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David K.Cheng 著,何業軍,桂良啓 譯
圖書標籤:
  • 電磁場
  • 電磁波
  • 物理學
  • 高等教育
  • 本科教材
  • 電磁理論
  • 麥剋斯韋方程
  • 電動力學
  • 場論
  • 電磁兼容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02674
版次:2
商品編碼:11186579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是一本世界知名高校廣泛采用的國際經典教材,從電磁模型的介紹入手,全麵、係統、詳細地闡述瞭電磁場與電磁波的基本理論,包括靜電場、靜磁場、穩恒電流場、邊值問題、時變電磁場與麥剋斯韋方程組、平麵電磁波及其傳播、傳輸綫、阻抗圓圖、微帶綫、波導與諧振腔、天綫與電磁輻射、電磁屏蔽等內容;並給齣瞭豐富的設計實例。書中同時配備瞭大量例題及習題以便讀者快速領會各章精華;書後附有習題解答及中英文對照術語錶,方便查閱。全書內容豐富、邏輯性強、深入淺齣,公式書寫規範。本書內容可靈活取捨,適宜作為理工科本科生及研究生“電磁場與電磁波”等課程的教材。原作者是華人兩院院士David K. Cheng(IEE Fellow &IEEE; Fellow),他撰寫的這本經典教材極其符閤中國學生的學習特點,一直被追趕,極負盛譽的經典名著,世界百所名校采用! 配教學課件(PPT),可到清華大學齣版社網站本書頁麵下載。

內容簡介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是一本世界知名高校廣泛采用的國際經典教材.從電磁模型的介紹入手,全麵、係統、詳細地闡述瞭電磁場與電磁波的基本理論,包括靜電場、靜磁場、穩恒吧流場、邊值問題、時變電磁場與麥剋斯韋方程組、平麵電磁波及其傳播、傳輸綫、阻抗圓圖、微帶綫、波導與諧振腔、天綫與電磁輻射、電磁屏蔽等內容;並給齣瞭豐富的設計實例。書中同時配備瞭大量例題及習題以便讀者快速領會各章精華;書後附有習題解答及中英文對照術語錶,方便查閱。全書內容豐富、邏輯性強、深入淺齣,公式書寫規範。本書內容可靈活取捨,適宜作為理工科本科生及研究生“電磁場與電磁波”等課程的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電磁模型
1.1 引言
1.2 電磁模型簡介
1.3 國際單位製單位與普適常數
復習題

第2章 矢量分析
2.1 引言
2.2 矢量的加法和減法
2.3 矢量的乘積
2.3.1 標量積或點積
2.3.2 矢量積或叉積
2.3.3 三個矢量的乘積
2.4 正交坐標係
2.4.1 直角坐標係
2.4.2 圓柱坐標係
2.4.3 球坐標係
2.5 矢量函數的積分
2.6 標量場的梯度
2.7 矢量場的散度
2.8 散度定理
2.9 矢量場的鏇度
2.10 斯托剋斯定理
2.11 兩個零恒等式
2.11.1 恒等式ⅰ
2.11.2 恒等式ⅱ
2.12 亥姆霍茲定理
復習題
習題

第3章 靜電場
3.1 引言
3.2 真空中靜電學的基本公理
3.3 庫侖定律
3.3.1 離散電荷係統的電場
3.3.2 連續分布電荷的電場
3.4 高斯定理及其應用
3.5 電位
3.6 靜電場中的導體
3.7 靜電場中的電介質
3.8 電通密度和介電常數
3.9 靜電場的邊界條件
3.10 電容和電容器
3.10.1 電容器的串聯和並聯
3.10.2 多導體係統的電容
3.10.3 靜電屏蔽
3.11 靜電能量和靜電力
3.11.1 場量錶示的靜電場能量
3.11.2 靜電力
復習題
習題

第4章 靜電問題的解
4.1 引言
4.2 泊鬆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4.3 靜電問題解的唯一性
4.4 鏡像法
4.4.1 點電荷和導體平麵
4.4.2 綫電荷和平行導體圓柱
4.4.3 點電荷和導體球
4.4.4 帶電球和接地平麵
4.5 直角坐標中的邊值問題
4.6 圓柱坐標中的邊值問題
4.7 球坐標中的邊值問題
復習題
習題

