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画传

宗喀巴大师画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拉科·益西多杰 著,李宝洲 等 绘
图书标签:
  • 宗喀巴
  • 宗喀巴大师
  • 藏传佛教
  • 格鲁派
  • 佛教历史
  • 人物传记
  • 宗教哲学
  • 藏传文化
  • 大师画传
  • 佛教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50501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793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3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宗喀巴(1357—1419年),原名罗桑扎巴,生于湟水河畔(今塔尔寺地方),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伟大的佛教理论家。2013—2014年,湟中县画师李宝洲等人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幅唐卡,采用国画、装饰画等元素,绘制了大师传奇的一生。藏族学者拉科·益西多杰又对这些新画作配以文稿,按宗喀巴大师诞生、出家、游学求法、证道传法、改革教法、建立宗派、圆满功德等几个节点谋篇布局,文注图、图解文,以画传的录方式图文并茂的展现了宗喀巴大师的一生。《宗喀巴大师画传》轻松活泼的编排形式和朴实无华的记叙文笔,既消解了宗教色彩过浓带给人难以接近之感,又不失对宗教领袖传记的严谨。全书文字约10万字,另有80多幅绘画,精美大方,形象直观,是普通读者了解藏传佛教格鲁派历史。

目录

一、超轮回几转佛身 立宏愿降临宗喀
二、显奇梦母怀六甲 五台山文殊化身
三、莲花山瑞云呈祥 十善地孕育圣童
四、小圣童慧性超群 离世俗遁入佛门
五、舍故乡赴藏深造 广参师闻思正法
六、学经论如饥似渴 求高僧普施醍醐
七、转法轮口若悬河 显密法浇灌众僧
八、显经论注满意瓶 修密法诸寺访贤
九、有缘者学传密法 无根器密法不传
十、游辩场辩才无碍 精哲理舌战群雄
十一、宗西寺一派颓象 整寺容重现佛光
十二、互为师赐赠法礼 广招贤雪域弘法
十三、宗喀巴声名远播 大明皇遣使礼召
十四、神变会举世闻名 感佛灵慈云广被
十五、三法苑圣地扎根 善规派高竖法幢
十六、整宗风依律守戒 革陋习清净佛界
十七、通经论静地禅修 获证悟屡显奇迹
十八、示寂前说法不止 为传承选定密主
十九、宏愿满功德无量 兜率天即身成佛
二十、克珠杰悲心祈求 圣大师再现化身
二十一、几贤哲献礼启请 著圣书千古流芳
附录:宗喀巴大师的主要传法上师和法脉传承者

