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公使照片日記(1900-1902)

德國公使照片日記(1900-190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閔傑 著,穆默 繪,程瑋 譯
圖書標籤:
  • 德國
  • 曆史
  • 照片
  • 日記
  • 清朝
  • 外交
  • 文化
  • 影像
  • 19世紀
  • 20世紀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福建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3470104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204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德國公使照片日記(1900-1902)》為德國公使穆默1900年7月至1902年7月遊曆中國各地所攝製的照片集。由史學傢對每幅照片進行解讀。
  內容涉北京及其周邊地區、上海、天津、承德、山海關、秦皇島、廈門、汕頭、澳門、廣東、香港、九江、南京、漢口等地。穆默是政治傢,來華的主要任務是促成《辛醜條約》簽訂,故而《德國公使照片日記(1900-1902)》中所收照片,還集中反映瞭八國聯軍的進軍路綫、輜重補給、軍容軍貌、**將領、外交官員、各地領館以及外交談判等場景,具有史料的文獻性和畫麵的觀賞性。

作者簡介

  閔傑,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國內*早收集清代照片“以圖解史”學者之一。編*有《晚清七百名人圖鑒》《影像辛亥》等影像類圖書。
  
  程瑋,中國作傢,電視媒體人。1993年移居德國。影視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奬”,文學作品多次入選年度全國“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阿爾方斯·馮·穆默,1900年7月來華,任德國駐華公使。攝影愛好者。

目錄

我的行程
“普魯士號”/上海/海河/天津

在北京
城牆/旗人居住區的街道和寺廟/紫禁城和皇宮/
使館區:我第一次在城牆上散步所見,我最後一次散步所見/
德意誌皇帝的外交人員,訪客/北京街景

北京周邊
城牆前/寺廟/萬壽山/圓明園/大覺寺

旅途所見
南口長城/明十三陵/唐山/西陵和紫荊關/古北口和熱河行宮/
東陵/山海關和北戴河/戰爭中的寜靜

南下旅途
廣州/澳門/山頭/廈門/長江

在京工作
談判/簽訂協議
1900年的中國風情(代跋)◎閔傑
德意誌帝國晚期外交官的鏡頭與筆錄:一個曆史現場的側影 本書收錄瞭大量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一位未具名的德意誌帝國駐外高級外交代錶,在其職業生涯中留下的珍貴影像與私人劄記的精選內容。這些材料跨越瞭從“摹仿與學習”的初期摸索,到“俾斯麥體係”終結後歐洲權力結構深刻重塑的關鍵時期。讀者將通過這本匯編,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歐洲列強間復雜博弈的錶象之下,一種更為細微、人性的視角。 一、時代的底色:日不落帝國的黃昏與新帝國的崛起 本書的核心時間段(約 1890 年代中後期至 1905 年左右),是世界曆史進程中一個劇烈的轉摺點。威廉二世的“新路綫”(Neue Kurs)取代瞭俾斯麥的審慎外交,歐洲大陸的聯盟體係開始變得僵硬而充滿摩擦。 這位公使的日記和照片,恰好定格在瞭這個“舊秩序瓦解、新秩序尚未定型”的混沌時期。 攝影作為記錄的實踐: 在那個膠片技術尚屬昂貴且耗時的年代,隨身攜帶相機並非尋常。這些照片——大多是小幅、快速捕捉的場景——揭示瞭記錄者強烈的現場意識。它們並非精心布置的官方肖像,而是對日常外交場景的即時捕捉:例如在某次重要的國際會議間隙,各國代錶團成員在花園中的短暫休憩、各國使館內部陳設的風格差異、甚至是對當地城市規劃和工業設施的關注。這些圖像,是對傳統外交文書的有力補充。 權力空間的滲透: 記錄者拍攝瞭多個歐洲主要首都的公共空間和私人聚會場所。通過對比不同使館的建築風格、花園布局以及宴會廳的裝飾,我們可以間接推斷齣德意誌帝國在彼時與其他主要大國(如法蘭西、俄國、英國)在外交禮儀和文化影響力的較量。照片中捕捉的那些稍縱即逝的眼神交流、站位安排,遠比官方照會更能說明權力場域的微妙變化。 二、超越政治的敘事:外交官的日常側影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曆史背景,更在於它提供瞭對外交生活“人化”的觀察。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穿著製服的官員,而是身處異國他鄉、處理日常瑣事的個體。 技術與現代性: 有一組照片清晰地展示瞭當時歐洲城市正在經曆的現代化進程。公使對新鋪設的電車軌道、新落成的工業建築,甚至是早期汽車的興趣,反映齣德意誌精英階層對技術進步的關注。這些記錄暗示瞭外交工作已不再局限於單純的政治談判,更擴展到經濟和科技情報的收集與分析。 文化調適與疏離感: 劄記中不乏對駐地文化習俗的細緻描述,這既是外交官職業素養的體現,也透露齣一種“局外人”的審視目光。他記錄瞭對當地藝術品、音樂會的評價,以及在與當地貴族交往中遇到的文化隔閡。這些私密的文字,揭示瞭在正式的外交辭令背後,個體對於異域環境的適應與抗拒。例如,他對某國宮廷復雜禮儀的繁瑣描述,與其說是客觀記錄,不如說是一種夾雜著敬畏與疲憊的內心獨白。 傢庭生活的片段: 少數照片模糊地記錄瞭公使本人傢庭成員(如夫人、子女)在駐地花園或室內活動的場景。這些短暫的、充滿溫情的瞬間,與宏大的國際政治敘事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提醒我們,即便是身居高位的使節,他們的生活依然由無數細小的、私人的瞬間編織而成。這些關於“傢”的片段,也反映瞭在動蕩的國際局勢中,外交官傢庭尋求穩定與常態的努力。 三、未盡的謎團與觀察者的缺席 本書的引人入勝之處還在於其“不完整性”。公使的記錄往往在關鍵時刻戛然而止,或者對某些敏感的政治事件僅以極簡的代號提及。 對未發生事件的預感: 盡管照片和文字主要集中在日常與禮儀層麵,但時不時齣現的關於軍備競賽的憂慮,或對巴爾乾局勢的簡短評論,如同遠處的雷聲,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記錄者在 1902 年左右的記錄中,對某歐洲強國“不閤時宜的樂觀”錶達瞭強烈的擔憂,這在後來的曆史發展中得到瞭印證。 主體的視角限製: 讀者必須清晰地認識到,這是一份源於德意誌帝國精英階層的觀察報告。其對殖民地、非歐洲國傢的描述,帶有那個時代典型的文化優越感與刻闆印象。本書的價值,在於讓我們得以批判性地審視“權力中心”如何看待世界,而不是盲目接受其敘事。 總結而言, 這本影集與日記的匯編,提供瞭一個獨特的機會,讓我們得以穿越官方曆史的帷幕,觀察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歐洲外交官階層在一個快速變動的世界中的生存狀態、觀察方式與心理側寫。它是一份關於技術、禮儀、個人疏離感與時代焦慮的立體文獻,描繪瞭一幅由黑白影像和私密文字構築的、關於帝國黃昏的側影圖景。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初看時我曾有些許的睏惑,因為這似乎更像是一本私人的旅行相冊,而非嚴肅的史學著作。然而,正是這種“非正式性”賦予瞭它獨特的魅力。這位公使的鏡頭似乎是漫不經心、帶著歐洲人特有的獵奇與審視,但恰恰是這種不設防的觀察角度,揭示瞭許多官方記錄中被刻意過濾掉的真實麵貌。例如,那些對官府衙門的描繪,與其說是記錄,不如說是一種帶有審美的記錄,將建築的宏大與周遭環境的破敗並置,形成瞭一種強烈的反差。這種對視覺語言的精妙運用,讓人在欣賞其攝影技術的同時,也不禁反思:被記錄者與記錄者之間,那道無形的權力鴻溝是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曆史圖景的?這種內在的張力,纔是這部影像集最耐人尋味的地方。

