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名著名家推荐名社重点出版新课标必读书目中小学生必读书教育部推荐书目
流传千古的中国古典名著,与《论语》同被奉为儒家经典
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韩愈
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朱熹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梁惠王 上
23梁惠王 下
51公孙丑 上
73公孙丑 下
95滕文公 上
117滕文公 下
139离娄 上
163离娄 下
187万章 上
209万章 下
229告子 上
253告子 下
277尽心 上
307尽心 下
梁惠王 上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③。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④:‘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⑤。万乘之国,弑其君者⑥,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⑦,不夺不餍⑧。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⑨,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名,魏武侯之子,即位后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故又称梁惠王。②叟:对老人的尊称。③亦有:只有。④士庶人:士人和百姓。庶人,平民。⑤交征:互相争夺。征,取。⑥万乘: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为一乘,战国时以兵车多少来衡量国力大小。万乘则为大国。弑:臣下杀君称弑。⑦苟:如果。⑧餍(yàn):满足。⑨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讲利呢?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么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的家庭有利?’一般的士人和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这样一来,国家就危险了啊!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不能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放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仁之人抛却自己父母的,也从来没有讲义之人不顾自己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讲利呢?”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①,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②:‘经始灵台③,经之营之。庶民攻之④,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⑤,庶民子来⑥。王在灵囿⑦,麀鹿攸伏⑧。麀鹿濯濯⑨,白鸟鹤鹤⑩。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沼:池塘。②《诗》云:下文所引出自《诗经·大雅·灵台》。
③ 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④攻:建造。⑤亟:急。⑥庶民子来:百姓像儿子为父母效劳一样来修建灵台。⑦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⑧麀鹿:母鹿;攸:助词,意思同“所”。⑨濯(zhuó)濯:肥胖而有光泽的样子。
⑩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灵沼:池名。於(wū):赞叹词;轫(rèn),满。《汤誓》:《尚书》中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
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
出版说明
一、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生卒年月不详,今日较为通行的有两种说法,即前372年—前289年,或者前385年—前304年,约为孔子去世后百年左右。孟子是鲁国没落贵族孟孙氏之后,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极为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至今仍有“孟母三迁”之美谈流传于世。成人后的孟子曾师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从而确立其儒家信仰,并终身以学习并继承孔子为其夙愿。中年的孟子以大儒的身份周游列国近二十年,大力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最终无果,于是孟子晚年归隐乡里,潜心教育子弟,著书立说。由于孟子极大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后世文化影响巨大,被后人视作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宗师,因此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并与孔子合称“孔孟”。
二、《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孟子》为孟子亲自编写。最早的孟子研究专著《孟子章句》的作者东汉赵岐即持此说。一种则认为《孟子》乃孟子死后,由孟子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根据他生前的言论编定而成。唐代大学者韩愈即支持此说。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而成,而主要的作者应为孟子。此种说法最早由司马迁提出,也是为今人所普遍接受的说法。《孟子》共分七篇,赵岐将此七篇分为上、下两卷,即现今通行于世的七篇十四卷。
三、孟子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上,孟子主张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心向背,乃是国家治或乱的关键所在。在政治纲领上,孟子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指出国家只有以民为贵,做到“保民”“养民”“教民”才能最终达到“王道”的政治理想。“王道”,也就是推行仁政,以德服人。
在哲学上,孟子系统地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孟子认为,人类有着共同一致的本性,在自然属性之外,人类还具有由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意识所组成的社会属性。孟子还认为,人类的善性是与生俱来的,并非后天形成。而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达到“尽心知性”,就都可以将自身具有的善性发展为完美的道德,因此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现代的“教育”一词,最早即出自《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对于教育,孟子主张要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天性,要循序渐进,并且要注意因材施教。孟子还注重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指出为人师者要能够以身作则。
在文艺上,孟子主张文艺应当服从于政治教化的需要。比如在说到音乐欣赏时,孟子提出应“与众乐乐”“与民同乐”;在谈及文学鉴赏时,主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在谈到作家修养问题时,孟子则提出“知言养气”之说,指出作家不但要有辨别言辞是非善恶的能力,还要注重心性道德的修养。孟子的这些论述均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同时,《孟子》一书,散文气势非凡,言辞富于雄辩,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充盈,并常用生动的比喻来论理叙事,这些特点都使得《孟子》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范本和楷模。
四、《孟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地位极高。从南宋时起,朱熹即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并,统称“四书”,并作为科考的基本内容,沿袭至清朝。同时,《孟子》也被列入儒家最高经典“十三经”之中。由于儒家文化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孟子》又最为侧重政治、思想,以及伦理道德,因此,即便从今日看来,《孟子》中的一些思想,比如“圣人论”“历史循环论”“ 劳心者治人”等观念有其消极之处,但《孟子》对于整个华夏文明乃至国民性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今日国人不可不读《孟子》。
