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园林树木移植与栽培养护

常见园林树木移植与栽培养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小红 著
图书标签:
  • 园林树木
  • 移植
  • 栽植
  • 养护
  • 园艺
  • 园林绿化
  • 树木种植
  • 景观树
  • 苗木
  • 园林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57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72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园林苗木繁育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树苗种植户、园林绿化工、苗木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农技推广员
  重点关注园林树木的移植与养护管理,有综述有具体树种的详细讲解;详解了常见园林树种31种乔木、25种灌木、4种藤本及竹类的移植与栽培养护;近500张插图,详细讲解起挖、包装、吊运、栽植及伤口治疗、补树洞、枝干加固、土肥水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本领域一线专家精心编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园林树木的移植、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常见园林树木的移植与栽培养护三章。章主要讲解园林树木栽植、苗木移植、大树移植及特殊立地环境的树木栽植;第二章主要讲解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树体保护与修补、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治,并重点讲解园林树木30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第三章详细介绍了31种乔木、25种灌木、4种藤本及竹类的移植与栽培养护技术。书中应用大量图片,重点讲解园林树木的起挖、包装、吊运、栽植及伤口治疗、补树洞、枝干加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为园林工作者提供详尽的操作指南。

作者简介

  张小红,教授,硕士,园艺系从事教学工作,主要承担《果树栽培学》、《试验与统计》、《园艺植物研究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科技局科研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及参加多项园艺植物类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多篇。

