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事专家徐焰的新长篇力作,独辟蹊径地从舆论、宣传、心理战术方面研究“二战”尚属首次,是一本对“二战”时期各参战国研究的全新资产与补充,同时也是关于“二战”的一本全新之作。同时以图文形式带来的阅读便利,使本书具有收藏与全新的传播价值。
《攻心为上》是《画板上的战争》系列图书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论述战争,构成了军事系列图书的大全集。
(1)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流畅,语言富有感染力;(百余幅珍贵照片、绘画等资料于一书)
(2)标题独具风格,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在书中引用了可靠的统计数据,增强了史实论述的说服力;
(4)图片精美,生动有趣,富有时代特色。
本书为著名军事史专家徐焰教授独辟蹊径的新力作,集百余幅极其珍贵画作于一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二战”铁与血的厮杀之外的另一个战场“铁拳”——舆论、宣传、心理战。交战国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形式、风格多样的海报开展了正义与反动、进步与倒退的斗争和角逐,对于鼓舞前线军队的战斗士气和动员民众支持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详尽地记录了“二战”期间交战始末,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时刻,对整个二战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生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中的人们再看一下当年的宣传海报,还是可以从中领悟一些古往今来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更能了解进行现代战争不仅要打军事仗,还要打政治仗。在当今更重视舆论战、宣传战、心理战的现代信息化社会中,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海报,恐怕给人们带来的就不仅是历史的反思,也能带来现实的启示。
徐焰,
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博士生导视,校军事思想历史学科带头人。
现兼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兼职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全军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日本防卫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和讲学。二十多年来单独撰写的学术著作已出版二十多部,有一些还被翻译成日、英文在国外出版,有的作品还获得全军科研一等奖、中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此外,还撰写过几十部电视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播出,并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邀嘉宾。
潘攀,
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士,主要从事军事历史、国家安全战略、中非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文章20多篇,完成了军队级课题《非洲战略支点问题研究》,担任《秦基伟画传》的主编。
近十年来,中国也渐进“读图时代”。读图很直观,让人一下就能了解用文字半天讲清楚的东西,但同时也让人变懒,不再去思考图片之外的东西。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徐焰将军一定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用独特的眼光选择图片展示他的战史思考,又用独特的角度进行思考丰富他的战史图片。因此,这部书不是仅仅用“图文并茂”可以称道的,而是应该用另外四个字:举世无双!
——国防大学教授 空军少将 乔良
引子
第一章 图文并茂的“战争动员令”
第二章“西部牛仔”的美式风格——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的美国战争海报
第三章 红与黑的争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苏联战争海报
第四章“东方睡狮”发吼声——积贫积弱的中国奋起抗战的海报
第五章 临危不乱的“贵族气质”——展现坚韧不拔国家精神的英国战争海报
第六章 法兰西式的优雅——浸染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法国战争海报
第七章 精心设计的“洗脑工具”——极具煽动性和欺骗性的德国战争海报
第八章 武士道精神的魅惑——黩武性煽动的日本战争海报
第九章 艺术背后的浮华——战场上一触即溃的意大利战争宣传
战争之外的战斗
在战争期间乃至准备战争时,获取或保守军事秘密是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无孔不入的特工、间谍热切地寻找着一切可能的情报来源,重大的军事秘密也许就在不经意间泄露出去。为最大限度地保密秘密,交战双方都千方百计地向民众宣传保密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时时刻刻都意识到敌人就在自己身边,秘密就在自己口中。英国在战时的保密和防谍工作成绩斐然,纳粹在英国的情报网基本都被粉碎,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行动都瞒过了德国的眼睛,这与国内展开的保密宣传也是不可分的。
二战期间,为了保证后方的安全,英国陆军大臣艾登提出组建一支准军事部队“本土防卫队”,执行反空袭、防火、反特、防谍等任务,并很快得以实行。“本土防卫队”的成员是41至55岁的男子,他们都没有报酬,却配发给制服和武器。志愿参加者到当地警察局报名得到批准后,就会收到通知。参加“本土防卫队”者相当踊跃,最多时达到150万人。下面这组海报则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情景。防卫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防范泄露机密,军队中也强调了保密教育。
在战争宣传海报中,女性是一个矛盾的角色。有时,她们会被描画得很无助,以激发男性士兵的保护欲望;有时则被描画得英姿飒爽,以号召她们全力以赴投入战争。不过,在保密宣传中,女性则完全扮演了一种反面的海报角色。安全部门的这种宣传手法当然会有歧视女性的嫌疑,不过在当时没有电视又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十分吸引眼球的传播方式。
1942年5月,英国媒体断言,敌人正使用“美丽的间谍”诱骗盟军的军事秘密。政府此时也站出来,声称通过调查,已经发现了秘密泄露的“终极途径”,即公共场合的谈话、与陌生人的搭讪或者与朋友的闲聊。因此,政府的最终建议是,当身边有美女陪伴时,切记言语得当,不要被美色冲昏头脑。即使这位美女不是间谍,女人爱传闲话的天性也使她们非常可能把秘密夹杂在闲聊中泄露出去。根据英国安全机构“女人是祸水”的诊断,政府发行了一系列宣传海报,其中最著名的两幅是杰拉德·拉科斯特绘制的“保持沉默,她并非你想象得那么笨!”和无名氏创作的“不要告诉任何人,她也不例外!”
