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册第3卷 机器人应用

机器人手册第3卷 机器人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BrunoSiciliano(布鲁诺·西西利亚诺),Oussama Khatib(欧沙玛·哈提卜) 著,《机器人手册》翻译委员会 译
图书标签:
  • 机器人技术
  • 机器人应用
  • 自动化
  • 工业机器人
  • 移动机器人
  • 人工智能
  • 控制系统
  • 机械工程
  • 电子工程
  • 机器人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38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960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更多机器人相关精彩图书: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刚进入机器人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医生、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师;机器人爱好者、制作者

  ☆ 《机器人手册》由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167位专家著写而成,凝聚了全球科学家的科技力量,绝对是机器人领域的百科全书!

  ☆ 这本书是全世界范围内机器人专家的心血凝结,反映了当前的机器人研究动态,囊括了机器人内在的科学原理,机器人爱好者必备佳品!书中的案例都是经典实例,有了这本书,你对机器人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都会有很好的掌握!

  ☆ 本手册内容深入浅出,并附有大量的实际案例,既方便自主学习也适合工业应用,是机器人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内容简介

  《机器人手册第3卷机器人应用》包含两篇,分别为野外和服务机器人、以人为中心和类生命机器人。

  野外和服务机器人篇涵盖了不断增长的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新前沿,包括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农林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危险作业机器人、采矿机器人、搜救机器人、智能车辆、医疗机器人、康复和医疗保健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内容。

  以人为中心和类生命机器人篇涵盖了人�不�器人交互的新前沿,包括类机器人、人-机器人物理交互中的安全性、与人交互的社会机器人、机器人示范编程、基于生物学启发的机器人、演化机器人、神经机器人学、感知机器人、机器人伦理学等内容。

  本手册内容深入浅出,并附有大量的科研实例,便于自学和应用,可作为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供机器人业余爱好者参考。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Springer Handbook of Robotics by Bruno Siciliano and Oussama Khatib�h Springer�睼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8. Springer is a part of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All Rights Reserved.This title is published in China by China Machine Press with license from Springer. This edition is authorized for sale in China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SAR, Macao SAR and Taiwan. Unauthorized export of this edition is a violation of the Copyright Act. Violation of this Law is subject to Civil and Criminal Penalties.本书由Springer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中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出版与发行。未经许可之出口,视为违反著作权法,将受法律之制裁。

作者简介

  Bruno Siciliano(布鲁诺·西西利亚诺),1987年毕业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控制和机器人技术的专家,那不勒斯大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PRISMA实验室主任。目前研究力控制、视觉伺服、工业机器人/手操作、轻型柔性手臂、人�不�器人交互以及服务机器人。合著出版图书6本,编辑合订本5本,发表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及专著章节165篇,被世界各机构邀请作了85次讲座和研讨会。施普林格高级机器人报告(STAR)系列、施普林格机器人手册的合作编辑,众多有声望期刊的编委会成员,许多国际会议的主席或联合主席。IEEE会士和ASME会士。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RAS)主席,曾担任该协会技术活动副主席和出版活动副主席,卓越讲师,行政委员会和其他几个协会委员会成员。


  Oussama Khatib(欧沙玛·哈提卜),1980年毕业于法国图卢兹的高等航空航天研究所(Sup�� Aero),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当前主要研究以人为本的机器人技术,以及关于人体运动合成、仿人机器人、触觉远程操控器、医疗机器人、与人友好机器人的设计。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依赖于他从事25年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00余篇。他在世界各机构作了50多次主题报告,参与了几百次座谈会和研讨会。施普林格高级机器人报告(STAR)系列、施普林格机器人手册的合作编辑,担任知名机构和期刊的顾问编辑委员会成员,很多国际会议的主席或联合主席。IEEE会士,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RAS)的卓越讲师,管理委员会成员。机器人研究国际基金委员会(IFRR)主席,曾获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研究与发展奖。

