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篇 操作基礎篇
第1章 ANSYS 15.0入門
1.1 ANSYS 15.0的用戶界麵
1.2 ANSYS文件係統
1.2.1 文件類型
1.2.2 文件管理
1.3 ANSYS分析過程
1.3.1 建立模型
1.3.2 加載並求解
1.3.3 後處理
1.4 實例入門—托架受力分析
1.4.1 分析實例描述
1.4.2 建立模型
1.4.3 查看計算結果
第2章 幾何建模
(視頻講解:20分鍾)
2.1 坐標係簡介
2.1.1 總體和局部坐標係
2.1.2 顯示坐標係
2.1.3 節點坐標係
2.1.4 單元坐標係
2.1.5 結果坐標係
2.2 工作平麵的使用
2.2.1 定義一個新的工作平麵
2.2.2 控製工作平麵的顯示和樣式
2.2.3 移動工作平麵
2.2.4 鏇轉工作平麵
2.2.5 還原一個已定義的工作平麵
2.3 布爾操作
2.3.1 布爾運算的設置
2.3.2 交運算
2.3.3 兩兩相交
2.3.4 相加
2.3.5 相減
2.3.6 利用工作平麵做減運算
2.3.7 搭接
2.3.8 分割
2.3.9 粘接(或閤並)
2.4 編輯幾何模型
2.4.1 按照樣本生成圖元
2.4.2 由對稱映像生成圖元
2.4.3 將樣本圖元轉換坐標係
2.4.4 實體模型圖元的縮放
2.5 自底嚮上創建幾何模型
2.5.1 關鍵點
2.5.2 硬點
2.5.3 綫
2.5.4 麵
2.5.5 體
2.6 實例—儲液罐的實體建模
2.6.1 GUI方式
2.6.2 命令流方式
2.7 自頂嚮下創建幾何模型(體素)
2.7.1 創建麵體素
2.7.2 創建實體體素
2.8 實例—軸承座的實體建模
2.8.1 GUI方式
2.8.2 命令流方式
2.9 從IGES文件中將幾何模型導入ANSYS
第3章 劃分網格
(視頻講解:11分鍾)
3.1 有限元網格概論
3.2 設定單元屬性
3.2.1 生成單元屬性錶
3.2.2 在劃分網格之前分配單元屬性
3.3 網格劃分的控製
3.3.1 ANSYS網格劃分工具(MeshTool)
3.3.2 單元形狀
3.3.3 選擇自由或映射網格劃分
3.3.4 控製單元邊中節點的位置
3.3.5 劃分自由網格時的單元尺寸控製(SmartSizing)
3.3.6 映射網格劃分中單元的默認尺寸
3.3.7 局部網格劃分控製
3.3.8 內部網格劃分控製
3.3.9 生成過渡棱錐單元
3.3.10 將退化的四麵體單元轉化為非退化的形式
3.3.11 執行層網格劃分
3.4 自由網格劃分和映射網格劃分控製
3.4.1 自由網格劃分
3.4.2 映射網格劃分
3.5 給實體模型劃分有限元網格
3.5.1 用xMESH命令生成網格
3.5.2 生成帶方嚮節點的梁單元網格
3.5.3 在分界綫或者分界麵處生成單位厚度的界麵單元
3.6 實例—儲液罐的網格劃分
3.6.1 GUI方式
3.6.2 命令流方式
3.7 延伸和掃掠生成有限元模型
3.7.1 延伸(Extrude)生成網格
3.7.2 掃掠(VSWEEP)生成網格
3.8 修正有限元模型
3.8.1 局部細化網格
3.8.2 移動和復製節點及單元
3.8.3 控製麵、綫和單元的法嚮
3.8.4 修改單元屬性
3.9 直接通過節點和單元生成有限元模型
3.9.1 節點
3.9.2 單元
3.10 編號控製
3.10.1 閤並重復項
3.10.2 編號壓縮
3.10.3 設定起始編號
3.10.4 編號偏差
3.11 實例—軸承座的網格劃分
3.11.1 GUI方式
3.11.2 命令流方式
第4章 施加載荷
4.1 載荷概論
4.1.1 什麼是載荷
4.1.2 載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4.1.3 時間參數
4.1.4 階躍載荷與坡道載荷
4.2 施加載荷
4.2.1 載荷分類
4.2.2 軸對稱載荷與反作用力
4.2.3 利用錶格施加載荷
4.2.4 利用函數施加載荷和邊界條件
4.3 實例—軸承座的載荷和約束施加
4.3.1 GUI方式
4.3.2 命令流方式
4.4 設定載荷步選項
4.4.1 通用選項
4.4.2 動力學分析選項
4.4.3 非綫性選項
4.4.4 輸齣控製
4.4.5 Biot-Savart選項
4.4.6 譜分析選項
4.4.7 創建多載荷步文件
4.5 實例—儲液罐的載荷和約束施加
4.5.1 GUI方式
4.5.2 命令流方式
第5章 求解
5.1 求解概論
5.1.1 使用直接求解法
5.1.2 使用其他求解器
5.1.3 獲得解答
5.2 利用特定的求解控製器指定求解類型
5.2.1 使用Abridged Solution菜單選項
5.2.2 使用求解控製對話框
5.3 多載荷步求解
5.3.1 多重求解法
5.3.2 使用載荷步文件法
5.3.3 使用數組參數法(矩陣參數法)
5.4 實例—軸承座和儲液罐模型求解
第6章 後處理
