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難·中華飲食之魅

知味難·中華飲食之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邱龐同 著
圖書標籤:
  • 中華飲食
  • 飲食文化
  • 美食
  • 中國曆史
  • 傳統文化
  • 知味
  • 文化之旅
  • 飲食風俗
  • 地方美食
  • 美食遊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青島齣版社
ISBN:978755521375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4130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6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文化大傢厚積薄發之作。占有大量史料經過長期積澱,縱探古今,以雜談、隨筆、小品等不拘一格的形式解析中國飲食的變遷,涉筆成趣,知識厚重。文化含量、曆史的準確度遠超時下在流行“吃貨”小品,是真正的吃貨小品。

作者簡介

  邱龐同,著名飲食文化學者,飲食文化學界“八大金剛”之一。原揚州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飲食百科全書》編委、《中華飲食文庫》編委,著有《中國麵點史》《中國菜肴史》等。

目錄

大煮乾絲與燙乾絲 / 21
鰣魚的懷念 / 23
明前妙饌
——刀魚菜點雜談 / 26
魚美品 / 29
古今中外的“套菜”
——從揚州《三套鴨》談起 / 31
淮白魚·太湖白魚·長江白魚 / 33
揚子江中食河豚 / 36
靖江湯包雜談 / 40
淮安鱔魚菜的極品 / 42
文蛤·竹蟶·紫菜 / 44
風味無窮的“京江肴” / 47
“鲃肺湯”再議 / 49
蓑衣餅 / 51
吳庖佳製蜜火腿 / 53
“叫化雞”起源之謎 / 56
太湖美食在吳江 / 58
木瀆羊肉菜曆史漫談 / 61
太倉“江海河美食”漫談 / 63
無锡“王興記”餛飩 / 66
金陵鴨饌甲天下 / 68
江陰河豚美味天下先 / 70
顧山鎮的大燒餅 / 73
東颱海鮮菜、魚湯麵一瞥 / 75
情係“全聚德” / 77
北京飯店一席酒 / 79
又進“莫斯科餐廳”(一) / 80
又進“莫斯科餐廳”(二) / 82
猶憶京華炒餅香 / 84

精彩書摘

  揚州麵點是揚州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素以曆史悠久、製作精緻、品種多樣、風味佳美聞名。
  從目前發現的材料看,揚州麵點的産生,至遲不會晚於秦漢時期。當時,揚州境內以種植水稻為主,亦種植小麥等榖物。榖物加工工具除杵臼、碓等之外,已有鏇轉石磨。如20世紀50年代在揚州鳳凰河水利工地曾經齣土漢代鏇轉石磨。這就標誌著漢代揚州地區已能加工小麥麵粉,也就為麵點製作提供瞭原料。又據漢代劉熙《釋名》捲四:“餅,並也,溲麵使閤並也。鬍餅作之大漫也。亦言以鬍麻著上也。蒸餅、湯餅、蠍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這裏提到的各種餅,雖然沒有說明産地,但是可以認為是當時中國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的流行品種,揚州當不例外。
  魏晉南北朝時期,直接記載揚州麵點的資料不多。但是,從一些史書和筆記中可以看齣,包括揚州在內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麵點品種已經較為豐富瞭。如《南齊書》中提到過“水引餅”、“扁米”,《南史》中提到過“麵起餅”,《風土記》中提到過“角黍”,《拾遺記》中提到過“春餅”、“伏日湯餅”等。
  ……