内页插图

目录

译丛序
作者序一
作者序二
作者序三
作者序四
前言
编辑简介
各篇编者简介
作者列表
缩略语列表
引言

第6篇野外和服务机器人
第42章工业机器人
42.1工业机器人的历史概述
42.2典型应用和机器人结构
42.3运动学和机构学
42.4任务描述——示教和编程
42.5末端执行器和系统集成
42.6结论和长期挑战
参考文献
第43章水下机器人
43.1海洋机器人学的重要工程应用
43.2水下机器人理论
43.3水下机器人应用
43.4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44章空中机器人
44.1背景
44.2空中机器人的历史
44.3空中机器人的应用
44.4当前的挑战
44.5空中机器人的基本概念
44.6入门级的空中机器人:内环控制
44.7活跃的研究领域
44.8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45章空间机器人与系统
45.1轨道机器人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45.2表面机器人系统的历史发展和进步
45.3数学建模
45.4轨道和表面机器人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45.5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46章农林机器人
46.1定义
46.2林业
46.3机器人在开阔田地中的应用
46.4园艺业
46.5畜牧业
46.6无人机
46.7结论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47章建筑机器人
47.1概述
47.2经济因素
47.3应用
47.4目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47.5发展方向
47.6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48章危险作业机器人
48.1危险环境的操作:机器人技术解决方案需求
48.2应用
48.3促成技术
48.4结论
参考文献
第49章采矿机器人
49.1背景
49.2开采金属矿
49.3地下煤矿开采
49.4露天煤矿开采
49.5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50章搜救机器人
50.1概述
50.2灾难的特性和对机器人的影响
50.3在灾难环境中机器人的实际应用
50.4机器人的前景和概念
50.5评价和基准
50.6基础问题和开放问题
50.7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51章智能车辆
51.1为什么要智能车辆?
51.2支撑技术
51.3路况理解
51.4先进驾驶员辅助
51.5驾驶员监测
51.6自动车辆
51.7未来趋势和展望
51.8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52章医疗机器人与计算机集成手术
52.1核心概念
52.2技术
52.3系统、研究领域和应用
52.4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53章康复和医疗保健机器人
53.1概述
53.2物理疗法与训练机器人
53.3残疾人辅助
53.4智能假肢和矫形器
53.5强化诊断与监控
53.6安全、伦理、权利和经济
53.7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54章家用机器人
54.1清洁机器人
54.2割草机器人
54.3智能家电
54.4智能住宅
54.5家用机器人:商业价值
54.6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55章教育机器人
55.1教育机器人的作用
55.2教育机器人比赛
55.3教育机器人平台
55.4教育机器人控制器与编程环境
55.5机器人与非正式学习场所(如博物馆)
55.6机器人项目的教育评价
55.7总结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7篇以人为中心和类生命机器人
第56章类人机器人
56.1为什么研究类人机器人?
56.2历史和概况
56.3行走
56.4操作
56.5全身的活动
56.6交流
56.7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7章人-机器人物理交互中的安全性
57.1安全的人-机器人物理交互问题的研究起因
57.2Hands-off人-机器人物理交互的安全性
57.3设计真正安全的机器人
57.4Hands-on人-机器人物理交互的安全性
57.5人-机器人物理交互的安全性标准
57.6结论
参考文献
第58章与人交互的社会机器人
58.1社会机器人的表现
58.2多模式通信
58.3表达基于情感的交互
58.4社会认知技巧
58.5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59章机器人示范编程
59.1历史
59.2面向工程的方法
59.3面向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59.4结论和机器人示范编程中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60章基于生物学启发的机器人
60.1研究背景
60.2受仿生启发的机器人形态
60.3受仿生启发的传感器
60.4受仿生启发的执行器
60.5受仿生启发的控制体系结构
60.6能量自主获取
60.7群体机器人学
60.8混合生物的机器人
60.9讨论
60.10结论
参考文献
第61章演化机器人
61.1原理
61.2起步
61.3仿真和现实
61.4简单控制器与复杂行为
61.5光识别
61.6计算神经行为学
61.7演化与学习
61.8竞争和协作
61.9演化硬件
61.10结论
参考文献
第62章神经机器人学:从视觉到动作
62.1定义
62.2神经行为学的启示
62.3小脑的作用
62.4镜像系统的作用
62.5小结
62.6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63章感知机器人
