
4.2.2 FED的特點
4.2.3 FED的器件結構
4.2.4 FED的工作原理
4.2.5 彩色FED器件
4.2.6 與CR3、比較
4.2.7 FED的製作工藝
4.2.8 FED的三大核心技術難題
4.2.9 FED發展的方嚮
4.3 場離子顯示器
4.3.1 FID的結構
4.3.2 FID的工作原理
第5章 真空熒光顯示器
5.1 VFD的器件結構和工作原理
5.2 VFD的電學和光學特性
5.3 VFD的構成材料
第6章 LCD的原理與技術
6.1 液晶
6.1.1 液晶化學
6.1.2 液晶的物理性質
6.1.3 液晶光學特性
6.1.4 液晶的其它物理l生質
6.2 液晶顯示器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6.2.1 液晶顯示器的發展過程
6.2.2 液晶顯示器的分類
6.2.3 液晶顯示器的構成
6.2.4 液晶顯示器的基本結構
6.2.5 液晶顯示器的構成材料
6.2.6 常用液晶顯示器及其工作原理
6.2.7 液晶顯示器的采光技術
6.3 液晶顯示器的驅動與控製
6.3.1 各種驅動電極的結構
6.3.2 液晶顯示驅動器
6.3.3 液晶顯示控製器
6.4 液晶顯示模塊
6.4.1 液晶顯示模塊的分類
6.4.2 LCD驅動係統及LCD模塊電路構成
6.5 TFT液晶顯示技術
6.5.1 TFT型LCD的結構及驅動原理
6.5.2 1TI型LCD的製造工序
第7章 等離子體顯示
7.1 等離子顯示器概述
7.1.1 等離子體的分類
7.1.2 PDP的主要特點
7.1.3 PDP等離子與CR的比較
7.1.4 直流PDP和交流PDP
7.2 等離子顯示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7.3 彩色PDP的放電特性及發光機理
7.3.1 氣體放電的物理基礎
7.3.2 彩色PDP的發光機理
7.3.3 帕邢定律和著火電壓的確定
7.4 AC型:PDP的驅動
7.4.1 驅動集成電路的構成
7.4.2 彩色PDP驅動IC的內部結構
7.4.3 驅動集成電路的作用
7.4.4 根據AC型PDP的工作波形分析其工作原理
7.5 PDP的製備工藝
7.6 PDP的敗退及原因
第8章 電緻發光顯示
8.1 電緻發光顯示概述
8.2 無機電緻發光顯示
8.2.1 ELD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8.2.2 TFEI器件最新進展
8.2.3 無機FFEI研究的一般方法
8.2.4 電緻發光元件的各種構成材料
8.2.5 各功能層或膜的主要工藝方法
8.2.6 ELD的用途
8.3 有機電緻發光顯示
8.3.1 0LED的發展曆程
8.3.2 器件分類
8.3.3 小分子OIED的結構、原理與材料
8.3.4 聚閤物OLED的結構、原理與材料
8.3.5 OLED的一般研究方法
8.3.6 影響0LED發光效率的主要因素和提高發光效率的措施
8.3.7 彩色顯示闆的方法
8.3.8 應用和前景
第9章 其他平闆顯示技術
9.1 發光二極管顯示
9.2 電緻變色顯示
9.3 電泳顯示
9.4 壓電顯示

第二捲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的應用
第10章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設計
10.1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設計常用元器件
10.1.1 電阻
10.1.2 電容
10.1.3 電感
10.1.4 二極管
10.1.5 三極管
10.2 開展“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設計常用工具
10.2.1 焊接工具
10.2.2 測量工具
10.3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課程設計典型案例
10.3.1 數字溫度計的設計與製作
10.3.2 係統器件的選擇
10.3.3 硬件設計電路
10.3.4 軟件設計
10.3.5 組裝與調試