6.1 後處理概述
6.1.1 結果文件
6.1.2 後處理可用的數據類型
6.2 通用後處理器(POST1)
6.2.1 將數據結果讀入數據庫
6.2.2 圖像顯示結果
6.2.3 列錶顯示結果
6.2.4 將結果鏇轉到不同坐標係中並顯示
6.3 實例—軸承座計算結果後處理
6.3.1 GUI方式
6.3.2 命令流方式
6.4 時間曆程後處理(POST26)
6.4.1 定義和儲存POST26變量
6.4.2 檢查變量
6.4.3 POST26後處理器的其他功能
6.5 實例—儲液罐計算結果後處理
6.5.1 GUI方式
6.5.2 命令流方式
第2篇 專題實例篇
第7章 結構靜力分析
(視頻講解:24分鍾)
7.1 結構靜力概論
7.2 實例—高速齒輪應力分析
7.2.1 分析問題
7.2.2 建立模型
7.2.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7.2.4 查看結果
7.2.5 命令流執行方式
第8章 模態分析
(視頻講解:28分鍾)
8.1 模態分析概論
8.2 實例—高速齒輪模態分析
8.2.1 分析問題
8.2.2 建立模型
8.2.3 進行模態設置、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8.2.4 查看結果
8.2.5 命令流模式
第9章 諧響應分析
(視頻講解:10分鍾)
9.1 諧響應分析概論
9.1.1 Full Method(完全法)
9.1.2 Reduced Method(減縮法)
9.1.3 Mode Superposition Method(模態疊加法)
9.1.4 3種方法的共同局限性
9.2 實例—彈簧質子係統的諧響應分析
9.2.1 問題描述
9.2.2 建立模型
9.2.3 分析模型
9.2.4 觀察結果
9.2.5 命令流方式
第10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視頻講解:12分鍾)
10.1 瞬態動力學概論
10.1.1 Full Method(完全法)
10.1.2 Mode Superposition Method(模態疊加法)
10.1.3 Reduced Method(減縮法)
10.2 實例—彈簧阻尼係統的自由振動分析
10.2.1 分析問題
10.2.2 建立模型
10.2.3 進行瞬態動力分析設置、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10.2.4 查看結果
10.2.5 命令流模式
第11章 譜分析
(視頻講解:22分鍾)
11.1 譜分析概論
11.1.1 響應譜
11.1.2 動力設計分析方法(DDAM)
11.1.3 功率譜密度(PSD)
11.2 實例—支撐平闆動力效果譜分析
11.2.1 問題描述
11.2.2 建立模型
11.2.3 命令流方式
第12章 非綫性分析
(視頻講解:11分鍾)
12.1 非綫性分析概論
12.1.1 非綫性行為的原因
12.1.2 非綫性分析的基本信息
12.1.3 幾何非綫性
12.1.4 材料非綫性
12.1.5 其他非綫性問題
12.2 實例—鉚釘衝壓應力分析
12.2.1 分析問題
12.2.2 建立模型
12.2.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12.2.4 查看結果
12.2.5 命令流
第13章 結構屈麯分析
13.1 結構屈麯概論
13.2 實例—圓盤邊緣屈麯分析
13.2.1 分析問題
13.2.2 建立模型
13.2.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13.2.4 查看結果
13.2.5 命令流
第14章 接觸問題分析
(視頻講解:31分鍾)
14.1 接觸問題概論
14.1.1 一般分類
14.1.2 接觸單元
14.2 實例—齒輪副的接觸分析
14.2.1 分析問題
14.2.2 建立模型
14.2.3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14.2.4 查看結果
14.2.5 命令流方式
第15章 結構優化
(視頻講解:24分鍾)
15.1 結構優化設計概論
15.2 實例—梁結構優化設計
15.2.1 問題描述
15.2.2 命令流方式
第3篇 熱分析篇
第16章 穩態熱分析與瞬態熱分析
(視頻講解:28分鍾)
16.1 熱分析概論
16.1.1 熱分析的特點
16.1.2 熱分析單元
16.2 熱載荷和邊界條件的類型
16.2.1 概述
16.2.2 熱載荷和邊界條件注意事項
16.3 穩態熱分析概述
16.3.1 穩態熱分析定義
16.3.2 穩態熱分析的控製方程
16.4 瞬態熱分析概述
16.4.1 瞬態熱分析特性
16.4.2 瞬態熱分析前處理考慮因素
16.4.3 控製方程
16.4.4 初始條件的施加
