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

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剋平,何祖霞 編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植物識彆
  • 野外生存
  • 衡山植物
  • 中國植物
  • 植物圖鑒
  • 自然科學
  • 生物多樣性
  • 植物手冊
  • 科普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1815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607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自然手冊叢書
開本:小32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7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植物學、博物學等相關領域讀者及對此感興趣的普通大眾讀者
  

  精選以衡山為代錶的湖南地區植物146科355屬564種。

  可供華中地區湖北、江西等部分省市作為參考。

  由植物分類學者編寫,經資深專傢審定,確保經典性。

  精心編排內容和版式,以照片“圖說”為主,保證普及性。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以衡山為代錶的湖南地區植物146科355屬564種,可供華中地區湖北、江西等部分省市作為參考。

  衡山豐富的植物多樣性與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是分不開的。它地處東經112°34′28″-112°45′36″,北緯27°12′10″-27°19′40″,為弧山型中山地貌,自北而南約有20多座山峰海拔超過1000米,高峰為祝融峰,海拔1300.2米,相對高差1210米。衡山麵積640平方公裏,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8℃,無霜期為280-262天,年降水量1497.1-2153.4毫米,相對濕度80%-90%。如此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水熱條件,必然會孕育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和獨特的植被類型。

  衡山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曆年來受到植物學傢的重視,無數專傢學者先後來衡山進行過植物考察,早在1917年,奧地利植物學傢H。HandelMazzetti就曾到衡山一帶采集植物標本,此後5年中國老一輩植物學傢何觀洲、鍾補勤、蔣英、張宏達等均在該地進行過植物標本采集。為瞭讓衡山的植物為更多的人知曉,作者於2006年~2011年間多次赴衡山調查和采集植物標本,經過多位植物分類專傢的審訂,選取衡山較為常見的564種植物,整理成《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對每種植物進行形象說明和介紹,以期為廣大植物愛好者學習、齣遊帶來方便。

作者簡介

  何祖霞,女,高級工程師,1975年生,2004年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學專業,2004年-2011年在湖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擔任講師,主要從事《植物學》、《保護生物學》等課程的教學和苔蘚植物的分類與區係地理的研究,2011年起在上海辰山植物園工作,現任科普部副部長,2014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近年來,先後主持完成瞭“植物園交互體驗式科普活動研究”、“上海辰山植物園熱帶植物體驗館改建”、“湖南丹霞山苔蘚植物多樣性研究”、“湖南東安舜皇山的苔蘚植物多樣性研究”、“澳門苔蘚植物多樣性調查”、“湖南科技大學標本數字化平颱項目”以及“江西齊雲山自然保護區苔蘚區係研究”等17個項目,主持在研課題1項。參與編研《澳門苔蘚植物誌》、《深圳苔蘚誌》、《廣東植物誌》(苔蘚捲)等3部,先後采集苔蘚植物標本6韆餘袋,以*一作者發錶專業論文9篇,參與發錶論文9篇。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念及國人每每旅及歐美,常攜一圖文並茂的Field Guide(《野外工作手冊》),甚是方便;而國人及外賓暢遊華夏,卻隻能搬一塊大部頭的Flora(《植物誌》),實乃吾輩之遺憾。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剋平所長主持編撰的這套《中國常見野生植物識彆手冊》叢書的問世,當是填補空白之舉,令人眼前一亮,頗覺歡喜,欣然為序。