第三捲 光電顯示行業——直通職場
第11章 光電顯示行業發展趨勢及人纔需求信息
11.1 各類顯示技術現狀比較及發展趨勢
11.1.1 CR雖自身更新,漸失霸主地位
11.1.2 平闆顯示日新月異,前程無量
11.1.3 大屏幕顯示器穩步發展
11.2 液晶顯示領域優秀企業簡介及崗位職責和要求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
  第5章真空熒光顯示器
  本章介紹瞭真空熒光顯示器(VFD)的發展曆程,闡述瞭這類器件的器件結構和工作原理,介紹瞭這類顯示器件的電學、光學性質,以及VFD的構成材料。
  VFD是從真空電子管發展而來的顯示器件,由發射電子的陰極(直熱式,統稱燈絲)、加速控製電子流的柵極、塗敷種種發光顔色熒光粉的陽極構成。它利用電子撞擊熒光粉,使熒光粉發光,是一種自身發光顯示器件。由於它可以做多色彩顯示,亮度高,又可以用低電壓來驅動,易與集成電路配套,所以被廣泛應用在傢用電器、辦公自動化設備、工業儀器儀錶及汽車等各種領域中。
  1.VFD的發展過程
  (1)20世紀60年代,為適應電子計算器的發展,采用傳統的電子管生産技術,生産瞭泡型單位管,這是初期的VFD。
  (2)70年代初,生産齣玻璃泡型多位VFD,其外形仍未脫離電子管方式。
  (3)70年代中期,生産最原始的平闆VFD,其特點是:顯示麵為平闆玻璃,其上直接由厚膜形成陽極布綫及電極,絲網印刷熒光體,再附加柵極及陰極,構成平闆型顯示器。
  (4)70年代後期,開始多色VFD的生産。隨著薄膜及其微細加工技術的導入,有瞭今天的多類彆與多品種。
  2.VFD的特點
  VFD具有低電壓驅動、耗電少、發齣的藍綠光醒目等優點。
  3.VFD的分類
  目前,VFD産品全部為平麵顯示闆型顯示器,可按結構、顯示內容、驅動方式、顯示形式、用途等進行分類。
  VFD根據結構一般可分為二極管和三極管;根據顯示內容可分為數字顯示、字符顯示、圖案顯示、點陣顯示;根據驅動方式可分為靜態驅動(直流)和動態驅動(脈衝)。
  5.1VFD的器件結構和工作原理
  1.VFD的器件結構
  VFD種類繁多,下麵以其中應用最廣泛的三極管構造為例說明其基本構造與原理。
  ……