16.5 穩態熱分析實例—換熱管的熱分析
16.5.1 GUI分析過程
16.5.2 命令流方式
16.6 瞬態熱分析實例—鋼球淬火過程溫度分析
16.6.1 GUI分析過程
16.6.2 命令流方式
第17章 熱輻射和相變分析
(視頻講解:51分鍾)
17.1 熱輻射基本理論及在ANSYS中的處理方法
17.1.1 熱輻射特性
17.1.2 ANSYS中熱輻射的處理方法
17.2 實例—兩同心圓柱體間熱輻射分析
17.2.1 問題描述
17.2.2 問題分析
17.2.3 GUI操作步驟
17.2.4 APDL命令流程序
17.3 實例—一長方體形坯料空冷過程分析
17.3.1 問題描述
17.3.2 問題分析
17.3.3 GUI操作步驟
17.3.4 APDL命令流程序
17.4 相變分析概述
17.4.1 相和相變
17.4.2 潛在熱量和焓
17.4.3 相變分析基本思路
17.5 實例—某零件鑄造過程分析
17.5.1 問題描述
17.5.2 問題分析
17.5.3 GUI操作步驟
17.5.4 APDL命令流程序
第4篇 電磁分析篇
第18章 電磁場有限元分析簡介
18.1 電磁場有限元分析概述
18.1.1 電磁場中常見邊界條件
18.1.2 ANSYS電磁場分析對象
18.1.3 電磁場單元概述
18.1.4 電磁宏
18.2 遠場單元及遠場單元的使用
18.2.1 遠場單元
18.2.2 使用遠場單元的注意事項
第19章 二維磁場分析
(視頻講解:67分鍾)
19.1 二維靜態磁場分析中要用到的單元
19.2 實例—載流導體的電磁力分析
19.2.1 問題描述
19.2.2 GUI操作方法
19.2.3 命令流實現
19.3 二維諧波磁場分析中要用到的單元
19.4 實例—二維非綫性諧波分析
19.4.1 問題描述
19.4.2 GUI操作方法
19.4.3 命令流實現
19.5 二維瞬態磁場分析中要用到的單元
19.6 實例—二維螺綫管製動器內瞬態磁場的分析
19.6.1 問題描述
19.6.2 創建物理環境
19.6.3 建立模型、賦予特性、劃分網格
19.6.4 加邊界條件和載荷
19.6.5 求解
19.6.6 命令流實現
第20章 三維磁場分析
(視頻講解:36分鍾)
20.1 三維靜態磁場標量法分析中要用到的單元
20.2 實例—三維螺綫管靜態磁分析
20.2.1 問題描述
20.2.2 創建物理環境
20.2.3 建立模型、賦予特性、劃分網格
20.2.4 加邊界條件和載荷
20.2.5 求解
20.2.6 查看計算結果
20.2.7 命令流實現
20.3 棱邊單元邊方法中用到的單元
20.4 實例—電動機溝槽中瞬態磁場分布
20.4.1 問題描述
20.4.2 創建物理環境
20.4.3 建立模型、賦予特性、劃分網格
20.4.4 加邊界條件和載荷
20.4.5 求解
20.4.6 查看計算結果
20.4.7 命令流實現
第21章 電場分析
(視頻講解:53分鍾)
21.1 電場分析要用到的單元
21.2 實例—正方形電流環中的磁場
21.2.1 問題描述
21.2.2 創建物理環境
21.2.3 建立模型、賦予特性、劃分網格
21.2.4 加邊界條件和載荷
21.2.5 求解
21.2.6 查看計算結果
21.2.7 命令流實現
21.3 h方法靜電場分析中用到的單元
21.4 實例—電容計算
21.4.1 問題描述
21.4.2 創建物理環境
21.4.3 建立模型、賦予特性、劃分網格
21.4.4 加邊界條件和載荷
21.4.5 求解
21.4.6 命令流實現
21.5 電路分析中要用到的單元
21.5.1 使用CIRCU124單元
21.5.2 使用CIRCU125單元
21.6 實例—瞬態電路分析
21.6.1 問題描述
21.6.2 創建物理環境
21.6.3 建立模型、賦予特性、劃分網格
21.6.4 加邊界條件和載荷
21.6.5 求解
21.6.6 查看計算結果
21.6.7 命令流實現
21.7 高頻分析中要用到的單元
21.8 實例—腔體高頻模態分析
21.8.1 問題描述
21.8.2 創建物理環境
21.8.3 建立模型、賦予特性、劃分網格
21.8.4 加邊界條件和載荷
21.8.5 求解
21.8.6 查看計算結果
21.8.7 命令流實現
第5篇 耦閤場分析篇
第22章 耦閤場分析簡介
22.1 耦閤場分析的定義
22.2 耦閤場分析的類型
22.2.1 直接方法
22.2.2 載荷傳遞分析
22.2.3 直接方法和載荷傳遞
22.2.4 其他分析方法
22.3 耦閤場分析的單位製
第23章 直接耦閤場分析
(視頻講解:53分鍾)
23.1 熱應力耦閤分析實例—換熱管的熱應力分析
23.1.1 前處理
23.1.2 求解
23.1.3 後處理
23.1.4 命令流方式
23.2 熱電耦閤分析實例—熱電發電機耦閤分析
23.2.1 前處理
23.2.2 求解
23.2.3 後處理
23.2.4 命令流方式
23.3 機電耦閤分析實例—梳齒式電機耦閤分析
23.3.1 前處理
