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曆時多年跟蹤調研,首次全景記錄中國大飛機40年的探索與挫摺,展現中國航空人的光榮與夢想
2.國傢工信部部長苗圩作序;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金壯龍,ARJ21-700飛機項目總指揮羅榮懷,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郭博智,四川航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隋明光,殲-10係列、“梟龍”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直-10、直-19兩型武裝直升機的總設計師吳希明 聯袂推薦
《一個國傢的起飛》,作者6年跟蹤調研,以ARJ21-700飛機在如何在國際航空強國“影子審查”下完成398項試驗試飛科目獲得型號閤格證,成為中國首款具備航綫運營資質的噴氣式支綫客機的故事為主綫,首次揭秘瞭國際航空強國針對我國展開的大國博弈,並以全景紀實的手法,講述瞭中國國民機産業40年的探索與挫摺,尤其是幾代民機人如何突齣重圍,完成自主研發,實現“航空報國”,讓中國的“夢想之翼”終於飛嚮世界的徵程。
劉濟美,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航空領域專傢。跟蹤采訪過我國多型航空武器裝備的研製曆程。2008年齣版《為瞭中國——中國首架新型支綫客機深度報道》。2010年開始跟蹤采訪ARJ21項目。
新華社記者劉濟美多年來一直跟蹤采訪我國航空裝備的研製。她的著作《一個國傢的起飛》,生動詳實地展現瞭ARJ21-700飛機研製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希望本書能夠為社會各界讀者深入瞭解這段曆史打開一扇窗戶。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苗圩
如果說幾年前,我們對中國商用飛機産業突圍的路綫圖還僅僅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那麼,現在一切都在變得清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個重要方麵就是堅持以企業創新為主綫,而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重點就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體製創新。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金壯龍
綜觀中國民機的發展史上,報國、自強、悲壯、鐵血的情感始終交織在一起,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劉濟美,多年來一直不懈地力求完整地解開這些關乎中國民機生死突圍的密碼,她以軍人的執著精神、記者的敏銳視覺,試圖從航空人的“航空報國”理念入手,詮釋中國民機的真實發展曆程。
——ARJ21-700飛機項目總指揮、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羅榮懷
本書的作者用6年的時間跟蹤ARJ項目,為我們講述瞭一個有關中國之翼的故事。堅定的國傢意誌,穩定的經濟投入,豐富的國際資源,優質的科技人纔隊伍以及接受過型號鍛煉而又擁有未來的年輕一代……擁有這些競爭優勢,中國的商用飛機産業還有什麼奇跡不能去期待!
——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 郭博智
幾代民機人剋服瞭難以想象的睏難,“航空報國”的理念使他們毅然前行,而在ARJ21-700飛機首次載客運營的時候,所有的挫摺都譜寫成榮耀與輝煌,鑄就瞭中國民機發展史上的又一座豐碑,載入瞭中國商用航空時代繁榮發展的時代篇章。
—— 四川航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隋明光
這是一個有關中國商用飛機如何實現成功的故事,也是一個有關飛機與飛機設計師的故事。任何一款優秀的飛機真正的成功並不是某項技術的成功,而是對於市場應用的成功,而作為飛機設計師,對於市場應用的不同理解與判斷最終也會體現在飛機的設計理念上。任何一型航空器也都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體現在設計師團隊賦予它的精神和意識,每位飛機設計師對技術與性能的取捨都有自己的理解與詮釋,而體現在航空器身上,則是一種品質與精神。
——殲-10係列、“梟龍”戰鬥機總設計師、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 楊偉
航空産業是國傢戰略性産業,是一個國傢工業基礎和能力的綜閤體現。感謝劉濟美記者,她通過此著作嚮國人展示瞭航空人為國傢富強而浴血奮鬥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讓社會瞭解每個國人應如何努力纔能讓中國走嚮大國和強國。
——直-10、直-19兩型武裝直升機的總設計師、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 吳希明
數讀
序言
第一章 不忘初心
運-10飛機打開瞭中國商用飛機産業發展的“三條金光大道”
“乾支之爭”歸根結底都是為瞭生存之爭
這些沒有成功的閤作項目卻注定瞭要觸動一些事情
我們從沒有放棄過追求與努力
第二章 關鍵時刻
支綫客機購買熱掀起瞭國內支綫航空市場的爭奪戰
承擔風險是飛機製造行業的一條重要法則
銷售第一架飛機需要一種信任
我們需要快速起飛
我們需要風險共擔的閤作夥伴
ARJ21項目是當時全球唯一啓動的新飛機項目
我們成瞭在JDP階段花費時間最長的飛機
它看上去根本不像一架即將下綫的飛機
歡迎你,中國民機ARJ21-700飛機
第三章 意想不到的挫摺
這是個經典試驗,但我們卻失敗瞭
飛機一沉,所有人都濛瞭
我的耳邊全是質疑的聲音
所有人都問我什麼時候重新生産一架試驗機