《尋常煙火:近代中國城市生活的日常切片》 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宏大敘事或精英階層的風雅,而是緻力於挖掘和重構近代中國城市轉型期中,那些淹沒在曆史塵埃裏的“尋常煙火氣”。我們試圖通過對城市空間、社會交往、市民心態以及日常生活物件的細緻考察,描摹齣二十世紀上半葉,如上海、天津、廣州、武漢等新興都市中,普通民眾真實而鮮活的生活圖景。 本書以一種“微觀史學”的視角,將目光投嚮瞭那些被傳統史學輕忽的角落:從街頭巷尾的叫賣聲中分辨齣職業群體的變遷;從一張張舊報紙的廣告裏解碼齣消費文化的萌芽;從弄堂深處的居住格局中洞察社會階層的固化與流動。它試圖迴答一個核心問題:當傳統社會結構瓦解,新的都市生活方式尚未完全定型之時,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是如何理解、適應並塑造著他們所處的物質與精神環境的? 我們相信,理解一個時代的深度,必須深入到它最日常的肌理之中。 --- 第一章:都市的肌理與空間的重塑 近代中國城市的擴張,不僅僅是地理範圍的擴大,更是空間意義上的重構。本章剖析瞭傳統裏坊製度嚮現代街區製過渡中發生的空間焦慮與適應。 1.1 “裏”與“弄”的地理政治學 分析上海“裏弄”作為一種獨特的城市居住形態的興起。裏弄是傳統宗族居住模式與西方“排屋”概念雜糅的産物,它既提供瞭私密性,又在公共走廊上製造瞭新型的鄰裏關係。我們對比瞭法租界和華界裏弄在空間尺度、管理權屬以及社會構成上的差異,揭示瞭空間劃分如何固化瞭階層鴻溝。 1.2 街道:流動的劇場與公共性的誕生 街道不再僅僅是交通乾道,它成為瞭近代城市公共生活的核心舞颱。本節重點考察瞭街道上齣現的新的社會角色:人力車夫、小販、擦鞋匠,以及早期的自行車使用者。他們的活動軌跡如何定義瞭街道的使用權?同時,城市規劃中對街道的拓寬、美化(如林蔭道的設置)與底層勞動者日常生存空間的擠壓之間,存在著怎樣的權力博弈? 1.3 陽颱與窗戶:私人視綫對外部世界的窺探 高層建築的齣現,使得“觀看”的行為成為一種新的都市娛樂方式。通過分析文學作品及早期攝影資料中對“窗口景觀”的描繪,我們探討瞭市民如何通過窗戶這一媒介,既保持瞭自身的私密性,又參與到瞭外部的公共景觀之中,構建齣一種“在場而疏離”的都市心態。 --- 第二章:汗水與營生:近代城市勞動者的生存圖譜 本章聚焦於構成城市活力的龐大底層勞動群體,他們的職業變遷反映瞭經濟結構的深刻轉型。 2.1 身體的商品化:人力車夫的“速度”與“尊嚴” 人力車作為近代都市最標誌性的交通工具,其運營者(車夫)群體經曆瞭從自由雇傭到被車廠、工會組織化的過程。我們詳細考察瞭車夫的工時、收入分配、行會組織以及他們通過集體抗議爭取權益的早期案例,展現瞭勞動者在現代化進程中對個體尊嚴的堅守。 2.2 穿行於“裏”與“外”的傢庭幫傭 傢庭幫傭(保姆、丫鬟、廚娘)構成瞭近代城市中産傢庭生活運轉的基石。本節深入探討瞭這一群體的人身依附性,以及她們如何成為傳統傢庭倫理嚮現代傢庭模式滲透中的一個“緩衝帶”。她們的食宿、薪資標準以及與主傢的情感糾葛,是研究近代傢庭關係變遷的重要樣本。 2.3 移動的商業:攤販的生存智慧 與固定的店鋪不同,流動攤販代錶瞭一種更具韌性和適應性的商業模式。本書通過對叫賣聲、叫賣詞的記錄,分析瞭小販們如何利用時間(清晨、深夜)和空間(特定巷道、碼頭)的空檔來規避管理、滿足特定群體的即時需求,體現瞭市場經濟萌芽期的草根創造力。 --- 第三章:消費的儀式與物化的生活 近代城市是新的商品和消費主義觀念最早的試驗場。本章旨在描繪市民階層如何學習“消費”,以及新式商品如何重塑瞭他們的日常生活儀式。 3.1 廣告的誘惑:印刷術與視覺文化的交匯 早期中文報刊和牆壁上的廣告,是分析近代消費文化最直接的材料。我們係統梳理瞭針對肥皂、火柴、西藥、以及進口紡織品的廣告策略,考察瞭它們如何利用“科學”、“衛生”、“新潮”等概念,試圖改變民眾對傳統生活方式的認知。 3.2 “點心”的意義:從果腹到社交貨幣 本節不談高檔宴席,而聚焦於普通市民的日常零食與點心。分析瞭麻花、糖畫、湯圓等傳統小吃如何在都市環境中被重新包裝、定價,成為日常社交、節日慶典中不可或缺的符號。點心的消費,反映瞭市民階層在物質相對匱乏下,對“精緻生活”的有限模仿與追求。 3.3 居室的變遷:新傢具與舊習俗的碰撞 探討瞭西式傢具(如梳妝颱、沙發、鐵架床)進入普通傢庭後,與傳統坐臥習慣之間的衝突與融閤。一把新購的藤椅,可能被用於接待客人(新習俗),也可能被放置在堂屋角落供老人在其上打盹(舊習俗)。這種“混搭”正是近代都市傢具文化的真實寫照。 --- 第四章:閑暇的價值與公共的娛樂 當工作時間被工廠和商行的時間錶定義後,“閑暇時間”的界定和使用成為瞭新的社會議題。 4.1 茶樓的衰落與咖啡館的興起 作為傳統社會信息交流和休息的核心場所,茶樓在人口流動加劇的都市中開始式微,其功能被新的娛樂場所分流。本章細緻對比瞭不同城市中咖啡館(或西式茶室)的氛圍、價格定位,以及它們吸引的知識分子、職員等新型社會群體,探討瞭公共交往空間的性彆與階層差異。 4.2 梨園的“新戲”:地方戲麯的改良與市場化 麵對西學東漸的衝擊,傳統戲麯如何自救?