目录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移植
第一节园林树木栽植/2
一、园林树木栽植概念/2
二、园林树木栽植原理/3
三、园林树木栽植准备工作/5
四、园林树木的栽植技术/12
五、栽植成活期的养护管理/28
第二节苗木移植/35
一、苗木移植的意义/35
二、移植的时间、次数和密度/36
三、移植的方法/38
第三节大树移植/40
一、大树移植的特点与原则/40
二、大树移植前的准备和处理/44
三、大树移植技术/49
四、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措施/58
五、土球破损、散球的处理/63
六、大树降温微灌系统/63
第四节特殊立地环境的树木栽植/65
一、铺装地面的栽植/65
二、容器栽植/66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
第一节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概述/74
一、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的意义/74
二、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的内容/74
三、园林树木的管理标准/75
第二节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77
一、园林树木的土壤管理/77
二、园林树木的水分管理/82
三、园林树木的营养管理/92
第三节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100
一、整形修剪的意义与原则/101
二、枝、芽的种类/104
三、枝、芽的特性/108
四、修剪的基本方法/112
五、园林树木的整形方式/122
六、不同类型树木的整形修剪/133
第四节树体保护与修补/147
一、树体保护与修补的意义与原则/147
二、伤口的治疗/148
三、补树洞/150
四、桥接/156
五、树木的枝干加固/156
六、古树枝干加固实例/160
七、树木涂白/162
第五节树木的自然灾害/163
一、低温危害/163
二、高温危害/167
三、风害/167
第六节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168
一、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68
二、常见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173
第三章常见园林树木的移植与栽培养护
第一节常绿乔木的移植与栽培养护/196
一、广玉兰/196
二、香樟树/198
三、杜英/200
四、女贞/202
五、桂花/204
六、油松/206
七、雪松/209
八、侧柏/212
九、榕树/213
十、棕榈/216
第二节落叶乔木的移植与栽培养护/218
一、垂柳/218
二、毛白杨/221
三、中华红叶杨/222
四、龙爪槐/225
五、黄葛树/226
六、流苏树/230
七、二球悬铃木/232
八、银杏/234
九、泡桐/236
十、合欢/238
十一、七叶树/239
十二、复叶槭/241
十三、鸡爪槭/243
十四、紫叶李/245
十五、西府海棠/247
十六、玉兰/249
十七、碧桃/251
十八、梅花/253
十九、樱花/255
二十、柿树/257
二十一、苹果/259
第三节常绿灌木的移植与栽培养护/260
一、夹竹桃/260
二、瑞香/262
三、栀子/264
四、红叶石楠/265
五、红花檵木/267
六、茶花/269
七、三角梅/271
八、枸骨/274
九、杜鹃/275
十、月季/277
十一、火棘/280
十二、大叶黄杨/281
十三、小叶黄杨/283
第四节落叶灌木的移植与栽培养护/285
一、蜡梅/285
二、石榴/287
三、木槿/289
四、紫薇/290
五、紫荆/292
六、榆叶梅/295
七、紫丁香/297
八、牡丹/299
九、连翘/300
十、中华金叶榆/302
十一、小叶女贞/304
十二、紫叶小檗/306
第五节藤本与竹类的移植与栽培养护/308
一、凌霄/308
二、紫藤/310
三、木香/312
四、葡萄/314
第六节竹类的移植与栽培养护/316
一、竹的种类与选择/316
二、竹的种植时间/319
三、整地和挖穴/319
四、竹的栽植方法/320
五、栽植后的管理/323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百年木语:古树名木的生命密码与传承之道》 内容简介: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古树名木以其巍峨的身姿、斑驳的年轮,静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的印记。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活着的历史,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珍贵纽带。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承载着深厚底蕴的生命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的变迁、病虫害的侵扰、人为的破坏,乃至技术的局限,都可能让它们的光辉逐渐黯淡。 《百年木语:古树名木的生命密码与传承之道》并非一本关于日常园林树木移植与栽培养护的指导手册,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经历百年乃至千年风雨、被誉为“活化石”的古树名木。本书深入探讨的是它们独特的生命现象、生存哲学以及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延续和传承。 一、古树名木的生命密码:解码千年智慧 本书的第一篇,将带领读者走进古树名木的神秘世界,深入探究其“生命密码”。我们不仅仅满足于了解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更着重挖掘那些使其得以绵延至今的深层原因。 生理特性的进化优势: 古树名木之所以能历经沧桑,必有其异于寻常的生理结构和代谢机制。本书将通过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解析古树在应对极端环境(如干旱、贫瘠土壤、强风、低温等)时所展现出的卓越适应能力。这包括其强大的根系穿透力与水分养分吸收效率,发达的维管束系统保证水分运输畅通,以及独特的休眠与复苏机制。我们将深入剖析其细胞层面的抗逆基因表达,以及积累的抗氧化物质如何抵御衰老。 生态位与共生关系: 每一棵古树都可能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本书将详细阐述古树与周围环境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共生关系。从依附于其树干、枝叶的苔藓、地衣、藤本植物,到栖息在其枝桠间的鸟类、昆虫,再到与其根系共生的微生物,这些都构成了古树生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研究这些共生体如何为古树提供养分、抵御病虫害,而古树又如何为它们提供庇护和生存空间,揭示这种互利共生的“生命共享”模式。 “记忆”与“学习”的可能性: 科学界对于植物是否拥有“记忆”和“学习”能力一直存在争议。本书将汇集近年来在植物信号传导、表观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古树名木是否可能通过某种机制“记录”下环境的历史信息,并据此调整自身的生长策略。例如,长期经历干旱的古树,其下一代是否会表现出更强的耐旱性?这些“跨代遗传”或“环境诱导”的生命信息,将为我们理解古树的生命力提供全新的视角。 时间维度下的生命哲学: 与快速生长的年轻树木不同,古树名木的生长是缓慢而坚韧的。本书将从哲学的高度,探讨古树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它们不争一时之长,而是以时间为尺度,以静默为姿态,展现出一种“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这种“慢”与“静”所孕育出的强大生命力,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亟需学习和体悟的。 二、古树名木的保护与传承:重塑生命尊严 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养护”,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跨越生物学、生态学、历史学、文化学乃至社会学的多重维度。本书的第二篇,将重点阐述古树名木的科学保护策略与文化传承之道。 突破性修复技术与前沿监测手段: 传统的移植与栽养技术,往往难以适用于体积巨大、根系发达、生理机能衰退的古树。本书将重点介绍当前最前沿的古树修复技术,例如: 微创根系修复技术: 针对古树根系衰弱或受损问题,介绍利用生物刺激剂、土壤改良剂、甚至微生物菌剂进行根系复壮的新方法。 树体支撑与加固创新: 传统支撑方式可能对古树造成二次伤害。本书将介绍新型的柔性支撑系统、内部加固技术,以及如何模拟自然应力环境,增强树体的结构稳定性。 病虫害综合防治新理念: 摒弃传统的化学药剂喷洒,本书将重点介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基于精准诊断的生态防治手段,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高科技监测预警系统: 引入遥感技术、传感器网络、无人机巡检等,实现对古树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结构安全性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将保护关口前移。 “原址保护”与“异地复壮”的边界探索: 原址保护是最高效、最理想的保护方式,但并非所有古树都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本书将深入探讨在极端情况下,如何审慎地评估“异地复壮”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在进行异地保护时,如何最大程度地模拟其原有生长环境,并利用先进的培育技术,最大程度地恢复其生理机能。这将是一场关于生命尊严与技术伦理的深度对话。 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挖掘与活化利用: 古树名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书将超越单纯的生物学范畴,探讨如何系统地挖掘和梳理古树的文化价值,例如: 历史事件与传说关联: 考证古树与历史名人、重大事件、民间传说之间的联系,赋予其故事性与人文色彩。 地方特色与民俗风情: 许多古树是地方信仰、节日庆典的载体,本书将引导读者关注古树在构建地方认同、传承民俗文化中的作用。 艺术创作与旅游资源开发: 如何将古树的独特形态、生命故事转化为艺术作品,如何将其作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本书将提供策略性建议。 公众参与与社会责任的构建: 古树名木的保护,最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书将呼吁加强古树保护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倡导建立“一树一策”的个性化保护档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古树的监测、记录与守护中来,形成一种“人人爱护古树,人人守护历史”的良好社会氛围。 《百年木语:古树名木的生命密码与传承之道》将是一部集科学性、人文性、前瞻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不提供简单的操作指南,而是致力于引发读者对生命、时间、历史以及我们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揭示古树名木的生命奥秘,探索其保护传承的未来之路,本书旨在唤醒人们对这些“活着的历史”的敬畏之心,并为它们的永续生存与世代传承贡献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淡雅的绿色调和精致的插图,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非常专业且实用。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室内植物养护的书籍,结果不小心翻到了这一本。坦白说,我对于园林树木这种宏大的主题通常望而却步,总觉得那需要非常深厚的园艺知识背景。然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却展现出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那些拗口的术语,反而从最基础的“为什么我们要移植树木”开始讲起,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在跟你拉家常。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季节移植时机把握的细致描写,那种对自然节律的尊重和遵循,让人感觉园艺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与自然的对话。书中关于根系处理的章节,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如何剪除受损根系、如何包裹根球,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提供了非常直观的指导。虽然我最终没有找到我想要的室内植物知识,但光是阅读这些关于室外大型植物“搬家”的知识,就已经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