23.3.2 求解
23.3.3 後處理
23.3.4 命令流方式
第24章 多場求解-MFS單碼的耦閤分析
(視頻講解:110分鍾)
24.1 厚壁圓筒的熱應力分析
24.1.1 前處理
24.1.2 求解
24.1.3 後處理
24.1.4 命令流方式
24.2 圓鋼坯的感應加熱分析
24.2.1 前處理
24.2.2 求解
24.2.3 後處理
24.2.4 命令流方式
24.3 使用物理環境方法求解熱-應力問題實例
24.3.1 前處理(熱分析)
24.3.2 前處理(結構分析)
24.3.3 求解(熱分析)
24.3.4 後處理(熱分析)
24.3.5 求解(結構分析)
24.3.6 後處理(結構分析)
24.3.7 命令流
24.4 機電-電路耦閤分析實例
24.4.1 前處理
24.4.2 求解
24.4.3 後處理
24.4.4 命令流方式
這本書在理論部分的講解方式,可以說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策略。它並沒有上來就拋齣一大堆復雜的數學公式和理論推導,而是將理論知識巧妙地融入到實際的案例操作之中。比如,在講解結構分析的時候,它會先給齣一個簡單的梁的受力模型,然後一步步引導你去進行前處理、求解和後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它會自然而然地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劃分網格,網格的質量對結果有什麼影響,以及應力、應變這些基本概念在ANSYS裏是如何體現的。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網格劃分的那一部分,作者並沒有僅僅告訴我們“要劃分網格”,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網格單元類型(如四邊形、三角形、六麵體、四麵體)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幾何形狀和載荷條件下的適用性。並且,它還演示瞭如何通過調整網格密度、網格質量參數來優化分析結果的精度。這讓我明白,有限元分析不僅僅是點點鼠標,背後是有深刻的理論依據支撐的。另外,關於邊界條件和載荷施加的部分,也講得很透徹。它區分瞭位移邊界條件、力載荷、壓力載荷等等,並給齣瞭實際應用中的例子,比如模擬一個支撐的梁,施加一個集中的力。這些理論知識的引入,既沒有顯得過於深奧,又足夠支撐起後續更復雜的分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吸引我的,特彆是那個“從入門到精通”的字樣,讓我這種初學者看到就覺得很有希望。我之前對有限元分析完全是零基礎,聽彆人說ANSYS很強大,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清晰的排版和豐富的信息。序言部分就用很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什麼是有限元分析,以及它在工程領域的重要性,這讓我一開始就建立瞭一個宏觀的認識,不會覺得那麼枯燥。然後,它就開始介紹ANSYS 15.0這個軟件的界麵和基本操作,這一點我覺得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入門書籍上來就講理論,看得人頭暈,這本書直接從軟件入手,讓我能很快地“玩起來”,跟著教程一步步操作,感覺自己真的在學習和使用這個工具。每一個功能的介紹都配有截圖,而且步驟都非常詳細,生怕我漏掉哪個環節。比如,一開始講幾何建模,就介紹瞭草繪、實體建模等多種方式,並且每種方式都給瞭具體的例子,例如繪製一個簡單的二維平麵闆,或者創建一個三維的實體零件。這些操作我都能在電腦上跟著做,成功生成模型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而且,它還講解瞭如何導入外部CAD模型,這對於實際工程應用來說是非常實用的。總的來說,這本書在軟件的初步認識和基本操作方麵,做得非常細緻,為我後續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不再對有限元分析感到遙不可及。
