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四川省位於中國疆域的腹心地帶,是中華文明在長江上遊的重要發源地。四川古代建築和城鎮聚落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民係背景。數韆年前,蜀地先民陸續從川西北高原遷徙到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成為四川*早的定居族群,並創造瞭燦爛而獨特的古蜀文明。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以秦人為主的北方華夏族群大舉入川,古蜀文化逐漸融人中原文明中,形成瞭漢族建築的完整體係。明末清初戰亂後,大量的湖北、廣東、福建、江西等省移民進入四川,帶來瞭各地的原鄉文化,為四川既有建築文化添加瞭新的色彩。而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地區自古聚居的藏、羌、彝等少數民族人民則保持著各自特有的建築文化,形成特色鮮明的民族建築。
作者簡介
陳穎,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建築史、建築遺産保護與利用,地域傳統建築文化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有關四川藏羌聚落可持續發展研究、傳統場鎮與民居保護利用研究、成都近代建築保護與利用等研究課題。參與編寫《藏羌碉樓與村寨》(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項目),閤著齣版《西南民居》,主編《中國民居類型全集——四川民居》,參編《西藏古建築》等書籍。
田凱,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博士。相繼擔任《建築曆史》、《四川建築簡史》、《城市發展史》、《傳統建築文化概論》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長期從事建築曆史理論及城市史研究,發錶相關論文十餘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論文7篇,CSSCI來源期刊論文10篇。近年來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內地化進程中的四川藏區城鎮形態演變研究》,主持省教育廳課題一項,此外參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課題多項。
張先進,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教授,中國建築協會十屆理事;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專傢;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專傢組成員;四川省文物局專傢組成員;四川省土木學會古建園林專業委員會顧問;四川省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嚮為傳統建築園林與建築文化;建築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民族聚居區建築、聚落與民族文化。從事建築、規劃、風景園林教學、設計、科研工作四十餘年,參與主編<四川古建築》(1992年版)、《城市風貌特色塑造》等學術專著,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先後主持中日閤作“成都近代建築研究”、“丹巴中路梭坡藏寨碉群保護規劃”、“雙流縣黃龍溪曆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和雙流棠湖公園、閬中貢院修復等科研、規劃與建築設計項目近百項。其中部分獲全國或四川省科技成果奬或優秀設計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地理環境
二、氣候條件
第二節 曆史與文化
一、曆史沿革
二、文化特性
第三節 古代建築概況
一、建築發展概況
二、建築類型與地域特徵
第二章 城鎮與村落
第一節 城邑
一、概述
二、古城實例
第二節 場鎮
一、概述
二、場鎮實例
第三節 村落
一、概述
二、村落實例
第三章 祠廟建築
第一節 自然神祠廟
一、概述
二、實例
第二節 先賢名人祠
一、概述
二、實例
第三節 傢族祠堂
一、概述
二、實例
第四章 宗教建築
第一節 佛教建築
一、漢傳佛教建築概述
二、藏傳佛教建築概述
三、四川佛教建築實例
第二節 道教建築
一、概述
二、現存建築實例
第三節 伊斯蘭教建築
一、概述
二、現存建築實例
第五章 文廟、書院、考棚建築
第一節 文廟
一、富順文廟
二、犍為文廟
三、德陽文廟
四、資中文廟
五、渠縣文廟
六、樂山文廟
第二節 書院
一、翠屏書院
二、綉川書院
三、金江書院
第三節 考棚
一、川北道貢院
二、閤江考棚
第六章 會館建築
第一節 建築類型與特點
一、四川會館的類型
二、四川會館的特點
第二節 現存建築實例
一、洛帶會館
二、自貢西秦會館
三、自貢桓侯宮
四、資中鹽神廟
五、敘永春鞦祠
六、南充田壩會館,
七、資中南華宮
八、遂寜天上宮
九、閬中陝西會館
十、自貢王爺廟
第七章 園林
第一節 園林的類型與特點
一、發展曆史概述
……
第八章 居住建築
第九章 其他建築類型
第十章 建築營造與裝飾
四川古建築地點及年代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前言/序言
四川省位於中國疆域的腹心地帶,是中華文明在長江上遊的重要發源地。四川古代建築和城鎮聚落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民係背景。數韆年前,蜀地先民陸續從川西北高原遷徙到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成為四川最早的定居族群,並創造瞭燦爛而獨特的古蜀文明。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以秦人為主的北方華夏族群大舉入川,古蜀文化逐漸融人中原文明中,形成瞭漢族建築的完整體係。明末清初戰亂後,大量的湖北、廣東、福建、江西等省移民進入四川,帶來瞭各地的原鄉文化,為四川既有建築文化添加瞭新的色彩。而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地區自古聚居的藏、羌、彝等少數民族人民則保持著各自特有的建築文化,形成特色鮮明的民族建築。
四川地形復雜、地貌多變,地勢起伏顯著,奇特的地理形勢和多元的地域文化,極其獨特的自然人文背景和曆史演變脈絡,形成瞭這一地區建築的鮮明風格和獨特品質。
首先,四川古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不可或缺並無法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先秦時期的廣漢三星堆文化遺址、成都金沙遺址、十二橋建築遺址大大豐富瞭中國早期建築發展的內容。四川漢闕和漢畫像石、畫像磚、明器陶樓遺存數量居全國之首,清晰地記載瞭漢代建築從群體組織到單體形象、細部做法的特徵和地方風格,是國內研究漢代建築發展的重要資料。江油雲岩寺飛天藏,作為四川省現存較完整的宋代木構,是宋、遼、金時代小木作的重要實例;位於平武的報恩寺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群之一。
其次,四川建築具有兼收並蓄、多元融閤的建築特性。各地移民的雜處、交流,使各地文化與技術經驗互相影響、取長補短、創造更新,塑造齣多元融閤的地域風格。如雅樸恬淡、疏朗自然的蜀派園林,尤以紀念曆代文化名人的園林遺構為代錶,兼收瞭北方的端莊和南方的婉約,更吸取瞭西蜀田園的自然風緻,故而風格獨特,自成一派。四川漢族民居取南北所長,形成與地域環境相適應的外封閉、內開敞格局。此外,四川西部位於古代曆史上“藏彝民族走廊”的核心地段,是民族遷移、分化、演變的大通道,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在建築上也得以體現,如藏羌地區獨特的“邛籠”體係建築營造技術,藏羌木架坡頂闆屋、彝族民居錶現齣的本土建築文化與漢族建築技術融閤的痕跡,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傳佛教建築中局部地融入漢地建築屋頂的形式等。在“移民活動”背景下還産生齣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相融閤的四川會館建築類型。
其三,因地製宜是四川傳統建築營建的基本原則。建築與地理環境的融閤造就瞭多樣的營造技術與豐富的形式風格。四川境內的地形地貌復雜多樣,人們在利用自然、適應環境方麵積纍瞭豐富的經驗。無論是城鎮聚落群體還是民居單體、宗教建築、祠廟會館,建築布局隨形就勢,靈活多樣,與自然相生相依。
中國古建築叢書:四川古建築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