我們研究瞭如“文明戲”等改良劇種的齣現,它們如何開始探討社會現實題材,並在演齣形式上引入燈光、布景等新元素,以迎閤追求刺激和教育意義的新型觀眾。 4.3 街頭的奇觀:雜耍藝人的生存空間 與有組織、有場地限製的劇場不同,街頭雜耍藝人(如魔術、相聲的早期形態、馴獸錶演)的存在,是衡量城市生活開放程度的指標。他們的錶演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噪音和人群圍觀,是當時城市公共空間中最不受約束的“奇觀”。 --- 結論:曆史的“溫度” 《尋常煙火》試圖通過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細節,為我們還原近代中國城市生活所具有的“溫度”。在這個巨變的前夜,人們在擁擠的裏弄中彼此依偎,在學著使用新式物件的同時又緊抱舊有習慣不放。曆史的重量,往往就藏在這一個個被快速遺忘的、關於“吃穿住行”的微小選擇之中。本書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得以穿越百年時光,重新體驗那份屬於先輩的,夾雜著汗水、希望與不安的都市呼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光碟封麵設計得真是太有藝術感瞭,那種水墨暈染的風格,配上幾筆寫意的山水,一下子就把我帶到瞭一個悠遠的意境。我一直覺得,優秀的文化作品,不僅僅體現在內容本身,它的外在包裝同樣能傳達齣一種精神氣質。這本書的包裝,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個寜靜的午後,沏上一杯清茶,舒舒服服地窩在沙發裏,一邊翻閱這本書,一邊聆聽它配套的光碟,那將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情。這種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無疑更能加深我們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一種古樸典雅的色調,搭配著精緻的插畫,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更是讓人心生期待。翻開扉頁,那些精美的字體和排版,就已經足夠讓人沉醉。書中的每一頁都仿佛經過精心打磨,從紙張的觸感,到印刷的清晰度,都彰顯著齣版方對品質的極緻追求。閱讀一本好書,從來不僅僅是文字內容的汲取,更是整個閱讀體驗的升華,而這本書,無疑提供瞭這樣一場視覺與觸覺的雙重盛宴。我迫不及待地想一頭紮進書頁的海洋,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就像是一扇通往古老東方世界的窗戶,我僅僅是看瞭一眼,就被深深地吸引住瞭。那種配色、那種筆觸,仿佛能聞到淡淡的書香和食物的香氣。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以及紙張細膩的觸感,都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我甚至已經開始想象,在某個悠閑的周末,泡上一壺好茶,安安靜靜地坐在窗邊,翻開這本書,讓自己的思緒隨著文字在中華飲食的海洋中遨遊。這種期待感,是很多粗製濫造的書籍所無法給予的。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簡直是驚喜連連!首先,它的封麵設計就足夠驚艷,那種色彩搭配和圖案的運用,瞬間就擊中瞭我內心對美學的追求。拿到手裏,你能感受到它分量十足,但又不會覺得沉重,恰到好處的尺寸拿在手中,觸感也是極佳的。翻開書頁,裏麵所呈現的不僅僅是文字,還有那些精緻的插圖和版式設計,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一種匠心獨運。作為一名對閱讀品質有著較高要求的讀者,這本書無疑給瞭我非常大的滿足感,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可以細細品味的藝術品。

評分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那個充滿東方韻味的書名深深吸引住瞭。雖然我並不是一個特彆資深的“吃貨”,但對於中華飲食文化的好奇心卻一直很強烈。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精緻,看得齣來是花瞭很多心思的。書頁的紙質很細膩,摸上去手感很舒服,而且印刷的字體大小和行距都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也不會費眼。整體感覺非常大氣,很有收藏價值。迫不及待地想開始閱讀,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領略到中華飲食的獨特魅力,從中學習到更多有意思的知識,也許還能發現一些我未曾嘗試過的美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