  ——王文采 中國科學院院士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不同主題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避免提及您提到的《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中的內容: --- 巨龍的足跡:古代中國文明的演進與世界影響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中國古代文明從史前萌芽到秦漢鼎盛乃至魏晉南北朝的漫長曆程,重點探討其在世界曆史坐標係中的獨特地位與深遠影響。不同於傳統史書的流水賬式記述,本書采取主題切入與跨學科分析相結閤的敘事方式,力求展現一個立體、多維的古代中國形象。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與早期形態(史前至夏商周) 本部分首先聚焦於黃河與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考察仰韶、龍山等重要考古學文化對後世禮製與技術的基礎構建。重點分析瞭陶寺、石峁等遺址所揭示的早期國傢形態的復雜性。隨後,進入信史時代,重點研究商代甲骨文所承載的宗教信仰、權力結構以及青銅鑄造技術如何奠定瞭中國“天命觀”的基石。周代的分封製度、禮樂文明的建立與衰落,被置於早期國傢治理模式演變的大背景下考察。我們詳盡梳理瞭“禮崩樂壞”的春鞦戰國時期,思想傢們如何圍繞秩序重建展開激烈辯論,最終孕育齣百傢爭鳴的輝煌局麵。 第二部分:帝國構建與製度創新(秦漢時期) 秦朝的統一,不僅僅是版圖的整閤,更是權力運作模式的革命。本書詳細剖析瞭郡縣製、中央集權官僚體係的建立過程及其對後世兩韆年政治製度的決定性影響。從秦隸的簡樸到漢賦的繁縟,從《史記》的宏大敘事到王充《論衡》的實用主義哲學,我們探討瞭帝國意識形態的形成。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闢,不僅僅是商業貿易通道的打通,更是東方世界與西方世界的首次深度交匯,它對中亞、西亞乃至羅馬世界的文化、技術傳播産生瞭不可磨滅的印記。此外,本書還專門開闢章節討論瞭漢代在水利工程、冶鐵技術方麵的先進性,以及這些技術如何支撐瞭龐大帝國的運行。 第三部分:分裂時期的整閤與文化重塑(魏晉南北朝) 這是一個看似動蕩,實則孕育深刻文化轉型的時代。本書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分裂”並非簡單的斷裂,而是中國文化吸收外來元素、完成內部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玄學的興起,反映瞭知識分子在政治理想破滅後的精神轉嚮,其對個體生命價值的探討,對後世宋明理學産生瞭隱秘的影響。佛教的傳入與本土化過程,被視為一次成功的文化融閤案例,它不僅改造瞭中國的宗教版圖,也深刻影響瞭藝術、哲學乃至社會救助體係。南北政權的對峙,促使漢文化在南方的精緻化(如園林藝術的萌芽)和在北方的軍事化、實用化發展,為隋唐的統一儲備瞭必要的製度與文化資源。 世界視角下的中國 貫穿全書的是對中國文明在世界史中的定位的審視。本書力圖論證,古代中國的技術進步(如造紙術的西傳)、政治哲學的成熟(如“天人閤一”的理念),以及對大一統模式的執著追求,使其在早期的人類文明進步中扮演瞭關鍵的驅動角色。通過與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文明的比較分析,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中國文明的獨特性並非孤立的,而是其內部邏輯與外部互動的結果。 核心價值 本書不僅是曆史研究的成果展示,更是一部啓發性讀物。它引導讀者超越朝代更迭的錶象,去探究支撐這一古老文明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製度的韌性、思想的深度以及技術的創新力。 --- 粒子矩陣:現代物理學前沿理論探析 內容簡介 本書緻力於為具有一定科學背景的讀者,係統梳理和深入解析二十世紀中後期至今,現代物理學領域最核心、最前沿的幾大理論框架。全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避免瞭過於簡化的比喻,力求在精確性與可理解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展現物理學傢們在探索宇宙最基本構成和作用力時的思維路徑。 第一部分:標準模型的建立與未解之謎 本部分首先對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進行全麵迴顧。從誇剋、輕子(如電子、中微子)到傳遞基本相互作用的規範玻色子(光子、膠子、W/Z玻色子),詳細闡述瞭量子場論(QFT)的基礎框架。重點剖析瞭希格斯機製如何賦予基本粒子靜止質量,以及對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實驗證據的深入解讀。然而,本書並非止步於對已知成就的總結,而是將大量篇幅投入到“標準模型”的局限性分析中:如無法解釋引力、無法解釋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以及中微子質量的微小數值等。 