精彩书摘

  《宗喀巴大师画传》:
  二、显奇梦母怀六甲五台山文殊化身藏历火猴年(1356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白玛乃丹以文殊菩萨的化身乘愿来到雪域东部多麦地方的宗喀,欲选母投胎。就在此时,牧居在宗喀耶摩塘(今青海湟中黄树湾)的鲁本格·勒巴端智做了一个奇梦,梦见一位大德高僧身着一件有很多花鬟严饰的法衣,系着像三十三天界的树叶一般的黄绫僧裙,来到他面前对他说:“我是从内地五台山来的,想向你借一处住所。”说着便进了他家的佛堂。鲁本格心想:“自己平时一心专诵《文殊真实名称经》,那高僧莫不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降临?”继而又梦见从金刚刹土飞来一光焰炽盛的黄金金刚杵入于妻子的怀中,他想:“这是金刚手菩萨的法器,贤妻莫不是要生一个不同寻常的男孩?”就在同一时间,大师之母香萨阿曲也做了一个奇梦:在一鲜花盛开的草坪上,许多穿着各式服装的女人在那里排成一长队,她自己也在其中。这时,只见从东面来了一位面容白净俊秀的善童子,双手捧着一个晶莹的净水瓶;西面来了一位身穿红绸衣的少女,她右手持一束孔雀翎,左手拿着一面大明镜。童子和少女走到一起低声商量了一会儿,然后那童子指着列队中的女人,一一向少女问道:“你看这位怎么样?那位可以吗?”少女摇着头对所指女人均一一说出了她们不合适的理由。最后童子指着香萨阿曲向少女问道:“这位如何?”少女满面笑容地说道:“可以。”于是童子向香萨阿曲说:“请您沐浴吧。”并将净瓶中甘露之水倾注于她的头上,口中念诵“如佛降生时”等偈句,对其进行了沐浴。这时香萨阿曲感到身垢全净,乐意盎然。那位善童子正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而那位少女则是度母的化身,他二位是受命为宗喀巴选择投胎转生父母而来的。鲁本格与香萨同曲从梦中醒来后,顿时感觉到神志清明,身心安乐。居住在鲁本格家周围的乡里邻舍也都做了奇梦,梦中见到许多僧人从西藏大昭寺迎请释迦牟尼像到宗喀鲁本格家中,同时还看见日、月、星一并出现在他家上空。次日天明,空中降下天雨瑞花,异香遍地,天乐自鸣,大地微动,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现象令乡亲们皆感到惊叹不已。
  翌年,即藏历火鸡年(1357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阴历正月初十日夜间,大师之母又做了一个奇梦:她突然看见空中云端显出一尊如须弥山一般高大的金身,金光四射,伴随悠扬美妙的佛乐,侍童侍女环绕着金身自上空徐徐而降。金身越降越小,待降到她的头顶时,仅成为五寸大小,继而进入她的体内,那些侍童侍女也随之进入。醒后全身有难以言表的乐感,这时她怀上了六甲。因香萨阿曲是一位慈祥贤慧、六根清净、崇信佛法、时常煨桑顶礼佛宝、口诵六字真言、完全勤精于善业、远离一切过失的藏族妇女,所以文殊菩萨的化身选定了她为投胎对象。自此,香萨依梦境和自身的感受,觉悟到她怀的非一般凡夫俗子,于是她更加殷勤地珍摄自身、清除秽气、谨守梵洁。
  怀胎十月以后,临盆的前几天,她家的一头犏牛总是离群跑到莲花山湾里吃草,香萨几次从这里赶了回去。有一天晚上,那头犏牛又不见了。次日东方刚发白时,香萨又来赶牛,犏牛草足水饱后卧在山脚下的草地上,怎么赶都赶不动。这时,香萨感到腹部有点不适,隐隐作痛,不一会儿,天空撒下天雨瑞花,空中佛乐悦耳,青草散发异香,一个可爱的圣童降生于人间,这天正是藏历火鸡年(1357年)阴历十月初十日。大师的入胎和出世都是农历十月初十日,但在有的传记中记载为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其实大师的涅槃日为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在有的有关大师的传记中说:“他在母胎中受到自显慧所成的庄严无量宫殿的加持,同时作利益成熟许多殊胜有情的事业而安住于胎中,诞生时,不是从胎门而出,而是开启其母胸间之黄门而诞生。”由于圣童是至尊文殊菩萨的化身,降生后由诸天童子以手捧持,天女以智慧甘露沐浴其身,清除一切胎秽,并用孔雀翎拂拭,然后唱起了梵语的赞歌。这时,护持善法的天龙神众以遍满虚空的供品作供养。
  以上记述显然说明了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也如佛陀出世时一般,出现了吉祥瑞兆。刚出生的圣童果然相貌出众,肌肤洁白如睡莲,顶圆如伞盖,天庭饱满,眉清目秀,鼻丰而高隆,双耳垂肩,身圆膀宽,四肢舒展修长,唇红齿白,耳聪目明,凡圣者之三十二大丈夫相和佛身八十种随好无不具备。
  ……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宗喀巴大师画传》的书籍,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图书简介。 --- 图书简介:大航海时代的秘密:伊比利亚半岛的黄金与黑暗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阿隆索·德·拉·科鲁尼亚]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例如:寰宇史学社] 字数:约1500字 --- 卷首语:当世界之轴倾斜之时 十六世纪初的欧洲,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地理与认知的大爆炸之中。哥伦布的航行不仅仅是发现了“新大陆”;它彻底颠覆了中世纪以来地中海中心的世界观,并将焦点无可挽回地转向了广阔而未知的北大西洋。本书并非一部传统的探险史,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这一“大航海时代”初期,如何从一个相对边缘的半岛,一跃成为全球贸易、财富与权力交汇中心的复杂编年史。 我们将焦点置于1492年至1580年间,这个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室与葡萄牙王室,在地球的两端同时播撒其帝国种子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对黄金和香料的狂热追求,与对信仰的坚定捍卫交织在一起;先进的制图学与残酷的殖民掠夺并存;欧洲的繁荣建立在遥远土地的凋敝之上。 