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钢铁在碰撞――库尔斯克战役》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直击二战者》系列丛书之一。阅兵仪式气壮山河,“第二次世界大战”庆祝如火如荼,在为国家的蒸蒸日上而欢庆的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也值得我们去回忆,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钢铁在碰撞――库尔斯克战役》语言精练,文字流畅,书中附有多幅相关人物及场景的插图,图文并茂,不仅为读者增添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深化读者对历史的认识,满足读者追求历史真相的需求,起到警惕借鉴、激励教育的作用。
内容简介
《钢铁在碰撞――库尔斯克战役》用“目击者”的视角通过对苏联和德国两国战略战术选择、布置以及战争实况等细节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东欧战场全景图,这可以帮助读者像大多数亲临战场的士兵一样,回忆战场的冰冷,也可以像某位元帅一样思考战况,考虑战局走向,这是读者观察战争、理解战争的直观方式。
内页插图
目录
精彩书摘
第1章 风云突变
战争爆发了
从1940年夏季开始,消灭苏联实力的主张已成为希特勒下一步战争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说,这个主张在它付诸实施之前很久就已经是希特勒战略的决定因素。促使他推迟对英国的坚决斗争,而首先消除后方的任何潜在威胁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些动机前面已经提及,因为德国人在打败法国之后的战略,只能用这些理由去解释。另一些动机将在下文谈到。
世界观的对立使两国有天壤之别,这种对立,并未因它们在1939年签订了条约而缓和。在希特勒看来,苏联仍然是德国意识形态的敌人。不过,他在政治上也把苏联看成迟早会奉行讹诈政策的潜在敌人。希特勒认为这种情况早在1940年就开始了。战争越拖延下去,德国对原料的依赖就越大,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原料只有苏联能够供应,而苏联直到现在也确实根据签订的条约进行供应。如果对英战争没完没了地打下去,而美国的军事实力会象希特勒估计的那样,从1943年起充分显示出来,那么,德国就要彻底依赖苏联。这样的前景希特勒是无法忍受的。照他看来,英国所期待的正是撑持到美国准备参战和苏联与德国作对的时刻。希特勒不容许这种危险发生。1941年1月,他对雷德尔说,如果德国消除了东方的威胁,它就能够在较好的条件下继续对英作战。他认为打败苏联能大大改善日本的处境,并使美国加入对德战争成为十分危险的事。
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 库特·冯·蒂佩尔斯基希
死守斯大林格勒
小山上的苏军起初抵抗并不顽强,我确信等到我们整个师抵达这里以后,就能拿下这里。但是苏军占领的那道在我们后方的干河床就相对麻烦得多了,它既窄又长,而且很深。我们多次想拿下苏军占领的这个河床,都没有成功。我们用“斯图卡”式飞机去炸,用炮去轰,甚至还组织了突击部队攻坚,但都没用,而且还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我们估计苏军的兵力有400人左右。在正常情况下,这样一支部队,只要有两周时间就会投降。最后,这股苏军终于与外界隔绝了,就连空投物资也不可能,因为我们那时享有全部的制空权,除非在夜间,用小型的单座式开舱飞机碰运气地给被围苏军投下数量不多的补给品。但这几乎不可能,因为苏军在空投补给这方面做得非常差。可是我们也不能就这么坐等守军饿死吧,必须得想个办法出来解决掉这个麻烦。在我们这些训练有素的参谋智穷才尽的时候,我们才想到,应该让那些真正的战斗人员一起参与想办法。于是我们召来了几名尉官,从中选了三个人,让他们想一些可行的办法。三天以后,他们提出了几经修改的计划:他们建议把河床分割成若干段,并以坦克和反坦克炮对准坡下边的那些苏军的洞穴开炮。随后派出突击队,摸到洞口,用烟把苏军士兵熏出来。
我们按着既定方案对苏军进行了突击,计划果然奏效,苏军被彻底打蒙了。当我们在洞口释放烟雾后,时间不长,洞内的苏军就开始叫嚷着向洞外冲,还没等苏军从洞里面冲出来,我们又扔进去几枚手榴弹和一些炸药包……当我们清点俘虏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何止400人,足足有1000人。他们竟然在断绝了一切补给的情况下坚持了四个星期,甚至靠挖坑取水来满足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而且直到最后还在进行着顽强的战斗。苏联人的这种顽强精神真是太让人震惊了。
德军第14装甲军第3摩托化步兵师作战科 丁格拉
第6集团军的末日到了
对于纳粹德国国防军来说,此时是该计算自己损失的时候了。根据陆军元帅米尔奇的参谋机构统计,在空运期间,德国大约损失了488架运输飞机和1000名飞行员。第9高射炮师的全体部队都被摧毁了,据说只有第4飞行纵队在整个战役期间没有损失任何的轰炸机、歼击机和斯图卡飞机。
