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

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红,沈晓初,张勘 编
图书标签:
  • 上海
  • 医学
  • 人才
  • 学术成果
  • 2006-2008
  • 领军
  • 概览
  • 科研
  • 成果
  • 医学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11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059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上海市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6
字数:2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是对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的一次全面的总结,上海医学领军人才基本代表了上海医学科、教、研的整体水平,这次集中展示,不仅仅是为上海医学领军人才的计划实施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上海医学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序·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06年
丁光宏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针灸经络学,生物医学工程学
壬拥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王峥涛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中药学
田建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影像医学
宁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学
许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学
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学
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科学
李明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影像医学
吴焕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学
张志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
陈义汉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
陈生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病学
陈国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
邵志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学
房静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科学
贾伟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学
夏照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学
徐志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学
徐志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
徐建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学
凌昌全第二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黄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
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学
熊思东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
樊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学
2007年
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学
白春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学
江基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外科学
汤其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胡义扬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袁文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外科学
郭亚军第二军医大学肿瘤学
景在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学
蔡定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8年
王明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学
卢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
朱正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
朱依谆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理学
刘建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学
江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外科学
孙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学
李大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学
李青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外科学
何立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
张长青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学
张静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陈建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学
陈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学
郑民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学
郑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学
夏术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学
梅长林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科学
曾凡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
谢渭芬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科学
潘卫庆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


前言/序言


《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 凝聚智慧,启迪未来 本书作为“上海领军人才”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2006年至2008年间,上海市在医学领域涌现出的杰出领军人才及其取得的卓著学术成就。这三年,恰逢中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上海市大力支持下,医学科研创新步伐显著加快,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旨在全面、客观地展现上海医学领军人才的学术风采,记录他们在新世纪初叶在各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关键性成果。收录的学术成就涵盖了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创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学教育改革等多个维度,力求呈现上海医学界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收录内容亮点: 基础医学领域的创新探索: 本书将重点介绍上海领军人才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前沿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生命科学的奥秘,也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在癌症发生机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可能涌现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发现。 临床医学的突破与实践: 临床医学方面,本书将重点展现上海领军人才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重点学科领域的诊疗创新和技术突破。这包括但不限于:新型诊断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微创手术技术的改进与推广,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的临床验证与实践,以及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经验总结。这些成就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福祉,展现了上海医学界在提升临床救治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 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的坚实防线: 在公共卫生领域,本书将关注领军人才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环境与健康、妇幼保健、老年健康、精神卫生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等方面,上海领军人才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将得到体现。这些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发展: 本书也将触及领军人才在医学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医学伦理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他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先锋,更是医学教育的引路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确保了上海乃至全国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特别关注上海领军人才在推动跨学科合作、促进国内外医学交流与合作方面的贡献。通过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应用。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同行开展广泛合作,将上海的医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舞台,也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记录历史,传承经验: 本书客观记录了上海医学领军人才在特定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后人了解上海医学发展的脉络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不断前行。 展示实力,树立标杆: 通过集中展示领军人才的学术成就,本书能够充分展现上海在医学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和领先地位,为国内外同行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启迪创新,激发活力: 本书的出版,旨在通过分享领军人才的创新思路和研究方法,启迪更多的年轻学者和科研人员,激发其投身医学科研的热情,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难题。 服务决策,促进发展: 本书所呈现的丰富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政府制定医学科技发展政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为上海乃至国家医学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不仅是一部学术成果的汇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一份对医学事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生动注脚。它凝聚了上海医学界在特定时期最璀璨的光芒,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期待本书能够激励更多有志于医学事业的人士,在各自的领域勇攀高峰,为人类健康事业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医疗健康领域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对《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这部作品充满了期待,虽然我目前还未翻阅这本书,但仅凭书名,就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医学图景。它并非简单罗列研究成果,而是聚焦于“领军人才”的“学术成就”,这暗示着作品会深入挖掘这些引领者们思维的深度、创新的广度以及学术上的影响力。2006-2008年这个时间段,正值中国经济腾飞、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的时期,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科技中心,无疑是医学创新和人才涌现的沃土。这本书的出版,很有可能梳理了那个时期上海医学界在哪些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例如在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科学、传染病防控等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方向上,有哪些杰出的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开发了新的技术,或者为疑难杂症的诊治带来了新的希望。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领军人物的学术成就,我不仅能了解到医学前沿知识,更能感受到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如何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的医疗服务,最终惠及广大患者。这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知识的拓展。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简直像是一张上海医学界在特定时期人才地图的缩影。虽然我还没有机会阅读这本书,但仅凭这个标题,我脑海中就已经浮现出许多关于它可能包含内容的猜想。它似乎不仅仅是枯燥的研究数据堆砌,而是对那些在医学领域默默耕耘、做出杰出贡献的“领军人物”的致敬与梳理。2006-2008年,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三年,在医学领域,这意味着什么?是新疗法的诞生,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对疾病机理的更深层次理解?“学术成就”这个词,更是强调了其内容的学术性和前沿性,它很可能包含这些领军人物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重量级论文,在重要学术会议上的精彩演讲,或者他们主导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项目。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如何定义“领军人才”的?是依据其研究的创新性、影响的广泛性,还是在特定领域内的开创性贡献?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认识那些隐藏在光环背后的医学大家,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研究是如何推动医学进步的,以及他们是如何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医生的。这对于任何希望了解中国医学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评分

