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irc Display]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irc Displa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开顺,王辅忠 著
图书标签:
  • 光电显示
  • 显示技术
  • 显示原理
  • 液晶显示
  • OLED
  • LED显示
  • 图像显示
  • 光电子学
  • 显示器件
  • 现代显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17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191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外文名称: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Photoelectirc Displa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分3卷,共11章。第一卷“光电显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内容涉及:显示技术概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阴极射线致发光显示,液晶显示(LCD)原理与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的平板显示技术,重点阐述液晶的物理性质、电光效应、液晶显示器的器件结构、工作原理、驱动控制、制备工艺进行等内容;第二卷“‘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显示、数电、模电、单片机、传感器等知识设计制作“液晶显示系列学生作品”;第三卷“光电显示行业——直通职场”,对光电显示类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跟踪,对行业内知名企业进行归纳介绍,使学生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进而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和要求。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既可作为高校光电类、电子类、机械类、物理类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卷 光电显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第1章 显示技术概论
1.1 显示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1.1.1 显示技术的概念
1.1.2 显示技术的特点
1.2 显示技术的研究内容
1.3 显示技术分类
1.4 显示器件和显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与质量评价
1.4.1 工作电压与消耗电流
1.4.2 画面尺寸
1.4.3 分辨率
1.4..亮度(辉度)
1.4.5 对比度
1.4.6 灰度(深浅可调节性)
1.4.7 响应时间
1.4.8 像素
1.4.9 显示色
1.4.1 0工作寿命
1.4.1 1存储功能
第2章 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2.1 光度学基础
2.2 色度学基础
2.2.1 颜色的特性
2.2.2 颜色的混合
2.2.3 色度坐标和色度图
第3章 阴极射线管发光显示
3.1 CR3、历史概述
3.2 CRI、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2.1 CRT的基本结构
3.2.2 CRT显示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2.3 CRT显示器的彩色化
3.3 CRT的扫描
3.4 CRT的特点
第4章 场发射显示和场离子显示
4.1 CRT的薄型化
4.2 FED
4.2.1 FED的研究进展
4.2.2 FED的特点
4.2.3 FED的器件结构
4.2.4 FED的工作原理
4.2.5 彩色FED器件
4.2.6 与CR3、比较
4.2.7 FED的制作工艺
4.2.8 FED的三大核心技术难题
4.2.9 FED发展的方向
4.3 场离子显示器
4.3.1 FID的结构
4.3.2 FID的工作原理
第5章 真空荧光显示器
5.1 VFD的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5.2 VFD的电学和光学特性
5.3 VFD的构成材料
第6章 LCD的原理与技术
6.1 液晶
6.1.1 液晶化学
6.1.2 液晶的物理性质
6.1.3 液晶光学特性
6.1.4 液晶的其它物理l生质
6.2 液晶显示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2.1 液晶显示器的发展过程
6.2.2 液晶显示器的分类
6.2.3 液晶显示器的构成
6.2.4 液晶显示器的基本结构
6.2.5 液晶显示器的构成材料
6.2.6 常用液晶显示器及其工作原理
6.2.7 液晶显示器的采光技术
6.3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与控制
6.3.1 各种驱动电极的结构
6.3.2 液晶显示驱动器
6.3.3 液晶显示控制器
6.4 液晶显示模块
6.4.1 液晶显示模块的分类
6.4.2 LCD驱动系统及LCD模块电路构成
6.5 TFT液晶显示技术
6.5.1 TFT型LCD的结构及驱动原理
6.5.2 1TI型LCD的制造工序
第7章 等离子体显示
7.1 等离子显示器概述
7.1.1 等离子体的分类
7.1.2 PDP的主要特点
7.1.3 PDP等离子与CR的比较
7.1.4 直流PDP和交流PDP
7.2 等离子显示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3 彩色PDP的放电特性及发光机理
7.3.1 气体放电的物理基础
7.3.2 彩色PDP的发光机理
7.3.3 帕邢定律和着火电压的确定
7.4 AC型:PDP的驱动
7.4.1 驱动集成电路的构成
7.4.2 彩色PDP驱动IC的内部结构
7.4.3 驱动集成电路的作用
7.4.4 根据AC型PDP的工作波形分析其工作原理
7.5 PDP的制备工艺
7.6 PDP的败退及原因
第8章 电致发光显示
8.1 电致发光显示概述
8.2 无机电致发光显示
8.2.1 ELD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8.2.2 TFEI器件最新进展
8.2.3 无机FFEI研究的一般方法
8.2.4 电致发光元件的各种构成材料
8.2.5 各功能层或膜的主要工艺方法
8.2.6 ELD的用途
8.3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8.3.1 0LED的发展历程
8.3.2 器件分类
8.3.3 小分子OIED的结构、原理与材料
8.3.4 聚合物OLED的结构、原理与材料
8.3.5 OLED的一般研究方法
8.3.6 影响0LED发光效率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发光效率的措施
8.3.7 彩色显示板的方法
8.3.8 应用和前景
第9章 其他平板显示技术
9.1 发光二极管显示
9.2 电致变色显示
9.3 电泳显示
9.4 压电显示

