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系列第四弹,绫辻行人变脸之作
罪与罚!关于犯罪心理精妙的诠释
年轻画家飞龙想一来到东京,继承了父亲高洋留下的“人偶馆”。在这座建筑中,矗立着六座残缺的人偶。这些人偶全部出自高洋之手,却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已经没有人能够知道,因为高洋已经在人偶馆的庭院中上吊自杀!想一本以为会过上平静的生活,可是,潜伏在人偶馆中的恶意却不断地蚕食着他的神经……
日本推理文学标志性人物,新本格派掌门和旗手。
绫辻行人一九六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日本京都,毕业于名校京都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加入了推理小说研究会社团,社团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法月纶太郎、我孙子武丸、小野不由美等。而创作了《十二国记》的小野不由美在后来成为了绫辻行人的妻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日本推理文学的大变革年代。极力主张“复兴本格”的大师岛田庄司曾多次来到京都大学进行演讲和指导,传播自己的创作理念。绫辻行人作为当时推理社团的骨干,深深收到岛田庄司的影响和启发,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新派本格小说的创作当中。
一九八七年,经过岛田庄司的修订和引荐,绫辻行人发表了处女作《十角馆事件》。他的笔名“绫辻行人”是与岛田庄司商讨过后确定下来的,而作品中的侦探“岛田洁”的原型也来自岛田庄司和他笔下的名侦探“御手洗洁”。以这部作品的发表为标志,日本推理文学进入了全新的“新本格时代”,而一九八七年也被称为“新本格元年”。
其后,绫辻行人陆续发表“馆系列”作品,截止到二〇一二年已经出版了九部。其中,《钟表馆事件》获得了第四十五届推理作家协会奖,《暗黑馆事件》则被誉为“新五大奇书”之一。“馆系列”奠定了绫辻行人宗师级地位,使其成为可以比肩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和岛田庄司的划时代推理作家。
序章 来自岛田洁的信
第一章 七月
第二章 八月
第三章 九月
第四章 十月
第五章 十一月
第六章 十二月
第七章 一月(1)
第八章 一月(2)
第九章 一月(3)
第十章 二月
尾声 来自岛田洁的信
第一章七月
1
七月三日。星期五。午后,我来到京都。
六月过后,依旧没有断梅的迹象。这一日,黑云笼罩的昏暗天空再度持续降下温热的小雨。
沿路而建的新旧大厦鳞次栉比。不远处是黑乎乎连成一片的群山。挤满车子的道路显得十分狭窄。车站前耸立着不合时宜的白色高塔。透过雾气氤氲的火车车窗,一切看起来都像是抖动的定格照般模糊。
(多么阴沉的城市啊!)
城市与自然截然不同。或许是饱受淫雨侵浸,才使得它渐渐失去了生机。
季节与气候形成的这幅景象,直接成为我对这座古都的第一印象。
很久之前,我应该来过京都一次,那是几近被遗忘的遥远往昔……就连到访的季节也不曾记得,但那时这个城市的确一如今日飘着雨。
“这雨真是下得不合时宜啊……”母亲身着淡黄底、碎白点的外衣,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汗珠,“想一,我们坐出租车吧?你觉得身体怎样?”
我晕车晕得厉害,尤其是火车。自静冈坐上新干线后,刚过了名古屋,我就觉得胸口难受得要命。
“我没事儿。”我轻轻地回答着,换了只手拎行李。夹杂在奔向楼梯的匆匆人流中,我还是有些步履蹒跚。
从车站出来后,我再度仰望天空。
雨势变强了。雨声连同周围的喧闹之声,不断发出响动。尽管母亲并不喜欢这雨,可我却很感激这雨声。
这个古都——京都。
我的父亲生于此,逝于此……
纵使如此,我却没有产生任何真实感。
不要说大学时代独自居住数年的东京,或是曾经无数次造访的城市,就连出生之地的故乡静冈都未曾使我恋恋不舍。
城市就是城市,哪里的城市都是如此,那只是素昧平生的人们的聚集之地。它从来不曾抚慰我——无论何时何地。
我站在原地,仰望着天空。
母亲有些担心地问道:“想一,你怎么了?身体还是不舒服吗?”
