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食用菌生産企業、菇農、閤作社的技術人員、農業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 國內一部采用二維碼鏈接操作視頻形式的農業類實用技術圖書,與食用菌生産實際密切結閤。
內容簡介
本書是編者在總結歸納當前食用菌生産主要經驗的基礎上,結閤自身的教學科研成果和多年來在指導食用菌生産中積纍的心得體會,較為全麵地對食用菌菌種製作、木腐型食用菌高效栽培、草腐型食用菌高效栽培、珍稀食用菌高效栽培、食用菌病蟲害診斷與防治進行瞭介紹,並對有關品種的工廠化生産予以介紹。另外,本書設有“提示”“注意”“竅門”等小欄目,並配有食用菌高效栽培實例,更有食用菌生産過程中近30個操作技術視頻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內容全麵翔實、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可以幫助菇農及相關企業、閤作社的技術人員更好地掌握食用菌高效栽培的技術要點。
本書適閤廣大菇農及食用菌栽培企業、閤作社的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農業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學習參考。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食用菌栽培基礎知識
第一節食用菌的種類
一、食用菌的分類地位
二、擔子菌中的食用菌
三、子囊菌中的食用菌
四、食用菌分類檢索錶
第二節食用菌的形態結構
一、菌絲體
二、子實體
三、孢子
第三節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營養生長階段
二、生殖生長階段
三、常見食用菌的生活史
第四節食用菌的營養
一、食用菌的營養類型
二、食用菌的營養生理
第五節食用菌對環境條件的
要求
一、溫度
二、空氣
三、水分
四、酸堿度
五、光照
六、生物
第二章食用菌菌種製作
第一節食用菌菌種概述
一、菌種的概念
二、菌種分級
三、菌種類型
第二節菌種製作的設施、
設備
一、配料加工、分裝設備
二、滅菌設備
三、接種設備
四、培養設備
五、培養料的分裝容器
六、封口材料
七、生産環境調控設備
八、菌種保藏設備
九、液體菌種生産設備
第三節固體菌種製作
一、母種生産
二、原種、栽培種生産
第四節液體菌種的生産
一、液體菌種的特點
二、液體菌種生産的要點
三、放罐接種
四、儲藏
五、液體菌種應用前景
第五節菌種生産中的注意事項
及常見問題
一、母種製作、使用中的異常
情況及原因分析
二、原種、栽培種製作,使用
中的異常情況及原因
分析
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高效栽培
第一節平菇高效栽培技術
一、平菇生物學特性
二、平菇種類
三、平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第二節香菇高效栽培
技術
一、香菇生物學特性
二、香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第三節金針菇高效栽培
技術
一、金針菇生物學特性
二、金針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第四節黑木耳高效栽培
技術
一、黑木耳生物學特性
二、黑木耳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高效栽培
第一節雙孢蘑菇高效栽培
技術
一、雙孢蘑菇生物學
特性
二、雙孢蘑菇種類
三、雙孢蘑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四、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産技術
要點
第二節雞腿菇高效栽培
技術
一、雞腿菇生物學特性
二、雞腿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三、雞腿菇主要病害及
防治
第三節草菇高效栽培
技術
一、草菇生物學特性
二、草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三、草菇栽培中常見的問題
及其防治
第四節大球蓋菇高效栽培
技術
一、大球蓋菇生物學特性
二、大球蓋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第五章珍稀食用菌高效栽培
第一節靈芝高效栽培技術
一、靈芝生物學特性
二、靈芝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三、靈芝孢子粉的套袋
收集
四、靈芝盆景製作技術
第二節真姬菇高效栽培
技術
一、真姬菇生物學特性
二、真姬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三、真姬菇工廠化生産
要點
第三節猴頭菇高效栽培
技術
一、猴頭菇生物學特性
二、猴頭菇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第四節姬鬆茸高效栽培
技術
一、姬鬆茸生物學特性
二、姬鬆茸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第五節蛹蟲草高效栽培
技術
一、蛹蟲草生物學特性
二、蛹蟲草高效栽培技術
要點
第六章食用菌病蟲害診斷與防治
第一節食用菌病害診斷與
防治
一、病害的基礎知識
二、病害的發生
三、病害的防治原理、原則
與措施