第二卷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应用
第10章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10.1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常用元器件
10.1.1 电阻
10.1.2 电容
10.1.3 电感
10.1.4 二极管
10.1.5 三极管
10.2 开展“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常用工具
10.2.1 焊接工具
10.2.2 测量工具
10.3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典型案例
10.3.1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
10.3.2 系统器件的选择
10.3.3 硬件设计电路
10.3.4 软件设计
10.3.5 组装与调试

第三卷 光电显示行业——直通职场
第11章 光电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信息
11.1 各类显示技术现状比较及发展趋势
11.1.1 CR虽自身更新,渐失霸主地位
11.1.2 平板显示日新月异,前程无量
11.1.3 大屏幕显示器稳步发展
11.2 液晶显示领域优秀企业简介及岗位职责和要求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
  第5章真空荧光显示器
  本章介绍了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这类器件的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这类显示器件的电学、光学性质,以及VFD的构成材料。
  VFD是从真空电子管发展而来的显示器件,由发射电子的阴极(直热式,统称灯丝)、加速控制电子流的栅极、涂敷种种发光颜色荧光粉的阳极构成。它利用电子撞击荧光粉,使荧光粉发光,是一种自身发光显示器件。由于它可以做多色彩显示,亮度高,又可以用低电压来驱动,易与集成电路配套,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工业仪器仪表及汽车等各种领域中。
  1.VFD的发展过程
  (1)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电子计算器的发展,采用传统的电子管生产技术,生产了泡型单位管,这是初期的VFD。
  (2)70年代初,生产出玻璃泡型多位VFD,其外形仍未脱离电子管方式。
  (3)70年代中期,生产最原始的平板VFD,其特点是:显示面为平板玻璃,其上直接由厚膜形成阳极布线及电极,丝网印刷荧光体,再附加栅极及阴极,构成平板型显示器。
  (4)70年代后期,开始多色VFD的生产。随着薄膜及其微细加工技术的导入,有了今天的多类别与多品种。
  2.VFD的特点
  VFD具有低电压驱动、耗电少、发出的蓝绿光醒目等优点。
  3.VFD的分类
  目前,VFD产品全部为平面显示板型显示器,可按结构、显示内容、驱动方式、显示形式、用途等进行分类。
  VFD根据结构一般可分为二极管和三极管;根据显示内容可分为数字显示、字符显示、图案显示、点阵显示;根据驱动方式可分为静态驱动(直流)和动态驱动(脉冲)。
  5.1VFD的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1.VFD的器件结构
  VFD种类繁多,下面以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三极管构造为例说明其基本构造与原理。
  ……