第5章 穩恒電流
5.1 引言
5.2 電流密度和歐姆定律
5.3 電動勢和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5.4 連續性方程和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5.5 功耗和焦耳定律
5.6 電流密度的邊界條件
5.7 電阻的計算
復習題
習題

第6章 靜磁場
6.1 引言
6.2 真空中靜磁學的基本公理
6.3 矢量磁位
6.4 畢奧-薩伐定律及應用
6.5 磁偶極子
6.6 磁化強度和等效電流密度
6.7 磁場強度和相對磁導率
6.8 磁路
6.9 磁性材料的性質
6.10 靜磁場的邊界條件
6.11 電感和電感器
6.12 磁能
6.13 磁場力和磁轉矩
6.13.1 霍爾效應
6.13.2 載流導體上的磁場力和磁轉矩
6.13.3 用存儲的磁能錶示磁場力和磁轉矩
6.13.4 用互感錶示磁場力和磁轉矩
復習題
習題

第7章 時變電磁場和麥剋斯韋方程
7.1 引言
7.2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7.2.1 時變磁場中的靜止迴路
7.2.2 變壓器
7.2.3 靜磁場中的運動導體
7.2.4 時變磁場中的運動迴路
7.3 麥剋斯韋方程
7.4 位函數
7.5 電磁邊界條件
7.5.1 兩種無損耗綫性媒質之間的分界麵
7.5.2 電介質和理想導體之間的分界麵
7.6 波動方程及其解
7.6.1 位函數的波動方程的解
7.6.2 無源波動方程
7.7 時諧場
7.7.1 相量的應用
7.7.2 時諧電磁學
7.7.3 簡單媒質中的無源場
7.7.4 電磁波譜
復習題
習題

第8章 平麵電磁波
8.1 引言
8.2 無損耗媒質中的平麵波
8.2.1 多普勒效應
8.2.2 橫電磁波
8.2.3 平麵波的極化
8.3 損耗媒質中的平麵波
8.3.1 低損耗電介質
8.3.2 良導體
8.3.3 電離氣體
8.4 群速
8.5 電磁能流和坡印廷矢量
8.6 導體平麵邊界的垂直入射
8.7 導體平麵邊界的斜入射
8.7.1 垂直極化
8.7.2 平行極化
8.8 電介質平麵邊界上的垂直入射
8.9 多層電介質分界麵上的垂直入射
8.9.1 總場的波阻抗
8.9.2 用多層電介質作阻抗變換
8.10 電介質平麵邊界上的斜入射
8.10.1 全反射
8.10.2 垂直極化
8.10.3 平行極化
復習題
習題

第9章 傳輸綫理論及應用
9.1 引言
9.2 沿平行闆傳輸綫的橫電磁波
9.2.1 有損平行闆傳輸綫
9.2.2 微帶綫
9.3 一般的傳輸綫方程
9.3.1 無限長傳輸綫上波的特性
9.3.2 傳輸綫參數
9.3.3 功率關係導齣的衰減常數
9.4 有限長傳輸綫上波的特性
9.4.1 傳輸綫用作電路元件
9.4.2 電阻性終端的傳輸綫
9.4.3 任意終端的傳輸綫
9.4.4 傳輸綫電路
9.5 傳輸綫的瞬態
9.5.1 反射圖
9.5.2 脈衝激勵
9.5.3 初始充電傳輸綫
9.5.4 電抗負載傳輸綫
9.6 史密斯圓圖
9.7 傳輸綫阻抗匹配
9.7.1 四分之一波長變換器作阻抗匹配
9.7.2 單短截綫匹配
9.7.3 雙短截綫匹配
復習題
習題

第10章 波導和諧振腔
10.1 引言
10.2 波沿均勻波導的一般傳輸特性
10.2.1 橫電磁波
10.2.2 橫磁波
10.2.3 橫電波
10.3 平行闆波導
10.3.1 平行闆間的tm波
10.3.2 平行闆間的te波
10.3.3 能量傳輸速度
10.3.4 平行闆波導中的衰減
10.4 矩形波導
10.4.1 矩形波導中的tm波
10.4.2 矩形波導中的te波
10.4.3 矩形波導中的衰減
10.4.4 矩形波導中的不連續性
10.5 圓波導
10.5.1 貝塞爾微分方程和貝塞爾函數
10.5.2 圓波導中的tm波
10.5.3 圓波導中的te波
10.6 介質波導
10.6.1 沿介質闆傳播的tm波
10.6.2 沿介質闆傳播的te波
10.6.3 關於介質波導的補充信息
10.7 諧振腔
10.7.1 矩形諧振腔
10.7.2 諧振腔的品質因數
10.7.3 圓形諧振腔
復習題

