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算例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算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雷用,刘兴远,吴曙光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边坡工程
  • 工程技术
  • 规范算例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工程设计
  • 施工技术
  • 高等教育
  • 专业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858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216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1
字数: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算例》是作者雷用、刘兴远、吴曙光根据二十多年来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三亚、连云港、广州、福州、厦门等地区从事建筑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的实践经验总结,并严格按照新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9章,包括:板肋式锚杆挡墙设计实例、锚杆喷射混凝土挡墙设计实例、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实例、桩板式挡墙设计实例、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墙设计实例、坡率法应用实例、挡墙检测鉴定及加固设计实例、其他支挡结构设计及岩土侧向压力。《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算例》选取的算例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具有较强的借鉴性,是从事边(滑)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的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目录

1 板肋式锚杆挡墙设计实例
1.1 板肋式锚杆挡墙设计计算
1.1.1 计算依据
1.1.2 设计计算要点
1.2 岩质边坡计算实例
1.2.1 [算例1—1]岩质边坡计算实例1
1.2.2 [算例1—2]岩质边坡计算实例2

2 锚杆喷射混凝土挡墙设计实例
2.1 锚杆喷射混凝土挡墙设计计算
2.1.1 计算依据
2.1.2 设计计算要点
2.2 锚杆喷射混凝土挡墙计算实例

3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实例
3.1 重力式挡墙设计计算
3.1.1 计算依据
3.1.2 设计计算要点
3.2 俯斜式挡墙计算实例
3.2.1 [算例3—1]5m高俯斜式挡墙计算实例
3.2.2 [算例3—2]7m高俯斜式挡墙计算实例
3.2.3 [算例3—3]9m高俯斜式挡墙计算实例
3.3 直立式挡墙计算实例
3.3.1 [算例3—4]5m高直立式挡墙计算实例
3.3.2 [算例3—5]7m高直立式挡墙计算实例
3.3.3 [算例3—6]9m高直立式挡墙计算实例
3.4 仰斜式挡墙计算实例
3.4.1 [算例3—7]5m高仰斜式挡墙计算实例
3.4.2 [算例3—8]7m高仰斜式挡墙计算实例
3.4.3 [算例3—9]9m高仰斜式挡墙计算实例
3.5 衡重式挡墙计算实例
3.5.1 大俯角墙背的主动土压力计算——第二破裂面法
3.5.2 [算例3—10]7m高衡重式挡墙计算实例

4 桩板式挡墙设计实例
4.1 桩板式挡墙设计计算
4.1.1 计算依据
4.1.2 悬臂式桩板挡墙设计计算要点
4.1.3 锚拉式桩板挡墙设计计算要点
4.2 悬臂式桩板挡墙计算实例

5 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墙设计实例
5.1 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墙设计计算
5.1.1 计算依据
5.1.2 设计计算要点
5.2 悬臂式挡土墙计算实例
5.3 扶壁式挡土墙计算实例

6 坡率法应用实例
6.1 坡率法设计理论
6.1.1 一般要求
6.1.2 设计计算
6.1.3 构造要求
6.1.4 施工要求
6.2 实例
6.2.1 [算例6—1]某临时边坡放坡坡率设计
6.2.2 [算例6 2]路堑岩质边坡工程
6.2.3 [算例6—3]路堑岩质边坡工程
6.2.4 [算例6—4]均质土坡圆弧滑动面稳定性验算

7 挡墙检测鉴定及加固设计实例
7.1 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挡墙检测鉴定实例
7.2 板肋式预应力锚索挡墙检测鉴定方案、报告及加固设计
7.2.1 重庆照母山××项目板肋式预应力锚索挡墙检测鉴定方案
7.2.2 重庆照母山××项目板肋式预应力锚索挡墙检测鉴定报告
7.2.3 [算例7—1]重庆照母山××项目板肋式预应力锚索挡墙加固设计
7.2.4 [算例7—2]有限元评估重庆照母山××项目板肋式预应力锚索挡墙的安全性

8 其他支挡结构设计
8.1 重力式挡墙应急抢险+锚索永久性加固设计实例
8.2 抗滑桩+重力式挡墙设计实例
8.3 树根桩设计
8.3.1 树根柿的专档作用原王单
8.3.2 树根桩的优点
8.3.3 树根桩的承载力估算
8.3.4 树根桩的施工
8.3.5 树根桩在基坑工程中的设计
8.3.6 树根桩在边坡工程中的设计
8.3.7 树根桩的加固效果监测
8.4 超限岩质高边坡设计实例
8.5 黏性土坡的稳定分析
8.5.1 整体圆弧滑动法
8.5.2 条分法的基本概念
8.5.3 瑞典条分法
8.5.4 毕肖甫法
8.5.5 普遍条分法(简布法,N.Janbu)
8.5.6 有限元法
8.5.7 滑动圆弧的安全系数计算实例
8.5.8 最危险滑裂面的确定方法和容许安全系数
8.5.9 边坡稳定分析图解法

