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連貫動作高清圖靜態分解
多重視角全方位立體精解
二維碼掃描視頻動態演示
局部特寫圖點名吉順那點
正誤對比清晰點撥關鍵點
三維立體分區圖展示重點
1070幅超精細專業剪發標準流程操作示範
147幅三維立體分區圖詳細輔助分區說明
112分鍾同步真人演示視頻實景再現剪發步驟
內容簡介
一名閤格的發型師不僅要紮紮實實地掌握發式造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藝,也要利用新潮 的燙發技巧打造齣層次豐富、綫條完美、質感與動感兼備的發式造型。
本書通過對毛發結構、燙發基本原理、燙發過程的學習,使讀者掌握燙發藥劑的選定和熱燙、蠕 變燙發、空氣燙、“雙重作用”燙發的技術。並在層次發型和漸變發型基礎上,打造齣低層次、高層次、 短層次、前長後短、前短後長的“J”形捲發型和“W”形波浪捲發型。同時,本書對實例的解讀,使發 型師不僅能瞭解發捲的特點、水洗的技巧,還可以從這些知識中理解燙發的形成原理,選擇齣適閤的 燙發工具。
同時,本書配有二維碼視頻,掃碼即可觀看視頻,零距離學習燙發的關鍵技術。 本書適閤形象設計專業師生、發型師、培訓學校師生閱讀。
作者簡介
威娜公司1880年成立於德國,在上百年的發展中,威娜公司始終是世界美發護發行業的先進水平的代錶,同時也引領著國際美發時尚的 潮流,是專業、品位、時尚的代名 詞。每年,威娜公司都會組織超過 10萬次的培訓、研討會等活動,通 過遍布全球的100傢設施先進的國際培訓中心,使全球超過150萬的美發師受益。
目錄
第1章 燙發的化學知識(上)
1.1 頭發的構造 9
1.2 燙發的基本原理 11
1.3 燙發的過程和毛發結構 12
第2章 燙發的化學知識(下)
2.1 燙發劑和燙發原料的種類 21
2.2 藥劑的選定 24
2.3 熱燙的過程和原理 28
2.4 蠕變燙發技術和空氣燙 29
2.5“雙重作用”燙發 31
第3章 低層次“J”形捲發型
3.1 分區 34
3.2 後腦區下方中央捲發束1 35
3.3 後腦區正中央捲發束2 38
3.4 後腦區下方左右側捲發束3 ~ 6 39
3.5 後腦區上方捲發束7~9 40
3.6側發區上段和下段捲發束10~13 41
3.7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43
3.8 水洗 44
3.9 低層次“J”形捲的完成效果 45
第4章 低層次“W”形波浪捲發型
4.1 分區 52
4.2 後腦區中央捲發束1 ~ 5 53
4.3 後腦區左右部分捲發束6 ~ 13 58
4.4側區捲發束14~17 60
4.5後腦區左右捲發束18~19 61
4.6側麵左右捲發束20~21 62
4.7 捲頭頂區發束 22 ~ 25 63
4.8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65
4.9 水洗 66
4.10 低層次“W”形波浪捲發型的完成效果 67
第5章 高層次“J”形捲發型
5.1 後腦區下方捲發束1 72
5.2 後腦區中央捲發束2 ~ 3 74
5.3 後腦區左右部分捲發束4 ~ 9 75
5.4 側發區捲發束10~13 77
5.5 頂發區和劉海區捲發束14 ~16
5.6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82
5.7 水洗 83
5.8 高層次“J”形捲的完成效果 84
第6章 高層次“W”形波浪捲發型
6.1 後腦區下方捲發束1 ~ 3 88
6.2 後腦區正中間捲發束4 ~ 8 92
6.3 側發區捲發束9 ~ 12 96
6.4頂區的錶麵捲發束13~18 98
6.5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100
6.6 水洗 101
6.7 高層次“W”形波浪捲的完成效果 102
第7章 短層次“J”形捲發型
7.1 頭部縱嚮中心區域捲發束1 ~ 8 116
7.2 側發區上方捲發束9 ~ 11 122
7.3 側發區和後腦區側麵捲剩餘發束 12~14 124
7.4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125
7.5水洗 126
7.6 短層次“J”形捲的完成效果 127
第8章 短層次“W”形波浪捲發型
8.1 後腦區捲發束1 ~ 9 133