前言/序言


光電顯示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光電顯示技術的核心原理、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為讀者提供瞭全麵而係統的知識體係。作為連接信息世界與現實視界的橋梁,光電顯示技術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瞭飛躍式的發展,深刻地改變瞭人們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方式。本書旨在梳理和總結這一領域的發展脈絡,解析各類光電顯示技術的基石,並展望未來的創新方嚮。 第一部分:光電顯示的基礎理論 本書首先從最基礎的光學原理和電子學原理齣發,構建理解光電顯示技術的理論框架。 光的性質與傳播: 詳細介紹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包括光的乾涉、衍射、偏振等現象,這些是理解色彩生成、圖像顯示以及像素化形成的關鍵。討論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規律,以及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産生的反射、摺射、吸收和散射。 電學基礎: 迴顧半導體材料的基本特性,如能帶理論、pn結形成及特性。講解電荷的輸運機製,電流與電壓的關係,以及在驅動電路中的應用。重點闡述半導體器件的開關特性,這對於控製像素的發光至關重要。 發光機理: 深入剖析不同發光機理,包括: 熒光與磷光: 解釋物質受激發後發光的原理,這是早期CRT顯示器和部分LED背光技術的基礎。 電緻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 重點介紹這一核心發光機理,包括不同材料體係(如無機半導體、有機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發光的機製,涉及載流子注入、復閤、激子形成及輻射躍遷等過程。 電緻變色(Electrochromism): 介紹材料在電場作用下顔色發生可逆變化的原理,及其在某些特定顯示應用中的潛力。 顯示原理概述: 介紹顯示器的工作流程,從接收電信號到最終形成可見圖像的整個過程,包括信號處理、像素驅動、光産生和光調製等關鍵環節。 第二部分:主流光電顯示技術詳解 本書詳細介紹瞭當前市場上的主流光電顯示技術,並對其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優缺點進行深入分析。 陰極射綫管(CRT)顯示器: 工作原理: 詳細闡述電子槍産生電子束,通過偏轉綫圈控製電子束的掃描路徑,擊打熒光粉層産生彩色圖像的原理。 結構組成: 分析真空玻璃殼、電子槍、偏轉係統、熒光屏等關鍵部件的功能。 技術特點: 討論CRT的優點(如響應速度快、色彩還原好)和缺點(如體積大、功耗高、電磁輻射)。盡管已逐漸被淘汰,但CRT的曆史地位和技術基礎仍具研究價值。 液晶顯示器(LCD)技術: 液晶的物理特性: 深入講解液晶材料的各嚮異性、分子排列方式(嚮列相、近晶相)以及在電場作用下的扭麯和恢復行為。 像素結構與驅動: 詳細介紹TFT(薄膜晶體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為像素開關,精確控製每個像素電極電壓的能力。 背光源技術: CCFL背光: 介紹冷陰極熒光燈背光的原理、光譜特性以及在LCD中的應用。 LED背光: 重點分析LED背光的優勢,包括高亮度、高能效、長壽命、更寬的色域。深入講解側入式(Edge-lit)和直下式(Direct-lit)背光的結構差異、光效優化技術(如擴散闆、導光闆、反射膜)。 廣色域技術: 討論使用不同光譜分布的LED(如RGB-LED、量子點增強膜QDFF)來擴展顯示色域的技術。 彩色濾光片: 闡述彩色濾光片(CF)的作用,通過紅、綠、藍三原色濾光片實現彩色成像的原理。 LCD模式: 詳述TN(Twisted Nematic)、VA(Vertical Alignment)、IPS(In-Plane Switching)等主要LCD顯示模式的分子排列、電場響應特性、以及它們在響應時間、視角、對比度等方麵的差異。 LCD的驅動方式: 介紹逐行掃描(Progressive Scan)和隔行掃描(Interlaced Scan)的區彆,以及如何通過驅動IC實現像素的精確控製。 LCD的優點與局限: 分析LCD在亮度、功耗、成本、分辨率等方麵的優勢,以及其在對比度、純黑顯示、視角等方麵存在的挑戰。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技術: 有機半導體材料: 介紹用於OLED的有機發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閤物,以及它們在電子和空穴注入、傳輸、復閤和發光過程中的作用。 OLED的結構: 詳細解析OLED的基本結構,包括基闆、陽極、有機發光層、陰極等。 發光原理: 深入闡述OLED的電緻發光機製,電子和空穴在發光層中的注入、傳輸、復閤形成激子,激子輻射躍遷發光的詳細過程。 OLED的優勢: 強調OLED的自發光特性帶來的高對比度、純黑顯示、廣視角、快速響應時間。 OLED的驅動方式: 有源矩陣驅動(AMOLED): 介紹TFT作為像素開關,配閤存儲電容實現對每個像素發光亮度的精確控製,及其在實現高分辨率、高刷新率和低功耗方麵的優勢。 無源矩陣驅動(PMOLED): 簡述其結構和應用場景,主要用於簡單顯示。 OLED的挑戰: 討論OLED在壽命(尤其是藍色有機材料)、燒屏(Burn-in)現象、製造工藝復雜性、成本等方麵麵臨的挑戰。 OLED的色彩實現: 介紹RGB子像素結構和白光OLED(WOLED)結閤彩色濾光片(W-OLED+CF)的技術路綫。 其他新興顯示技術: 微型LED(Micro-LED): 介紹其基本原理,通過集成大量微小尺寸的LED作為像素實現自發光。分析其在亮度、壽命、色彩、響應速度等方麵的潛在優勢,以及在巨量轉移(Mass Transfer)等關鍵技術上的挑戰。 量子點顯示技術(QLED): 介紹量子點的光電特性,以及它們在提升LCD背光色域、實現高亮度、高色純度方麵的應用。討論量子點在OLED中的應用前景(如量子點OLED)。 電緻發光顯示(ELD): 簡述其原理和應用,包括無機EL和有機EL。 電泳顯示(EPD): 介紹其基於帶電粒子遷移實現黑白成像的原理,及其在電子紙等領域的應用,如低功耗、高可視性。 衍射光學顯示: 探討基於衍射原理的光場調控技術,在全息顯示等前沿領域的應用。 第三部分:顯示器關鍵技術與性能指標 本書深入分析影響顯示效果的關鍵技術和衡量顯示性能的各項指標。 分辨率與像素密度: 定義分辨率(如1080p, 4K)和像素密度(PPI),闡述它們如何影響圖像的精細度和視覺體驗。 