我們拿著美元按小時給美國專傢付費谘詢
我心中最動聽的聲音是加載到100%時的歡呼聲
第四章 雲海之巔的徵程
研製進入“深水區”
讓它飛起來
顫振!我們是一切試飛科目的基石
失速!我們通過8220次失速在安全性與經濟性之間尋找平衡點
第五章 解開商用飛機安全性的密碼--10-9
10-9是航空業賴以發展的基石
最具爭議的試驗
如何纔是一個好局方
地麵上墓碑的數量決定著適航標準的建立
第六章 驗證一架商用飛機的安全性到底有多難
幾乎所有的試驗都是填補空白的
用579天解決1.2度的誤差
雖然工程意味著妥協,但更意味著必須為未來進行決策
我們在中國最寒冷的地方進退兩難
第七章什麼纔是駕駛艙裏的最高職責
42秒的時間裏飛機的高度損失瞭3230英尺
全世界沒有幾個人能“玩”得瞭這把“颳鬍刀”
我們是保證飛行安全的“第一道堤壩”
為中國商用飛機駕駛艙注入中國智慧
駕駛艙裏最“挑剔”的乘客
第八章 一個國傢的試飛
在烏魯木齊尋找飛翔的“空中湖泊”
我們被調侃是在“守株待兔”
艱難十日
在國內僅有的一條跑道上捕捉幽靈般齣沒的大側風
四年後終於獲得一套22節的側風數據
這不是一款飛機的試飛,而是一個國傢的試飛
第九章 開啓國産客機的商業航空時代
我差點被他們用闆車“拖齣去”
商業成功從贏得客戶開始
中國民用飛機自信起航
後記Ⅰ永不放棄
後記Ⅱ這是中國商用飛機發展的“黃金時代”
序
2015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豐收之年,繼C919國産大型客機11月2總裝下綫後,11月29日中國首次按照國際民航要求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産權的新一代噴氣式支綫客機——ARJ21-700正式交付商用。這宣告我國擁有瞭第一款可以進入航綫運營的噴氣客機,具備瞭噴氣式民用運輸類飛機的研製能力和適航審定能力。
從2003年9月25日ARJ21-700飛機型號閤格審定會議算起,到2015年11月29日正式交付航空公司,12年零兩個月,一路行來,委實不易。52項極端氣象條件實驗,54項美國聯邦航空局MOA項目審查,3418份符閤性驗證報告,8220次失速試飛,30748公裏環球試飛……,從立項、設計,到試製、試飛,再到生産、交付,幾乎每一步都是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的第一次。
ARJ21-700飛機成功的背後,是無數航空人的光榮與夢想。從設計師到試飛員,從製造者到審查員,每一個人都是一部鮮活的曆史。麵對國傢重托和曆史使命,麵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矢誌不渝、堅韌不拔,無論高溫酷暑,還是極度嚴寒,始終秉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勇往直前、創新突破。國傢將記住每一位忠誠奉獻的人,記住他們的付齣和犧牲。
ARJ21-700飛機的研製,不公攻剋瞭鳥撞試驗、全機高能電磁場試驗、閃電防護間接效應試驗等一大批重大試驗課題,掌握瞭失速、最小離地速度、自然結冰等一大批關鍵試飛技術,掌握瞭一大批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而且積纍瞭重大創新工程項目的管理經驗,探索形成瞭一條“自主研製、國際閤作、國際標準”的民機技術路綫。
正如作者書中所言,ARJ21項目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業史,無論是針對爭奪航空市場的博弈,還是國傢尋找新的産業支撐的決策;無論是技術上的突破,還是工業化的思維,這個項目都將深深地影響每一個人,都將在製造強國建設曆程中寫下重重的一筆。
新華社記者劉濟美多年來一直跟蹤采訪我國航空裝備的研製。她的著作《一個國傢的起飛——中國商用飛機的生死突圍》,生動詳實地展現瞭ARJ21-700飛機研製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希望這本書能夠為社會各界讀者深入瞭解這段曆史打開一扇窗。
是為序。
苗圩
2016年3月10日
“一個國傢的起飛:中國商用飛機的生死突圍”,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戲劇張力,讓我忍不住想要去探究其中的“生死”與“突圍”。我猜測,這本書裏一定少不瞭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有成功的喜悅,也一定有挫摺的痛苦。我尤其期待的是,作者能否將那些復雜的工程技術,那些高深的航空理論,用一種生動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中國在航空製造業上所付齣的艱辛努力。我希望書中能展現齣,那些在研發一綫默默奉獻的科研人員,他們是如何在技術瓶頸麵前堅持不懈,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實現“中國製造”的飛躍。我也想知道,在國際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中國商用飛機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如何在巨頭林立的市場中站穩腳跟,甚至開闢齣新的天地。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産業發展史,更是一部關於國傢意誌、民族智慧和創新精神的宏大敘事。它可能包含著對未來航空業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也可能蘊含著中國在這一領域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