德国军队的确切损失是无法统计的,但是无疑,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灾难性结局,是迄今为止德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损失。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军团已经被彻底消灭了。自从天王星行动开始以来,在合围圈中,已经有6万名德国士兵死亡,另外还有大约13万名德国士兵被俘(在首次统计中,因为相当数量穿着德国制服的俄罗斯人混杂其中,所以统计数字并不十分准确)。这个数字并没有包括8—11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损失,在实施小土星计划的时候被消灭的四支盟国军队,以及曼施泰因采取救援行动中的损失也都没有被统计在内。总而言之,轴心国已经损失了超过50万士兵。
英国历史学家 安东尼·比弗
……
前言/序言
《铁翼雄风:空中绞杀战》 序言: 天空,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梦想的舞台。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飞行器发明,我们从未停止过对这片蓝色疆域的探索与征服。然而,在战争的阴影笼罩之下,天空的意义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它不再是自由翱翔的乐园,而是生死搏杀的战场,是国家命运的决胜之地。二战时期,航空技术的飞跃将空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飞机从辅助作战的工具,一跃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力量。陆地上的钢铁洪流固然震撼,而空中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其激烈程度、战术复杂性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丝毫不逊色于地面部队的交锋。《铁翼雄风:空中绞杀战》正是聚焦于这场伟大的空中搏杀,它将带您深入二战期间最令人窒息的空战场景,感受驾驶员们的血与火,体味战争年代空军将士们不屈的意志。 第一章:黎明前的黑暗——空战的萌芽与发展 在20世纪初,当莱特兄弟成功实现首次飞行时,很少有人能预见到,仅仅几十年后,飞机将成为战争机器的核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飞机的军事应用提供了初步的舞台,侦察、炮兵校射、甚至简单的对地攻击,都初步展现了其价值。然而,当时的飞机还显得笨拙而脆弱,空战也大多是零散的遭遇,缺乏系统的战术体系。 “铁翼雄风”将首先回顾这一关键的“萌芽期”。我们将探讨飞机设计在战间期的飞速进步,例如金属机身的普及、发动机性能的提升、以及航空电子设备的初步发展。飞机的速度、航程、载弹量和机动性都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空军作为独立的军事兵种开始建立,各国开始组建专门的航空部队,并尝试制定初步的空战理论。 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涌现出的重要飞机型号,它们不仅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战争机器的雏形。从早期脆弱的 biplanes,到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monoplanes,它们各自的特点、设计理念以及在早期冲突中的表现,都将得到细致的描绘。我们还将探讨早期空战战术的形成,例如“圆圈战术”的演变,以及如何从简单的对射发展到更具策略性的缠斗。 本章的重点在于展示,当二战的阴云密布之时,航空技术已经悄然积蓄了颠覆战争的力量。那些在早期冲突中崭露头角的飞行员和战术,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空战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未知与探索的年代,理解为何飞机能够迅速成为战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章:闪电战的翅膀——早期空战的震撼表现 二战的爆发,标志着空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残酷的时代。飞机不再是点缀,而是闪电战的利刃,是突破敌方防线、摧毁其战争潜力的关键。本章将深入剖析二战爆发后,空战在早期战役中的惊人表现,尤其是那些令人胆寒的“闪电战”中,飞机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我们将聚焦于入侵波兰、法国战役等关键战役。在这里,德国空军(Luftwaffe)以其创新的战术和高效的执行力,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本书将细致分析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战术,例如斯图卡(Stuka)俯冲轰炸机如何在攻击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对敌方士兵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我们将探讨德国空军在支援地面部队进攻中的配合模式,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精确打击摧毁敌人的通讯、指挥和后勤设施。 本书也将审视盟军在早期空战中的应对。