第11章 天綫和輻射係統
11.1 引言
11.2 基本偶極子的輻射場
11.2.1 基本電偶極子
11.2.2 基本磁偶極子
11.3 天綫方嚮圖和天綫參數
11.4 細直綫天綫
11.4.1 半波偶極子
11.4.2 有效天綫長度
11.5 天綫陣
11.5.1 二元陣
11.5.2 一般的均勻直綫陣
11.6 接收天綫
11.6.1 內部阻抗和方嚮圖
11.6.2 有效麵積
11.6.3 反嚮散射橫截麵
11.7 發送-接收係統
11.7.1 佛利斯傳輸定理和雷達方程
11.7.2 近地麵的波傳播
11.8 一些其他類型的天綫
11.8.1 行波天綫
11.8.2 螺鏇天綫
11.8.3 八木天綫
11.8.4 寬帶天綫
11.9 孔徑輻射器
參考文獻
復習題
習題

附錄a 符號和單位
a.1 基本的國際單位製(或有理製mksa)單位
a.2 導齣單位
a.3 單位的倍數和約數
附錄b 一些有用材料的常數
b.1 真空中的常數
b.2 電子和質子的物理常數
b.3 相對介電常數
b.4 電導率
b.5 相對磁導率
附錄c 錶格索引
精選習題答案
術語
一些常用矢量恒等式
梯度、散度、鏇度以及拉普拉斯運算
柱坐標(r,φ,z)
球坐標(r,θ,φ)
總的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介紹電磁學的書籍大緻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采用傳統的方法: 從實驗定律開始,逐步推廣,最後將它們歸納為麥剋斯韋方程的形式。這種方法稱為歸納法。第二類采用公理方法: 從麥剋斯韋方程開始,利用閤適的實驗定律去證明每一個方程,將一般方程特殊化為靜態和時變情況來分析。這種方法稱為演繹法。有幾本書從討論狹義相對論開始,由力的庫侖定律得齣所有的電磁理論; 但這種方法首先要求理解狹義相對論,這也許更適用於高年級課程。
  傳統方法的支持者認為,這種方法是順應電磁理論曆史發展的方法(從特定實驗定律到麥剋斯韋方程),同時與其他方法相比,學生更容易理解這種方法。然而,我覺得將整體的知識分解開來授課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方法。由於主題比較分散,因而不能充分利用矢量運算的簡明性。學生對後麵介紹的梯度、散度和鏇度運算感到睏惑,往往對其形成抵觸心理。在構建電磁模型的過程中,這種方法缺乏凝聚力和優雅性。
  公理的方法通常將四個麥剋斯韋方程作為基本公理,采用積分或微分形式。這些方程相當復雜,且很難掌握。學生在書本的一開始就麵對這些復雜的公式,很有可能驚惶失措並且産生抵觸心理。機靈的學生會對場矢量的含義和一般方程的必要性和充分性感到好奇。初學階段,學生往往對電磁模型的概念不理解,且對相關的數學推導感到無所適從。不管怎樣,一般麥剋斯韋方程可以簡化以應用於靜態場中,允許單獨考慮靜態電場和靜態磁場。那麼為什麼一開始就要引入完整的四個麥剋斯韋方程呢?
  論據錶明: 盡管庫侖定律是以實驗證明為基礎,但事實上它也是一個公理。考慮庫侖定律的兩個約束條件: 一是帶電體要遠小於它們之間的距離,二是帶電體間的作用力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由第一個假設得齣問題: 與帶電體之間距離相比,帶電體尺寸到底應當多小纔可認為是“足夠小”。在實際情況中,帶電體不可能小到可忽略(理想點電荷),且很難確定有限尺寸的帶電體間的“真實”距離。對大小已知的帶電體,當距離較大時,測量距離的相對準確性高。但是,實驗室中實際情況(作用力比較弱,外在帶電體的存在等)限製瞭可用的間距,同時實驗的誤差不能完全避免。那麼第二個約束中的平方反比關係導緻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即使帶電體小到可忽略,不管實驗者多麼熟練和細緻,實驗測量不可能做到無限精確。那麼,庫侖怎麼知道作用力精確到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不是2.0000001或1.999999次冪)呢?這個問題不可能從實驗的角度得到答案,因為在庫侖的時代,實驗不可能精確到第七位。因此,我們可以得齣結論: 庫侖定律本身就是一個公理,它是在有限精確的實驗基礎上發現和假設的自然規律(見3.2節)。
  本書采用公理法逐步建立電磁模型: 首先介紹靜電場(第3章),然後是靜磁場(第6章),最後由時變場得齣麥剋斯韋方程(第7章)。每一步的數學基礎都是亥姆霍茲定理,亥姆霍茲定理錶明,如果一個矢量場在任何地方的散度和鏇度都給定瞭,那麼這個矢量場就確定瞭,最多附加瞭一個常量。因此,建立真空中的靜電模型,隻需通過將矢量的散度和鏇度設為已知,來定義該矢量(即電場強度E)。真空中靜電場的所有其他關係式,包括庫侖定律和高斯定律,都可以根據這兩個非常簡單的公理導齣。介質中的關係可以由極化電介質的等效電荷分布的概念得齣。
  類似地,建立真空中的靜磁場模型,需通過定義磁通密度的散度和鏇度,來定義該磁通密度矢量B; 所有其他公式都可以根據這兩個公理導齣。介質中的其他關係式可由等效電流密度導齣。當然,公理的有效性取決於是否得齣與實驗依據相符的結果。
  對於時變電磁場,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是相伴的。必須修改靜電模型中E的鏇度公理,以便與法拉第定律一緻。另外,也必須修改靜磁模型中B的鏇度公理以便與連續性方程一緻。然後我們就得到瞭構造電磁模型的四個麥剋斯韋方程。我認為根據亥姆霍茲定理得齣電磁模型的方法新穎、成體係,適閤教學,學生也更容易接受。
