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手稿重现:援引中外知名的甲骨学——董作宾先生的手稿论述,重新认识甲骨文和中国文字。
民国初年考古传奇:董作宾先生亲临殷墟考古现场,重现甲骨文出土的艰难历程和发现。 殷商文化考察:透过解读商人独有的甲骨占卜文化,走入历史现场,看见殷商先民生活的样貌。 汉字寻根探源:从字形、字义的演变到文字背后的小故事,认识60个有趣的甲骨文,进而认识字里蕴藏的丰富文化。
汉字是*世界文字体系中历史*悠久的,要探究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就不能不从甲骨文说起。本书介绍了甲骨文如何被发现以及如何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并针对甲骨文和汉字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介绍,还从甲骨的占卜和记载内容,探讨商代的历史和文化,*后从常用的六十个汉字看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变化,并道出背后隐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董作宾,本名作仁,六岁入塾后改名作宾,字彦堂,号平庐。中外知名的甲骨学名家,也是联合国直接文化遗产:殷墟考古*一人,曾数度亲身参与民初的殷墟发掘,发现了大龟四版与贞人说,并将甲骨文分为五期,提出十个断代标准,构建殷历,以科学方法研究殷代的制度与地理,学术贡献卓著。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合称“甲骨四堂”。
董敏,董作宾先生的三子,著名摄影家,投身父亲*爱的甲骨文普及化上,不遗余力。
导读─甲骨文的过去和现在 李殿魁 001
作者序─甲骨文的小书僮 004
第一章 缘起:董作宾先生趣谈甲骨文 001
壹、谈甲骨文与中国文字 005
贰、殷商时期的人已经用毛笔写字了? 013
叁、最早的书法艺术:论甲骨文之美 028
肆、从字形演变看历史:关于字的两则小故事 033
第二章 发掘:重新发现甲骨文 043
壹、从中药材到国宝:甲骨文的传奇现身 047
贰、寻根:发现甲骨文的故乡 051
叁、殷墟考古:一到十五次的发掘历程 058
肆、室内考古的里程碑:YH127坑 072
伍、甲骨学的诞生和建立 081
陆、甲骨的考古新发现 099
第三章 回溯:甲骨文的诞生和演进 103
壹、甲骨文和重视占卜的商人 107
贰、解读甲骨文 109
叁、商人如何使用和处理甲骨? 117
肆、商人的甲骨占卜仪式 125
伍、从占卜看历史:历代商王的占卜内容 128
第四章 阅读:一起来认识甲骨文吧! 145
壹、人体篇
【人】 150
【子】 152
【女、若】 154
【元、自】 156
【目】 158
【眉】 160
【取、步】 162
【齿、疾】 164
贰、方位篇
【上、下】 168
【左、右】 170
【中】 172
【东、西】 174
叁、自然篇
【日】 178
【月、夕】 180
【云、虹】 182
【风、雨】 184
【山、水】 186
肆、动物篇
【象】 190
【牛、羊】 192
【犬】 194
【虎】 196
【鸟】 198
【鱼】 200
【龙】 202
【它】 204
伍、植物篇
【木、林、森】 208
【禾、果】 210
【米、黍】 212
陆、数字篇
【一、二、三、四】 216
【五、六、七、八】 218
【九】 220
【十】 222
【百、千】 224
【万】 226
柒、器物篇
【册】 230
【笔】 232
【贝】 234
【车】 236
【京、门】 238
◎传说中的商王都
据说殷商王朝灭亡之后,王都就被废弃了,随着时间变迁,逐渐被淹没于地下,所以史书上称这个消失的王都为殷墟。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可以知道,殷墟的具体范围是:东起安阳市西北的郭家湾以东地带(洹上村),南边由苗圃北地经花园庄、小屯村,由小屯村向西北到四盘磨洹河至武官村、侯家庄一带;另一线由则小屯村东北地跨过洹河经大司空村、小司空村至三家村一带。整个殷墟的长度大约在四公里以上。
而这几年考古人员又在苗圃北地以南的刘家庄、戚家庄以及徐家桥、东八里庄等村发现了殷代墓葬,可见整个殷墟的范围大约有三十平方公里,至于殷墟宫殿的遗址占地也非常广大,面积大约有七十万平方公尺,可以想见商王朝当年有多么强盛!