8.2 頭頂區捲發束10~14 136
8.3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138
8.4 水洗 139
8.5 短層次“W”形波浪捲的完成效果 140
第 9 章 前短後長漸變 “J”形捲發型
9.1 後腦區捲發束1 ~ 10 147
9.2側發區和後腦區捲發束11~16 151
9.3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153
9.4 水洗 154
9.5 前短後長漸變“J”形捲的完成效果 155
第 10 章 前短後長漸變“W”形波浪捲發型
10.1 後腦區下方捲發束1~4 162
10.2 後腦區正中間和側發區捲發束5 ~11 164
10.3 頭頂區捲發束12~19 167
10.4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170
10.5 水洗 171
10.6前短後長漸變“W”形波浪捲的完成效果 172
第11章 前長後短漸變“J”形捲發型
11.1 後腦區捲發束1~10 180
11.2 側發區捲發束11 ~14 184
11.3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185
11.4 水洗 186
11.5 前長後短漸變“J”形捲的完成效果 187
第 12 章 前長後短漸變“W”形波浪捲發型
12.1 後腦區和側發區捲發束1~10 192
12.2 頭頂區捲發束11~19 195
12.3 捲完捲發棒的狀態 198
12.4 水洗 199
12.5 前長後短漸變“W”形波浪捲的完成效果 200
前言/序言
《發型設計與造型藝術:從基礎到創新的全麵指南》圖書簡介 本書導讀: 在瞬息萬變的時尚潮流中,發型作為個體形象錶達的核心元素,其設計與造型藝術的精進是專業發型師永恒的追求。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聚焦於單一技術(如燙發)的教科書,而是一部立足於係統性理論構建、深入剖析美學原理、並全麵覆蓋發型設計流程與創新實踐的綜閤性工具書。我們緻力於為有誌於在美發行業深耕的專業人士、進階學員以及尋求突破的資深造型師,提供一套堅實、全麵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識框架。 本書的結構設計力求嚴謹與實用並重,分為五大部分,層層遞進,旨在構建一個從宏觀審美到微觀操作的完整知識體係。 --- 第一部分:美發造型的理論基石與美學構建 (Foundational Theory and Aesthetic Construction) 本部分是理解所有發型技術的基礎,強調“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我們摒棄瞭純粹的操作流程堆砌,轉而深入探討支撐美發藝術的核心理論。 1. 頭部與麵部結構解析(Craniofacial Anatomy for Stylists): 詳細剖析人類頭骨、五官比例(如“三庭五眼”在發型設計中的應用與調整)、頸部與肩部的關係。重點講解如何通過發型的輪廓、層次和長度來修飾和平衡不同臉型(心形、方形、圓形、長形等)的視覺效果,確保設計的第一步是基於科學的比例分析而非盲目的跟風。 2. 色彩心理學與發色設計(Color Psychology and Formulation): 深入探討色彩理論在發型設計中的應用。不僅涵蓋色輪、色相、明度、彩度的基礎知識,更側重於色彩心理學——不同顔色帶給觀者的情感聯想與文化內涵。內容包括如何根據客戶的膚色冷暖調性(冷暖調、自然調)精準調配染膏,以及探討前沿的“光影染”、“空靈染”等概念對發型立體感的塑造作用。 3. 紋理與動感的美學錶達(Texture and Movement Aesthetics): 發型的靈魂在於其紋理和動態。本章詳細區分瞭粗硬發、細軟發、自然捲等不同發質的物理特性,以及如何通過剪裁和造型手法(如拉扯、梳理、加熱)來控製和增強發型的自然紋理。引入“視覺重量”的概念,解釋如何利用不同密度的發束來引導視綫,創造齣輕盈感或厚重感。 --- 第二部分:精修剪裁的幾何學與空間藝術 (Geometric Precision in Cutting) 剪裁是塑造發型骨架的關鍵。本書的剪裁章節,著重於幾何學原理在發型構建中的精確應用,超越基礎的“角度與層次”。 1. 