仅仅从《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这个书名来看,我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部作品的厚重感和重要性。它如同一个精心编织的学术画卷,将上海医学界在2006年至2008年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内,那些最为耀眼的“领军人物”及其学术成就,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更像是一种对医学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汇聚与呈现。我猜想,书中内容必然涵盖了各个医学分支的最新研究进展,也许有对疑难病症治疗新方法的探索,有对生命科学前沿理论的解读,甚至可能是对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的深刻反思。重点在于“领军人才”这四个字,它意味着作者在选择和呈现这些成就时,必然经过了严格的遴选和深入的挖掘,力求展现那些真正具有开创性、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学术贡献。我对于这本书将如何呈现这些成就感到非常好奇:是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还是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是侧重于理论突破,还是更强调临床应用?无论如何,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了解到上海医学界的学术实力,更能从中汲取到许多关于科研方法、学术精神和人生价值的启示,这是一份值得深入品味和研究的宝贵资料,尤其对于关注中国医学发展史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参考。

评分

我一直对上海这座城市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实力非常关注,所以当看到《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这个书名时,内心立刻涌现出强烈的阅读冲动。尽管我还没能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实际内容,但书名所传达的信息已经足够引人入胜。它精准地聚焦了“领军人才”这一群体,并且明确了时间段(2006-2008年),这让我相信,这本书将是一份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时效性的文献。我设想,书中必然汇集了那个时期上海医学界最杰出的头脑,他们可能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治疗、公共卫生、医学教育等多个维度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许,会有关于某个攻克了疑难杂症的突破性疗法,也许,会有关于某个推动了学科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又或者,会有关于某个在国际医学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会议的详细介绍。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这些领军人物的科研思路、创新方法,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医学挑战的智慧。这本书的出现,不仅是对这些杰出医学工作者的肯定,更是为后来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学术资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上海医学在那个时期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它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评分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医学学术著作,尽管我尚未有机会一窥其具体内容,但我从书名《上海领军人才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2006—2008年)》中,已经能感受到其非凡的价值和潜力。书名清晰地指出了其核心定位:聚焦于上海地区在2006至2008年间涌现出的顶尖医学人才及其学术成就。这个时间跨度虽然不算特别长,但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却是凝练精华、展现突破性进展的黄金时期。想象一下,在这短短三年里,多少前沿的研究课题得以启动和深入,多少创新性的诊疗技术得以发展和推广,多少富有远见的学术思想得以萌发和传播。而《概览》的出现,恰恰是将这些散落在各处的璀璨星辰汇聚一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视角来审视上海医学界的实力版图。对于任何对中国医学发展,尤其是上海作为医学高地的前进轨迹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无疑是一扇了解其核心驱动力的窗口。它所呈现的“领军人才”的学术成就,很可能涵盖了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临床应用的显著突破,以及对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远影响。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这些杰出科学家们的治学理念、科研方法以及他们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坚持,或许还能从中窥见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些关键方向和趋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