从去年夏天开始,直至上月中旬,我身体不适,不得不长期住院。母亲特别在意我的身体状况。
“我没事,不要紧的。”我慢慢摇了摇头,看着身材小巧的母亲那细长而清秀的双目,报以微笑,“没事的。乘坐出租车的地方在……啊,在那边呢。妈,我们走吧。”
我父亲的出生之地。
我父亲的过世之地。
去年年底,我的父亲飞龙高洋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我们父子俩什么时候见的最后一面呢?二十五年前吗?不,也许是更早之前吧。
“父亲”的相貌也好,声音也罢,我都记不清楚了。
唯一令我记忆犹新的,仅仅是那个男人看向自己儿子时,那道冷冰冰的视线。
2
从名为“白川街”的大路开向靠近山脉的地方,要转好几个弯。那里距离京都车站有三十分钟的车程。
据说那里是左京区北白川——尽管如此,对于并不熟悉京都的我来说,仍然不知道那到底处于市区的什么位置。只是隐隐觉得既然北白川就在山脚下,那么应该远离市区。
一派幽静恬适的住宅街景象。
稍稍倾斜的道路两旁,慵懒地绵延着土墙或树篱。每家都有相当宽阔的私家用地,几乎听不到来自主路的嘈杂之声。也许是下雨的缘故,几乎看不到路上有孩子玩耍的身影。
“这里还不错吧?”我下了出租车。母亲边为我撑着伞边问道,“这里又安静,交通又便利。”
雨势减弱。细小的雨滴随风飘舞,幻化为飘渺的白色雾霭。
“来。”母亲为我领路,“这边走。”
即使母亲不说,我也知道在哪儿。因为在一片生机勃勃的山茶花树篱缺口处,立有石制门柱。那门柱上贴着褪了色的名牌,写着“飞龙”二字。
那是幢古老的日式平房。
大概很久无人打理庭院,致使树下的杂草疯长。灰色的踏脚石一直延伸至玄关。透过累累樱枝,可以窥视到抹墙的灰泥已然泛黄。淋湿的深灰色瓦片透出黑亮的光。整个建筑看起来似乎像贴在地面上蠕动一般。
母亲把伞递给我,沿着踏脚石走了进去。我跟在母亲身后。等我走到屋檐下,她已经打开了双槽推拉门。
“放下行李吧。”母亲边说边拉开了门,“我们得先去公寓那边,和水尻先生打个招呼。”
走进门的一刹那,我顿觉眼前一黑。屋内已经暗到这种地步了吗?
玄关处很宽阔——认识到它的宽阔颇费了些功夫,因为要让双眼适应屋内的昏暗。年代久远的建筑独有的气味飘浮于黑暗之中。
玄关一直延伸,转向右侧深处。
正前方与左方各有一扇紧闭的白色拉门。
我横穿过昏暗的房间,拉开正前方的那道拉门。拉门后的小房间空空如也,没有置放任何家具。
父亲一直住在这里,住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吗?
我把旅行包向房内一扔,像逃离亡者般飞似的离开了这里。此时——
我不禁两腿发软,差点喊出声来。
“这是……”
那东西立在玄关入口右边的墙壁旁。由于光线昏暗,那个位置又处于死角,因此,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它的存在。
那是名女性——恐怕,还是名年轻女性。
之所以觉得她“年轻”,是从身体曲线来推断的。她苗条高挑,身材匀称,丰胸细腰……
只是,她没有“脸”。
尽管头部还在,但是她的头上没有头发;扭向我的那张脸惨白扁平,没有五官。
而且——
一丝不挂的她还少了一只手臂,身体曲线在右肩处不自然的“断了”。
“人体……模型?”
她并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模型人偶,类似于百货公司或女装店的橱窗中摆放的那种东西。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种东西?”
站在门口的母亲解释道:“那是你父亲制作的人偶。”
“他?制作的?”
“没错。在这里,还有很多地方有这样的人偶。”
逆着光,我看不清母亲的表情。
“为什么他要做这些东西啊?”
“这个嘛,我也不知道。”
我的父亲飞龙高洋曾是颇有名气的雕刻家和画家。我也多少了解一些有关他的情况,但并不是作为父亲,而是作为“艺术家飞龙高洋”。
一九二四年,飞龙高洋生于京都。他违背身为实业家的父亲飞龙武永的意愿,立志要做一名画家。
一九四九年,二十五岁的飞龙高洋离开京都,移居静冈并在当地结婚。直至其父飞龙武永亡故,他才回到京都,继续进行艺术创作。
在雕刻方面,他选用传统素材进行创作,其作品极其抽象,难以理解。而绘画方面,他则以细腻的笔法描绘静物。由于飞龙高洋极度厌恶和人打交道,因此即使是合作伙伴,也将其视为怪人。不过,住在神户市的著名幻想画家藤沼一成却是例外,听说他与飞龙高洋往来甚密。
可是,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他制作了人偶,还是模特人偶。这恐怕与雕刻家飞龙高洋的艺术手法及艺术取向相悖甚远。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制作这种东西的呢?他为什么要做这种东西呢?
