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密码 100天练成超级英语耳 [The Secret Of Listening]

听力密码 100天练成超级英语耳 [The Secret Of Listen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芳芝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听力
  • 听力训练
  • 英语学习
  • 口语
  • 词汇
  • 语法
  • 英语教材
  • 自学
  • 提升
  • 100天计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361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8826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Secret Of Listening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00天,让你的听力脱胎换骨!!
  10天——听音会写高频词汇
  10天——轻松听懂实用句型
  20天——轻松听懂妙语短篇
  30天——轻松听懂情景会话
  30天——轻松听懂英语新闻
  每日听写一刻钟,突破听力好轻松!
  对症下药,针对性强
  方法创新,灵活高效
  选材广泛,语料丰富
  本书配有专业外教精心录制的MP3录音,发音标准,语调地道。

内容简介

  探索英语密码,揭秘学习规律,只要100天,见证你的英语听力奇迹!
  在本书中,编者开发了一套“一站式”的听写录音编排模式,学习者只要在开始时按一次录音播放键,就可以在录音的引导下,一气呵成完成整个听写练习,真正做到无忧听写。书中内容素材丰富,涉及高频词汇、实用句型、妙语短篇、情景会话以及英语新闻。坚持100天,听力不再难,练成超级英语耳!
  本书提供由专业人士录制的音频,请登录www.wsbookshow.com 或www.no-teacher.com 搜索书名关键字下载。

内页插图

目录

阶段一 10天听音会写高频词汇 1
阶段二 10天轻松听懂实用句型 23
阶段三 20天轻松听懂妙语短篇 45
阶段四 30天轻松听懂情景会话 87
阶段五 30天轻松听懂VOA-BBC 149

前言/序言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亚历山大教授认为,学英语要始于听与读,没听到的不能说,没读到的不能写。只记生词,记孤立的句子,做考试题,是学不好英语的。
  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模式所致,“听力”可以说是广大英语学习者的最大障碍,而且是久攻不克的障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研究生,人人皆如此。因而,提高英语听力,刻不容缓!
  听力训练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吸收语言素材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听,才能吸收丰富的语言材料,熟悉语言的表达形式。
  英语听力的训练可以分为“精听”和“泛听”,它们是听力训练的根本。“精听”是指“精确听力练习”,要求学习者在听力练习中捕捉到每一个词、每一个短语,不能有任何疏漏和不理解之处。而练习“精听”的最好方法就是听写。
  本书作者团队利用先进的外语录音设备及录音剪辑软件,开发了一套“无忧听写”的录音编排模式:录音中分别包含了听写四个步骤的录音,每个步骤的开始都有中文导语提示,在分解式朗读阶段,句子或意群之后都有一定的停顿。学习者只要在开始时按一次录音播放键,就可以在录音的引导下,一气呵成完成整个听写练习。期间不需要学习者进行任何按键操作,只需要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听写任务本身,真正做到无忧听写。