……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包装严实,京东的物流一如既往地快速可靠。签名版的标签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带着一种独属于读者的惊喜和满足感。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主题,如果能配以生动的图文,往往能事半功倍。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其宣传宣传的方方面面,早已成为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部分的二战书籍,往往侧重于军事战略、战役过程,或者政治格局的分析。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一领域的阅读空白。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滞后的时代,各国是如何运用各种宣传媒介,比如海报、电影、广播,甚至标语口号,来塑造公众舆论,激发民族主义情绪,或者进行反战宣传的。我想了解,那些简洁有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宣传品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心理学原理和传播技巧。这本书的“画说”二字,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我期待看到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它们将是解读宣传战最直观、也最有力的证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浓重的历史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感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我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一直对二战历史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但很多时候,那些宏大的战役、复杂的政治博弈固然精彩,却也容易让人忽略其中更加微妙、却又至关重要的“心理战”部分。这本书的标题《画说二战中的宣传战:攻心为上》恰好点出了这一点,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从书名和简介来看,我预感这本书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深入挖掘战争背后那场无声却又决定性的“信息战”。我尤其好奇的是,那些曾经被描绘成宏伟史诗的战争场景,在宣传机器的运作下,究竟被赋予了怎样的色彩和含义?又如何一步步地影响着普通民众的认知和情绪,从而凝聚人心、瓦解敌方士气?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为我揭示这场“攻心之战”的真实面貌,那些被巧妙隐藏在历史洪流下的宣传策略和手段,相信会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画说二战中的宣传战:攻心为上》就让我觉得非常有吸引力。我一直对二战历史非常感兴趣,但相比于宏大的军事描写,我更愿意从更细微、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那段历史。宣传战,特别是“攻心为上”的战略,无疑是理解战争背后深层逻辑的关键。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画说”这种直观的方式,展现二战时期各国是如何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艺术手法,来塑造国民意志、瓦解敌方士气、争取国际同情的。我很好奇,那些当年振聋发聩的宣传口号、充满力量的绘画海报,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又如何被有效地传播出去,并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我想知道,这些宣传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学原理和传播策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解读,更是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洞察。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丰富视觉资料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它们会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口,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攻心为上”这四个字,点出了宣传战的核心,也暗示了战争的本质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更是意识形态和心理认知的较量。我一直对二战的宣传活动非常感兴趣,总觉得那是一场超越了兵力、火炮的“隐形战争”。我曾阅读过一些关于二战历史的书籍,但多数都将宣传部分作为历史叙述的背景或点缀,很少有专门深入剖析的。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就觉得它非常有价值。我尤其想知道,不同阵营的宣传机器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各自采用了哪些策略来争取民心、团结盟友、打击敌人?“画说”的呈现方式,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大量的视觉元素,无论是精美的宣传画、照片,还是漫画,都能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也更容易被理解。我渴望通过这本书,看到那些曾经振聋发聩的宣传口号,那些充满煽动性的图像,它们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改变历史的走向。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画说二战中的宣传战:攻心为上》,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书!我喜欢看二战的书,但很多时候,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战役介绍,总让我觉得少了点什么。而“宣传战”和“攻心为上”这两个词,精准地抓住了我一直以来对战争更深层次的兴趣点。我始终相信,战争的胜负,除了战场上的较量,更在于人心。如何赢得民心,如何瓦解敌人的斗志,这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上策”。而“画说”这个词,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大量生动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来辅以文字,展示二战时期各国政府和组织是如何运用视觉艺术、文字、甚至是音乐和电影来操纵舆论、传递信息、影响民众的。我想看到那些曾经被广为流传的宣传海报,那些充满力量或煽动性的口号,它们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的认知和情感,从而成为战争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去深入了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全貌。
评分一本可以增添正能量的书籍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重要事情说三遍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比较喜欢里面的图片,非常的有看头
评分比较喜欢里面的图片,非常的有看头
评分收到了,开始好好学习,加油
评分真的很好,军队的改革,尽在于此。
评分徐焰教授的书,值得拜读!是沉甸甸的研究成果啊!
评分网评非常好.“期待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