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去趟民国2》为三联书店出版的《去趟民国》的续编,体例风格一仍其旧。《去趟民国》累计印刷41000册,自2012年出版以来,除了断货,长期盘踞在韬奋书店的畅销榜上。生动有趣,作者刘仰东表示工作不忙的话,可以再编下去。
内容简介
“冯玉祥本是文盲,后来能写一笔不错的字,能说简单的英语,成了一个有文化的人。这自然是其刻苦努力的结果,据说他任河南督军时,每日苦学两小时,学习时门口挂一牌子,上书“冯玉祥死了”。
学者刘半农不仅吟诗作词,且为摄影高手,1927年,他在《半农谈影》一书中说:“所谓消遣,乃是吃饱了饭——或者说,吃不饱饭——寻些事做,把宝贵的光阴在不宝贵中消磨了。八年前,鲁迅在绍兴馆抄写六朝墓志,我问他目的安在,他说:这等于吃鸦片而已。呜呼,吾于摄影亦云然。”
藏书家周叔把书比作女人,他对另一位晚辈藏书家黄裳说:“刻板好,等于先天的身材好;如果印工好,就是说极清朗的初印本,那就是后天的发育好;再加上很好的装修,像傅沅叔的那种洒金绸面、金镶玉之类的装订,就好像是穿上了很好的衣服;经过名人收藏,钤上朱红的印记,就等于胭脂花粉;要是再有名人的题,那就更添上丰韵了。”
作者简介
刘仰东,祖籍辽宁,生于呼和浩特,在北京长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人民政协报高级编辑。
目录
自序
1.男女
2.饮食
3.穿戴
4.居所
5.出行
6.家境
7.家事
8.癖好
9.做派
10.性情
11.聚会
12.玩乐
13.交游
14.恩怨
精彩书摘
《去趟民国2》:
张勋讲究吃,无论早点、午餐、午点、晚餐,概不对付。在天津时,午餐点心,必乘汽车到特一区公馆去吃。张晚年居天津,怀念老家乡味。他二弟每逢过年都从江西奉新寄来烘鳅鱼、腊肉、辣椒末、豆豉、米粉等。入夏则经抚州运去大批马瓜。张勋偏好的一道菜即“西瓜盅鸭”,做法为用大而完整的瓜皮,塞入除去内脏的肥鸭,再加燕窝、江贝、海参等配料,放入瓷钵,隔水清炖。张家还用钳好的燕窝熬糕,冻后切成块,名之日“燕糕”,它与羊羔、猪肉松都成为张勋佐餐的妙品。张家丫鬟来喜因须钳净大批燕窝,日积月累,致眼睛失明。张家在热天请客时,有一道名品叫“荷叶稀饭”,又称“翡翠粥”,选用整批嫩荷叶,洗净切碎,煎成浓绿色的汤,拌以太谷白糖,再和着无锡出产的香稻米,煮成有色、香、味的粥。张家厨师取扬州手艺,杂以江西、北京做法。燕窝、鱼翅、熊掌等,都是别人送的精品,非同于市面的大路货。
袁世凯吃东西神速,用大海碗吃面条,几嘴就能吃光。他喝粥或喝汤时,往往汁液四溅,弄得胡子、身上到处都是。他也从不用手绢,大鼻涕过河,就用衣袖一抹了事。由于速度快,袁世凯不论在家在外,饭桌上总是头一个吃完,他有时候说些闲话,等大家吃完了才起身;有时候吃完了立刻离席。这大概要视他的心情而定。袁平时不喝酒,逢年过节也只喝一点儿绍兴酒。
宋子文的内弟张远西曾任九江市长。日伪时期,张远西在庐山当寓公。张生活欧化,有人在他家吃了一顿西餐后叹道:不但喝的酒是自己酿的,罐头也是自己做的。“举凡一切与市上所售不同,味道两样,是夕所费,何止千金,豪门生活,固如是也。”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中央党部坐落丁家桥,院内树木花草,池塘亭阁,网球场、篮球场等应有尽有,厨房和食堂也十分清洁。有人参观了中央党部厨房后的评价是:“你们的厨房比人家的客厅还讲究。”中央党部食堂的饭菜种类,按三大流域区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是哪个流域的人,可随意按口味吃哪个流域的饭。
张学良生长于东北,口味偏重,爱吃汤面。他还时不时玩一把烹调。一次与周大文、胡若愚下厨,各做一道菜。张学良做了个大酱烧土豆茄子,是典型的东北菜。胡若愚做炒鸡蛋,出锅时烹一点酒醋,据说别有风味。周大文是无锡人,名旦刘长瑜的父亲,名店玉华台的创始人,自然也是烹饪高手。他做了一道滑熘肉片。为这几道菜,厨房内五六个师傅围着三个掌勺的转,忙作一团。事后有厨9币说:“就怕这几位再到厨房来,比做几桌酒席还忙得多。”
