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波斯人阿裏·阿剋巴爾曆遊中國明朝時的所見所聞,全書記載瞭作者在大明朝的經曆及對當時中國文明的贊美和驚嘆,全景式地展現瞭那個時代中國的風土人情,也更好地激發瞭波斯人來中國的熱情。是對當下中國和伊朗乃至阿拉伯世界人民友好交流共榮關係的完美詮釋。
《中國紀行》由16世紀波斯著名旅行傢阿裏?阿剋巴爾於1516年寫成,正當中國明武宗正德年間。作者用20個章節描述瞭中國城市、堡壘、皇帝宮廷、軍隊、倉庫、12個省份以及奇妙手藝等等。季羨林教授為本書作序,序中評價《中國紀行》“完全能夠同《馬可·波羅遊記》媲美,先後輝映、照亮中西文化交流的道路”、“是一部中國的百科全書”。
原著:阿裏·阿剋巴爾(Seid Ali Akbar Khatai),16世紀波斯人。
譯者:張至善(1926—2007),教授。江蘇泗陽人。參加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曆史捲部分條目、《簡明西亞北非百科全書》伊朗條目、《中東手冊》和《海灣戰爭後的中東格局》等。
譯者劉半農簡介
譯者劉小蕙簡介
序一
序二
9-10世紀阿拉伯人航海東來圖
第一捲(蘇萊曼著-公元八五一年)
故事的鏈子
關於印度中國及其國王的消息
第二捲(哈桑補著-公元九一六年)
關於中國和印度的消息
關於爪咓加城的記載
續敘關於中國的消息
關於印度的幾個見聞
桑高地方
琥珀
珍珠
關於印度的彆種傳說
後記
季羨林教授序
張至善、張鐵偉等同誌翻譯的阿裏?阿剋巴爾著《中國紀行》,我認為,是一部非常值得重視、非常重要的書。它完全能夠同《馬可?波羅遊記》媲美,先後輝映,照亮瞭中西文化交流的道路。
對於中西文化的交流,穆斯林的作者作齣瞭巨大的貢獻,這是大傢公認的事實。著名的《伊本?白圖泰遊記》《比魯尼遊記》等書獲得東西各國學者的高度贊揚,是眾所周知的。阿裏?阿剋巴爾的《中國紀行》寫成於1516年,正當中國明武宗正德十一年。過去不大為人所知。在歐洲,從19世紀起,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在中國,第一次介紹此書者是張至善同誌的父親張亮塵老先生。但這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情瞭。
《中國紀行》原文是波斯文。作者是哪一國人似乎還沒有結論。至於作者是否真正來過中國,學者們的意見也不一緻。我認為,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問題。主要問題在於此書本身。不管作者記載的是元代中國情況或明代中國情況,基本上都翔實可靠,栩栩如生。個彆章節有一些荒唐的記載,這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不足深責。此書記載瞭中國各方麵的情況,地理、軍隊、宗教、倉庫、皇帝宮廷、監獄、節日、教坊妓女、醫療、立法、學校、外國使臣和僑民、農業、貨幣、法律、劇場等等,簡直是一部中國的百科全書。我們中國史書之多,水平之高,譽滿全球。可是如果我們真想瞭解過去曆史上人民生活的真實情況和煩瑣細節,仍然感到缺少資料。我們迫切需要這樣的書,特彆是一個外國人來到中國,按照心理學的規律,他能看到我們習而不察的一些東西。把這樣的觀察記載下來,傳之後世,這樣的書不但能幫助外國研究中國的學者瞭解中國,也能幫助中國人民瞭解自己的過去。從這個觀點上來看,這些書,其中當然也包括阿裏?阿剋巴爾的《中國紀行》之價值,概可想見瞭。
我在上麵已經談到,一個外國人到中國來能看到很多我們習而不察的東西。上麵這些材料都完全是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情況,是完全可靠的。這些材料告訴我們,在明朝中國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是什麼樣子,達到什麼程度。明朝在中國曆史上不是一個發展的高峰。然而我們的人民已經有瞭這樣的水平。今天我們,特彆是中國的青年們,不應該感到自豪與光榮嗎?難道我們一嚮就是西方殖民主義者汙衊我們的那個樣子嗎?阿裏?阿剋巴爾這一部書的真正價值是在學術方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是它的任務。但是,從我在書中擇齣的那些例子來看,這一部書的價值不是已經遠遠超過瞭學術領域瞭嗎?因此,對於這一部書的齣版,我從上麵兩個方麵要錶示衷心的祝賀。我在開頭時說的,這是一部“非常值得重視、非常重要的書”,也是從這兩個方麵來說的。我相信,這部書一齣版,一定會受到中國學者和老百姓的歡迎。他們都會同我一樣,感謝張至善、張鐵偉等同誌。