評分“一個國傢的起飛:中國商用飛機的生死突圍”,光是聽到這個書名,就感覺一股強大的力量撲麵而來。它不僅僅是在說“造飛機”這麼簡單,而是將其提升到瞭“國傢起飛”的高度,這本身就包含瞭巨大的信息量和情感張力。我預想,這本書會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世界,去見證中國商用飛機産業從蹣跚學步到展翅高飛的艱辛曆程。我好奇,在每一個突破的背後,是否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犧牲和奮鬥?那些被譽為“大國重器”的飛機,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從圖紙變成現實的?我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描述,展現齣中國在航空技術領域所剋服的種種睏難,以及那些為此付齣心血的科學傢、工程師和産業工人。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飛機製造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國傢戰略、科技創新和民族精神的史詩。它或許會讓我重新認識中國在高端製造業領域的實力,也可能會激發我對國傢發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評分“一個國傢的起飛:中國商用飛機的生死突圍”這個書名,光是聽著就讓人熱血沸騰。我一直對國傢發展的大敘事,特彆是那些充滿挑戰和突破的領域特彆感興趣。這本書的題目精準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不僅僅是在講一個行業的故事,更是在講述一個民族的崛起和不屈的精神。我能想象到,在書裏,作者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見證那些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齣,那些在技術壁壘麵前的咬牙堅持,以及在國際舞颱上的每一次艱難試探。這絕對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會觸及到國傢戰略、産業升級、技術攻關、人纔培養等一係列宏大命題。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描繪齣中國商用飛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脈絡,其中必然會包含著無數的創新、犧牲和智慧。我很好奇,那些曾經被視為不可能的目標,是如何一步步被實現?那些曾經讓我們望塵莫及的技術,又是如何被中國人掌握並超越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個清晰的答案,讓我理解中國在航空製造業的雄心壯誌背後,所付齣的巨大努力和犧牲。這不僅僅關乎飛機本身,更關乎一個國傢的工業實力,關乎國傢安全,也關乎民族自豪感。
評分我總覺得,每一個大國崛起的背後,都有一條隱秘的産業鏈在默默支撐,而航空業無疑是其中最耀眼也最艱難的一環。“一個國傢的起飛:中國商用飛機的生死突圍”這個書名,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這個隱秘而宏大世界的想象。讀完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無數個畫麵:實驗室裏閃爍著的光電信號,生産綫上忙碌的身影,高聳入雲的飛機模型,以及國際航展上,那些充滿東方神秘色彩的巨型飛行器。我預感,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技術的層麵,它更會深入到中國商用飛機産業發展的“靈魂”——那些推動這一切前進的決策者、工程師、甚至是工匠的精神。我想象著,在書裏,我能看到無數個“不可能”是如何被一點點攻剋的,那些繞不開的國際壟斷,那些嚴苛的技術標準,那些來自四麵八方的壓力,中國商用飛機又是如何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一點點撕開裂縫,最終建立起自己的天空。這本書,我想,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産業的奮鬥史,更是在描繪一個民族在逆境中求生、在挑戰中崛起的生動寫照。
評分“一個國傢的起飛:中國商用飛機的生死突圍”,這個書名自帶一種史詩般的厚重感,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我能想象,在這本書裏,作者不僅僅是記錄瞭飛機是如何被製造齣來,更是在描繪一個國傢在航空領域如何從追趕者變成引領者的宏偉徵程。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中國商用飛機産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麵臨的各種挑戰,無論是技術上的瓶頸、市場的壓力,還是國際政治的博弈,書中是否會一一揭示,並且展現齣中國是如何憑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一次次地實現“突圍”。我尤其感興趣的是,在那些關鍵的節點上,會有哪些人物的故事被講述,他們的決策、他們的堅持,又是如何影響著中國商用飛機産業的命運。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關於航空工業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國傢意誌、科技創新和社會變革的深刻洞察。它可能會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中國製造”能夠走嚮世界,以及中國在未來全球航空格局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評分中國飛機製造的艱難苦旅
評分寶貝收到很好,很好!
評分很不錯,還滿意。
評分很好很好,很方便,送貨很快。
評分不錯,和期望一緻。
評分書脊有磨損,已經破瞭
評分配圖很震撼,感覺很自豪。配送的很快,非常給力!
評分好得很,瞭解瞭很多內幕,商飛太會給自己臉上貼金瞭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