  在內容錶述時,我努力保持其簡潔性和連貫性,同時遵循思維的平滑性和邏輯性。很多例題既強調基本概念,又說明解決典型問題的方法。並對與有用的技術有關的一些應用(如噴墨打印機、避雷針、駐極體話筒、電纜設計、多導體係統、靜電屏蔽、多普勒雷達、天綫罩設計、極化濾波器、衛星通信係統、光縴和微帶綫)作瞭討論。每章的末尾都安排有復習題,用來測試學生對該章內容的理解程度。設計習題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公式中的各個量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解,同時拓展他們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復習題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活躍課堂非常有用。
  除瞭電磁場的基本原理,本書還包括傳輸綫理論及其應用、波導與諧振腔以及天綫與雷達係統。在介紹新的電磁器件時,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和服從的理論仍然適用。1.1節介紹瞭學習電磁學基本原理的原因和目的。我希望本書的內容,在新穎方法的加強下,將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識來理解和分析基本的電磁現象,同時也為學習電磁理論的高級課程做好準備。
  本書的內容可用於兩個學期的課程。第1章到第7章,介紹場的內容,第8章到第11章,介紹波及其應用。在隻有一個學期開設電磁學課程的學校,學習第1到第7章,加上第8章的前四部分內容,就能對場知識和無界媒質中的波的介紹打下很好的基礎。其餘內容可以作為參考書或作為後續選修課教材。實行一年四學期製的學校可以根據電磁學課程分配的總學時數調整上課的內容。當然,各位老師有權強調和拓展某些內容,也可略簡或跳過某些內容。
  我仔細考慮過包括利用計算機編程等來解某些問題的可行性,但最終決定不采用這些方法。因為這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會將學生的注意力由電磁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轉移到數值方法和計算機軟件上。在閤適的地方,對依賴於一個參數的值的重要結果可以用麯綫來強調。比如用圖說明場分布和天綫方嚮圖,同時畫齣瞭典型模式下波導的方嚮圖。利用計算機編程得到這些麯綫、圖和模式方嚮圖並不簡單。這要求工科的學生能熟練使用計算機編程工具,如果在電磁場和電磁波的基本原理的教科書上加上一些食譜式的計算機程序,這對理解課程內容貢獻不大。
  本書第1版於1983年齣版。教授和學生的良好反映和友善的鼓勵給瞭我撰寫新版的動力。在本書的第2版中,增加瞭很多新的內容,包括霍爾效應、直流電機、變壓器、電渦流、波導中寬帶信號的能量傳輸速度、雷達方程和散射橫截麵、傳輸綫的瞬態、貝塞爾函數、圓形波導和圓形諧振腔、波導不連續性、電離層和地球錶麵的波的傳播、螺鏇天綫、對數周期偶極陣列以及天綫有效長度和有效麵積。習題的總數也擴展瞭近35%。
  Addison Wesley 齣版社將把本書第2版印成雙色。我相信讀者也會認為本書非常美觀。我想藉此機會錶達我的感謝,感謝對新版給予幫助的所有擔任本書編輯、齣版和銷售的人員。我要特彆感謝Thomas Robbins,Barbara Rifkind,Karen Myer, Joseph K.Vetere 和Katherine Harutunian。
  Chevy Chase,Maryland D.K.C.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的圖書《電磁場與電磁波(第2版)》量身定製的、不包含該主題內容的圖書簡介。 --- 《機械設計與製造技術前沿:麵嚮智能工業的係統集成與優化》 緒論:智能製造的時代浪潮與核心挑戰 隨著工業4.0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深入推進,全球製造業正經曆著一場深刻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本著作《機械設計與製造技術前沿:麵嚮智能工業的係統集成與優化》聚焦於這一轉型過程中的核心工程挑戰與創新解決方案。本書旨在為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研發工程師、以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技術視野,探討如何將前沿的計算科學、先進材料科學與傳統精密機械工程有機結閤,構建高效、柔性、自適應的智能製造係統。 本書的結構緊密圍繞“係統集成”與“優化控製”兩大主綫展開,旨在打破傳統機械設計與製造流程中的信息孤島,實現從概念設計到最終産品交付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與智能決策。 第一部分:麵嚮智能的機械係統設計理論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適應未來工業需求的機械係統設計範式。我們不再僅僅關注單個零部件的強度與剛度,而是轉嚮對整個係統在復雜工作環境下的動態響應和協同性能的考量。 1. 拓撲優化與增材製造驅動的設計革新: 詳細闡述瞭基於多物理場耦閤分析的結構拓撲優化方法,特彆是如何將優化結果直接轉化為增材製造(3D打印)工藝路徑。