抑或是我对“艺术家飞龙高洋”认识不足?原本我对他就不甚了解。尤其近十数年,当我开始明白“对于他而言,自己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之后,便竭力克制自己不去想他。
无论是作为他的儿子,还是作为一名微不足道的小画家。
“想一,走吧。毕竟你是第一次来,最好从外面绕道过去。”母亲催促着一动不动的我。
我从失去右臂的“她”的裸体上挪开视线,遵从母亲的吩咐,走了出去。
……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笔触也相当细腻。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即便是配角,也拥有非常立体和可信的动机。他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无论多么疯狂或不合常理,都能在他们的性格和背景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使得整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逻辑游戏,更像是一部关于欲望、恐惧与救赎的群像剧。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情感张力的方式,它不是通过激烈的语言冲突来展现,而是通过沉默、眼神的交流和微妙的肢体语言来烘托,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达,反而更具冲击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世界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力,让人不禁思考,在极端压力下,我们自己又会做出何种选择。它超越了一般的类型小说范畴,达到了某种哲学层面的探讨。
评分我必须说,这部小说的结构复杂度令人叹服。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简单粗暴地抛出谜题,而是通过多条看似平行的叙事线索,巧妙地将不同的信息碎片编织在一起。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信息过载,各种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让人眼花缭乱,但随着情节的深入,那些原本松散的线头会逐渐收拢,汇聚成一个清晰却又令人震惊的真相。这种层层剥开洋葱,直到露出核心的写作手法,对于喜欢深度推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享受。作者非常擅长使用误导,他会让你坚定地相信某个方向是正确的,然后在一个关键的时刻,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彻底颠覆你的认知。这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时刻,是阅读优质悬疑小说最大的乐趣所在。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回顾前面的章节,检查自己是否错过了什么关键的提示,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互动的深度。
评分这部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将古典解谜的精髓与现代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它没有过多依赖现代科技的便利来推动情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与人之间心机的较量、环境的限制以及传统密室设计的精巧上。这种复古的风格,反而带来了一种久违的阅读沉浸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更注重逻辑和观察力的时代。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每一个被提及的物件、每一句被强调的话语,都可能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钥匙。这要求读者必须保持极高的专注度,细心捕捉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旁枝末节”。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看故事,不如说是在参与一次细致入微的现场勘查。最终的真相揭晓,不仅解答了所有的疑问,更让人对作者构建世界观的严谨性感到由衷的敬佩。
评分这部小说的阅读体验是极其令人兴奋的,充满了惊喜和挑战。我得承认,有那么几处我以为我已经猜到了凶手或者手法,但每一次自以为是都很快被作者无情地推翻了。那种智力上的博弈感非常强烈,仿佛作者在邀请你一起玩这个精妙设计的游戏,但同时又时刻准备着给你一个漂亮的“反制”。对于热衷于解谜和逻辑推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卡点”和“钩子”设置得非常巧妙。你会被迫不断地提出假设、排除不可能,然后又被新的证据引导到下一个分支。这种持续的思维活跃状态,让人欲罢不能。而且,作品对场景的调动非常出色,每一次场景的切换,都伴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或新的氛围的导入,确保了读者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不会感到枯燥。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像跑了一个马拉松,但这种疲惫感却是充实而满足的。
评分这部作品的氛围营造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对那种老旧、封闭空间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能闻到木头腐朽和尘封已久的气味。故事一开始就埋下了诸多引人入胜的线索,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和环境细节,都在不动声色地引导着读者的注意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每一个角落的秘密。叙事节奏的处理也相当老道,张弛有度,时而让人屏住呼吸,时而又给予短暂的喘息,但那种潜藏的危机感始终如影随形。角色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微妙的张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你很难完全信任眼前这个人,这种多层面的不确定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乐趣。尤其是一些转折点的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布局能力。读完之后,那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就像是刚从一个迷宫中走出,虽然解开了谜题,但仍旧对设计者鬼斧神工的巧思感到震撼。这是一本读起来会让你忘记时间的作品,完全沉浸在了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中,感受着每一个谜团带来的智力挑战和心理冲击。
评分书还不错,晚点就开始好好看看了,物流也挺快的
评分还没看,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十角馆和钟表馆不错。
评分京东618活动书很便宜,买了一大堆,留着慢慢看
评分好好好,非常好。性价比很高。618买的。很不错哈。我很喜欢。五星好评。心动不如行动。买买买。
评分活动力度挺大,物流也很快,下次有活动还会再来。
评分绫辻行人之作我的爱…超喜欢喜欢
评分书挺新,包装完整,没有破损,快递给力,感谢京东
评分书很多、要一个一个的评价……好累啊!总的来说有的很好有的一般、一半一半吧!冲着活动来囤一波儿!
评分绫辻行人的书,肯定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