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名著价值阅读,培养一生有用品质
  感悟名著的成长价值以流行广的足本为底稿
  读三国,明是非;读西游,分善恶;读水浒,懂团结;读红楼,重感情。
  水浒传120回 三国演义120回 红楼梦120回 西游记100回
  《西游》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谢肇淛
  《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张书绅
  一部《水浒》,说得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鲁迅
  《三国演义》人物中我喜欢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当,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时赵云人品很高,精细而有智谋。
  ——金庸
  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唯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魏裔介
  《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王蒙
  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
  ——吴世昌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张爱玲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指东汉桓帝时的“党锢之祸”,意思是压制好人。锢,gù),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宦官)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pán)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yú),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ní,通“霓”)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暗中)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xū)、段珪(guī)、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首领),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jī,携带)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jùn),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祭祀供奉的金子。酎,zhòu)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句尾语气词)。”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rán,胡子)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bīn)铁一千斤,以资器用。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
  不数日,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裹扎额部)。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后人有诗赞二人曰: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刘焉亲自迎接,赏劳军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dié,文书)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赐救援。刘焉与玄德商议。玄德曰:“备愿往救之。”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玄德、关、张投青州来。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玄德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玄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贼众迎战,玄德引军便退。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两军齐出,玄德麾(huī)军回身复杀。三路夹攻,贼众大溃。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后人有诗赞玄德曰: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于是邹靖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宗来。至卢植军中,入帐施礼,具(详细)道来意。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
  时张角贼众十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此,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我更助汝一千官军,前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时皇甫嵩、朱领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计曰:“贼依草结营,当用火攻之。”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纵火,嵩与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同“颩”,即一队人马,形容来势凶猛)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诬陷。罔,wǎng)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yóng)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张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
  版本说明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百年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成书以前,关于三国的故事就广为流传了。南朝宋人斐松之为晋朝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作注,就辑录了大量的三国人物的奇闻轶事。在隋朝,隋炀帝观看水上杂戏表演,已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节目(见杜宝《大业拾遗记》)。唐初在民间流传着“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故事(见刘知几《史通·采撰》)。晚唐诗人李商隐《骄儿诗》说:“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连孩子都在谈论三国人物,这说明三国故事在唐代传播十分普遍,而且有些人物身上还涂上了一些神异的色彩。
  宋、元时期被搬上舞台,演出的三国剧目达三十余种。元朝时出现了刊印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时,罗贯中结合民间的传说、戏曲剧本、话本,参照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三国志》》,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题“晋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的话语,有蒋大器的序和张尚德的引。继嘉靖本后,新刊本不断涌现,都是以嘉靖本为底本,只在其中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增删文字等工作。主要有李卓吾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三国志传本:明嘉靖至天启年间刊刻,如《新刻全相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他们除了与前者在文字上有所出入外,主要加入了关羽次子关索一生的事迹。李渔评本:在李卓吾评本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眉批,同时还修订文辞,去除论、赞、评,删改诗文,是《三国演义》一个比较重要的本子。毛评本: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批评本的基础上,并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做了详细的评点。其尊刘贬曹倾向更加明显,而且艺术水平更高,并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成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