內容涵蓋晶格結構設計、梯度材料分布的實現,以及如何通過模擬打印過程中的熱應力反饋來修正初始設計,確保製造齣的復雜結構滿足預期的力學性能和輕量化要求。我們引入瞭先進的有限元建模技術,重點討論瞭非綫性接觸、摩擦與磨損的精確模擬,這對於開發高精度機器人末端執行器至關重要。 2. 機構學的數字化建模與仿真: 本章革新瞭傳統運動學分析的思路,引入瞭基於語義的機構描述語言和參數化數字樣機的概念。讀者將學習如何利用先進的仿真平颱(如多體動力學軟件)構建高保真度的虛擬測試環境,對復雜並行機構、柔順機構(Compliant Mechanisms)的運動學、動力學進行精確預測。特彆關注瞭對高速切削機床和高精度裝配機器臂的動態誤差分析與補償策略。 3. 智能材料與結構集成: 探討瞭形狀記憶閤金(SMA)、壓電材料以及電活性聚閤物在主動振動控製、自適應減震係統中的應用。重點在於如何將這些智能材料無縫集成到傳統機械骨架中,並設計齣高效的驅動與傳感接口,實現結構性能的實時調節。 第二部分:先進製造工藝與過程控製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製造過程的精度、效率與柔性。 4. 復雜麯麵與微納加工技術: 本書詳述瞭超精密加工中的刀具路徑生成算法,特彆是在五軸聯動和更高自由度數控機床上的應用。內容包括誤差源識彆、誤差補償模型的建立與在綫校正技術。對於微米和納米尺度的製造,我們深入探討瞭聚焦離子束(FIB)技術、光刻技術在非傳統材料加工中的應用邊界與工藝窗口控製。 5. 機器人與自動化係統的集成: 本章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它不僅僅是介紹機器人編程,而是側重於異構設備間的協同規劃。內容涵蓋:基於視覺反饋的隨機抓取與裝配策略;多機器人協作任務的時間-空間約束調度算法;以及如何將製造單元嵌入到更宏觀的生産管理係統(MES)中,實現指令的實時下達與任務的動態重分配。 6. 增材製造的質量保證與後處理: 詳細分析瞭選擇性激光熔化(SLM)和電子束熔化(EBM)過程中,熔池的瞬態行為與殘餘應力形成機製。提供瞭先進的無損檢測(NDT)技術(如超聲波成像、X射綫CT)在評估增材製造零件內部缺陷方麵的應用案例,並討論瞭熱等靜壓(HIP)等後處理工藝對機械性能的優化效果。 第三部分:數據驅動的係統優化與維護 麵對海量製造數據,如何轉化為實際的生産力是智能製造的關鍵。本部分提供瞭一套數據驅動的決策框架。 7. 製造過程的數字孿生構建: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從數據采集、模型映射到實時反饋的完整流程。重點剖析瞭基於物理模型(Physics-based)與數據模型(Data-driven)混閤的數字孿生構建方法,使其能準確預測設備在非預期工況下的性能衰退。 8. 預測性維護(PdM)的算法實現: 討論瞭如何利用傳感器數據(振動、溫度、電流)結閤機器學習算法(如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高斯過程迴歸)來識彆設備故障的早期特徵。書中提供瞭多個實際案例,展示瞭如何構建故障概率模型,並將其集成到車間調度係統中,實現基於健康狀態的維護窗口優化,最大化設備稼動率。 9. 生産係統的優化控製: 本章著眼於宏觀效率提升。引入瞭啓發式搜索算法、強化學習(RL)在優化復雜流水綫排程、庫存管理和能源消耗方麵的應用。探討瞭如何設計齣具有自學習能力的控製策略,使生産係統能夠適應原材料波動、設備臨時故障等不確定性因素。 結語:邁嚮自主學習的製造係統 《機械設計與製造技術前沿:麵嚮智能工業的係統集成與優化》不僅僅是對現有技術的綜述,更是對未來製造哲學的一次深刻探討。它要求工程師具備跨學科的視野,掌握從微觀材料行為到宏觀係統調度的全鏈條知識體係。本書的讀者將在掌握前沿設計工具的同時,建立起對數據、智能算法在提升製造係統魯棒性與效率方麵核心作用的深刻理解。通過對係統集成與優化的持續深耕,我們的目標是推動製造業嚮著更高精度、更低能耗、更具自主適應性的未來邁進。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非物理專業的學生,因為課程需要纔開始接觸電磁學,原本以為會是一場災難,但這本書的齣現完全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似乎深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在講解時,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更會告訴你“為什麼是這樣”。例如,在講解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時,會從力的角度去解釋它們代錶的物理意義,而不是直接給齣定義。書中對於一些基本概念的引入,也十分注重循序漸進,從最簡單的靜電場、靜磁場,逐步過渡到動態變化時的電磁場,最後引齣電磁波。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讓我在理解上有瞭一個清晰的脈絡。即使遇到一些稍微難懂的部分,書中提供的類比和圖示也起到瞭很大的幫助。雖然我離精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本書為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不再畏懼這門學科,甚至産生瞭一絲興趣。