第一部分:收复失地后的新野心 在踏出伊比利亚半岛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其内部的结构性变化。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在1492年终结,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力量空前地统一于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的统治之下。然而,统一带来的不仅是宗教上的纯洁(及随后的宗教裁判所的建立),更是一种急需向外释放的、经过数百年军事训练的扩张动力。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西班牙王室如何迅速将军事资源和探险精神转化为商业驱动力。我们深入分析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的签署背景,这一看似简单的地理划分,实际上是欧洲国家第一次试图以地图和经纬度来定义全球主权的历史性尝试。我们揭示了当时西班牙宫廷中关于“黄金是财富的唯一来源”这一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辩论,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早期对美洲殖民地的政策制定——政策往往滞后于实际的掠夺行为。 第二部分:风暴之洋的航道密码 大航海时代并非靠运气,而是依赖于一代代航海家对风、洋流和星辰的精妙理解。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航海技术与知识的“隐秘历史”。 我们摒弃了对船只规格的简单罗列,转而探讨地图绘制学在战争和商业中的核心作用。例如,葡属果阿(Goa)与西属马尼拉(Manila)之间的“大帆船贸易”(Manila Galleon Trade)是如何在太平洋上开辟出一条几乎不依赖欧洲的贸易闭环的。这种贸易路线不仅运输着白银和丝绸,更重要的是,它催生了最早的全球化金融网络——这远比人们传统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 我们特别设置了一个章节,专门分析葡萄牙人如何通过对非洲西海岸和印度洋季风系统的掌握,建立起一个以贸易站(Feitoria)为核心的“海洋帝国”。这与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领土性帝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殖民模式如何并行发展,相互竞争。 第三部分:新旧世界的冲突与融合:白银的代价 当来自波托西(Potosí)和萨卡特卡斯(Zacatecas)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塞维利亚的港口时,欧洲的经济结构被彻底重塑。本书的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这种财富流动带来的复杂后果。 财富的悖论: 西班牙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政权,但白银的涌入却在本土引发了长期的通货膨胀和制造业的衰退。我们通过对16世纪西班牙宫廷财政档案的细致梳理,揭示了无休止的战争开支(如对奥斯曼帝国和尼德兰的征战)如何迅速吞噬了美洲的财富,最终导致了数次国家破产。 文化与生物的交换: 我们探讨了“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的深层社会影响。这不仅是土豆、玉米和烟草的传入,更是疾病、语言和信仰在两个半球之间的残酷冲击。书中收录了大量未曾被主流史学重视的殖民地地方文书,展现了当地原住民和欧洲移民在权力结构下的生存状态——那些被抹去的名字和被遗忘的抵抗方式。 结语:帝国的黄昏与遗产 本书的最终部分将时间推至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梦想被短暂地整合为一个空前强大的全球帝国。然而,这种整合并未带来长久的稳定。它暴露了帝国超载的极限——统治一个横跨五大洋的实体,其行政和军事成本是无法持续的。 《大航海时代的秘密:伊比利亚半岛的黄金与黑暗》试图提供一种更具层次感的历史视角。它不歌颂探险的浪漫,也不简单谴责殖民的暴行,而是探究了在特定历史、地理和技术条件下,人类的贪婪、智慧与信仰是如何共同塑造了一个我们至今仍生活其中的全球秩序。这是一部关于野心、导航、财富流动与帝国必然衰落的史诗。 --- 本书适合所有对全球化初期历史、经济史、地理大发现以及权力结构演变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宗教历史和人物传记有一定研究的读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直观地介绍宗喀巴大师生平的书。偶然间看到了《宗喀巴大师画传》,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画传”二字。它没有选择用大段大段的文字去堆砌,而是用精美的、极具时代感的绘画来展现宗喀巴大师传奇的一生。我特别喜欢那些描绘大师修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他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获得成就。这些画面,充满了宗教的庄严感,同时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书中对大师创立格鲁派的历程也有所涉及,虽然不像学术专著那样详尽,但通过画面,我能感受到大师的智慧和他的影响力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这本书,让我对宗喀巴大师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评分