1932年冯玉祥去洛阳,路过开封,河南省主席刘峙请冯吃饭。菜中有一道纸包鸡,冯连纸带鸡一起吃。饭后刘镇华说,冯是故意装相,他不信冯没吃过纸包鸡。也有人认为冯可能真没吃过这道菜,因为冯很少下馆子。
……
前言/序言
去趟民国2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书本内容还没有看,看起来就舒服,肯定是不错的。希望开卷有益哟。
评分
☆☆☆☆☆
在读者上看到有两个小故事节选子这本书,感觉挺有意思就买了,应该适合休闲的时候拿来读读,还是出错的。
评分
☆☆☆☆☆
此书为枕边书!
评分
☆☆☆☆☆
我买书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1、家里的书越多看书的可能性越大,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个可能性的增大不可小视,不是增加百分之几十,而是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很多情况下,比如,当你突然有什么想法时,如果你的手头正好有本相关的书,你会你高兴得拿起来去看。当你突然想看某一本书的时候,如果手边没有,等过几天你找到的时候,可能就不想看了。另外,在家里无聊的时候,如果你有很多好书,你会随便拿起一本来翻看,否则看电视上网睡觉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2、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可能只看一遍,而且很多情况下也需要经常查询,高华的那一本《红太阳》、霍弗的《狂热分子》,这两本书我都看了五遍以上。《红太阳》最初我看的是电子版的,觉得太好了,就复印了一本,后来又花了200多块钱买了一本港版的收藏。有很多书,看过后,可能会不时地找出来查询,特别是计算机的书。 3、发现一本好书,买过来把它摆放在家里很显眼的位置,也是一种提醒,不断提醒你去阅读它,如果你不买,很可能过几天就忘了,这一辈子再也想不去来去读它。这一点其实很重要,书放在家里,既是提醒,也是督促。如果你发现一本很喜欢的好书,最好买回来,放在家里的书架上,即使你现在没时间读,以后早晚也会有机会的。 4、跟阅读习惯有关,我看书的时候,喜欢划线、加批注、加自己的评论,这些标注、评论会方便你日后再次阅读、查询。借来的书不可能让你随便乱划的。虽然现在IPAD上很多软件都能加批注,但是我还是喜欢纸版书。 5、买书的钱相对于读书的时间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大部分人一天工作挣的钱都能买几十本书,按最低工资标准算也能买几本,但是读完一本好书,你可能要花几天时间,甚至十几天,换算成工资远比书贵。 6、发现一本好书如果不买心里很不踏实,总惦记着,担心卖完了、绝版了。这一点可能因人而异,反正我是这样的。 7、小说等快餐读物我一般在IPAD上看电子版的,如果非常喜欢我会买纸版收藏。 那些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在我看来匪夷所思。
评分
☆☆☆☆☆
全新正版,配送及时,非常满意!
评分
☆☆☆☆☆
三联的书很少这样乱折扣,双11果断拿下,哈哈哈
评分
☆☆☆☆☆
京东太给力了 物美价廉
评分
☆☆☆☆☆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啊
评分
☆☆☆☆☆
民国的历史还是很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