63.1概述
63.2基于样本的对象表示
63.3基于样本的运动表示
63.4基于样本的合成模型:从面部到运动
63.5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64章机器人伦理学:机器人学的社会和伦理含义
64.1方法概念
64.2机器人的特殊性
64.3什么是机器人?
64.4机器人接受度的文化差异
64.5从文学到当代的争论
64.6机器人伦理学
64.7伦理和道德
64.8道德理论
64.9科技伦理
64.10实施条件
64.11实施原则
64.12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伦理问题
64.13原则的统一性
64.14道德与职业责任
64.15机器人伦理学分类
64.16结论与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机器人在达到人类前沿的同时,积极应对着新兴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挑战。新一代机器人和人类互动,和人类一起探索、工作,它们将会越来越多地接触人类及其生活。实用机器人的前景令人信服是半个世纪的机器人科学发展的结果,这种发展将机器人作为现代科学学科建立起来。  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这本《机器人手册》的诞生。随着期刊、会议论文集和专著的增加,参与机器人科学技术研究的人,特别是刚进入该领域的人,很难跟得上它大范围发展的脚步。由于机器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这个任务就显得尤为艰难。  这本手册依据20世纪80、90年代机器人学的发展成果,这些成果对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机器人策略:规划和控制》(Brady,Hollerbach,Johnson,Lozano�睵erez,和Mason,MIT出版社,1982),《机器人科学》(Brady,MIT出版社,1989),机器人评论1和2(Khatib,Craig,和 Lozano�睵érez,MIT出版社,1989 和1992)。随着机器人领域更大的扩展以及向其他学科的日渐延伸,人们对一部包含机器人基本知识和先进发展的综合性参考手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这本手册是世界各国多位积极参与机器人研究的作者的努力成果。将各位作者组织成一个目标明确、能力卓越的团队,卓有见地地介绍覆盖机器人各个领域的知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这个工程开始于2005年5月,我们和施普林格欧洲工程主管Dieter Merkle及STAR的资深编辑Thomas Ditzinger一起参加会议期间。一年以前,我们和Frans Groen一道发行了“斯普林格先进机器人技术”系列小册子,这个小册子迅速成为及时传播机器人技术研究信息的重要媒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始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满腔热情地开始规划开发技术结构和构建作者团队。我们构思了一部由3层架构、共7篇内容的手册,在机器人领域已经建立了的学术中心、目前正在进行的研发,以及新兴应用中获取该领域多层面的信息。  第一层即第1篇是机器人学基础。综合的方法和技术包含在第二层的四篇中,涵盖了机器人的结构、传感和感知,操作和接口,移动和分布式机器人。第三层,包括机器人技术在两个领域先进的应用,分别是:服务机器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仿人机器人。  为了展开上述各部分,我们设想建立一个编辑团队,来整理作者的稿件,以组成各个章节。一年后我们的七人编辑团队形成了:David Orin,Frank Park,Henrik Christensen,Makoto Kaneko,Raja Chatila,Alex Zelinsky 和Daniela Rus�薄S姓庋�一批杰出的学者致力于这个手册的编辑工作,该手册在学术领域一定是高质量、大跨度的。  到2005年初,我们的作者超过了1150位。为了方便内部以及各个章节的交叉参照,把握手册的编写进度,我们制作了内部网站。第二年,就认真协调了手册的内容。尤其是在2005年和2006年春季的两个全日制举行的讲习班,大部分作者都出席了。  本手册的每一章都由至少3个独立的审稿人员进行审稿,通常都会包括那一章的编辑和两位相关章节的作者,有时候也会由一些该领域的其他专家进行审阅。必须审读两遍,有时候甚至是三遍。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认为有必要,就会加入几位新的作者。本书大部分章节在2007年夏季之前已定稿,在2008年早春之前书稿已全部完成——那时候,我们收到了10000多份电子邮件,汇集了来自165位作者的7篇总共64章1650多页的内容,有950幅插图,5500篇参考文献。  我们对作者们的脑力劳动深表谢意,也同样感谢审稿人员和各部分编辑的尽职尽责。感谢“施普林格科学和工程手册”的高级经理Werner Skolaut,他全力支持稿件的编辑加工工作,将手册的编辑和审稿、出版相结合,很快成为了我们团队很投入的一名队员。感谢Le�睺eX的工作人员的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他们重新排版了所有的文字,重绘和完善了很多图稿,同时在校对材料时及时地和作者互动。  在出版手册这个想法产生六年之后,这本手册终于面世了。除了它对研究人员的指导意义以外,我们也希望这本手册能够吸引一些新的研究者进入机器人领域,激励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几十年的蓬勃发展。每一次努力的完成,总会带来新的令人振奋的挑战。在这种时候我们都会提醒我们的研究员——保持前进的梯度。  Bruno SicilianoOussama Khatib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2008年4月