例如,英国皇家空军(RAF)在敦刻尔克撤退期间,其空军部队是如何冒着巨大的风险,争夺制空权,为地面部队的撤离争取宝贵的时间。我们将深入分析早期战斗机之间的对抗,例如德国的Bf 109和英国的Spitfire、Hurricane,它们在速度、火力、机动性和飞行员技艺上的较量,是如何决定空中霸权的。 本章的叙述将充满动态感,力求还原当时空战的紧张与激烈。我们将通过对具体战役的回顾,展示早期空战的战术创新、技术优势以及飞行员的英勇牺牲。读者将能够清晰地看到,空军是如何迅速成为决定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因素,为后续更大规模的空战奠定了基调。 第三章:天空的荣耀与泪水——英伦上空的血战(不列颠空战) 不列颠空战(The Battle of Britain),无疑是二战历史上最令人铭记的空战篇章之一。当纳粹德国的铁蹄逼近欧洲大陆,英国成为希特勒征服欧洲的最后一个障碍。而守卫英伦三岛的,除了强大的海军,还有浴血奋战的皇家空军。本章将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这场决定性的天空绞杀战。 本书将详细梳理不列颠空战的各个阶段,从德国空军最初的“鹰击行动”(Adlerangriff),旨在摧毁英国空军的机场、雷达站和战斗机部队,到对伦敦等城市的“闪电战”轰炸,意图通过心理战和破坏来迫使英国屈服。我们将深入分析双方的飞机性能、战术部署和指挥体系。 我们将聚焦于那些驾驶着Spitfire和Hurricane的英国飞行员,他们以“少数对多数”的姿态,在敌机的洪流中杀出血路。本书将描述这些年轻的飞行员们,如何在每天多次起飞的疲惫中,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精湛的技艺。他们不仅仅是在驾驶飞机,更是在捍卫自己的家园和自由。 同时,我们也将审视德国空军在此役中的策略失误和面临的挑战。例如,他们对英国雷达系统的低估,以及将攻击重点从空军基地转向城市轰炸的战略调整,最终导致了他们未能达成战略目标。本书将分析德国空军的梅塞施密特Bf 109和He 111轰炸机在面对英国拦截时的困境。 “铁翼雄风”将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展现不列颠空战的波澜壮阔。它不仅是一场飞机与飞机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与意志的对抗。这场胜利,不仅保卫了英国,也为盟军后续的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信心。本章将带领读者深刻体会,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的勇气和决心是如何在天空之上谱写出不朽的传奇。 第四章:远东的怒火——太平洋战场上的空中搏杀 当硝烟弥漫在欧洲大陆,太平洋上空的战火也在悄然燃起。太平洋战场,以其广阔的海域、复杂的岛屿地形,催生了与欧洲战场截然不同的空战形式。本章将聚焦于太平洋战场上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空中绞杀战,展示飞机在海洋上空的制空权争夺以及对海战的影响。 本书将详细剖析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战役,这一场突袭,不仅震惊了世界,也彻底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格局。我们将深入分析日本海军航空兵在这次袭击中的战术运用,例如航空母舰作为海上移动机场的革命性意义,以及零式战斗机(Zero fighter)在早期所展现出的优越性能。 接着,我们将进入中途岛海战等关键战役。中途岛海战,被誉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空中力量在此役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本书将详细描绘美军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是如何在敌方舰载机的拦截下,冒着枪林弹雨,对日军航母进行精准打击,并最终取得辉煌的胜利。我们将分析美军在战前的情报工作以及其在战术上的调整和创新。 本书也将探讨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飞机发展,例如P-51“野马”(Mustang)等优秀战斗机的崛起,以及B-17“飞行堡垒”(Flying Fortress)等重型轰炸机在战略轰炸中的作用。我们将分析美军如何从最初的劣势,逐渐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掌握制空权。 太平洋战场上的空战,不仅是战斗机之间的缠斗,更是轰炸机对敌方舰船的攻击,以及陆基航空兵对岛屿目标的支援。本章将展现海空协同作战的复杂性,以及飞行员们在恶劣环境下作战的艰辛。通过对太平洋战场空战的细致描绘,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这场横跨广阔海洋的空中较量,是如何影响了整个二战的走向。 第五章:陆地的雷霆——战略轰炸与战术支援 虽然战斗机之间的空中格斗令人热血沸腾,但二战的空战远不止于此。战略轰炸和战术支援,是空军在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两方面的内容,以及它们如何从不同层面影响战争的进程。 