評分

讀罷這部作品,我得到的最大感受是關於“時間”的殘酷性。這些影像將一百多年前的瞬間永遠凝固在瞭紙上,而我們今天站在這些畫麵前,卻清晰地看到瞭它們注定走嚮的結局——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公使拍攝的那些人物,無論是威嚴的王公大臣,還是街頭的小販,他們當時的世界觀、他們的命運走嚮,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都是一目瞭然的悲劇或注腳。這種“已知結局的旁觀”,賦予瞭照片一種宿命般的厚重感。這種復雜的情緒,讓我對曆史的無常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遠比書本上的文字更有感染力,因為它直接對抗瞭時間的流逝,用光影強行留住瞭一個正在消逝的文明的最後剪影。

評分

這部影集令人驚嘆之處,在於它捕捉到瞭日常生活的“不日常性”。在許多西方曆史畫冊中,關於中國的記錄往往聚焦於奇觀或衝突,而這裏的照片則像是無意中掃過那些角落——比如一個僕人低頭擦拭地麵的場景,或者一堆堆積在牆角的廢棄物。這些碎片化的、看似無關緊要的畫麵,恰恰是構築曆史肌理的關鍵元素。它們提醒我們,曆史並非隻有帝王將相的決斷,更有韆韆萬萬普通人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掙紮與生存。正是這些未經修飾的生活片段,讓整個敘事從宏大敘事中抽離齣來,變得更加真實、有血有肉,展現齣一種令人心酸的生命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處理得極其考究,每一張圖片的留白都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呼吸感,而不是簡單的圖片堆砌。我尤其欣賞編者在處理年代久遠的負片時所展現齣的專業性——色調的控製非常到位,既保留瞭曆史的滄桑感,又不至於讓人閱讀起來過於晦澀。更妙的是,某些照片旁附帶的簡短手寫批注,筆跡潦草卻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貴族氣息,它們像是曆史的低語,將觀者的注意力從宏大的事件拉迴到微小的、個人的瞬間。這種對“物證”的尊重和細緻入微的呈現,使得整部作品在藝術鑒賞和曆史研究兩個層麵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絕對是收藏級彆的佳作。

評分

這部影像集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清末北京城最深處的秘密通道。翻閱這些泛黃的照片時,我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特有的煙土和塵土混閤的味道。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一位外交官的日常,更是用鏡頭捕捉瞭那個即將崩塌的舊世界的側影。我特彆留意到他對細節的捕捉,無論是中式庭院的雕梁畫棟,還是街頭巷尾百姓的衣著神態,都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這些畫麵遠比文字描述來得震撼和直接,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瞭“庚子之變”前後,那個古老帝國在麵對外部衝擊時,那種微妙的、近乎凝固的張力。那些模糊不清的背景,反而給瞭想象留下瞭巨大的空間,讓人忍不住去思考每一張定格畫麵背後,那些未曾被記錄的對話與情緒。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是任何一本正經的史書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

穿越時間的牆你的美愈發盛放

評分

誰難捨一段塵緣落下詩句韆行

評分

胭脂紅尋一抹淺笑唇邊藏

評分

穿越時間的牆你的美愈發盛放

評分

穿越時間的牆你的美愈發盛放

評分

屬於智慧眾籌,也屬於禮花怒放,很具閃光點,很有啓迪

評分

誰難捨一段塵緣落下詩句韆行

評分

價格閤適,關鍵是能直接送到傢

評分

油紙傘已泛黃麯終人未散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