《精密制造与智能装配:工业机器人集成指南》 引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工业4.0时代,制造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益化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中,工业机器人在精密制造和智能装配领域的应用,更是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力量。从微米级的精雕细琢到复杂装配线的协同运作,工业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和柔性化的特点,正在深刻地重塑着生产制造的格局。《精密制造与智能装配:工业机器人集成指南》正是这样一本致力于深入剖析工业机器人在这些关键环节中的应用、挑战与未来趋势的著作。本书旨在为广大制造业从业者、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对机器人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 第一章:精密制造中的机器人技术 精密制造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它要求极高的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和材料性能。本章将聚焦工业机器人在这一严苛领域的应用,探讨其如何克服传统制造方法的局限性,实现前所未有的精度与效率。 1.1 高精度加工的机器人化: 微米级加工与纳米级精度: 详细阐述机器人如何在CNC加工、激光切割、等离子喷涂、超精密研磨等工艺中扮演关键角色。我们将深入分析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控制,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反馈系统,实现对刀具路径和加工参数的毫秒级、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控制。 材料处理与搬运的精度保障: 探讨机器人如何实现对易碎、高价值材料(如半导体晶圆、光学元件、精密陶瓷)的精准抓取、放置和搬运,避免任何形式的损伤或污染。我们将介绍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在精细化抓取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无尘车间等特殊环境下,保障操作的洁净度。 质量检测与尺寸测量: 介绍机器人与视觉检测系统、三坐标测量机(CMM)等非接触式测量设备的集成。分析机器人如何灵活移动测量设备,对复杂形状的工件进行全方位、高密度的三维扫描和尺寸校验,实现自动化、无死角的质量把控。 模具制造与精密零件加工: 深入探讨机器人如何在模具制造的电火花加工(EDM)、慢走丝线切割(WEDM)、精密车削等环节中,实现自动化、高效率的加工。分析机器人如何精确控制加工参数,保证模具的精度与一致性。 1.2 机器人驱动的表面处理技术: 抛光、打磨与去毛刺的自动化: 详细讲解机器人如何通过预设的轨迹或力控技术,实现对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等工件的均匀、高效抛光和打磨。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末端执行器(如气动工具、砂带、抛光盘)及其在机器人上的集成方式。 涂层与喷涂的均匀性与一致性: 介绍机器人如何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行业中,实现对工件进行精准、均匀的喷涂(如烤漆、防腐蚀涂层、绝缘涂层)。分析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如何保证涂层的厚度一致性和表面质量。 焊接与钎焊的精度与可靠性: 重点关注机器人 TIG 焊、MIG 焊、激光焊、电阻焊等工艺的应用。探讨机器人如何精确控制焊接路径、电弧参数和填充材料,实现高强度、低变形的精密焊接。 1.3 机器人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协同: 增材制造(3D打印)的集成: 介绍机器人如何在大型 3D 打印设备中,作为打印臂或材料输送单元,实现复杂结构件的打印。探讨机器人与材料挤出、粉末床熔融等 3D 打印技术的结合。 柔性制造系统(FMS)中的角色: 分析机器人在 FMS 中如何通过快速换装工具、重新规划路径,适应多种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 人机协作在精密加工中的应用: 探讨在某些难以完全自动化的精密加工环节,如何通过人机协作机器人,将操作员的经验与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精度相结合,提升整体效率和质量。 第二章:智能装配的机器人化 智能装配是制造业实现高效、柔性生产的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在各种装配场景中的应用,从简单的零件抓取到复杂的协同组装,展现其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1 自动化装配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微小零件的抓取与放置: 面对微小、易损的电子元器件(如 SMT 贴片)、精密轴承、密封件等,机器人如何通过高分辨率视觉系统、微型抓手、真空吸盘等技术,实现精准、无损的抓取与定位。 复杂曲面与狭小空间的装配: 探讨机器人如何通过多关节灵活性、路径规划算法,完成对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内部零件、医疗器械等复杂结构装配。 协同装配与力反馈控制: 介绍机器人如何通过力传感器和先进的控制算法,实现与操作员的协同装配,例如在安装紧配合零件时,机器人能感知阻力并进行微调,避免损伤。 视觉引导下的装配: 详细分析机器人与 3D 视觉系统、CAD/CAM 数据的结合,实现对工件的自动识别、定位和姿态调整,尤其适用于非结构化或多变的环境。 2.2 特定行业装配的机器人应用实例: 汽车制造: 重点介绍机器人如何在汽车白车身焊接、底盘装配、内饰安装、发动机及变速箱装配等环节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生产节拍、保证装配精度、降低人工成本方面的显著效益。 电子产品组装: 深入探讨机器人如何在智能手机、电脑、显示器、通信设备等电子产品生产线中的 SMT 贴装、插件、组装、测试等环节的应用。介绍点胶、焊锡、拧螺丝等机器人专用工具。 航空航天: 分析机器人如何在飞机结构件的铆接、钻孔、密封、管线安装、复合材料铺层等复杂装配任务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保障极端精度和安全要求方面的独特优势。 医疗器械: 介绍机器人如何在手术器械、植入物、诊断设备等精密医疗器械的组装、测试、包装等环节的应用。强调其在洁净环境、微创操作和高可靠性方面的需求。 家电与消费品: 探讨机器人如何在洗衣机、冰箱、空调、家具等产品的流水线装配中,实现对大型部件的搬运、连接、紧固等操作。 2.3 智能装配的未来趋势: 自适应装配与机器学习: 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使机器人能够从装配过程中学习,不断优化装配策略,应对工件的差异性和环境的变化。 模块化与可重构装配线: 分析机器人如何通过灵活的编程和模块化设计,快速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实现生产线的快速重构。 云平台与远程监控: 介绍机器人与物联网(IoT)的结合,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远程监控,为生产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与 AGV/AMR 的协同: 探讨机器人如何与自动导引车(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协同工作,实现物料的自动配送和产品的自动转运,构建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工厂。 