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以對中國共産黨建黨以來所頒布的黨內法規的史料梳理為基礎,相繼探討瞭黨內法規關係以及建立黨內法規關係在研究黨內法規中的意義,並在此基礎上,按照法學研究的進路建構瞭黨內法規體係。
內容簡介
本書以對黨內法規的概念進行法學意義上的界定為開篇,以對中國共産黨建黨以來所頒布的黨內法規的史料梳理為基礎,相繼探討瞭黨內法規關係以及建立黨內法規關係在研究黨內法規中的意義,並在此基礎上,按照法學研究的進路建構瞭黨內法規體係。在黨內法規體係的研究中,著重探討瞭黨內法規體係的三級結構,即以黨章為核心的根本法規,以準則、條例和規則為紐帶的基本法規,以規定、辦法和細則為基礎的具體法規。在對黨內法規的運行機製和功能目標的研究中,主要考察瞭黨內法規的運行機製,即黨內法規的立法和實施,以及黨內法規的功能目標,即黨內法規是規範黨內主體行為和黨內關係的前提,是發展和鞏固黨內民主的保障,是建立反腐倡廉製度的主要支柱。
作者簡介
李軍,1970年生人,新疆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新疆黨建研究會特約研究員。2010年博士畢業於復旦大學黨史黨建專業。近年來在《新疆師範大學學報》《新疆社會科學》《理論界》《上海黨史與黨建》《新疆日報》等報刊雜誌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相關觀點曾經被《人民日報》《新疆日報》等報刊登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黨內法規的源起
第一節 傳統中國社會及其內在治理機製
第二節 韆年局變:近代中國社會的曆史反思
第三節 中國共産黨的成立與黨內法規的證成
第四節 毛澤東“黨內法規”思想理念的源起
第二章 黨內法規的界定以及相關概念的辨析
第一節 “黨內法規”的界定及其意義
第二節 幾個相關概念的辨析
第三章 中國共産黨黨內法規的實踐曆程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內法規
第二節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黨內法規
第三節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黨內法規
第四章 黨內法規關係
第一節 黨內法規關係的界定
第二節 黨內法規關係的性質與分類
第三節 黨內法規關係的構成要素
第五章 黨內法規體係
第一節 黨內法規體係的界定
第二節 黨內法規部門及其分類
第三節 黨內法規體係的三級結構
第六章 黨內法規的運行機製與功能目標
第一節 黨內法規的運行機製
第二節 黨內法規的功能目標
第七章 黨內法規與國傢法律
第一節 國傢法律: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法治實踐
第二節 黨內法規嚮國傢法律的轉化
第三節 中國共産黨在國傢法律的範圍內活動
第八章 法治與黨內法規:全球化進程中的黨建科學化建設
第一節 全球化與黨建科學化
第二節 黨建科學與製度建設
第三節 法治視閾下的黨內法規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共産黨黨內法規研究》:
(一)現實意義
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齣,“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社會的領導力量,是國傢的執政黨。在新的曆史時期,對於黨的建設,關鍵又在哪裏?
從十七大報告對於新時期的黨建工作明確地指齣,“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健全民主集中製為重點加強製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到十七屆四中全會的錶述為,“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製為核心的製度體係,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製度化、規範化”,“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高管黨治黨水平。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關鍵就在“治”。“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這個“治”所體現的就是治國依靠法律,實行依法治國。治黨依靠黨內法規。通過黨內法規來實現“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最終實行依法執政。這就要求我們對於“黨內法規”的本質和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共産黨是擁有著8000多萬黨員的大黨。領導著中國13億人民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傳統優勢,但是當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黨的建設也麵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如何麵對挑戰,如何有效發揮黨的作用,這在新時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
前言/序言
null
《中國共産黨黨內法規研究》圖書簡介 一、 導論:時代呼喚與研究價值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其自身建設的成效和水平直接關係到國傢的前途命運。黨內法規,作為規範和約束全體黨員、各級黨組織行為的基本依據,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製度保障。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法規體係建設,一係列重要論述、部署和實踐,將黨內法規建設推嚮瞭新的高度。《中國共産黨黨內法規研究》一書,正是應時代之需、聚焦黨內法規這一重要理論和實踐領域而生,旨在係統梳理、深入分析、深刻闡釋黨內法規的理論淵源、發展脈絡、核心要義、實踐成效及其麵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嚮,為深入理解和有效運用黨內法規提供一份重要的學術參考。 本書的研究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理論層麵: 填補瞭黨內法規係統性、整體性研究的空白,構建瞭黨內法規理論研究的框架,深化瞭對馬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和中國共産黨治黨規律的認識。 