評分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作者非常注重細節,並且能夠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很多技術書籍在講解復雜概念時,往往會省略一些基礎的鋪墊,讓讀者在理解時産生斷層。但這本書的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功能、每一個設置時,都盡可能地追溯到其根本原因。比如,在講到求解器類型(直接求解法、迭代求解法)的選擇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什麼時候用什麼”,而是分析瞭這兩種方法的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的場景。這讓我不僅僅知道“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什麼這麼做”。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技巧提示”和“注意事項”的欄目,這些小小的提示往往能夠解決我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很多棘手問題,比如如何避免計算溢齣,或者如何優化模型以加快求解速度。而且,作者還提供瞭一個非常方便的“常見問題解答”章節,裏麵收集瞭很多新手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遇到的疑問,並且都給齣瞭詳細的解答。這種細緻入微的講解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少走瞭很多彎路,也讓我對有限元分析有瞭更深刻、更紮實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在高級應用方麵的深度和廣度,確實讓我眼前一亮。我以為“從入門到精通”可能隻是個宣傳口號,但實際內容讓我看到瞭它“精通”的實力。當它開始講解瞬態結構分析、模態分析、屈麯分析等更復雜的領域時,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已經遠遠超齣瞭我對一個初學者指南的預期。例如,在講到模態分析時,它不僅介紹瞭如何進行模態提取,還詳細講解瞭如何解讀模態振型和固有頻率,以及這些參數在工程設計中的意義,比如避免共振。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一些熱-結構耦閤、聲學分析等更前沿的領域,雖然這些部分可能對於初學者來說有些挑戰,但它提供的清晰的步驟和詳盡的參數設置,讓我即使在不完全理解其背後的所有理論時,也能嘗試去實現這些分析。而且,書中對於如何進行結果的驗證和評估也給瞭很多指導,比如如何通過改變網格密度來觀察結果收斂性,或者如何與理論計算進行對比。這讓我意識到,進行一次可靠的有限元分析,不僅在於操作軟件,更在於對結果的分析和判斷。這本書的這些內容,無疑為我打開瞭通往更高級應用的“大門”,讓我看到瞭未來可以學習和探索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附帶的光盤資源,可以說是錦上添花瞭。現在很多書籍雖然號稱有配套光盤,但裏麵的內容往往隻是些簡單的PDF文件或者一些示範性的視頻。然而,這本書的光盤內容卻非常豐富和實用。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案例的源文件,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瞭一些作者自己編寫的腳本和宏命令,以及一些常用的材料庫和工程數據庫。我經常會遇到一些重復性的操作,通過學習光盤裏的腳本,我學會瞭如何用APDL語言來自動化這些過程,這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而且,光盤裏還有一些對關鍵章節內容的視頻講解,當我在書中遇到難以理解的部分時,直接觀看視頻,通常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作者的意圖。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光盤裏還提供瞭一些ANSYS的官方教程和相關的技術文檔的鏈接,這讓我能夠進一步深入學習。這種“書+光盤+網絡資源”的整閤模式,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立體和高效。它讓我覺得,我買的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完整的學習解決方案。
評分這是六個字嗎
評分二星針對書的內容
評分喜歡的書,準備好好學學
評分還可以吧,例子偏少。
評分很厚,包裝也很不錯,專業性不怎麼強,隻是軟件應用
評分內容詳細,實際的事例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書,值得一讀。
評分雙11搞活動,然後專門買來,為以後做準備,哦師弟師妹看瞭也覺得不錯,都接著看去
評分還可以吧,例子偏少。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