评分

我通常对这种技术手册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市面上太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内容东拼西凑,缺乏原创性的见解。然而,这本书在“栽培养护”这一部分的论述,明显展现出作者独特的观察和总结。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浇水、要施肥”,而是深入到不同树种对水分和养分需求的细微差异,比如侧重氮磷钾比例的调整,以及在不同生长阶段如何动态调整配方。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休眠期管理”的章节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园艺书籍常常忽略了树木的“休息”阶段,而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篇幅讲解如何在冬季或干旱期通过合理的修剪和覆盖来保护树木,这体现了一种更全面、更长远的养护理念。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沉稳,没有夸张的宣传语,全是基于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极强的信赖感,仿佛旁边就站着一位经验丰富、沉默寡言的专家在为你指点迷津。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受是一种“扎实”和“可靠”。我并非园林专业的学生或从业者,我只是一个城市居民,对自家小区里那些年迈的行道树抱有一种关怀之心。我买这本书,原本是希望找到一些能让我参与到社区绿化维护中的知识。这本书确实满足了我对操作层面的需求,但在更深层次上,它引发了我对城市生态系统维护的思考。它没有回避移植过程中的风险和失败案例,反而将这些“错误”作为宝贵的学习材料进行剖析,这体现了一种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即承认不确定性并从中学习。这种坦诚的写作态度,比那些只报喜不报忧的书籍更有价值。虽然我可能不会马上进行专业级的树木移植,但书中关于树木健康评估和早期干预的知识,已经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有责任感的社区成员,能更专业地与园林工人沟通,为维护城市绿色资产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是顶级的,这对于一本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清晰度高的大幅照片和详尽的剖面图,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的不足。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根系修复与再生”的插图,它们对微观结构的解析细致入微,让我对植物的生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种高质量的视觉呈现,不仅提升了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它确保了技术操作的准确性——你不会因为看不清图示而搞错关键的步骤。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园林方面,但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植物生理反应的描述,例如水分胁迫如何影响气孔导度等,让我联想到了其他植物管理领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经过验证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技巧集合,适合那些希望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的深度学习者。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清晰得让人佩服。我是一个习惯于系统学习的人,拿到一本技术类书籍,最看重的就是它的脉络是否清晰。这本书从“选择合适的树种”开始,层层递进,直到讲述“后期病虫害防治”这个收尾环节,每一个步骤的衔接都非常自然,仿佛是按照一个真实工程项目的流程在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在讲述移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时,详细对比了不同挖掘工具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这对于初次接触大型树木移植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排除了很多潜在的风险和困惑。我记得其中一章详细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沙土、粘土、壤土)对移植成活率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良方案,这种深入到微观层面的探讨,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读起来枯燥的工具书,但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让理论知识有了鲜活的载体,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

评分

没事学点知识

评分

还是知得学习

评分

不 错

评分

书的内容挺好的,条理清晰,浅显易懂!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是比较全面的一本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初入门的不错

评分

不错!很实用!

评分

不错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的

评分

可以,专业书籍,买来慢慢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