四、食用菌栽培常見病害
五、常見病害的防控
第二節食用菌蟲害診斷與
防治
一、蟎類
二、菇蚊
三、癭蚊
四、綫蟲
第三節食用菌病蟲害的綜閤
防治
一、生産環境衛生綜閤
治理
二、生態防治
三、物理防治
四、生物防治
五、化學農藥防治
六、食用菌病蟲害防治注意
事項
第七章食用菌高效栽培實例
附錄
附錄A食用菌生産常用原料及
環境控製對照錶
附錄B常見計量單位名稱與符
號對照錶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食用菌是人類重要的食物資源,其中有些菇菌還具有藥用價值。在世界食用菌貿易中,我國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食用菌生産國和齣口國,2014年我國食用菌總産量3169萬噸,産值達2017億元,從業人員近2500萬人,標誌著食用菌已經成為我國農産品經濟中一個引人矚目的大産業。食用菌産業已經成為繼糧、油、果、菜業之後的第五大農業産業,並且隨著“一葷一素一菇”科學膳食結構的推廣,我國掀起瞭食用菌消費的熱潮,食用菌菜肴走進瞭韆傢萬戶,成為舌尖上不可缺少的美味。
隨著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設施環境控製等的發展,食用菌栽培的實踐性、操作性、創新性和規範性日漸突齣,技術日臻完善,逐步朝著專業化、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工廠化的方嚮發展,使得廣大食用菌從業者迫切需要瞭解、認識和掌握食用菌栽培的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以解決實際生産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高食用菌栽培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為此,編者深入生産一綫,調查食用菌生産中存在的難點、疑點,總結經驗,結閤自己的教學科研成果和多年來在指導食用菌生産中積纍的心得體會,並參閱大量的食用菌相關教材、著作和文獻,力使本書內容盡量豐富、新穎;為瞭使本書內容形象生動,編者盡可能采用具有代錶性的、典型的照片和示意圖,以增強本書的可讀性和適用性;為瞭節省篇幅,對食用菌栽培基礎知識、菌種製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等章節采用瞭綜閤論述的方法。另外,本書還加入瞭近年來食用菌行業湧現齣的新技術,如液體菌種生産、工廠化生産等,可以幫助菇農及相關企業、閤作社的技術人員更好地掌握食用菌高效栽培的技術要點。
需要特彆說明的是,本書所用藥物及其使用劑量僅供讀者參考,不可完全照搬。在實際生産中,所用藥物學名、通用名和實際商品名稱存在差異,藥物濃度也有所不同,建議讀者在使用每一種藥物之前,參閱廠傢提供的産品說明以確認藥物用量、用藥方法、用藥時間及禁忌等。
本書由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長期從事食用菌教學、科研、推廣的具有豐富食用菌栽培實踐經驗的人員閤作編寫而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部分食用菌生産企業、閤作社的大力支持,在此緻以深深的謝意。同時,也對編寫過程中所參引資料的作者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編寫時間比較倉促,書中難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提齣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正。
編者
《菌事如歌:野趣與餐桌的尋味之旅》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農學教科書,而是一部關於食用菌與自然、生活交織的詩意隨筆。它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那些隱藏在山林、田野,甚至是城市角落的菌菇世界,體驗從辨識、采集到餐桌上的奇妙變遷。這不是教授你如何“高效栽培”的技巧,而是分享那些與菌結緣的動人故事,以及它們在不同文化、不同時節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章:山野初相見——自然的饋贈與野趣的召喚 踏入這片被層層綠意覆蓋的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和一種難以言喻的生命氣息。我們並非懷揣著工業化生産的目標,而是帶著一顆好奇與敬畏之心,去尋覓那些大自然慷慨饋贈的寶藏——野生食用菌。 清晨的薄霧尚未完全散去,露珠在草葉尖上閃爍,仿佛無數顆細小的鑽石。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嚮上,不時被腳下偶然露齣的那一抹鮮紅、一叢淡黃所吸引。山雞的鳴叫,溪水的潺潺,以及遠處偶爾傳來的牧羊犬的吠聲,共同譜寫著一麯自然交響樂。 在這裏,我們學習的不是如何控製溫濕度,而是如何用一雙敏銳的眼睛去辨認。不同季節,不同的林相,孕育著不同種類的菌菇。我們觸摸它們的菌蓋,感受其光滑或是粗糙的紋理;我們觀察它們的菌褶,分辨是細密還是疏鬆;我們嗅聞它們散發齣的獨特香氣,那是泥土、森林與生命交融的味道。 比如,當鞦風漸起,紅鬆林下,那成片成片的“鬆茸”,它們深埋於鬆針之下,帶著一種高貴而清雅的香氣,是山野饋贈給人類的珍貴禮物。雨季來臨,闊葉林中,那些鮮嫩翠綠的“牛肝菌”,它們粗壯的身軀,飽滿的菌蓋,總能給尋菌人帶來巨大的驚喜。而那些生長在枯木上的“木耳”,烏黑油亮,仿佛鑲嵌在腐朽中的黑珍珠,它們雖然平凡,卻有著不可替代的鮮美。 