我们将重点分析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例如,美国第八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轰炸任务。本书将描述这些轰炸任务的艰巨性,飞行员们如何在严寒、黑暗和敌方密集防空火力下,冒着巨大的牺牲,执行轰炸任务。我们将分析战略轰炸的目标,包括工业区、城市、交通枢纽等,以及其对德国战争机器造成的长期影响。 本书也将深入探讨轰炸机的发展,例如B-17“飞行堡垒”、B-24“解放者”(Liberator)和兰开斯特(Lancaster)等型号。我们将分析它们的性能特点、设计理念以及在不同战场上的应用。同时,我们也会审视德国空军在战略轰炸方面的不足,以及其在防空体系上的应对。 在战术支援方面,本书将描绘俯冲轰炸机、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如何与地面部队紧密配合。例如,在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等关键战役中,这些飞机如何为登陆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摧毁敌人的火力点、坦克和工事。我们将分析这些战术支援的有效性,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地面部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铁翼雄风”将通过对战略轰炸和战术支援的细致呈现,让读者全面理解空军在二战中的多重作用。它们既是摧毁敌方战争潜力的利刃,也是支援地面部队进攻的坚实后盾。本章将带领读者认识到,空军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战斗机的速度与火力,更体现在其对整个战争进程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 第六章:技术与人——飞机的演进与飞行员的传奇 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人的英勇。在二战的空战中,这两种因素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章将从技术和人的双重维度,深入剖析二战空战的本质。 我们将回顾二战期间飞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早期的木制结构到全金属机身,从活塞发动机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初步尝试,从简单的光学瞄准具到雷达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应用,飞机的性能在不断刷新认知。本书将介绍一些划时代意义的飞机型号,例如Me 262(德国的第一款实用喷气式战斗机)、P-80“流星”(美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等,它们预示着未来空战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将深入探讨空战战术的演进。如何从最初的“一战式”缠斗,发展到更具体系化的编队作战、高空轰炸、低空突袭等。本书将分析雷达在空中预警和指挥中的作用,以及其如何改变了空战的节奏。 然而,技术只是工具,真正让飞机在空中搏杀的,是那些勇敢的飞行员。本章将聚焦于这些“天空的勇士”。我们将讲述不同国家、不同阵营的王牌飞行员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在无数次的生死考验中,磨练出精湛的飞行技艺和惊人的勇气。我们将分析他们的战术技巧、心理素质以及在战场上面临的压力。 本书将通过对这些飞行员的描绘,展现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他们有的是为了保卫家园,有的是为了捍卫信念,有的是在战争的洪流中被裹挟前行。他们的故事,有荣耀,也有悲伤,有牺牲,也有不屈。 “铁翼雄风”相信,技术与人,是决定空战胜负的两大关键要素。通过对这一章的深入解读,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二战空战的复杂性,以及那些在蓝色疆域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英雄们。 结语: 《铁翼雄风:空中绞杀战》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飞机和战斗的书,它更是关于勇气、牺牲、技术革新以及国家命运的宏大叙事。二战时期的空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也最残酷的空中篇章,它塑造了现代战争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我们对天空的认知。从黎明前的萌芽,到闪电战的初露锋芒,再到不列颠上空的血战、太平洋的怒火,以及战略轰炸的雷霆,本书将带您穿越历史的尘埃,亲历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空中绞杀。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更多人铭记那些在蓝天之上为和平与自由而战的勇士,也让更多人思考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