第二部分:引力的量子化嘗試:弦論與圈量子引力 麵對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不可調和,本書進入瞭引力量子化的前沿戰場。 弦論(String Theory): 詳細介紹M理論(M-theory)的構建思想,即自然界的基本單元是振動的“弦”,而非點狀粒子。重點闡述瞭超對稱性(Supersymmetry, SUSY)在理論中的必要性及其對解釋暗物質的潛力。同時,對額外的空間維度(Extra Dimensions)的概念、緊化(Compactification)的數學要求,以及全息原理(Holographic Principle)在AdS/CFT對偶性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的技術性探討。 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 LQG): 作為弦論的主要競爭者,本書著重分析瞭LQG如何通過將時空本身進行離散化(量子化)來避免無限大無窮小的數學崩潰。重點講解瞭“自鏇網絡”(Spin Networks)和“自鏇泡沫”(Spin Foams)在描述量子時空幾何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部分:宇宙學的宏觀拓展:暗物質與暗能量 本書將視角從微觀粒子擴展到宇宙的整體結構。詳細考察瞭宇宙加速膨脹的觀測證據——來自Ia型超新星的觀測數據。深入分析瞭導緻這種加速的“暗能量”的幾種主流模型,特彆是宇宙學常數(Lambda)的微調問題(Fine-Tuning Problem)。對於“暗物質”,則係統地梳理瞭各類候選粒子模型,包括WIMPs(弱相互作用重粒子)的探測睏境,以及軸子(Axions)等新一代候選物的實驗搜尋進展。 第四部分:非傳統交叉領域:拓撲物理與信息 最後,本書探討瞭連接物質態與信息科學的最新熱點。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的概念被引入,解釋瞭它們如何依賴於拓撲不變量而非具體對稱性來保護其邊緣態導電性。量子信息論的視角也被融入,探討瞭量子糾纏作為一種資源如何在理論物理的背景下,幫助我們理解時空結構(如ER=EPR猜想)。 寫作風格與目標讀者 本書采用高度精確的術語和嚴謹的數學邏輯,旨在為物理研究生、科研人員以及具備高等數學和理論物理基礎的愛好者提供一個前沿知識的可靠參考。每一個理論分支都配有詳細的理論基礎和最新的實驗驗證狀態,力求構建一個連接當代物理學各個方嚮的知識地圖。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最近剛入手,簡直是戶外愛好者的福音!我平時喜歡爬山,尤其對我們當地的衡山特彆有感情,但說實話,很多時候看到那些花花草草,雖然覺得漂亮,卻叫不齣名字,更彆提瞭解它們背後的故事瞭。這本《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正好填補瞭這個空白。翻開第一頁,就被它精美的插圖吸引瞭,每一株植物都有清晰的繪畫,色彩逼真,細節刻畫得特彆到位,即使是新手也能一眼辨認。更重要的是,它不隻是簡單地列齣植物名稱,還非常細緻地描述瞭它們的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區域,甚至是一些有趣的民間傳說和藥用價值。我記得上次去衡山,看到一種葉子邊緣帶有鋸齒的小野花,以前隻是覺得好看,看瞭這本書纔知道它叫做“翠河草”,還瞭解到它在當地一些傳統醫藥裏有特殊的用途。這本書的編寫思路非常清晰,按照科屬、甚至簡單的形態特徵(比如葉子的形狀、花的顔色)來分類,查找起來非常方便,不像有些工具書那樣晦澀難懂。我發現,在瞭解這些植物的過程中,我對衡山這片土地的感情也更深瞭,仿佛與大自然建立瞭一種更親密的聯係。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植物學傢陪我一起探索衡山。我是一個對自然充滿好奇但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讀者,以前爬山時,看到那些花花草草,總是一掃而過,最多感嘆一句“真美”。但自從有瞭這本書,我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它不像某些圖鑒那樣,上來就是枯燥的拉丁文和復雜的分類係統,而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每一種植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小故事”的部分,比如介紹某種植物的名稱由來,或者它在當地流傳的民間傳說,這些都讓植物變得更加鮮活有趣。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山路上看到一種葉子背麵有一層白絨毛的植物,之前從來沒注意過,翻開書一查,原來是“銀葉草”,書中提到它可以用作止血的草藥,這讓我對它颳目相看。這本書的編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引導,讓我對衡山的自然之美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 appreciation。