前言/序言


光电显示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光电显示技术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作为连接信息世界与现实视界的桥梁,光电显示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本书旨在梳理和总结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解析各类光电显示技术的基石,并展望未来的创新方向。 第一部分:光电显示的基础理论 本书首先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和电子学原理出发,构建理解光电显示技术的理论框架。 光的性质与传播: 详细介绍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这些是理解色彩生成、图像显示以及像素化形成的关键。讨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反射、折射、吸收和散射。 电学基础: 回顾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如能带理论、pn结形成及特性。讲解电荷的输运机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以及在驱动电路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这对于控制像素的发光至关重要。 发光机理: 深入剖析不同发光机理,包括: 荧光与磷光: 解释物质受激发后发光的原理,这是早期CRT显示器和部分LED背光技术的基础。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重点介绍这一核心发光机理,包括不同材料体系(如无机半导体、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机制,涉及载流子注入、复合、激子形成及辐射跃迁等过程。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 介绍材料在电场作用下颜色发生可逆变化的原理,及其在某些特定显示应用中的潜力。 显示原理概述: 介绍显示器的工作流程,从接收电信号到最终形成可见图像的整个过程,包括信号处理、像素驱动、光产生和光调制等关键环节。 第二部分:主流光电显示技术详解 本书详细介绍了当前市场上的主流光电显示技术,并对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 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 工作原理: 详细阐述电子枪产生电子束,通过偏转线圈控制电子束的扫描路径,击打荧光粉层产生彩色图像的原理。 结构组成: 分析真空玻璃壳、电子枪、偏转系统、荧光屏等关键部件的功能。 技术特点: 讨论CRT的优点(如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好)和缺点(如体积大、功耗高、电磁辐射)。尽管已逐渐被淘汰,但CRT的历史地位和技术基础仍具研究价值。 液晶显示器(LCD)技术: 液晶的物理特性: 深入讲解液晶材料的各向异性、分子排列方式(向列相、近晶相)以及在电场作用下的扭曲和恢复行为。 像素结构与驱动: 详细介绍TFT(薄膜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作为像素开关,精确控制每个像素电极电压的能力。 背光源技术: CCFL背光: 介绍冷阴极荧光灯背光的原理、光谱特性以及在LCD中的应用。 LED背光: 重点分析LED背光的优势,包括高亮度、高能效、长寿命、更宽的色域。深入讲解侧入式(Edge-lit)和直下式(Direct-lit)背光的结构差异、光效优化技术(如扩散板、导光板、反射膜)。 广色域技术: 讨论使用不同光谱分布的LED(如RGB-LED、量子点增强膜QDFF)来扩展显示色域的技术。 彩色滤光片: 阐述彩色滤光片(CF)的作用,通过红、绿、蓝三原色滤光片实现彩色成像的原理。 LCD模式: 详述TN(Twisted Nematic)、VA(Vertical Alignment)、IPS(In-Plane Switching)等主要LCD显示模式的分子排列、电场响应特性、以及它们在响应时间、视角、对比度等方面的差异。 LCD的驱动方式: 介绍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和隔行扫描(Interlaced Scan)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驱动IC实现像素的精确控制。 LCD的优点与局限: 分析LCD在亮度、功耗、成本、分辨率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对比度、纯黑显示、视角等方面存在的挑战。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 有机半导体材料: 介绍用于OLED的有机发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合物,以及它们在电子和空穴注入、传输、复合和发光过程中的作用。 OLED的结构: 详细解析OLED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板、阳极、有机发光层、阴极等。 发光原理: 深入阐述OLED的电致发光机制,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的注入、传输、复合形成激子,激子辐射跃迁发光的详细过程。 OLED的优势: 强调OLED的自发光特性带来的高对比度、纯黑显示、广视角、快速响应时间。 OLED的驱动方式: 有源矩阵驱动(AMOLED): 介绍TFT作为像素开关,配合存储电容实现对每个像素发光亮度的精确控制,及其在实现高分辨率、高刷新率和低功耗方面的优势。 无源矩阵驱动(PMOLED): 简述其结构和应用场景,主要用于简单显示。 OLED的挑战: 讨论OLED在寿命(尤其是蓝色有机材料)、烧屏(Burn-in)现象、制造工艺复杂性、成本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OLED的色彩实现: 介绍RGB子像素结构和白光OLED(WOLED)结合彩色滤光片(W-OLED+CF)的技术路线。 其他新兴显示技术: 微型LED(Micro-LED): 介绍其基本原理,通过集成大量微小尺寸的LED作为像素实现自发光。分析其在亮度、寿命、色彩、响应速度等方面的潜在优势,以及在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等关键技术上的挑战。 量子点显示技术(QLED): 介绍量子点的光电特性,以及它们在提升LCD背光色域、实现高亮度、高色纯度方面的应用。讨论量子点在OLED中的应用前景(如量子点OLED)。 电致发光显示(ELD): 简述其原理和应用,包括无机EL和有机EL。 电泳显示(EPD): 介绍其基于带电粒子迁移实现黑白成像的原理,及其在电子纸等领域的应用,如低功耗、高可视性。 衍射光学显示: 探讨基于衍射原理的光场调控技术,在全息显示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第三部分:显示器关键技术与性能指标 本书深入分析影响显示效果的关键技术和衡量显示性能的各项指标。 