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1959年最初的《足外科学》出版,到2014年《曼氏足踝外科学》第9次再版,历经65年发展,先后有近100位国际知名足踝外科专家参与撰写,《曼氏足踝外科学(第9版 套装上下卷)》共40章,200余万字,涵盖了包括足踝解剖、生物力学、体格检查、治疗原则与方法、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在内的专业知识,论述精辟,实用性强。     
作者简介
     唐康来,医学博士,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全军矫形外科中心副主任,肩肘及足踝外科病区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Journ,alofFootandAn,kleSurgery(亚太版)杂志主编,亚太足踝外科协会秘书长,亚洲肩关节协会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解放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等职务;SMART、Arthroscopy和《中华医学杂志》等18个国内外杂志常务编委、编委或审稿人。先后在德国、美国等国家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中心担任住院总医师、进修医师和访问教授近3年;以肩肘及足踝外科为临床特色、运动创伤为研究重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专家述评8篇;主编(译)专著5部,副主编(译)专著7部,参编专著12部。  
  徐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手足外科主任,亚太足踝外科协会委员,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国际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周围神经学组委员,烟台市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专栏主编,《足踝外科杂志》编委。先后在美国多个足踝外科中心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足踝外科中心做访问学者1年;从事骨科、手足外科专业20年,重点方向为足踝严重创伤救治、复杂足踝畸形矫形、手外科疑难疾病及周围神经疑难疾病诊治。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主编(译)专著3部,参编专著7部。     
内页插图
          目录
   上卷
第1章 足踝部的生物力学机制
第2章 足踝外科查体原则
第3章 足踝部影像学
第4章 足部保守治疗
第5章 麻醉
第6章 坶外翻
第7章 第2-5趾畸形
第8章 足底皮肤角化病
第9章 小趾囊炎
第10章 足部籽骨和副骨
第11章 趾甲畸形
第12章 神经源性疾病
第13章 跟痛症
第14章 足部软组织疾病
第15章 足部感染
第16章 足部和下肢皮肤病学
第17章 足踝软组织重建
第18章 骨与软组织肿瘤
第19章 足部的关节炎
第20章 中后足关节炎的治疗
第21章 踝关节炎
第22章 踝关节置换
第23章 环形外固定在足踝部的应用
第24章 肌腱疾病
第25章 平足
第26章 高弓足
索引
下卷
第27章 糖尿病足
第28章 足踝截肢
第29章 下肢假肢
第30章 足踝部软组织运动损伤
第31章 足与踝关节应力性骨折
第32章 足踝部关节镜
第33章 先天性足部畸形
第34章 先天性和获得性神经病性紊乱
第35章 足部脱位
第36章 Pilon骨折
第37章 踝关节骨折
第38章 跟骨骨折
第39章 距骨骨折及骨折一脱位
第40章 前中足骨折
索引      
前言/序言
     足踝外科学是骨外科学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足踝外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足踝外科专业的骨科医生也在逐年增加。我国足踝外科起步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编写和翻译了系列足踝外科专著,包括:王正义和姜保国教授共同主编的《足踝外科学》,唐康来和王正义教授共同主编的《足踝外科手术学》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足踝外科学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仍缺乏正规、系统、全面的足踝外科专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托唐康来和徐林两位教授,组织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47位专家精心翻译了第9版《曼氏足踝外科学》;受两位教授的邀请,本人参与了该书的审校工作。
  《曼氏足踝外科学》被誉为国际足踝外科的“圣经”,作者MichaelJ.Coughlin、CharlesLSaltzman和RobertB.Andersonj位教授均是国际足踝外科学专家,且先后担任过美国足踝外科学会主席。
  本书英文原版问世后,立即在国际骨科界同道间引起热烈反响,现在仍为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培训必选教材,亦为足踝外科专科医生和进行足踝外科手术的骨科医生的热门参考书。我们建议将该书列为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讲师团教材用书,期望该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我国足踝外科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足踝外科手术的规范化,缩短国内外足踝外科的差距。    
				
 
				
				
					《足踝外科学:理论与实践》  本书旨在为足踝外科领域的临床医生、外科医生、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著作。本书内容涵盖了足踝部疾病诊断、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经典技术,力求在理论的高度与临床的实践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第一部分:足踝解剖与生物力学基础  本部分将从基础入手,详细阐述足踝部的精细解剖结构,包括骨骼、韧带、肌腱、神经、血管及关节的形态、走行和功能。通过清晰的图谱和深入的文字描述,帮助读者建立对足踝部复杂结构的深刻理解。     章节概览:        足踝部骨骼解剖: 详细介绍跗骨、跖骨、趾骨以及胫骨、腓骨远端的解剖特征,重点关注关节面的匹配与运动学关系。        韧带与关节囊: 深入解析足踝部内外侧副韧带、跟距韧带、胫距韧带等关键韧带的走行、附着点及在维持关节稳定中的作用。        肌腱与肌肉解剖: 重点介绍小腿后侧、前侧肌群以及足部内在肌的起止点、作用方向和神经支配,强调其在足踝运动链中的协同工作。        神经与血管系统: 详细描述足踝部主要神经(如胫神经、腓总神经及其分支)和血管(如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解剖走行,为理解神经血管损伤及手术规划提供依据。        