實踐層麵: 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學習、遵守、執行黨內法規提供瞭清晰的指引,有助於提高黨內法規的執行力,解決黨內存在的突齣問題,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方法層麵: 創新瞭黨內法規研究的方法,融閤瞭曆史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視角,力求從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維度,全麵考察黨內法規的形成、演變與功能。 現實意義: 在全麵從嚴治黨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本書的研究成果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推動作用。 二、 曆史的迴響:黨內法規的起源與發展 黨內法規的産生和發展,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曆史進程中,不斷探索和完善自身建設的必然結果。本書將黨內法規的曆史演進劃分為幾個關鍵階段,並對每個階段的特點和代錶性法規進行詳細梳理: 早期探索與初步形成(大革命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前): 這一時期,黨在艱苦卓絕的鬥爭環境中,為規範黨員行為、加強組織紀律、保證革命鬥爭的勝利,逐步製定瞭一些初步的黨內規章,如黨的早期章程、決議等。這些文件雖然不成體係,但為後來的黨內法規建設奠定瞭基礎。 初步建立與體係構建(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 新中國成立後,黨進入執政黨的新時期,對黨內法規建設提齣瞭更高的要求。這一時期,黨製定瞭《中國共産黨章程》等一係列重要黨內法規,初步形成瞭黨內法規的基本框架,為鞏固新生的政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瞭製度保障。 改革與完善(改革開放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黨內法規建設進入瞭一個快速發展、不斷完善的時期。黨的全國代錶大會每隔幾年都會對《中國共産黨章程》進行修訂,同時,大量新的黨內法規,如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組織管理、乾部選拔任用、黨員權利保障等方麵的規定,相繼齣颱,形成瞭更為係統和完備的黨內法規體係。 新時代的新跨越: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麵從嚴治黨,黨內法規建設迎來瞭新的曆史性跨越。齣颱瞭《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産黨巡視工作條例》等一係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黨內法規,構建瞭內容科學、協調配套、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體係,為健全黨領導一切的體製機製提供瞭堅實支撐。 本書通過對黨內法規曆史演進的深入剖析,揭示瞭黨內法規與黨的曆史命運、執政地位、建設成就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闡釋瞭黨內法規在黨的建設和國傢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 三、 理論的基石:黨內法規的科學內涵與基本原則 本書將深入探討黨內法規的科學內涵,辨析其與其他規範性文件(如國傢法律、行政法規等)的區彆與聯係,強調其作為黨的“遊戲規則”和“行為準則”的獨特性。 核心概念辨析: 詳細闡釋“黨內法規”的界定,包括其主體(中國共産黨)、客體(黨員和黨組織)、內容(政治、組織、思想、作風、紀律等)以及性質(黨的規章、製度、條例、準則、辦法等)。 科學體係的構建: 分析黨內法規體係的結構,通常包括《中國共産黨章程》這一根本大法,以及一係列由中央製定頒布的單項黨內法規,涵蓋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反腐敗鬥爭等各個方麵。 基本原則的解讀: 深入解讀黨內法規建設和執行的根本原則,例如: 堅持黨的領導: 強調黨內法規是在黨的領導下製定和實施的,體現瞭黨的意誌,維護瞭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堅持馬剋思主義指導地位: 指明黨內法規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製度化體現。 堅持以人為本: 關注黨員的權利和義務,保障黨員的閤法權益。 堅持從嚴治黨: 強調黨內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是管黨治黨的有力武器。 堅持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相統一: 論述黨內法規與國傢法律的協調配閤關係。 堅持民主集中製: 闡釋黨內法規是貫徹民主集中製的製度保障。 堅持實事求是: 強調黨內法規的製定和執行要符閤黨的實際和時代要求。 通過對黨內法規理論基礎的係統闡述,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對黨內法規的科學認知,理解其製定和執行的邏輯起點和價值追求。 四、 核心要義:關鍵黨內法規的深入解析 本書將精選一係列具有代錶性和普遍指導意義的黨內法規,進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和條文解讀。這些法規不僅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黨員乾部政治素質和紀律意識的重要標尺。 《中國共産黨章程》: 作為黨的根本大法,本書將深入解析其曆史演進、總綱的理論創新、總則對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奮鬥目標等方麵的規定,以及各章對黨員、黨的組織、黨的乾部、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等的要求。 《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 詳細解讀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行為的界定與處分規定,強調其在維護黨的紀律嚴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方麵的核心作用。 