評分

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即便對於已經接觸過電磁場理論的學生來說,初次翻閱仍會有“原來如此”的驚喜。書中從麥剋斯韋方程組齣發,邏輯嚴謹地推導齣瞭一係列重要的概念和定理。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總是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公式與實際的物理現象巧妙地聯係起來。例如,在討論位移電流時,作者沒有生硬地給齣公式,而是通過分析電路中電場變化與感應磁場的關係,讓讀者自然而然地理解瞭位移電流存在的必要性。書中對電磁波的傳播、反射、摺射等現象的闡述也深入淺齣,配以豐富的圖示,使得復雜的物理過程變得生動形象。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理解電磁場和電磁波背後原理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它不僅是理論知識的集閤,更是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每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對電磁學這門學科的認識也越發深刻。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而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刻洞見,能夠引領讀者在電磁學的海洋中更自如地航行。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想要紮實掌握電磁學基礎的工程師量身定製的。我是一名剛入職的通信工程師,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與電磁場相關的設計和分析問題。之前看過一些網上的零散資料,總覺得不得要領。直到接觸瞭這本書,纔算真正理清瞭思路。書中對於不同材料介質中的電磁場行為、邊界條件的處理,以及電磁波在傳輸綫上的傳播特性,都有非常詳細且實用的講解。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天綫理論的部分,雖然篇幅不算特彆長,但對基本原理的剖析非常到位,對於理解不同類型天綫的輻射機理很有幫助。書中還包含瞭不少工程實例,雖然我還沒有機會將書中的方法完全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但這些案例極大地激發瞭我學習的興趣,也讓我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直接,不玩花哨的修飾,更注重內容的準確性和實用性,這對於工程師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評分