生物力学原理: 探讨足踝部的承重、减震、推进和适应不平整地面的生物力学机制,分析足弓的形成与功能,以及足踝生物力学在运动损伤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足踝部常见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本部分将聚焦于临床上遇到的各种足踝部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强调精准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章节概览: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细致的病史询问和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潜在的病变,并对患者的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度受限等症状进行客观评估。        影像学诊断技术: 详述X线、CT、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在足踝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适应症及局限性。重点讲解如何解读影像学图像,识别骨折、关节炎、软组织病变等。        功能性评估与步态分析: 介绍足踝部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包括关节活动度测量、力量测试,以及步态分析在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常见疾病分类与鉴别诊断:            创伤性疾病: 踝关节扭伤、跟骨骨折、距骨骨折、跖骨骨折、骰骨骨折、趾骨骨折、骨骺损伤等。            退行性与炎症性疾病: 足踝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腱鞘炎、滑囊炎等。            畸形性疾病: 拇外翻、拇内翻、高弓足、扁平足、槌状趾、爪状趾、马蹄内翻足等。            神经卡压与神经病变: 跗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Morton神经瘤等。            感染性疾病: 骨髓炎、关节炎、蜂窝织炎等。            肿瘤性病变: 良性及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  第三部分:足踝部疾病的保守治疗  本部分详细介绍各种足踝部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支具矫形、运动康复等,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章节概览:        药物治疗: 止痛药、消炎药、抗风湿药、抗生素等在足踝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 介绍超声治疗、电疗、蜡疗、冲击波疗法等物理因子治疗,以及针对不同疾病的肌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和功能性训练。        支具与矫形器的应用: 详细介绍踝部固定支具、矫形鞋垫、夜间夹板等在急性损伤恢复、慢性疼痛管理及畸形矫正中的作用。        注射治疗: 局部皮质类固醇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在肌腱炎、关节炎等疾病中的应用。        手法治疗与按摩: 介绍针对软组织粘连、关节错位等的手法治疗技术。  第四部分:足踝部疾病的手术治疗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系统阐述足踝部各种常见疾病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技术)、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     章节概览:        创伤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的内固定技术(钢板、螺钉、克氏针等)。            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距骨骨折的固定与关节融合。            跖骨、骰骨、趾骨骨折的固定。            应力性骨折的处理。        韧带损伤与重建: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如Brostrom术)。            距骨不稳的关节融合术。            跟腱断裂的修复。        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关节镜技术在足踝关节炎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关节置换术(踝关节假体、跟距关节假体)。            关节融合术(踝关节融合、距下关节融合、 Chopart关节融合、Lisfranc关节融合)。        畸形矫正手术:            拇外翻矫形术(如Scarf截骨术、McBride术)。            高弓足、扁平足的矫形手术。            槌状趾、爪状趾的肌腱、关节松解或截骨矫正术。            小儿马蹄内翻足的Ponseti技术与开放手术。        肌腱疾病的手术治疗:            胫后肌功能障碍的肌腱转位术。            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腱的修复与重建。            Morton神经瘤的切除术。        神经卡压的手术治疗:            跗管综合征的神经松解术。            踝管综合征的神经松解术。        感染与肿瘤的手术处理:            骨髓炎的清创、植骨与抗生素治疗。            关节镜下或开放手术的肿瘤切除。  第五部分:足踝部的特殊问题与前沿进展  本部分将探讨足踝部领域的一些特殊问题,如运动损伤、糖尿病足、骨不连、感染性不愈合、微创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章节概览:        运动相关的足踝损伤: 跑者膝、跟腱病、足底筋膜炎、撞击综合征等。        糖尿病足的处理: 早期诊断、感染控制、溃疡处理、截肢决策。        骨不连与感染性不愈合的处理: 骨不连的病因分析、姑息性手术、重建技术。        微创外科技术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 关节镜、内镜技术、微创骨折内固定等。        足踝外科的未来展望: 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个性化治疗方案等。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临床案例和前沿的科学理论,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足踝外科知识体系,助力临床实践,推动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