自一九二八年开始,中国考古学家就长期在此地进行发掘,先后高达二十余次,揭露出来的面积已经超过三万平方公尺,而目前考古学家们也在宫殿宗庙区发现了大型的夯(hāng)土建筑,这些夯土建筑的形制广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并以小屯村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同时还发现了王室成员墓葬、车马坑、铸铜作坊遗址、磨制玉石场所等等,并且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遗物,绝对称得上是中国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殷墟不仅仅是甲骨文的故乡,更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源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前辈们带领之下,培养出不少中国新一代的考古研究者,而关于殷墟的考古研究也依然传递着,这些影响都是相当深远的。因此殷墟可说是中国考古学的发祥地,而甲骨文正是扮演了带领中国发展出现代考古学的一个重要角色。
第三章 回溯:甲骨文的诞生和演进
肆 商人的甲骨占卜仪式
经过上节提到的整治手续后,甲骨就可以拿来占卜了。
占卜的方式是先由贞人说明卜问内容,就是所谓的“命龟”。然后用烧红的树枝在钻的地方烧灼,接着甲骨会发出“卜”的一声,同时在正面出现一个像“卜”字形的卜兆,这也是“卜”字的由来,后来便用以指称占卜之事。贞人根据卜兆的兆象来判断事情吉凶,也就是习称的“占龟”。
◎卜辞也有颜色吗?
经过命龟、烧灼以及占龟的手续后,就要将占卜的事情契刻在甲骨上面了。甲骨的刻辞或书辞,通常都在相关卜兆附近,刻辞会随着占卜事情的重要程度不同,而填上不同颜色的颜料,通常比较重要的占卜或字体比较大的会填入红色颜料,也就是所谓的“涂朱”,大部分小字则是填入黑色颜料,又称为“涂墨”,另外还有涂紫、涂黄、涂赭等各式各样的颜色。除了字体之外,商人为了让卜兆更加显眼也会加以契刻并填入颜料。
总而言之,殷墟甲骨的占卜除了上节提到的刮磨、整治、钻凿等准备工作。还有命龟、烧灼、占龟、刻兆、刻辞、涂饰等占卜工作,整个过程虽然烦琐,但是井然有序,显示出占卜在商朝已经是个具有规范性与成熟性的行为。
◎甲骨也要资源回收?
至于商代人又是如何处理占卜完的甲骨呢?他们通常都是先将甲骨集中储存后一起掩埋到土里,于是就会有一整个堆满甲骨的大土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殷墟YH127坑。坑中的甲骨是一次性倒入,可见这些甲骨是经过长期集中保存,然后才一次处理掉的。YH127坑除了出土大量的甲骨片,同时还发现甲骨旁边有一具完整的人骨,可能是掌管这些废弃甲骨的管理员,因为这些甲骨已经废弃不用,所以就跟着殉葬了。
除此之外,花园庄东地以及小屯南地甲骨也都是掩埋坑。花园庄东地H3坑是一个长方形的掩埋坑,出土的一千五百八十三片甲骨都是属于某个贵族“子”的卜辞,可见是专门为掩埋甲骨而挖掘的。甲骨放置的情况是先将一些完整的卜甲竖直,放在掩埋坑的角落,然后再将大量的甲骨倒进坑内,最后用泥土掩埋加以打实。至于小屯南地的甲骨,主要集中掩埋于五个坑之中,都是层层堆栈地放入坑中,大部分都是完整无缺的大版牛肩胛骨,只有少量的卜甲,此外没有其他的遗物,可见也是当时人们刻意挖掘的一个埋藏甲骨的窖穴。
由此可见,商朝人占卜后通常不会立刻扔掉甲骨,而是有意识的集中储存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然后才一起掩埋处理的。有些文献也曾记载商朝人的这个习惯,例如《礼记·曲礼上》就说“祭服敝则焚之,龟筮敝则埋之”,而郑玄作注时也说:“此皆不欲人亵也。”可见经过占卜后的甲骨即使没有任何用途,商朝人也不希望随意弃置,遭到别人的破坏。
商朝人对于甲骨的珍重,还表现在一件有趣的事情上,那就是“废物利用”。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殷墟出土了不少只是契刻“干支表”或是无意义文字的甲骨,这些甲骨可能早已废弃不用,于是就拿来给学生们练习,不仅能够节约还相当具有环保概念呢!