評分

對於常年在衡山區域進行地質勘探的我來說,這本《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簡直是意外之喜。以前,工作之餘,我總會留意周圍的植物,但限於專業背景,很多時候隻能模糊地認知。這本書的齣現,大大提升瞭我對當地植物的認知水平。它的內容詳實,涵蓋瞭衡山地區具有代錶性的大部分植物,從高大的喬木到不起眼的小草,都有詳細的介紹。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植物生態習性的描述,比如哪種植物偏愛陽光充足的環境,哪種又喜歡陰濕的角落,這對於理解當地的地質和水文環境非常有幫助。書中的插圖和照片結閤,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美感,能夠幫助我快速定位目標。我還發現,書中對於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比如藥用植物,也有一定的介紹,這對我瞭解當地的民族習俗和傳統醫藥也有一定的啓發。總體來說,這本書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易讀性都非常齣色,是我們在野外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評分

自從收到瞭這本《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我感覺自己每次上山都像是開啓瞭一場尋寶之旅。以前,我總覺得野外植物韆篇一律,認不清也記不住。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專著,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作者在介紹每一種植物時,不僅僅是羅列科學名稱和拉丁學名,還常常會引用一些詩詞歌賦,或者講一些與植物相關的趣聞軼事。比如,有一迴我看到一種紫色的小漿果,在書裏查到它叫做“烏飯子”,旁邊還附著一首古詩,描繪瞭采摘烏飯子時的場景,瞬間就感覺那些植物有瞭生命,有瞭曆史的溫度。而且,它的描述非常貼近實際,比如會提到在什麼季節、什麼濕度下最容易看到某種植物,甚至還會給齣一些實用的采集和觀察建議。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植物的“辨識要點”這一部分,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概括瞭最關鍵的特徵,讓我能夠快速地從相似的植物中區分齣來。這本書對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鑒,更像是一本關於衡山生態和文化的百科全書,每次閱讀都能有所收獲。

評分

這本書簡直太實用,太對我的胃口瞭!我是一位攝影愛好者,特彆喜歡拍花草,但以往拍迴來之後,很多照片都成瞭“無名氏”。《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的齣現,簡直解決瞭我的大難題。它的照片清晰度很高,幾乎和真實植物一樣,即使我拍得不是那麼專業,也能對照著書上的圖片找到對應的植物。而且,書中的文字描述非常精準,不會有過多的專業術語,我一個非植物學專業的人也能看得懂。我記得有一次在衡山的山腳下,看到一種很小的,開著白色小花的草本植物,當時很睏惑,拿齣這本書一查,竟然是“鵝腸草”,書中還提到它是一種常見的野菜,可以食用,這讓我非常驚喜!書中的插畫也非常細緻,對於一些難以通過照片分辨的特徵,比如葉脈的走嚮、花瓣的排列方式,插畫都能清晰地展現齣來。這本書的排版也很閤理,信息量大而不雜亂,我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我想要的信息。每次帶著它去戶外,我都能更有針對性地去觀察和記錄,感覺攝影水平都提高瞭不少。

評分

對於植物分類,野外認植物還是很有用的。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期待瞭很久終於京東有貨瞭!特彆好!特彆棒!物流次日達,非常滿意!

評分

不錯 不錯 不錯

評分

很好地口袋書,適閤植物愛好者使用

評分

字太小瞭,不過手冊就是這些

評分

挺好的東西,價格便宜。

評分

非常棒的野外植物科普

評分

很好,很閤適。質量不錯。下次還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