  我们以毛评本为底本,为方便阅读,去除批注。并在内容上参校上述版本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版本。
  版本说明
  《红楼梦》最初出现是在18世纪50年代,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当时书名还是《石头记》。据后世考证,手抄本一般只有八十回,后来的脂本体系主要依据八十回的传抄本,上面附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程伟元、髙鹗第一次木活字排印《红楼梦》,回数也从八十回增加到一百二十回。据他们声明,这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所作,不知何故,人们在传抄时只抄写前八十回而没有抄后四十回,他们费尽心力才使《红楼梦》完璧。这一版本后来被称为“程甲本”。第二年(1792年),程伟元、髙鹗在第一版《红楼梦》的基础上修辑增删、再度排印,改动之处甚多,不能一一详列。这一版本后来被称为“程乙本”。
  民国初年,胡适发现几种《石头记》的手抄本,研究发现,《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有多处情节不连贯,思想不一致,艺术水平也有高下之分,再加上其他证据,胡适在1921年宣布他的研究成果——后四十回是髙鹗续写,不是曹雪芹原作。后来的学术界都承认这个重大发现。从此,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如何评价,有何破绽,那是众说纷纭。但是普通读者不会研究这些,他们更喜欢读完整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故事。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根据胡适所收藏的程乙本为底本,重新校读印刷,程乙本的《红楼梦》开始流行。新中国成立后,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都刊印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
  此次本书整理是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简称“庚辰本”)为底本,底本若干处缺文均依其他脂本和程本补充。参校版本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程甲本;程乙本;《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稿本”;藤花榭刻本《绣像红楼梦》,简称“藤本”;同文书局石印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简称“金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简称“戚序本”;苏联列宁格勒亚洲图书馆藏本《石头记》,简称“列本”。
  因底本是活字本,难免存在错字、漏字、错行、前后颠倒等现象,错误明显的,参照脂本与程本体系的版本改之。因为本书的主要读者群为广大的青少年,本书又是完整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价值阅读普及本,在异文选取上自然以脂本与程本优先。前八十回因各版本之间差别较大,底本明显的衍夺讹舛者,依参校本改之。
  自从简化汉字推行以来,废除了异体字,并对某些字规定了新体。书中有些字或词,底本上的写法已经不被现在的读者所熟悉,则改为现行的简体字,如“能彀”“已后”“总然”“打谅”“胗脉”“顽意儿”等,则改为“能够”“以后”“纵然”“打量”“诊脉”“玩意儿”等。而有些字不管怎么写都不影响它的意义,则保留底本不动,如“他”“的”等字的几种用法。
  本书的注释,一般尽可能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做注释,但由于《红楼梦》的注释极为繁难,很可能挂一漏万,注释得不尽恰当,期望读者朋友多提供宝贵意见。
  版本说明
  《水浒传》的版本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文字的繁缛与简略程度来看,可分为繁本和简本。这两个版本各自包含多种回目的刊本。按回目来看的话,我们所熟知的有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明万历年间黎光堂刊本的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明崇祯末年刊的一百十回本《忠义水浒传》、清金陵德聚堂刊本的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金闾映雪草堂刊本的三十卷本《水浒全传》等。其中七十回本以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的前七十一回为参照标准,进行了修改。将原第一回洪太尉放魔改为楔子,后面回数依次前提。它所包含的金圣叹精彩点评,虽然有强烈的主观性,但很多精彩独到的见解对历代的读者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百回本在排座次后有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等回。一百二十回本在征辽与征方腊中间加入征田虎、征田庆二十回。如果说金圣叹版本的《水浒传》是当时最流行的,那么相较之下,版本最早的要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了,但已严重残缺。
  一百二十回本是《水浒传》最完备的一种文本,最早见于明朝万历时期,由冯梦龙和袁无涯等人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改造完成。明朝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李贽为《水浒传》做了巨大贡献,他在晚年批评了《水浒传》,使其大为生色。此后,托名李卓吾批评《水浒传》的版本纷纷出笼。有万历年间袁无涯刊本的一百二十回本《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万历三十八年容与堂刊本的一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芥子园本的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三十卷等。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除了万历年间首刻之外,天启、崇祯年间都有重刻。经清朝三百年沉寂之后,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把它重新排印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都重新排印。
  由于一百二十回本所叙述的故事更加全面,对于一百单八将的生命轨迹呈现得也更加完整,因此我们选用了此版本。
  版本说明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描绘了一个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同时反映现实主义思想,折射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吴承恩以神奇的笔墨,描述了孙悟空等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的曲折经历,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小说既有对人类美好理想的憧憬,也有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虚幻的神魔世界,实际上也是真实社会生活的投影,展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各种续作、仿作以及同类型小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游记》问世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这是现存各版本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书中有“金陵世德堂梓行”字样,故简称“世德堂本”或“世本”。二为《新镌全像西游记传》,因书中有“清白堂杨闽斋梓行”字样,故简称“清白堂本”或“杨闽斋本”。三为《唐僧西游记》,简称“唐僧本”,此本今存两本,其一有“全像书林蔡敬吾刻”的木记,简称“蔡敬吾本”;其二有“书林朱继源梓行”字样,简称“朱继源本”。另外还有《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评本”;有“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书林莲台刘求茂绣梓”字样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简称“朱本”或“刘莲台本”;还有《西游记传》,此本有明刊单行本和《四游记》本。到清代时,刊本、抄本主要有“证道本”“真诠本”“新说本”“原旨本”“正旨本”“含评本”“怀明评本”七个版本。此外典籍所记已佚版本有十三种。