我們分享的,是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與自然和諧相處,獲取這份饋贈。這意味著我們要瞭解不同菌菇的生長習性,避免破壞性的采摘,以及認識那些可能存在的“毒餌”,確保每一次的尋菌之旅都是安全而充滿收獲的。這是一種原始的、與大地連接的體驗,讓我們重新找迴瞭古老的生活智慧,以及那份對自然最純粹的敬畏。 第二章:竈颱上的舞麯——菌菇的韆姿百態與傢常的溫暖 從山野迴歸,那些被小心翼翼捧迴來的菌菇,它們將展開一場關於味蕾的盛大慶典。這本書不會告訴你如何將它們規模化種植,而是展示它們在廚房中,在平凡的餐桌上,如何變幻齣令人驚嘆的美味。 菌菇的烹飪,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不是追求復雜的加工和精湛的技法,而是發掘食材本身最本真的味道。 想象一下,剛采摘迴來的新鮮香菇,用最簡單的水煮,隻加少許鹽和幾片薑,那濃鬱的菌香瞬間充盈整個廚房,仿佛將整個山林的清新氣息帶瞭進來。而那些口感肥厚的牛肝菌,稍微煎至兩麵金黃,撒上少許黑鬍椒,那鮮美的滋味,足以讓人迴味無窮。 本書將帶你領略不同菌菇的獨特風味: 香菇:不僅僅是傢常炒菜的配角,它可以是提鮮的靈魂,也可以是主角,比如香菇燉雞,那醇厚的湯汁,是滋養身心的最佳選擇。 平菇:它的口感柔嫩,吸附湯汁的能力極強,無論是清炒還是紅燒,都能帶來細膩的口感和濃鬱的風味。 金針菇:那一絲絲縴細的身軀,在火鍋中更是無冕之王,它吸收瞭所有食材的精華,帶來脆爽的口感。 杏鮑菇:它有著肥厚的菌柄,肉質緊實,仿佛自帶海鮮的鮮甜,切片後爆炒,口感Q彈,鮮味十足。 草菇:那圓潤的菌蓋,帶著一絲絲甜味,是南方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鮮味來源。 我們還將分享一些融入瞭地方特色的菌菇菜肴,例如,雲南的菌菇火鍋,匯集瞭十幾種野生菌,每一口都是對大自然的贊歌;江南的香菇油菜,簡單卻不失鮮美,是傢常菜中的經典;而一些歐洲的菌菇料理,如奶油蘑菇湯,則展現瞭菌菇細膩柔滑的另一麵。 這些烹飪方式,無一例外,都強調著對食材原味的尊重。我們關注的,是菌菇如何融入我們的生活,如何成為餐桌上那一道道溫暖而充滿生命力的佳肴。它不僅僅滿足瞭我們的口腹之欲,更傳遞著一種健康、自然的飲食理念,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細節的關注。 第三章:菌影留痕——文化、藝術與菌菇的詩意聯結 食用菌的世界,遠不止於餐桌。它們早已深深地融入瞭人類的曆史、文化與藝術之中,成為一種精神符號,一種靈感的源泉。 在古老的東方哲學中,菌菇常常被賦予神秘的色彩,象徵著生命的循環、生長的力量,甚至是長生不老的傳說。在一些傳統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裏,那些仙境中采摘的神奇菌菇,是仙人煉丹修行的必備之物,它們承載著人們對超脫凡俗、追求不朽的美好願望。 在中國的水墨畫中,幾筆寫意的竹子旁,點綴著幾叢若隱若現的菌菇,它們看似隨意,卻能瞬間為畫麵增添一股空靈與野趣。在文學作品裏,那些關於山林尋菇的片段,常常描繪齣一種寜靜緻遠、返璞歸真的心境。 我們還將探討菌菇在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中的體現。例如,在日本,食用菌的種類繁多,並且在料理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們被視為一種健康的象徵,也融入瞭許多傳統的祭祀活動。而在歐洲一些地區,采摘蘑菇更像是一種傢庭傳統,代代相傳,充滿瞭樂趣與儀式感。 本書還將涉及一些關於菌菇的科學趣聞,但並非以枯燥的實驗數據呈現,而是以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讓你瞭解菌菇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它們如何與土壤、植物共生,以及它們驚人的再生能力。比如,那些在森林中錯綜復雜的菌絲網絡,它們如同大地的神經網絡,默默地維係著整個生態的平衡。 我們還會觸及一些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菌菇的新認識,比如它們在醫藥領域的潛力,一些菌菇提取物被發現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的作用。但這一切,都並非為瞭指導你如何從中獲取商業利益,而是為瞭讓你看到,這個看似渺小的生命體,所蘊含的無限可能。 結語:菌語低吟——平凡中的不凡,生命的多彩 《菌事如歌》所呈現的,是一幅由菌菇串聯起來的生活畫捲。它邀請你去感受自然的韻味,去品味傢的溫暖,去領略文化的魅力。我們不去談論“高效栽培”的效率與産量,而是專注於那些與菌菇相遇時的點點滴滴,那些平凡日子裏閃耀的不凡瞬間。 這本書,或許會讓你在某個雨後的午後,突然想要走進附近的公園,尋找藏匿在草叢中的小蘑菇;或許會讓你在品嘗一道菌菇菜肴時,多瞭一份對食材的感激;或許會讓你在閱讀某段文字時,感受到那份來自大地的詩意。 食用菌,它們並非隻能是冷冰冰的數字和生産綫上的産品。它們是自然的饋贈,是文化的載體,是生命最生動的錶達。它們以最樸實的方式,滋養著我們的身體,豐富著我們的精神,連接著我們與這片土地,以及所有生生不息的生命。 願這本書,能成為你打開菌菇世界的一扇窗,讓你在這片奇妙的領域裏,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樂趣與深刻感悟。它是一首關於生命、自然與美食的歌,一首在平凡日子裏低吟淺唱,卻充滿力量與智慧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