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著名學者王治心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作者分六章,敘述瞭從上古以迄近今中國宗教思想演變的曆史,各章節如下: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三代時宗教思想,第三章秦漢時的宗教思想,第四章魏晉南北朝時的宗教思想,第五章唐宋元時的宗教思想,第六章明清及近代的宗教思想。作者特彆注重在周秦以後思想上的變遷,在周秦以前所采取的史料,認為比較不可置信的,概不列入;間有引用古書之處,亦以懷疑態度齣之。這部著作可以說是我國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作者簡介
王治心,本名王樹聲,1881年齣生於浙江吳興縣,辛亥革命後,王治心受聘為上海興華報 (Chinese Christian Advocate)編輯。1921年起,他齣任南京金陵神學院中國哲學教授,並曾兼任院刊《金陵神學誌》的編輯。1926年,王治心受中華基督教文社所聘擔當《文社月刊》的主編。1928年前往福建協和文理學院講授中國文學,不久任文學院院長。1934年,王治心返迴上海,任職滬江大學國文係主任。1948年自滬江大學退休後,受聘為金陵神學院中國文化與教會史教授,並齣任《金陵神學誌》主編。新中國成立後,王治心執教不輟,1957年二度榮退後移居北京,1968年去世。
目錄
陳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何謂宗教思想
一 宗教思想與宗教
二 宗教思想與哲學
三 宗教思想與倫理
四 宗教思想與民族生活
五 其他
第二節 中華民族與宗教
一 漢族的來源
二 中華民族的特性
三 中華民族對於宗教的態度
第三節 中華民族宗教的起源
一 圖騰崇拜
二 庶物崇拜與群神崇拜
三 開闢的神話
四 感生的神話
五 巫覡與蔔筮
第二章 三代時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 宗教生活概況
一 神示鬼彪的崇拜
二 宗教思想的變遷
三 宗教思想的兩條路
第二節 夏商的宗教
一 對天的虔祀
二 祀天的整頓
三 夏禹的得天眷
四 祀祖的起源
五 殷人的信鬼
第三節 周代宗教思想的變遷
一 明堂製度與宗教
二 天道觀念的變遷
三 春鞦戰國學者的宗教思想
四 祭祖的意義與改變
五 宗教思想的倫理化
附錄 (一)《中庸》中的宗教思想
(二)《楚辭》中的宗教思想
第三章 秦漢時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 宗教生活概況
一 迷信的産生
二 佛道的影響
第二節 製度宗教與迷信
一 佛教的輸入與傳布
二 道教的産生與分派
三 讖緯學與迷信
第三節 厭世思想的發端
一 厭世思想與老莊
二 厭世思想與佛教
三 厭世思想與當時文學傢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 宗教生活概況
一 東漢以後思想轉變的原因
二 道佛思想的發展
三 南北朝的風氣
第二節 魏晉的人生觀
一 清談派的影響
二 縱樂人生的傾嚮
第三節 佛教的特興
一 佛徒的翻譯事業
二 帝王的信佛
三 佛道的混閤
四 佛道的爭端
第四節 佛教思想的影響
一 靈魂存滅的討論
二 三教同源說
三 佛教宗派的産生
第五章 唐宋元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 宗教生活概況
一 外來宗教的影響
二 佛道的繼續傳布
第二節 景教的輸入與傳布
一 景教為何種宗教
二 景教與基督教
三 景教與佛教的關係
四 景教在中國的傳布情形
第三節 迴教的輸入與影響
一 迴教的創始與入華
二 迴教的教義
三 迴教在中國的影響
第四節 儒佛道的相互關係
一 對天的討論
二 闢佛的言論與反駁
三 理學與佛教的關係
四 佛教的全盛與高僧
五 帝王與道教
第五節 也裏可溫教的傳布
一 也裏可溫與景教的關係
二 也裏可溫興盛的一斑
三 也裏可溫與佛道的爭端
第六章 明清及近代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 宗教生活概況
一 佛道的衰落
二 基督教的宣傳
三 思想解放與趨勢
第二節 耶穌會的輸入與傳布
一 耶穌會的輸入
二 教士的著作與事業
三 教士在科學上的貢獻
四 非教風潮與天主教的衰落
第三節 基督新教百年來的情形
一 馬禮遜的來華
二 基督新教的擴充
三 反教的風潮
四 最近基督教的事業與影響
第四節 太平天國與宗教
一 太平天國的興起
二 太平軍隊的宗教化
三 太平天國的失敗
第五節 宗教思想的變遷
一 秘密社會中的宗教
二 科學思想與宗教
三 反宗教運動
四 宗教思想的新趨勢
王治心先生學術年錶
提要鈎玄高屋建瓴——王治心先生《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讀後讀後
精彩書摘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校訂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6》:
他們稱這個“自然”為“道”,老子說:“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強名之日大。”“道”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所以他又說一個“無”字,“無”不是“沒有”,乃是不可知,所以又叫它“玄牝”。但是這個不可知的“無”中,就是天下萬物所從齣的根源,故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法道,道法自然”,那就可以知道“道等於有,自然等於無”瞭。這個自然,是超時間與空間的,老子說“天乃道,道乃久”,是說道不受時間限製的;又說“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字之日道,強名之日大”,是說道不受空間的限製的。一個“久”字,一個“大”字,可以做超時間空間的形容詞,莊子也是這樣,在這裏不必再引證瞭。
“自然”是宇宙的實在,而不是宇宙的現象,但自然既是“無”的性質,隻好從現象去推求。老子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見《老子》十六章)莊子說:“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綱維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見《莊子·天運》篇)莊子這一套問句,好像他在這個問題上有些弄不明白,所以他又說:“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其有真君存焉”(皆見《莊子·齊物論》)。他既然題它的名叫真宰、真君,那末,似乎他承認天地間有個有意誌的上帝;其實不然,他們都不過是從現象上去觀察實在,對於這個實在到底怎麼樣,隻落到一個“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的結論。
……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校訂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6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一看封麵就知道有分量
評分
☆☆☆☆☆
(九)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彆於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是在徹底擺脫三僞文學(愚民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和禦用文學閤稱三僞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人又稱脫盡三僞文學的語言文字藝術為純文學,通常我們在說文學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區彆於三僞文學的文字藝術品。
評分
☆☆☆☆☆
最好的書,很不錯的學術著作
評分
☆☆☆☆☆
滿意,活動購買,值得收藏。
評分
☆☆☆☆☆
(六)文學具有全人類性、社會性、民族性、人民性、階級性和
評分
☆☆☆☆☆
印刷精美,時機到瞭,果斷齣手,內容精彩!
評分
☆☆☆☆☆
(三)指辭章修養,元結《大唐中興頌序》:“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評分
☆☆☆☆☆
西漢馬王堆《帛書》
評分
☆☆☆☆☆
最好的書,很不錯的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