第三章:机器人集成中的挑战与优化策略 将机器人成功集成到精密制造和智能装配流程中,并非易事。本章将深入剖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3.1 技术集成挑战: 兼容性与接口问题: 探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机器人、传感器、PLC、MES 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兼容性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软件开发与编程复杂度: 分析机器人编程的难度,以及如何通过图形化编程、离线编程、高级编程语言等降低门槛,提高开发效率。 传感器融合与数据处理: 介绍如何有效地融合来自视觉、力觉、触觉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以支持机器人的精确决策。 运动控制与轨迹规划的精度: 深入探讨影响机器人运动精度的因素,如关节精度、负载变化、环境干扰等,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如 PID 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和精确的轨迹规划来优化。 3.2 现场实施挑战: 设备布局与空间限制: 分析在有限的生产空间内,如何合理规划机器人工作站的布局,避免干涉,优化物料流。 安全性设计与风险评估: 重点阐述机器人安全标准(如 ISO 10218)、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围栏、安全光栅、安全区域监控),以及风险评估方法。 环境适应性: 讨论机器人如何适应不同温度、湿度、粉尘、振动等生产环境,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 维护与故障排除: 介绍机器人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机制,缩短停机时间。 3.3 优化策略与最佳实践: 需求分析与方案选型: 强调在项目初期,进行详尽的需求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机器人类型、末端执行器和集成方案。 模块化与标准化设计: 提倡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标准化接口,便于未来升级和维护。 仿真与虚拟调试: 详细介绍如何利用机器人仿真软件进行离线编程、路径验证和虚拟调试,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操作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强调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使其掌握机器人操作、基本维护和故障排除技能。 持续改进与优化: 鼓励企业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不断优化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第四章:精密制造与智能装配中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精密制造和智能装配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本章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4.1 更高的精度与更强的柔性: 纳米级操作机器人: 预测未来将出现能够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精细操作的机器人,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 通用型机器人与自主学习: 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通用性,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实现对未知任务的自主学习和适应。 生物启发式机器人: 探讨仿生学原理在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创造出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机器人。 4.2 智能决策与自主性提升: 人工智能(AI)在机器人中的深度融合: AI 将使机器人具备更强的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实现更高级别的自主性。 预测性维护与故障预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 AI 模型,实现对机器人潜在故障的预测,并进行提前维护。 自主路径规划与实时避障: 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自主规划路径,并实时避开障碍物。 4.3 人机协同的深化发展: 更直观的人机交互: 探讨手势识别、语音控制、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使人机协作更加自然流畅。 协作机器人(Cobots)的普及: 协作机器人将进一步融入生产线,与人类工人在同一空间内安全高效地协同工作。 4.4 跨领域集成与创新应用: 机器人与物联网(IoT)、大数据、5G 的深度融合: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 机器人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展望机器人技术在医疗、服务、农业、勘探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 结语: 《精密制造与智能装配:工业机器人集成指南》并非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更是一份对未来制造愿景的描绘。通过对机器人技术在精密制造和智能装配领域的深度剖析,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其当前的价值,预见其未来的潜力,并为应对这场由机器人驱动的工业革命做好准备。我们相信,掌握和应用好工业机器人技术,将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机器人手册》这个系列一直充满了好感,前两卷奠定的理论基础让我对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机器人应用》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改善人类生活的桥梁。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机器人技术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方面的潜力。 我相信,这本书会用大量生动的案例来证明机器人的价值。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机器人是如何协助进行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甚至是在灾难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在农业领域,智能农业机器人又如何实现精准播种、施肥、采摘,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我更期待书中能探讨机器人与人类的协作关系,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人类与机器人协同工作,最大化地发挥彼此的优势。能否看到机器人如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评分