  此次出版,是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并以上述版本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的版本为参考,精校精订,规范了一些字的用法,力求既符合原文,又适合现代阅读。
这本书的包装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非常精美,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我之前就对这些经典名著心向往之,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版本。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入手,收到货后惊喜连连。外壳的材质和印刷都相当考究,细节之处也处理得非常到位,没有廉价感,反而有一种古朴典雅的韵味。打开之后,书页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摸起来有质感,而且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排版也很合理,没有拥挤的感觉,留白恰到好处。我特别喜欢的是,每本书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点缀,而是与原文内容紧密相连,生动地展现了书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让我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之前总觉得读名著会有些枯燥,但有了这些图的辅助,感觉乐趣倍增。而且,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巧思,我注意到每本书的封面都有独特的设计元素,但整体风格又保持了一致性,摆放在书架上,瞬间提升了书房的格调。这套书不仅仅是一套书籍,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让我爱不释手,非常值得收藏。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不仅在于内容本身,还在于它能否唤醒读者内心的共鸣,能否在翻阅之间,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而这套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所收录的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初次翻开,我便被书中描绘的宏大叙事和鲜活的人物所吸引。作者笔下的世界,或跌宕起伏,或波澜壮阔,或细腻温情,都仿佛触手可及。我能够感受到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奋斗,他们的爱恨情仇。这些故事,并非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社会百态的生动写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品味其中的哲学思考。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这套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又像是一位智者,循循善诱,指引我们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对于我这样渴望汲取精神食粮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评分我一直相信,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触动不同时代读者的心灵。这套书,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从拿到书的第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外包装和严谨的装帧所吸引。书页的纸张质量非常出色,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字体大小也恰到好处,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在内容上非常忠实于原著,并且配有详细的注释,这对于理解古籍中的一些典故和词汇非常有帮助。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便被书中波澜壮阔的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所深深吸引。作者们以其卓越的文字功底,构建了一个个宏大的世界,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悲欢离合。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更是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关于道德,关于社会。它们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人性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套书,是我书架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让我与伟大的思想对话,与不朽的灵魂共鸣。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的读者,一直以来都希望能拥有一套集大成的版本,能够系统地深入了解这些不朽的经典。终于,在无数次的对比和权衡之后,我选择了这套书。收到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值”。它的包装非常考究,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打开书本,首先吸引我的是书页的质感,纸张的厚度、光泽度以及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令人满意,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而更令我惊喜的是,这套书的内容编排和注释系统。作者们以极其高超的叙事技巧,构建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世界。书中的人物塑造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们的命运起伏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故事,更是在体验人生,感悟人性。这些作品,仿佛浓缩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朝堂之上的权谋斗争,到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无不囊括其中。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每一次阅读,都能对人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套书,是我书架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我精神世界里的一座宝库。
评分收到!我将为您写出10段风格各异、内容充实的读者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且不包含您提到的书名和出版社信息,力求自然生动,如同不同读者真实的心声。
评分坦白说,在购买之前,我有些犹豫。毕竟名著的名头很大,担心自己能否真正读懂,会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产生隔阂。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套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它在保留了原著精华的同时,又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优化,使得现代读者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故事。例如,书中对于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以及对一些历史背景的简要介绍,都非常有帮助。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因为对某些知识点的缺失而感到困扰,能够更加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体会。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作者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最微妙的情绪变化,并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深入人心的刻画,让我对书中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关切。我为他们的遭遇而感到愤慨,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欣喜,为他们的悲剧而感到惋惜。这套书,不仅仅是讲故事,它更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的发展规律,探讨人生的意义。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阴暗;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进步,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局限。每一次翻开,都能在其中获得新的启迪。