我之前就对宗喀巴大师有一些零散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位对藏传佛教影响巨大的人物。这次读了《宗喀巴大师画传》,让我对这位大师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说实话,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宗喀巴大师波澜壮阔的一生。我尤其被那些描绘大师入定、证悟的画面所打动。虽然我无法完全体会其中的佛法境界,但那种宁静、祥和,又充满力量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精神力量。我关注了书中关于大师与弟子们互动的场景,能感受到他是一位既有智慧又充满慈悲的导师。这本书,用一种非常艺术化的方式,将一位历史人物的精神和智慧传递给了读者,让我对宗喀巴大师这位伟大的藏传佛教祖师,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藏传佛教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拿到《宗喀巴大师画传》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想着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佛像集或者传记性质的书。但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震撼就扑面而来。我是一个对传统艺术和历史文化都很有兴趣的人,这本书的绘画风格,那种浓郁的藏式佛教艺术特色,立刻就吸引了我。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欣赏那些精雕细琢的壁画风格插图,每一幅都仿佛凝聚了画师的心血和虔诚。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而是充满了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描绘宗喀巴大师降伏妖魔、调伏外道的场景,虽然是艺术创作,但其中蕴含的力量感和精神的胜利,让我不禁心生敬畏。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视觉的盛宴,让我得以窥见藏传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宗喀巴大师这位承载着如此深厚文化传统的导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我一直对藏传佛教的体系和历史感到好奇,特别是像宗喀巴大师这样能够创立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的人物,我总想了解他的思想和贡献。这本书《宗喀巴大师画传》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 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通过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绘,我能够感受到宗喀巴大师在佛法上的精进和他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关注了书中关于大师讲经说法、著述立说的部分,虽然文字不多,但配合着画面,我仿佛能看到他循循善诱的身影,听到他洪亮的声音。书中的插图,不仅仅是好看,更是信息的载体,它们帮助我理解了大师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和重要事迹。这本书的解读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有所收获,对藏传佛教的源流和发展,对宗喀巴大师的精神传承,都有了一个初步但清晰的认识。

评分

《宗喀巴大师画传》这本书,我之前就听过它的名头,知道是关于一位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大师的,但一直没来得及细看。这次终于有机会翻开,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对宗喀巴大师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文字记载中,知道他创立了格鲁派,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总觉得有些遥远和抽象。而这本书,通过精美的画作,将大师的一生生动地呈现在我面前,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我尤其喜欢书中的几幅关于宗喀巴大师早期修行的描绘。那些描绘了大师在艰苦条件下,依止善知识,孜孜不倦学习佛法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力量。你看那大师在昏暗的油灯下,埋头苦读的背影,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对真理的渴求。还有那些描绘大师辩经的画面,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佛学义理,但从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动态中,我能感受到那种智慧的碰撞和辩才的锋芒。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而是通过画面讲述了一个关于求法、证悟的传奇故事,让我对这位伟大的导师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