作为一名对前沿科技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对《机器人手册》系列一直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尤其是第三卷《机器人应用》的书名,让我窥见了机器人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的广阔天地。我预想这本书会为我们揭示机器人如何在各个领域落地生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例如,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机器人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交通、甚至是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应用场景,更会深入剖析这些应用背后的技术支撑和发展逻辑。比如,在工业自动化方面,机器人是如何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精密的机械臂来实现复杂的装配、焊接、检测等任务的?在医疗健康领域,远程手术机器人、康复辅助机器人又将如何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技术路线图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机器人应用更全面、更系统的认知。

评分

读过《机器人手册》的前两卷,我深感机器人技术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幻,而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世界的现实力量。而第三卷《机器人应用》的出现,无疑是对这种现实力量最直接的呈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技术壁垒,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机器人如何“活”起来,如何在各种场景中发挥作用。 我想象中,《机器人应用》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例如服务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等,并重点阐述它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功案例。我特别想了解,机器人是如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和自主性的。比如,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配送机器人是如何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并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的?在教育领域,教学机器人又如何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机器人赋能各行各业的蓝图?

评分

作为一个对新兴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机器人手册》系列。前两卷的内容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第三卷《机器人应用》的出现,则让我看到了这些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机器人在各个垂直领域的应用。例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机器人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地下矿井等极端环境下的应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克服技术难题,完成人类难以胜任的任务的。同时,我也对机器人在老龄化社会中的应用充满兴趣,比如,辅助老年人生活的护理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能否真正减轻社会负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机器人应用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

评分

我最近刚读完《机器人手册》系列,虽然第三卷《机器人应用》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从前两卷的阅读体验和对这个系列的整体印象来看,我对这一卷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第一卷宏观地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以及当前的技术格局,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卷则更侧重于机器人核心技术,比如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让我对机器人的“大脑”和“四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一直对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而《机器人应用》这个标题恰好击中了我。我希望这一卷能够将前两卷所介绍的那些高深的技术理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展现出来它们是如何转化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的。比如,在工业生产领域,机器人是如何承担重复性、危险性工作的?在医疗领域,微创手术机器人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家居领域,智能扫地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是否已经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它们又带来了哪些改变?我对这些具体场景的应用细节特别好奇,希望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机器人的具体功能、工作流程以及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用户体验改善。

评分

很好的啊,非常实用的书,值得拥有

评分

这一套三本里,这本是最贵的,也确实很厚。印刷质量还可以,内容也好。

评分

在京东买了很多的书,都非常非常的满意

评分

非常棒,非常满意。正品,配送速度杠杠滴

评分

书的内容很粗略,不像个手册的样子

评分

书很好,对控制方面很实用的,机械一般。

评分

京东速度就是快,书本质量好,正版!

评分

书是正版,比书店便宜很多1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