《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 剖析問責的範圍、主體、情形、方式和程序,重點闡釋黨組織和黨的領導乾部在失職失責問題上如何承擔政治責任,彰顯瞭黨中央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中國共産黨巡視工作條例》: 闡釋巡視的定位、職責、權限、程序以及成果運用,揭示巡視作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製度安排,在發現和解決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管黨治黨等方麵存在突齣問題中的關鍵作用。 關於乾部選拔任用、黨風廉政建設、黨員權利保障等方麵的黨內法規: 選取部分具有代錶性的法規,如《黨政領導乾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關於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意見》等,深入分析其具體內容、執行要求及其在推進黨的建設中的實際效用。 本書通過對這些核心黨內法規的深入解析,旨在幫助讀者準確理解黨內法規的條文要求,把握其精神實質,提高運用黨內法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 實踐的智慧:黨內法規的運用與成效 黨內法規的生命力在於其執行和運用。本書將重點關注黨內法規在實踐中的運用情況,分析其在推進全麵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淨化黨內政治生態等方麵取得的顯著成效。 黨內法規在黨的建設中的作用: 政治建設: 強化黨員乾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確保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嚮、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 思想建設: 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抵製錯誤思潮,堅定理想信念。 組織建設: 規範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的活動,健全黨的組織體係,嚴肅黨的組織紀律。 作風建設: 堅持以身作則,密切聯係群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紀律建設: 形成紀律嚴明、令行禁止的良好局麵,為黨的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反腐敗鬥爭: 成為推進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製度武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製。 黨內法規的執行機製與效果: 分析黨組織如何通過學習教育、監督檢查、執紀問責等方式,推動黨內法規的貫徹落實。結閤生動的案例,展現黨內法規在解決黨內突齣問題、修復政治生態、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方麵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新時代黨內法規建設的生動實踐: 重點梳理和總結新時代以來,黨內法規建設在理念、製度、實踐等方麵取得的新成就,如構建瞭更加完善的法規體係,創新瞭監督執紀機製,強化瞭責任追究力度,提升瞭黨內法規的權威性和執行力。 本書通過對黨內法規實踐運用的深入探討,旨在揭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引導讀者認識到黨內法規不僅是抽象的條文,更是推動黨的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六、 挑戰與展望:黨內法規的未來發展 在肯定黨內法規建設成就的同時,本書也將客觀分析當前黨內法規建設和執行中存在的一些挑戰和問題,並對未來發展方嚮進行展望。 麵臨的挑戰: 法規的科學性、係統性有待提升: 部分法規可能存在重復、滯後或不夠精細的問題。 法規的執行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存在“有規不依”、“有規不嚴”、“有規不究”的現象。 法規的適應性與時效性: 麵對新形勢新任務,部分法規的有效性可能需要定期評估和修訂。 黨員乾部的法治思維和規矩意識: 提升全體黨員乾部對黨內法規的敬畏之心和自覺遵守意識。 國際化視野下的比較研究: 藉鑒其他政黨建設的經驗,為我黨自身建設提供參考。 未來發展趨勢: 體係更加完善: 進一步健全黨內法規體係,提高法規的係統性、協調性和針對性。 執行更加嚴格: 強化對法規執行的監督和問責,形成有力的製度約束。 科技賦能: 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黨內法規的學習、宣傳、執行和監督的智能化水平。 理論研究深化: 進一步加強對黨內法規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為實踐提供更堅實的理論支撐。 國際化交流: 加強與國外政黨法規建設的交流互鑒,學習藉鑒有益經驗。 本書的最後部分,旨在為黨內法規建設的未來發展提供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議,激勵讀者共同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貢獻力量。 結語 《中國共産黨黨內法規研究》一書,不僅是一部理論著作,更是一本實踐指南。它以史為鑒,以理論為引領,以實踐為基礎,全麵、係統、深入地展現瞭中國共産黨黨內法規的形成、發展、內涵、運用及其未來走嚮。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産黨為何能夠成為一個長期執政的馬剋思主義政黨,為何能夠不斷經受住各種考驗,取得輝煌成就。本書的研究成果,必將有助於深化全黨對黨內法規重要性的認識,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學習、遵守、執行黨內法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組織和製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