基礎幾何體在發型中的轉化: 係統講解方形、圓形、三角形(楔形)等基礎幾何形狀如何轉化為臉部周圍的發型輪廓。通過高清圖解,展示如何利用基準綫、引導綫和升降角的細微變化,實現從經典鮑勃(Bob)到現代層次剪裁的無縫過渡。 2. 層次的維度控製與功能劃分: 深入解析外輪廓層次(Exterior Layering)與內在層次(Interior Layering)的功能差異。探討重量轉移技術(Weight Distribution),如何通過點剪、滑剪、點切等精細手法,在不破壞整體長度的情況下,創造齣可控的發束彈性和支撐力,使發型在自然風乾後依然保持造型感。 3. 針對不同發質的剪裁策略: 專設章節討論如何處理亞洲人常見的扁塌發質、以及歐美係捲麯發質。例如,如何通過“空心剪裁”減輕厚重感,或如何利用“反嚮分層”為細軟發提供嚮上支撐力。 --- 第三部分:造型賦能與形態固化技術 (Styling Empowerment and Form Setting Techniques) 此部分聚焦於如何將“設計圖”轉化為“現實形態”,涵蓋所有輔助造型工具和産品的科學應用。 1. 熱工具的溫度管理與損傷控製: 詳盡分析不同加熱工具(直闆夾、捲發棒、熱風吹風機)的內部結構與工作原理。重點闡述“熱塑麯綫”的形成過程,以及如何根據發絲角質層受熱的臨界點,設定最適宜的溫度,從而在達到造型效果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頭發健康。 2. 吹風塑形的科學流程: 係統化“吹風”動作的分解,從基礎的根部抬高、中段定型到尾部內扣外翻的完整流程。引入“定嚮氣流控製法”,確保風嚮與發絲生長方嚮的協調一緻,實現發型的自然蓬鬆度與持久性。 3. 造型産品的功能矩陣與選擇: 並非簡單羅列産品,而是建立産品功能矩陣。區分定型噴霧、造型膏、發蠟、縴維的發力點和作用範圍。指導造型師如何根據“目標紋理”(如濕潤感、啞光感、光澤感)和“目標強度”,進行産品的復閤疊加與精準定位。 --- 第四部分:高級發型構造與適應性設計 (Advanced Construction and Adaptive Styling) 本部分是本書的亮點,旨在提升造型師應對復雜需求和高難度發型的能力。 1. 現代編發與結構美學: 超越基礎的三股辮,深入解析法式、荷蘭式、魚骨、瀑布式等復雜編發的底層邏輯。重點講解如何將編發作為結構支撐,而非單純的裝飾,用於提升盤發或半盤發的支撐力與持久性。 2. 假發與發片的使用藝術(Integration of Extensions): 詳細介紹各種接發技術(粘閤、辮接、打蠟、卡片式)的優缺點、操作流程及售後維護。強調“無痕融閤”的原則,即如何通過巧妙的裁剪和分區,使增發部分的重量與自然發融為一體,達到視覺上的自然增長。 3. 慶典發型與特定場閤造型(Bridal and Occasion Styling): 針對新娘、走秀模特等特定需求,構建“抗汗性”、“抗重力性”和“多場景適應性”的造型方案。解析如何根據光綫、服裝、妝容進行“三位一體”的造型協調。 --- 第五部分:造型項目的管理與客戶溝通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lient Communication) 成功的造型不僅僅是技術,更是服務與溝通的體現。 1. 客戶需求深度挖掘技術: 提供一套結構化的“風格訪談問捲”模闆,幫助造型師從客戶的職業、生活習慣、衣著風格中,提取齣其潛意識中對發型的期待。教授如何區分客戶的“想要”和“適閤”。 2. 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 針對燙發、染發中可能齣現的意外(如顔色偏差、過度受損、捲度不足),提供快速診斷與補救方案。例如,如何通過局部冷燙、精準補色或使用特定護理産品進行即時乾預。 3. 個人品牌建設與作品集打造: 指導造型師如何係統化地記錄、拍攝自己的作品,從燈光選擇、背景布置到後期修圖的專業標準,幫助造型師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形象。 結語: 本書旨在成為造型師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尺子”和“棱鏡”——前者保證瞭技術操作的準確性與結構性;後者則幫助造型師看到並創造齣光影、動感與美學的無限可能。我們相信,真正的發型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