伍 从占卜看历史:历代商王的占卜内容
◎生男生女靠天意:和“生子”相关的占卜
……
unll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复活”的壮举。很多关于古代文明的论述,往往停留在对文物的解读和对文献的转述上,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生命力。然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通过极其生动的笔触,将那些沉睡在博物馆角落里的符号和碎片,重新编织成了一个完整的、充满活力的生活图景。作者对于文化演进的脉络把握得极其精准,他不是简单地罗列“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会是这样”,并清晰地展示了事物是如何一步步演变、互相影响,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化面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人类文明的连续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觉得古人和我们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将遥远的历史拉近到触手可及的叙事能力,是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也最值得称赞的独特之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罕见的,介于学术严谨与散文诗意之间的独特质感。初看时,可能会被一些复杂的长句和精准的术语所吸引,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著作,但很快就会发现,作者的遣词造句功力极深,他能用最典雅的词汇描绘最朴素的场景,或用最直白的语言阐释最深奥的文化现象。这种语言上的张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层次感,每一次呼吸之间,都能品味出不同的滋味。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时,作者的语言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吟唱。这种对语言的极致打磨,体现了作者对文字的敬畏之心,也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让它不仅是一部了解历史的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反复品读的文学珍品。
评分阅读体验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但这种酣畅并非来自于简单的情节冲突,而是源于思想的不断碰撞和知识边界的不断拓宽。作者的思维非常敏捷和跳跃,他总能从一个看似不相关的细节中,捕捉到深刻的历史隐喻,并将之与当下的语境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行文中流露出的那种人文主义情怀,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帝王将相或宏大叙事,更多的是底层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略的微小个体,在作者的笔下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这种叙事视角,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抽象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情感张力的真实人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重新审视我们与过去的连接,以及我们作为传承者所肩负的责任。这种深度和广度,使得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普通历史普及读物的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之精妙,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按时间线索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具现代文学色彩的,围绕几个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切片”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挖掘。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每一章的转折都设计得极为巧妙,总是在你以为要触及真相的时候,又被引领到另一个同样引人入胜的侧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史料空白地带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想象力之间的平衡感。他并没有肆意臆造,而是基于现有的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推测,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激发了读者的深度思考,让人在合上书后,仍旧忍不住在脑海中继续构建那个失落的世界。行文间,那些严谨的考证与浪漫的想象交织,如同太极图般和谐统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张力,使人欲罢不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个“切片”会揭示出怎样的新景象。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封面,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几乎要将我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作者的文笔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每一笔都带着对古代文明深深的敬意和独到的见解。他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时代的故事,更像是在为我们构建一个可触摸、可感知的古代世界。尤其是对于那个时期社会结构和生活细节的描摹,细致入微,仿佛能听见远古的炊烟升起,看见古人的劳作身影。那些通过文字重现的场景,充满了生命力和烟火气,完全颠覆了我对历史书那种刻板印象的认知。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张弛有度,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时而又如高山流水般激昂澎湃,令人心潮澎湃。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努力去想象作者笔下描绘的图景,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同类题材作品难以企及的。作者显然是做了海量的考据工作,但高明之处在于,他将这些繁复的史料巧妙地融入到流畅的叙事之中,使得知识的传达润物无声,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大量的背景知识,这无疑是一次知识与美学的双重盛宴。
评分书已收到,发货迅速,描述相符,慢慢研读。
评分壹、人体篇
评分书太轻了,跟盗版有得一拼。京东这次促销水份太大。
评分书不错!
评分追寻中国文字渊源之旅,甲骨四大家之一董老遗作。
评分书不错!
评分【禾、果】 210
评分甲骨文的歷史 書法學習讀本
评分棒棒棒!京东图书真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