突破语言障碍:开启高效学习的全新视角 一、 洞察学习的本质:从“学”到“用”的转变 本书并非又一本枯燥的词汇记忆手册,也不是一套死板的语法练习集。它直指高效学习的核心——思维模式的重塑。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能吸收多少知识。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跳出传统学习的窠臼,建立一套更符合大脑运作机制的学习体系。 我们常常陷入“假性努力”的陷阱:花费大量时间在重复性的、低效的任务上,却鲜少反思学习路径的合理性。本书将深入剖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帮助学习者识别那些阻碍进步的“认知偏见”。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工具和方法论,我们鼓励读者将学习视为一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工程,而非被动的知识填充。 内容涵盖:如何根据个人特质制定“非线性”学习计划,如何利用“间隔重复”优化记忆曲线,以及如何设计个性化的“知识反馈回路”,确保每一次投入都能带来价值的积累。我们强调,真正的进步源于对学习过程的深度参与和批判性思考,而非盲目跟从既有模式。 二、 掌控时间艺术:化碎片为力量 时间管理是学习成功的基石,但传统的“番茄工作法”或“待办清单”往往忽略了人类注意力的波动性和任务间的内在联系。本书提供了一套情境化时间管理框架,帮助学习者根据精力水平和任务的复杂性,进行动态的时间分配。 我们探讨了“深度工作”与“浅层任务”的有效区隔策略。深度工作需要无干扰的高强度专注,而浅层任务(如整理、回复邮件)则可以在精力较低时处理。本书提供了实用的“精力地图”绘制指南,帮助读者识别自身的高效时段和低效时段,从而实现“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此外,本书还引入了“任务捆绑”的概念,即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学习任务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例如,通过在特定情境下(如通勤、等待时)接触特定类型的信息,建立更牢固的关联记忆。时间不再是需要被“挤压”的资源,而是可以被“优化”的流动系统。读者将学会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缝隙中,提取出宝贵的学习时间,化碎片为持续进步的动力。 三、 创新思维工具箱:激活内在潜能 学习的瓶颈往往不在于外部资源,而在于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本书的精华部分在于引入了一系列经过验证的、可操作的创新思维工具,旨在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概念映射与联想网络构建: 摒弃传统的线性笔记法,本书推广构建复杂的“思维导图”和“概念网络”。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能在大脑中建立起多维度的信息存储系统,极大提升信息检索的速度和准确性。书中详细拆解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复杂主题的知识地图,并教授如何通过“跳跃式连接”发现新的学习突破口。 2. 反向工程学习法: 传统学习是从基础到高级的递进,而反向工程学习法则要求学习者先设定一个“最终目标成果”,然后倒推所需的每一步资源和技能。这种以终为始的策略,能让学习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即时反馈性,避免了为学而学。 3. 跨领域知识迁移: 伟大的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的交叉点。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指导读者如何识别自己所学知识与其他领域的共通原理,并将A领域的解决方案应用于B领域的问题中。这要求学习者不仅要精通某一门学科,更要具备“全局视野”和“抽象化”的能力。 四、 建立终身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外部激励(如考试、奖励)的效果是短暂的,真正的学习者依赖于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和维持对学习的持久热情。 1. 动机的再定义: 我们分析了内源性动机(如好奇心、掌握感)和外源性动机的区别。重点在于如何将枯燥的学习任务,转化为满足好奇心或实现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 2. 拥抱“有益的失败”: 许多学习者因为害怕犯错而选择保守。本书强调,失败是信息反馈的一种形式,而非对个人能力的否定。我们提供了一套“失败复盘机制”,教会读者如何系统性地分析错误,从中提取关键教训,并将其转化为下一次尝试的优势。 3. 建立学习共同体: 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本书指导读者如何构建和维护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社群,通过分享、辩论和相互教授来巩固知识。在教学相长中,个体的学习效率将得到几何级的提升。 通过阅读本书,学习者将获得一套完整的、可定制的认知升级工具箱。它不是教你“学什么”,而是教你“如何学得更好,学得更深远”,最终实现高效、持续的个人能力跃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文化背景与听力障碍”之间关系的探讨。很多听力教材都忽略了这一点,只停留在语音层面。但这本书似乎花了不少篇幅去分析为什么某些美剧或英剧中的俚语、典故,或者特定场景下的语境(比如法庭辩论、学术研讨)会成为听力理解的巨大鸿沟。它没有直接给出俚语的字典,而是教你如何根据说话者的语气、环境线索和已有的常识去“反推”这个词或短语的含义。这种“情境解码”的能力,恰恰是初学者最缺乏的。我注意到,书中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经典的电影片段,作者会把对话拆解成不同层次的信息流,告诉你哪部分是背景噪音、哪部分是核心论点、哪部分是情绪表达。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听力训练不再是单调的重复播放,而变成了一场有趣的“侦探游戏”。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不同级别学习者的区分度把握得相当精准。它不是那种“一刀切”的教材,而是提供了一个可调整的“训练坡度”。对于已经能听懂大部分日常对话的人来说,它提供了进阶的“精听与纠错机制”,侧重于捕捉那些“一闪而过”的细节,比如语气词、语气助词里蕴含的说话者的真实态度。而对于那些还在为基本听清句子而挣扎的读者,它似乎也准备了基础的“音素识别强化练习”,只是这些练习被巧妙地融入了整体流程中,避免了基础练习的枯燥感。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强迫你线性学习,而是鼓励你根据自己的“听力盲区”来选择模块进行针对性突破。这使得它具有了很高的“复用价值”,即使100天训练结束后,里面的某些章节依然可以作为我日常提升听力的参考工具。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注重效率和深度的听力升级路径。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对“100天”这种时间限制的口号持保留态度,毕竟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然而,当我翻阅到关于“输入节奏与大脑适应性”的那几个章节时,我的看法有了一点转变。这本书似乎并没有承诺你能在100天内成为“母语者”,而是着重于建立一个高强度的、结构化的“训练模块”,让听觉皮层在短时间内适应高密度的信息流。它强调的不是“量变引起质变”,而是“结构优化下的效率飞跃”。书中提到了一种类似“听觉回声定位”的训练方法,要求读者在听完一句后,立即尝试在脑中复述关键信息点的“骨架”,而不是试图捕捉每一个词汇。这种注重“信息抓取”而非“词汇翻译”的思路,非常符合现代信息时代对快速理解的要求。从行文风格上看,作者的语言非常精炼,几乎没有冗余的废话,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在给你下达指令,高效、直接,这一点我很欣赏。

评分

这本新书的包装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略带科技感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觉得里面藏着什么“硬核”的干货。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得相当细致,感觉作者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各个难点都有深入的思考和布局。比如,它似乎在强调“碎片化”学习的效率,提到了如何利用通勤、午休这些零散时间进行“有效输入”,而不是一味追求长时间的“苦读”。这对我这种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特别注意到其中一个章节标题,它似乎在探讨“语流中的弱读和连读如何像信号干扰一样影响理解”,这个角度很新颖,不再是简单地罗列音标变化,而是上升到了信息处理的层面。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来破解那种“单词都认识,一听就懵”的尴尬局面。整体感觉,这本书的定位不是那种基础的语法书,更像是一本进阶的“听力技能提升手册”,目标用户显然是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总感觉听力“卡壳”的人群。如果它真能帮我突破这个瓶颈,那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资。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明显是面向追求高效率和高品质的用户群体的。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而且图表的运用非常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复杂的理论,比如“声学编码的衰减机制”,作者都没有用枯燥的学术语言来解释,而是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和流程图来呈现。比如,它把听力理解过程比喻成一个“信息管道”,不同的语速和噪音就是管道的“水流阻力”,而正确的训练方法就是“增大管道口径”。这种可视化教学,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个人对那种充满粉红泡泡、讲着“爱与和平”的励志口号的书籍向来不感冒,但这本书的基调是冷静且务实的,它卖的不是“希望”,而是“方法论”和“工具箱”,这一点非常对我的胃口。它更像是一本工程师手册,而不是一本心灵鸡汤。

评分

可以,还不错,重新学习实际咯好事

评分

第一次遇到,退换嫌麻烦。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书

评分

什么破书吗,买回来没有碟,怎么听?

评分

全新的 东西不错 下次还要买

评分

还未使用,期待效果

评分

正是我的每日计划想要的书籍,循序渐进。

评分

在京东买东西结就是放心 自营发货真是迅速 很是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