說實話,當初選擇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它是“第2版”,想著應該比第一版更新更全麵。結果驚喜遠不止於此!這本書在數學推導上做得相當齣色,每一處公式的由來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不會讓你覺得公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嚮量微積分在電磁學中應用的講解,作者通過幾何直觀和物理意義的結閤,讓那些看似枯燥的數學工具變得鮮活起來。而且,這本書的例題和習題設計非常巧妙,很多題目不僅僅是計算,更是在引導你思考物理過程。我曾花瞭好幾個小時去鑽研一道關於坡印廷矢量應用的習題,最終不僅解決瞭問題,還對能量的傳播有瞭全新的理解。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圖錶清晰,閱讀體驗很棒。雖然它是一本偏理論的書籍,但其嚴謹的邏輯和深入的剖析,能夠幫助你建立起對電磁現象的深刻認知,這對於未來深入學習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更高級主題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高度的係統性和科學性,它仿佛是一部電磁學領域的百科全書,但又不像百科全書那樣枯燥乏味。作者在內容組織上非常有條理,從基礎的靜電學,到電動力學,再到電磁波的産生與傳播,每一個章節都承接前一章節的內容,形成瞭一個完整而連貫的知識體係。書中對麥剋斯韋方程組的推導和闡釋,更是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水準,能夠幫助讀者深刻理解其物理含義和普適性。此外,書中對不同場景下電磁場行為的分析,例如在導體、介質中的傳播,以及在復雜邊界條件下的行為,都提供瞭詳盡的解答。對於那些需要進行電磁仿真或者理論分析的科研人員來說,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極高。雖然書中的數學公式和理論推導可能需要花費一些精力去消化,但一旦掌握,你會發現自己對電磁學世界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能有新發現的書。

評分

七娘山不止山峰奇險地煥然,景色爛漫,再之就是它的人道管理很閤理,很到位。上山時,衣冠整齊的警衛員很禮貌地招呼登記姓名、登山人數、上山時間、還有待會下山再一次確認並登記下山時間,倘若遇上瞭下雨天氣,他們會耐心講解登山的注意事項,勸解登山者改天再到此安全登山。山上的每一段地方,大約100米的海拔距離都為登山者準備瞭免費的手機充電器,用於登山者不時之需,並搭建瞭避雨亭。特彆在山的最高處,還安排有警衛值班,招待登山者,對山峰各個地方為登山者作解說,勤勤勉勉,讓登山者由衷感到到位,尊敬,舒適。

評分

經典教材

評分

很喜歡,很棒。

評分

少平走後,金波也就迫使自己恢復瞭正常。像以往一樣忙碌起來。他現在的心情悄悄有所平伏,因為終於有一個人傾聽瞭他內心的苦痛。往事不會像煙霧似的飄散,將永遠像鉛一般沉重地澆鑄在他心靈的深處。不過,日常生活的紛繁不會讓人專注地沉緬於自己的不幸。即使人的心靈傷痕纍纍,也還得要去為現實中的生存和發展而掙紮。 (我們需要傾訴,需要彆人的傾聽,需要彆人的理解,需要彆人的支持,所以我們需要朋友!所認每個人身邊都得有一兩個能夠傾聽的朋友!)

評分

溝通中達成共識。

評分

書封麵都有裂痕、汙漬和摺角!?

評分

很喜歡,很棒。

評分

再往上一點,一處木製的觀望颱伸齣半空,上下皆空,特彆雄偉,特彆氣派,如同站立在高空中的驚與險,奇和魄。此處不留念,更待何時?想必在此處照相體驗奇險的遊客不亞於體驗頂峰高聳的遊客的眾數。

評分

書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