色彩錶現: 色域(Color Gamut): 介紹CIE色度圖,各種色域標準(如sRGB, Adobe RGB, DCI-P3, Rec.2020),以及如何評估顯示器的色彩覆蓋範圍。 色彩深度(Color Depth): 解釋每種顔色通道的比特數(如8-bit, 10-bit),以及它如何影響色彩的平滑過渡和細節錶現。 色彩準確性(Color Accuracy): 介紹Delta E等指標,以及如何通過色彩校準來獲得準確的色彩還原。 亮度與對比度: 定義亮度(nits/cd/m²)和對比度(靜態對比度、動態對比度),分析它們對圖像清晰度和層次感的影響。 動態性能: 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 解釋像素從一種顔色變化到另一種顔色的速度,以及它對運動畫麵拖影的影響(如灰階響應)。 刷新率(Refresh Rate): 定義每秒屏幕更新畫麵的次數(Hz),及其對動態畫麵流暢度的影響。 運動補償(Motion Compensation/Interpolation): 介紹插幀等技術如何通過算法生成中間幀來提高運動畫麵的流暢性。 視角(Viewing Angle): 討論不同視角下圖像的亮度、色彩和對比度的變化,以及IPS、VA等技術在改善視角方麵的影響。 功耗與能效: 分析不同顯示技術的能耗錶現,以及節能技術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移動設備和大型顯示牆領域。 圖像處理與增強技術: 降噪(Noise Reduction): 介紹去除圖像中低質量信號産生的噪聲的技術。 銳化(Sharpening): 提高圖像邊緣清晰度的技術。 動態對比度增強: 實時調整圖像亮度和對比度以提升視覺效果的技術。 HDR(High Dynamic Range)顯示: 深入講解HDR技術的原理,如何通過擴展亮度和色彩範圍,展現更接近人眼所見的真實世界的光影細節。討論HDR標準(如HDR10, Dolby Vision, HLG)及其在內容製作和顯示設備中的實現。 第四部分:顯示器製造與驅動電路 本書簡要觸及顯示器的製造過程以及核心的驅動電路設計。 製造工藝概覽: TFT陣列製備: 介紹TFT的製造流程,包括基闆處理、光刻、刻蝕、薄膜沉積等步驟。 彩色濾光片製作: 介紹CF的製作工藝。 玻璃基闆與模組組裝: 描述玻璃基闆的處理、偏光片、液晶注入、背光模組、外殼等組件的組裝過程。 OLED的製造挑戰: 提及OLED製造中蒸鍍、印刷等技術的特點和難點。 驅動電路設計: 驅動IC的功能: 介紹顯示驅動IC如何接收圖像信號,將其轉換為像素電平的控製信號,並輸齣給TFT陣列。 時序控製(Timing Control): 講解圖像顯示的時序要求,如行同步、場同步、像素時鍾等。 信號處理與轉換: 介紹圖像信號的接收、解碼、縮放、色彩空間轉換等處理過程。 第五部分:光電顯示技術的未來展望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光電顯示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嚮,探討可能帶來顛覆性變革的新技術和新趨勢。 柔性與可摺疊顯示: 介紹可彎麯、可摺疊、可捲麯顯示器的技術挑戰和發展前景,包括柔性基闆、柔性電子器件、以及新穎的屏幕材料。 透明顯示: 探討實現高透明度顯示器的技術路徑,及其在AR/VR、智能窗戶、信息交互等領域的應用。 全息顯示與光場顯示: 展望更具沉浸感的三維顯示技術,以及其潛在的顯示原理和技術瓶頸。 集成化與智能化: 探討顯示器與其他傳感器、計算單元的集成,以及未來顯示器的智能化發展方嚮。 人眼與顯示技術的交互: 關注顯示技術如何更好地適應人眼視覺特性,提升觀看舒適度,例如減少藍光對人眼的影響。 生物顯示與仿生顯示: 探索模仿生物體發光或視覺機製的顯示技術。 顯示與XR(擴展現實)的融閤: 討論光電顯示技術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閤現實(MR)等沉浸式體驗中的關鍵作用和發展需求。 通過對光電顯示技術各個層麵的深入剖析,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一個完整、清晰的技術認知框架,理解當前技術的優勢與局限,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所洞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之前對顯示技術隻有一些零散的瞭解,比如知道有LCD和OLED,但具體它們是怎麼工作的,背後有哪些復雜的物理原理,我就一竅不通瞭。這本書的標題《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聽起來就非常全麵,我期待它能給我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能從根本上理解各種顯示屏的運作機製。

評分

我一直覺得,掌握一門技術,最重要的是理解其“why”和“how”。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感覺它不僅僅是羅列技術名詞和參數,更重要的是會深入淺齣地講解背後的原理。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恰當的圖示,來解釋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比如光的摺射、偏振,以及半導體材料的發光原理等等。

評分

總的來說,我期待這本《光電顯示原理與技術》能夠成為我深入學習顯示技術領域的一塊堅實敲門磚。我希望能通過它,不僅瞭解現有的技術,更能培養分析和理解未來新技術的潛力。

評分

在實際應用方麵,我也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瞭解到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畢竟,顯示技術日新替代引發瞭無數的革新,比如我們現在越來越關注的HDR、高刷新率、以及各種新型顯示材料的應用。這本書如果能涵蓋這些前沿信息,那就太棒瞭。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非常簡潔大氣,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很有質感。封麵設計上,那種深邃的藍色調搭配上點綴的科技感綫條,一下子就抓住瞭我對“光電顯示”這個主題的想象。翻開第一頁,紙張的觸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滑膩感,而是帶著一種溫潤的厚實,這對於一本技術類書籍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