是為序。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塑造人物群像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冷酷的真實感。他筆下的人物,絕非扁平化的符號或臉譜化的英雄,他們充滿瞭矛盾與瑕疵,如同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真實的人一樣,既有光輝閃耀的瞬間,也有令人唏噓的軟弱與掙紮。你很難用“好人”或“壞人”來簡單定義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例如,那個看似堅不可摧的領導者,私下裏卻隱藏著難以啓齒的恐懼;那個被視為邊緣人物的角色,卻在關鍵時刻展現齣超越常人的智慧與勇氣。作者似乎拒絕嚮讀者提供廉價的情感慰藉,而是強迫我們去理解那些復雜動機背後的邏輯。這種不加粉飾的描摹,雖然偶爾會讓人感到沉重,但正是這種坦誠,使得整個故事的基調更加厚重,更具探討價值,讓人讀完後久久不能釋懷,反復思量他們每一個抉擇背後的重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是讓人眼前一亮。厚實的紙張,散發著一種沉靜的墨香,觸感溫潤如玉,讓人忍不住想一頁頁翻閱。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韻味,那種留白的處理,仿佛預示著旅途中未被言說的深邃與廣闊。裝幀的匠心,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本身的尊重,也為閱讀體驗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每一次將它從書架上取下,都像是在進行一個鄭重的儀式,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書脊的勒口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使是反復翻閱,也絲毫沒有鬆散的跡象,可見裝幀工藝之精湛。內頁的字體排版疏密有緻,行距適中,使得大段文字閱讀起來也絲毫不會感到擁擠和疲憊,這對於長篇的敘事作品來說至關重要。整體來看,從視覺到觸覺,這本書都提供瞭一種高級的、沉浸式的閱讀準備,讓人對接下來的文字內容充滿瞭美好的期待和敬畏感。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為精妙,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他深知何時該揚帆全速,何時又該收帆慢行,讓讀者在故事的波濤中保持著恰到好處的平衡感。作者似乎對“張弛有度”有著深刻的理解,某些章節的筆觸如同疾風驟雨,信息量巨大,情感的衝擊力接踵而至,讓人喘不過氣,必須停下來反復咀嚼。而另一些篇章,則像是午後慵懶的陽光,緩慢、細膩地描摹著周遭的環境或人物內心微妙的波動,每一個細節都被精心雕琢,仿佛時間都被拉長瞭。這種節奏的交替變化,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避免瞭單調乏味,成功地將我這個挑剔的讀者牢牢地鎖在瞭文字構築的世界裏。即便是情節相對平淡的地方,作者也總能通過環境氛圍的渲染或人物內心獨白的深入,保持住一種內在的張力,讓人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不是簡單地“翻過去看結局”。
評分語言風格方麵,這本書展現齣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熟與剋製。它既不像某些文學作品那樣過度堆砌辭藻,陷入晦澀難懂的泥淖,也不像通俗小說那樣過於口語化而顯得輕飄。作者的文字乾淨利落,仿佛經過瞭無數次打磨的鑽石,閃爍著精準的光芒。他擅長使用精準的動詞和富有畫麵感的形容詞,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復雜的場景或情緒。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對白描手法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很少有冗餘的解釋,而是通過人物的行動、對話的停頓,甚至環境的微小變化,來暗示深層的主題和潛颱詞。這種“少即是多”的錶達哲學,使得讀者必須主動參與到文本的建構過程中,去填補那些被刻意留白的空白,這無疑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智力參與度,也讓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細微之處。
評分從主題立意的宏大性來看,這本書的野心遠遠超齣瞭單純的故事敘述層麵,它試圖觸及一些關於時間、記憶與存在意義的哲學命題。它不僅僅是在記錄某段曆史或某次旅行,更像是在探討個體在宏大曆史背景下的渺小與抗爭。那些看似分散的場景和偶遇,最終都匯集成一股暗流,指嚮對“我們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的追問。書中對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與融閤的處理尤為深刻,它沒有采取簡單的褒貶態度,而是細膩地展現瞭文化交融過程中必然産生的摩擦、誤解以及最終孕育齣的新形態。這種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它迫使讀者跳齣固有的思維框架,以一種更具包容性和曆史縱深感的視角去審視世界。讀完之後,你會感覺自己的心胸似乎被拓寬瞭,對世界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很不錯的說
評分東西不錯(*?´╰╯`?)?
評分文筆流暢內容豐富多彩
評分非常喜歡的書籍,感謝京東的活動。
評分經典翻譯,人文閱讀,值得一看!
評分惦記的好書。送貨一如既往地快。繼續購買中。
評分不錯
評分很好 很有用
評分很專業很有價值的書,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