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辞海》皇皇38卷,涵盖普通语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两千余名作者、百余名编辑出版人员参与其中,其涉及的内容之广,参与的作者、编辑出版人员之多,工作量之大,在我国出版史上是罕见的。它与《辞海》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填补了我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的空白,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大辞海》38卷以《辞海》为基础,继承其优点并加以拓展,以增收《辞海》尚未涉及的新学科和各学科的新词新义为重点,适当补充缺漏,按学科分类编纂,分卷出版。编纂体例规范,架构合理,词目系统,条理清晰,资料真实,内容准确,信息完备,文字精炼,检索便捷,所用图片也很好地起到了对释文的说明、辅助作用。相较《辞海》,其规模更大、所收字词更多、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满足读者在获取知识方面更高的要求。
大辞海编辑委员汇集了各个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其中有多位两院院士。《大辞海》各分卷主编阵容强大,作者队伍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和资深性,总数达两千多人,来自全国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如军事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负责组织全军几十个单位的力量编纂,宗教卷由国家宗教事务局负责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和五大宗教全国性协会编纂,民族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负责编纂,法学卷由华东政法大学负责编纂。
在编校《大辞海》的过程中,出版社组织了精干的编校力量,完善工作程序,深化制度建设,如形成了专家论证制度、进度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保证了《大辞海》各分卷按时保质完成。
《大辞海》在编纂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1998年12月,江泽民同志为本书题写书名;2004年7月,胡锦涛同志亲自看望了《大辞海》主编夏征农。2009年,陈至立同志接任《大辞海》主编,主持编纂出版工作。
《大辞海》产品的社会效益也是显著的,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受到原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肯定。2003年8月,柳斌杰等来沪参加了《大辞海·哲学卷》《大辞海·医药科学卷》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大辞海·军事卷》被总署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系其中惟一一部专科工具书,并入选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邬书林等参加了2007年7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出版座谈会。此外,《大辞海·军事卷》还获得了2005-2007年度上海图书奖一等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柳斌杰、邬书林等领导于7月来沪参加了《大辞海·体育卷》出版座谈会。
《大辞海》各分卷出版之后,在社会各界和读者中也引起了广泛好评,《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东方早报》等各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出版网等网站也进行了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大辞海》先后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资助,2009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6年9月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组织对《大辞海》进行验收,验收小组给予该项目“优秀(91分)”的评价。
《大辞海》是一部特大型综合性词典。按照学科分类编排,共38卷(42册),分别是:语词、哲学、宗教、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军事、经济、管理学、民族、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文物考古、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教育、体育、语言学、文化新闻出版、数理化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机械电气、化工轻工纺织、建筑水利、交通、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共收录词目28万条,5000万字,图片8000幅。它以《辞海》为基础,不仅充分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和知识,同时还介绍世界各国的知识和信息,展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面貌,是我国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语言文字等学科名词、术语、概念等方面知识的集大成者。
夏征农,曾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文联、社联主席。1978年起任《辞海》第三任主编。2002年任《大辞海》主编。
陈至立,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2008年起任《辞海》《大辞海》主编。
《辞海》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综合性辞书,既收单字和普通词语,又收各类专科词语,兼具语文辞书和专科辞书的功能,收词丰富,检索方便,实用性强,深受广大读者欢迎。随着人类知识积累、创新速度的加快和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读者对《辞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继续修订《辞海》使其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编纂一部比《辞海》规模更大、所收字词更多、内容更加丰富的特大型综合性辞书实属必要。
《大辞海》项目酝酿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8年,应夏征农同志请求,江泽民同志为《大辞海》题写了书名。1999年该项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立项,2002年启动,先后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资助,2009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大辞海》的主编、副主编仍由《辞海》的主编、副主编担任,各卷的编纂工作由分科主编主持。自《大辞海》项目启动之始,由夏征农同志担任主编;夏征农同志去世后,2008年,陈至立同志接任《大辞海》主编,主持《大辞海》的编纂出版工作。
