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世界的当代数学家传记
知名数学家塞德里克·维拉尼荣膺菲尔茨奖的精彩历程
真切感受数学研究生涯的艰辛与乐趣,了解数学家的日常工作与思维方式
讲述当今数学和物理学界的逸闻趣事
塞德里克·维拉尼(Cédric Villani),法国数学家,现任法国庞加莱研究所所长,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在数理物理学(朗道阻尼和玻尔兹曼方程)、zui优输运理论和黎曼几何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获得费马奖,2010年获得菲尔茨奖章。
这位数学界摇滚明星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英国《卫报》2015年度推荐图书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数学科普书,作者时而引领你穿越复杂的数学世界,时而又放开手,让你在他奔涌、跳跃的思维中盘旋,真不知会经历怎样的奇遇。
——《新科学家》杂志
维拉尼充满激情地讲述自己的挚爱——思索与探求之美。他的人生,他的书,如清风般,是永不枯竭的创造活力。
——《费加罗》报
1 里昂,2008年3月23日 1
2 里昂,2008年3月最后一周 8
3 里昂,2008年4月2日 12
4 圣-米歇尔·德·夏优,2008年,4月15日 20
5 京都,2008年8月2日 27
6 里昂,2008年秋 33
7 布尔昆-雅里厄,2008年12月4日 42
8 2008年12月25日,德龙省的一个小村中 46
9 普林斯顿,2009年1月1日 52
10 普林斯顿,2009年1月12日 59
11 普林斯顿,2009年1月15日 62
12 普林斯顿,2009年1月17日 65
13 普林斯顿,2009年1月21日 71
14 普林斯顿,2009年1月28日 74
15 新布朗斯维克,2009年1月29日 76
16 普林斯顿,2009年2月25日 84
17 普林斯顿,2009年2月25日下午 89
18 普林斯顿,2009年2月27日下午 95
19 普林斯顿,2009年3月1日 98
20 普林斯顿,2009年3月11日 103
21 普林斯顿,2009年3月13日 109
22 普林斯顿,2009年3月15日至16日凌晨 112
23 普林斯顿,2009年3月22日 114
24 普林斯顿,2009年3月24日 117
25 普林斯顿,2009年4月1日 120
26 普林斯顿,2009年3月8日至9日夜 125
27 普林斯顿,2009年4月9日清晨 127
28 普林斯顿,2009年4月14日 139
29 普林斯顿,2009年4月20日 149
30 普林斯顿,2009年5月4日 154
31 普林斯顿,2009年5月一个美丽的夜晚 159
32 普林斯顿,2009年6月26日 165
33 里昂,2009年6月28日 169
34 布拉格,2009年8月4日 172
35 纽约,2009年10月23日 175
36 安娜堡,2009年10月27日 180
37 夏洛特机场,2009年11月1日 184
38 圣-雷米-莱谢夫勒斯,2009年11月29日 187
39 圣-雷米-莱谢夫勒斯,2010年1月7日 192
40 巴黎,2010年2月16日 197
41 巴黎大区快铁B线,2010年5月6日 202
42 圣-路易教堂,2010年6月8日 205
43 海得拉巴,2010年8月19日 211
44 圣-雷米-莱谢夫勒斯,2010年11月17日 220
尾声 227
译后记 231
人名对照表 233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奖项”的解构。菲尔茨奖,这个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往往被蒙上一层神圣的光环,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讲述一个荣耀的顶点,而是深入挖掘了抵达这个顶点背后的代价与挣扎。我能从中感受到那种在孤独的象牙塔中,与自我、与未知的世界进行持续对话的艰辛。那些夜晚,灯光下奋笔疾书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就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的故事——一个被好奇心驱动,被理性锚定,却又时常感到迷茫和挫败的探索者形象。作者通过详实的记录,让读者得以窥见,伟大的成果往往是建立在无数个不为人知的煎熬之上的,这使得这份荣誉显得更加沉甸甸,也更具人情味。
评分翻阅这本书时,我时常会停下来沉思,思考“灵感”的本质。作者似乎在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不是通过玄乎其玄的描述,而是通过详尽地记录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日常细节——可能是一次散步,一次与同事的闲谈,甚至是一次失败的实验反馈。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让整个“定理诞生”的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张力。它告诉我,伟大的思想并非凭空出现,而是长期准备的结果。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学成就,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关于如何培养深度思考能力、如何与时间为伴、如何坚持看似无望目标的“方法论”范本。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坚持”这两个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精妙,它巧妙地穿插了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与那个定理的技术发展脉络。这种双线叙事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当技术讨论进行到关键节点时,作者总能及时地插入一段个人感悟或对时代背景的描述,使读者得以喘息并重新聚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一些历史资料时的那种文献学的严谨性,这使得“诞生”的过程拥有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而非仅仅是个人回忆的碎片化拼凑。整体来看,它提供了一种近乎沉浸式的体验,仿佛我们就是那个时代的研究者之一,亲眼目睹着科学范式的缓慢而坚决的转变。这种叙事技巧的成熟,是这本书区别于一般科普读物的显著特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带着历史感和一丝神秘的色彩,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从整体的装帧来看,制作得非常用心,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细腻程度,都透露出一种对内容的尊重。内容上,我尤其期待作者是如何铺陈那个宏大“定理”的诞生过程。毕竟,一个重大数学发现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次的尝试、失败与灵光乍现。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探索过程,不仅仅是最终结论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那些“走弯路”的经历。数学家们是如何被一个问题困扰,又是如何从看似无关的领域中找到突破口的?这种思维的跳跃和逻辑的构建,才是最迷人的部分。我猜想,这本书会像一部侦探小说,通过层层剥茧的方式,揭示这个定理的“DNA”,让人在跟随作者的叙事中,体验到那种发现真理的激动。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到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学术朝圣。作者对于时间跨度的把握非常到位,那“一千个日夜”的叙述,绝非空洞的数字堆砌,而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感受到了时间在科学探索中扮演的角色——它既是磨练心性的熔炉,也是孕育灵感的温床。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像潺潺溪流,细腻地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与坚持;时而又像突如其来的雷霆,猛烈地展示了关键证明的突破瞬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数学理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触,避免了过度晦涩的专业术语,却又准确地传达了思想的深度,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纯粹理性与人类情感的桥梁。
评分不错,送货快。
评分简言之,《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量子之谜:物理学遇到的意识》由资深专家用平实的大众语言撰写的,融亲身经历和当今理论前沿、技术前沿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枕边书
评分好书!不过有些专业内容
评分一个定理的诞生 我与菲尔茨奖的一千个日夜
评分很有个性是数学家
评分非常快
评分给女儿买的!送货速度挺快的!派送业务员服务也挺好的!全5分了!
评分书LaTeX公式没有正常显示
评分不错。已经看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