五、此次新出版的《孟子》为详注版,我们秉着打造“中华典籍无障碍读本”的原则,对原文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注解工作。包括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古地名的今址、人物生平及历史事件背景,我们都参照古今多个版本,竭尽所能为读者提供详细、权威的注释,在存有争议之处则列出不同的解释,供读者取舍。通过此版本,读者朋友不仅可以无障碍地精读此部经典著作,同时也可以对您学习和熟悉古文有所裨益。虽然我们力求精益求精,但限于学识和见解,书中译注仍难免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方家不吝赐教,我们自当感激不尽。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直以来,我对《孟子》这种经典名著都心存敬畏,但又觉得它古老深邃,有点望而却步。这本《小书虫读经典:孟子(青少版)》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非常吸引人,色彩明快,插图精美,一点也不像我印象中那些枯燥乏味的古籍。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流畅的白话文译文深深吸引住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文言文,经过生动有趣的解读,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像是《鱼我所欲也》那一段,读起来就像在听长辈讲故事,孔子和孟子的智慧,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来。我尤其喜欢书里那些“知识小窗口”的设计,它们会解释一些古代的词语、习俗,或者补充一些历史背景,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孟子思想的精髓。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跟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聊天,他不会高高在上地讲授,而是用一种平等、有趣的方式,引导我去探索那些深邃的思想。我常常会因为书里的一句话而停下来思考,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这本书让我觉得,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只是换了一种更亲切的面孔,来和我们对话。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拿到这本《小书虫读经典:孟子(青少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总觉得,这种“青少版”的书,要么是把原著删减得面目全非,要么就是用过于浅薄的语言来敷衍。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我完全被它征服了。它的译文简直是一绝,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用现代人能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分寸。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孟子思想的背景和演变。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把观点罗列出来,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孟子“仁政”思想的形成,以及它与当时社会状况的紧密联系。书中穿插的不少历史故事和人物小传,也为我理解孟子的言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民贵君轻”的讨论,书里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孟子为何会将民众的福祉置于君王之上,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对古代的政治哲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文字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阅读起来十分舒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智慧和历史的深度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怎么说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读”孟子,不如说是在“玩”孟子。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的人,所以当我看到《小书虫读经典:孟子(青少版)》的时候,就被它的封面和内页的插画吸引了。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经典读物的刻板印象。书中的许多概念,比如“养浩然之气”,作者并没有用空洞的说教来解释,而是通过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图画和故事来呈现,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容易理解。我特别喜欢书里设置的“思考题”和“活动区”,它们不像学校里的那种死板的练习,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联系生活,去发挥自己的创意。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讨论,让我尝试着去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自己在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且,书里的语言风格也特别轻松幽默,有时候读着读着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它没有把孟子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把他变成了一个 relatable( relatable:易于理解或产生共鸣的)的智者,他的话语,他的忧虑,他的坚持,都仿佛就在昨天。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经典,也可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是为了汲取智慧,而《小书虫读经典:孟子(青少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它并没有试图将孟子原著的字字句句都照搬过来,而是以一种更加精炼、更符合青少年认知习惯的方式,提炼出了孟子思想的核心。书里的语言非常有力量,却又不会显得说教。它通过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和观点,巧妙地将孟子的仁爱、正义、责任感等价值观传递给我。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恻隐之心”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微小的善举来体现内心的善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反而借孟子的思想,去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比如,书中对“民之所畏,不可不畏”的解读,让我深刻理解了统治者为何需要关注民心向背。这种将古人的智慧与现实相结合的解读方式,是我觉得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人生指南。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跨越千年的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汲取着他那深邃而又充满力量的思想。
评分说实话,我曾经因为觉得《孟子》晦涩难懂而放弃过几次。但《小书虫读经典:孟子(青少版)》的出现,让我重新拾起了这份兴趣,并且深深地沉浸其中。这本书的翻译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生搬硬套的直译,而是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感,将孟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特别欣赏书里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深入剖析,比如“性善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人性本善”,而是通过引经据典,结合孟子自身的经历和思考,来层层深入地解释这一学说的内涵,以及它对后世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感觉,这本书在翻译的同时,也融入了很多现代的解读和视角,使得孟子的思想不再局限于古代的语境,而是能够与当下的社会问题产生共鸣。书中的一些辩论片段,比如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被描绘得生动有趣,仿佛我置身其中,亲眼见证了那场智慧的较量。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孟子的思想,更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人生、社会、政治的根本性问题。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每一章节都有清晰的脉络,文字和插图的搭配也恰到好处,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疲惫。
评分质量不错,给妹妹买两三天就看完了。她比较喜欢这本书
评分老师推荐的图书,质量印刷不错,但包装过于简陋,这么多书只有一层编织袋用透明胶捆绑着。下雨天真是不敢想象到我的手里书会变成什么样子!
评分一直没时间看现在终于抽出时间看完啦嗯很喜欢居里夫人这样的科学家
评分优惠买的,很好很划算。点赞。推荐,一直在京东买。
评分书很好,价格实惠,娃儿很喜欢
评分内容吸引,孩子喜欢看。内容吸引,孩子喜欢看。内容吸引,孩子喜欢看。
评分一次性给孩子买了许多本,挺满意的。
评分不朽的莎士比亚,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评分老师要求的必读书目,赶上京东搞活动,先囤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