《大辞海》的编纂以《辞海》为基础,继承《辞海》的优点并在内容上加以拓展,以增收《辞海》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和各学科的新词新义为重点,适当补充缺漏。全书收词28万余条,5000余万字;按学科分类编纂,自2003年起陆续出版,2015年38卷42册全部出齐。
《大辞海》作为一部特大型综合性辞书,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辞书的一个空白。在《大辞海》编纂出版过程中得到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各级领导机关,以及参加编纂的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者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翻阅这套书的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积累的“朝圣”。我个人对历史文献和哲学思辨比较感兴趣,所以总是习惯性地从卷册的后半部分——那些看起来就厚重的学科领域——开始挖掘。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梳理,那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它不像一般的教科书那样,用现代的框架去硬生生地套用和解释古代的复杂思想体系,而是尽可能地还原了语境和流派之间的微妙张力。举个例子,当你查阅“名家”思想时,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白马非马”,还会引述当时与墨家、儒家辩论的原始语境,那种辩论的火花仿佛能穿透纸面。我发现自己常常会陷入一种“兔子洞效应”,从一个词条跳到另一个词条,最后发现自己已经从哲学领域漂流到了古代的礼仪制度,再被牵引到当时的器物制作工艺。这种知识的内在连接性,是那种碎片化阅读永远无法给予的厚重感。它需要的不是快速检索,而是一种耐心的、带有探索精神的“漫游”,你得允许自己迷失在知识的汪洋里。
评分这套《大辞海》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庞然大物,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自带一种压迫感,38卷、42册,这哪是书,简直是知识的“巴别塔”!我最初是冲着它“海”的名头去的,心想这下总能把那些困扰我多年的冷僻知识点一网打尽了吧。然而,真正沉浸进去才发现,这套书更像一个巨大的知识迷宫,入口清晰,但出口难寻。它涵盖的领域之广,让人忍不住想去翻阅每一个角落,结果就是,你可能花了一整个下午研究“光合作用的某个中间代谢产物”,然后猛然惊醒,你原本想查的不过是某个古代诗人用了哪个生僻字。它的详尽程度令人发指,很多词条的解释深入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程度,对于那些只想做个快速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我试着把它当作工具书来用,但那感觉就像开着一辆重型卡车去买瓶酱油,虽然能到,但过程过于繁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明确的目标感。不过,如果你真的需要对某个学科进行地毯式的、不留死角的扫盲,那么这套书无疑是你的“核武器”。只是,请务必给自己准备好足够多的咖啡因和充足的阅读时间,因为一旦打开,时间仿佛就停止了。
评分说实话,我买回来之后,很大一部分时间,它都静静地躺在书房里,像一个沉默的巨人。我不是每天都用得上。它不适合用来做快速的背景调查,也不适合在地铁上翻阅。它更像是为那种需要长时间、深度沉浸式的研究项目准备的“战略物资”。我感觉,拥有这套书,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象征着对知识体系的尊重和投入的决心。偶尔,当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模棱两可的“知识点”时,我会习惯性地去翻阅一下相应的“大辞海”卷册,那份来自纸本、经过无数专家审校的、沉甸甸的解释,总能瞬间把我拉回到严谨的学术轨道上来。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你翻阅了多少页,而在于你知道,当你需要一个无可辩驳的、全面覆盖的知识入口时,它就在那里,不会随着互联网的算法更迭而消失或降权。它代表了一种对知识体系的严肃承诺,一种对信息质量的极致追求,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购买这套书的动机很单纯,就是想找一本能够“镇宅”的权威参考书,能够在任何时候给我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点。而从使用体验来看,它确实做到了“基点”这个作用。特别是当我们面对一些跨学科的交叉问题时,比如研究某项古代技术对当时社会结构的影响,单一学科的工具书往往只能提供片面的视角,而《大辞海》的广博性就显现出来了。它像是把不同领域的专家意见,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陈列在一起。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或科学理论时的态度——往往会并列呈现主流观点和次要的、甚至已被证伪的假说,并清晰地标注来源和证据强度。这种“不预设立场”的编辑方针,非常有助于读者建立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被单一的、被“简化”过的版本所误导。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去对待知识本身:知识是多维的,而且常常是相互矛盾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对于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它带来的“信息过载”感是巨大的。它的排版和设计,充满了上个世纪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风格,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其权威性,但也牺牲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想象一下,一本超过五十毫米厚的精装书,在手里需要用一种近乎“抱”的姿势来阅读,长时间下来颈椎会发出强烈的抗议。更让人头疼的是索引系统,虽然理论上应该非常完善,但由于涉及的词汇量太过庞大,有时候你需要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去尝试查找同一个概念,才能最终定位到它在哪个卷册的哪个页码。我曾经为了找一个关于明清小说某一特定文学流派的论述,在不同的“文学史”、“社会史”和“小说理论”的卷册中来回奔波。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的“仓库”,而非一个精心设计的“图书馆”导览系统。它要求你预先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并有能力消化掉所有伴随而来的、你可能并不需要的信息附载。
评分可以当闲书看看,增长知识。
评分不错,质量很好,一看就是正版,家人很喜欢。
评分宝贝不错,在京东买了好多次了。
评分质量好 价格便宜 提升知识的工具
评分装帧设计精美,内容丰富详实,图画形象生动,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物流迅速,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质量很好,跟书店买的一样
评分书本身没问题 但京东卖书不专业 用塑料袋子装书易磕磕碰碰
评分京东自营的服务非常好!发货物流速度快,商品质量有保障,非常值得信赖!
评分好大一本词典,跟辞海好像有重叠的地方,有两千五百多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