评分当我收到这套书时,内心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套能够真正让我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魅力的作品,而这套书,无疑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的包装设计非常大气,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打开后,每一本书都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让人心旷神怡。书页的纸张质量非常棒,厚实且有韧性,印刷清晰,字体大小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特别欣赏的是,这套书在保持原著风貌的同时,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做了精心的注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故事的世界。书中描绘的场景宏大壮丽,人物形象鲜活立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为人物的命运而牵动,为他们的选择而思考。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故事的堆砌,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社会百态的生动写照,对中华民族智慧的传承。它们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这套书,是我的一次精神之旅,一次文化熏陶,一次灵魂的升华。
评分收到货的时候,我简直被它的厚重感和精美程度所折服。盒子设计得非常大气,打开后,每一本书都独立包装,保护得很好。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油墨的清香,瞬间将我带入了一种沉静的阅读氛围。书的排版非常舒服,字体清晰,大小适中,而且每页的行距也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纸张的触感也很棒,不是那种轻飘飘的,而是有一定厚度和韧性,即使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我最看重的是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它引用的版本和注释都相当严谨,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原著的读者来说,这简直太重要了。这本书中所描绘的世界,波澜壮阔,人物众多,但作者们却能将他们描绘得栩栩如生,各有特色,让人过目难忘。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被书中某些情节深深打动,为人物的命运而担忧,为他们的选择而思考。这套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套阅读材料,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文化的传承。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对中国古典小说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作品。这套书,无疑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它首先在外观上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封面的设计还是整体的装帧,都透着一种低调的奢华。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它所承载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阅读这些作品,就像是穿越了时空,与那些古人面对面地交流。书中对人物的刻画极其细腻,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鲜明而独特,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内心世界,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理想抱负,他们的挣扎与无奈。作者们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他们一同经历风雨。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社会现实的生动写照,对历史变迁的真实记录。它们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也看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与挑战。这套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阅读材料,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
评分我一直觉得,阅读经典,就像是在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而这套书,让我得以有机会“穿越”时空,与那些古代的先贤进行心灵的交流。我喜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是古籍,但经过细致的整理和校对,文字流畅易懂,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也得到了恰当的注释,这对于像我这样古文功底不是很扎实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字典,就能顺畅地沉浸在故事之中。更令我赞叹的是,这些故事的情节安排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细腻的人物情感描写,都处理得炉火纯青。我仿佛能够听到战鼓齐鸣,刀剑相交的声音;我也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他们的无奈与坚韧。作者们以极其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个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高尚的情操,也有人性的弱点。正是这些真实而复杂的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也引发了我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这套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故事的集合,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评分质量不好,买了7本书,2本有质量问题
评分昨儿买的,哪知道今天活动更优惠了,6本书足足相差二十几元,不开心!
评分快递小哥送货超给力,冒着酷暑送货,感谢!
评分京东自营买的四大名著知识点一本全,新课标必读名著,对孩子的文科成绩,有很大帮助。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只有课外阅读了。
评分书还不错。京东快递现在变慢了。
评分不错,老师要求孩子读不带拼音的版本,认字的同时也能读到内容删减相对少的版本。就是书籍封面纸张比较锋利,边边角角容易刮伤手,要注意
评分京东自营买的四大名著知识点一本全,新课标必读名著,对孩子的文科成绩,有很大帮助。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只有课外阅读了。
评分商品已收到,孩子很喜欢,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正版图书,买正版书就上京东,真实惠,感觉京东就是在贴钱号召全民读书,满满正能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