分辨率与像素密度: 定义分辨率(如1080p, 4K)和像素密度(PPI),阐述它们如何影响图像的精细度和视觉体验。 色彩表现: 色域(Color Gamut): 介绍CIE色度图,各种色域标准(如sRGB, Adobe RGB, DCI-P3, Rec.2020),以及如何评估显示器的色彩覆盖范围。 色彩深度(Color Depth): 解释每种颜色通道的比特数(如8-bit, 10-bit),以及它如何影响色彩的平滑过渡和细节表现。 色彩准确性(Color Accuracy): 介绍Delta E等指标,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校准来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亮度与对比度: 定义亮度(nits/cd/m²)和对比度(静态对比度、动态对比度),分析它们对图像清晰度和层次感的影响。 动态性能: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解释像素从一种颜色变化到另一种颜色的速度,以及它对运动画面拖影的影响(如灰阶响应)。 刷新率(Refresh Rate): 定义每秒屏幕更新画面的次数(Hz),及其对动态画面流畅度的影响。 运动补偿(Motion Compensation/Interpolation): 介绍插帧等技术如何通过算法生成中间帧来提高运动画面的流畅性。 视角(Viewing Angle): 讨论不同视角下图像的亮度、色彩和对比度的变化,以及IPS、VA等技术在改善视角方面的影响。 功耗与能效: 分析不同显示技术的能耗表现,以及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移动设备和大型显示墙领域。 图像处理与增强技术: 降噪(Noise Reduction): 介绍去除图像中低质量信号产生的噪声的技术。 锐化(Sharpening): 提高图像边缘清晰度的技术。 动态对比度增强: 实时调整图像亮度和对比度以提升视觉效果的技术。 HDR(High Dynamic Range)显示: 深入讲解HDR技术的原理,如何通过扩展亮度和色彩范围,展现更接近人眼所见的真实世界的光影细节。讨论HDR标准(如HDR10, Dolby Vision, HLG)及其在内容制作和显示设备中的实现。 第四部分:显示器制造与驱动电路 本书简要触及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以及核心的驱动电路设计。 制造工艺概览: TFT阵列制备: 介绍TFT的制造流程,包括基板处理、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等步骤。 彩色滤光片制作: 介绍CF的制作工艺。 玻璃基板与模组组装: 描述玻璃基板的处理、偏光片、液晶注入、背光模组、外壳等组件的组装过程。 OLED的制造挑战: 提及OLED制造中蒸镀、印刷等技术的特点和难点。 驱动电路设计: 驱动IC的功能: 介绍显示驱动IC如何接收图像信号,将其转换为像素电平的控制信号,并输出给TFT阵列。 时序控制(Timing Control): 讲解图像显示的时序要求,如行同步、场同步、像素时钟等。 信号处理与转换: 介绍图像信号的接收、解码、缩放、色彩空间转换等处理过程。 第五部分:光电显示技术的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光电显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可能带来颠覆性变革的新技术和新趋势。 柔性与可折叠显示: 介绍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显示器的技术挑战和发展前景,包括柔性基板、柔性电子器件、以及新颖的屏幕材料。 透明显示: 探讨实现高透明度显示器的技术路径,及其在AR/VR、智能窗户、信息交互等领域的应用。 全息显示与光场显示: 展望更具沉浸感的三维显示技术,以及其潜在的显示原理和技术瓶颈。 集成化与智能化: 探讨显示器与其他传感器、计算单元的集成,以及未来显示器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人眼与显示技术的交互: 关注显示技术如何更好地适应人眼视觉特性,提升观看舒适度,例如减少蓝光对人眼的影响。 生物显示与仿生显示: 探索模仿生物体发光或视觉机制的显示技术。 显示与XR(扩展现实)的融合: 讨论光电显示技术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沉浸式体验中的关键作用和发展需求。 通过对光电显示技术各个层面的深入剖析,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技术认知框架,理解当前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洞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简洁大气,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很有质感。封面设计上,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上点缀的科技感线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光电显示”这个主题的想象。翻开第一页,纸张的触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带着一种温润的厚实,这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

评分

在实际应用方面,我也希望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毕竟,显示技术日新替代引发了无数的革新,比如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的HDR、高刷新率、以及各种新型显示材料的应用。这本书如果能涵盖这些前沿信息,那就太棒了。

评分

我之前对显示技术只有一些零散的了解,比如知道有LCD和OLED,但具体它们是怎么工作的,背后有哪些复杂的物理原理,我就一窍不通了。这本书的标题《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听起来就非常全面,我期待它能给我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能从根本上理解各种显示屏的运作机制。

评分

总的来说,我期待这本《光电显示原理与技术》能够成为我深入学习显示技术领域的一块坚实敲门砖。我希望能通过它,不仅了解现有的技术,更能培养分析和理解未来新技术的潜力。

评分

我一直觉得,掌握一门技术,最重要的是理解其“why”和“how”。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词和参数,更重要的是会深入浅出地讲解背后的原理。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恰当的图示,来解释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比如光的折射、偏振,以及半导体材料的发光原理等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