9 岩土侧向压力
9.1 概述
9.1.1 土压力类型
9.1.2 经典土压力计算公式
9.2 朗肯土压力理论
9.2.1 无黏性土的土压力
9.2.2 有黏性土的土压力
9.3 库伦土压力理论
9.3.1 库伦土压力理论基本假设与计算公式
9.3.2 库伦土压力理论适用条件
9.3.3 库伦被动土压力理论
9.4 实用岩土压力计算公式
9.4.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岩土压力计算公式
9.4.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一2012的土压力计算公式
9.4.3 岩土侧向压力计算算例
9.4.4 岩土体等效内摩擦角简述
9.5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压力计算
9.5.1 有限填土土压力计算
9.5.2 坡顶作用线性分布荷载时土压力计算
9.5.3 坡顶地面非水平时土压力计算
9.5.4 地震作用计算
9.5.5 大俯角墙背的主动土压力计算——第二破裂面法
9.5.6 汽车荷载产生的侧向岩土压力计算
9.5.7 平行墙卜的土压力
9.5.8 动水作用对挡墙侧压力计算
9.6 土压力特点与分布规律
9.6.1 支护结构上土压力的形成与发展
9.6.2 高边坡支护结构土压力的特点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实践》 概述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实践》是一本系统阐述岩土工程领域核心理论、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的书籍。本书聚焦于理解和预测岩土体在各种荷载与环境条件下的行为,特别强调了边坡、基坑、隧道、土坝等典型岩土工程结构物的稳定性问题。本书旨在为岩土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城市规划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实用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复杂的岩土工程挑战。 本书内容严谨,理论分析深入浅出,并辅以丰富的工程案例和计算实例,力求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我们认识到,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在于其内在的变异性和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本书不仅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与讲解,更强调对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理解,以及在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下如何灵活运用。 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岩土力学基础与本构模型 本部分为理解岩土工程稳定性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土力学基本原理: 详细介绍土体的构成,包括土粒、孔隙水和空气,以及土体的三相关系、颗粒级配、塑性与密度等基本物理性质。深入阐述应力与应变的概念,特别是有效应力原理,这是理解土体强度与变形的关键。 土体强度理论: 详细讲解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分析剪切强度参数(内聚力 $c$ 和内摩擦角 $phi$)的意义及其测试方法(直剪、三轴试验等)。介绍其他强度理论,如Drucker-Prager准则,及其适用范围。 岩土体本构模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岩土体本构模型,从经典的弹塑性模型到更复杂的损伤力学模型、流变模型等。讲解这些模型如何描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准则以及加载-卸载路径依赖性。重点介绍常用的本构模型,如Hardin-Drnevich模型、Duncan-Chang模型等,并讨论其在不同工程问题中的适用性。 第二部分: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系统介绍各类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边坡失稳机理: 深入分析边坡失稳的常见模式,如整体滑移、浅层蠕变、块体崩落、跌落等,并阐述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和触发因素。 极限平衡法: 详细讲解经典的极限平衡法,包括瑞典圆弧法、毕肖普法、SP法等。深入剖析这些方法的假设、计算步骤、优点与局限性。提供详细的计算流程和图表,帮助读者理解滑块体的受力分析。 数值分析方法: 介绍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离散元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建立模型、选择单元类型、施加边界条件和荷载,以及如何解释计算结果,如应力云图、位移云图和塑性区分布。重点讨论数值方法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非均质性土体以及动荷载作用下的优势。 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 介绍安全系数的计算与判别,以及其他稳定性评价指标,如变形量、应力集中程度等。讨论不同工况(如降雨、地震、加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边坡工程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展示如何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种类型边坡(如天然边坡、开挖边坡、填方边坡、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第三部分:基坑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支护设计 本部分关注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基坑工程问题。 基坑失稳机理: 分析基坑开挖可能引发的失稳破坏形式,如坑底隆起、坑壁失稳、周边环境变形破坏、地下水涌入等。 土压力理论: 介绍朗肯土压力理论和普朗特土压力理论,并深入探讨其在基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与设计: 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如挡土墙(重力式、悬臂式、锚杆挡墙)、排桩(三轴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桩)、地下连续墙等。讲解其工作原理、受力特点和设计原则。 数值分析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讨论如何利用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预测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控制与疏导: 强调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重要影响,介绍截水、降水、排桩等地下水控制措施的设计与施工。 基坑工程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演示如何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基坑尺寸,进行支护结构的选型、计算与优化设计,并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四部分:隧道工程与土坝工程稳定性 本部分拓展了岩土工程的分析范围,涵盖隧道和土坝工程。 隧道工程: 隧道围岩稳定性: 分析隧道开挖对围岩应力状态的影响,讲解围岩的分类与分级。 支护设计: 介绍隧道常用的支护形式,如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架、衬砌等,及其设计依据。 洞口及特殊地段处理: 探讨洞口边坡稳定性,以及穿越不良地质(如断层、软弱夹层)的隧道支护与加固技术。 隧道工程案例: 展示不同类型隧道(如浅埋隧道、深埋隧道、山岭隧道)的稳定性分析与支护设计案例。 土坝工程: 土坝渗流与稳定性: 分析土坝在运行过程中的渗流规律,讲解渗流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如管涌、流砂等。 坝体稳定性分析: 讲解土坝整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对滑动面失稳的分析。 坝体加固与防护: 介绍土坝的防渗、排水、护坡等工程措施。 土坝工程案例: 结合实际土坝工程,说明其设计、施工及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保障措施。 第五部分:工程实践与新技术 本部分关注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与前沿技术。 勘察与测试技术: 强调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是所有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介绍各类岩土体原位测试(SPT、CPT、十字板试验等)和室内试验,以及如何根据勘察成果合理选用岩土参数。 施工监测与反馈控制: 论述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技术,包括位移监测、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以及如何利用监测数据进行施工反馈控制,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 新材料与新技术: 介绍岩土工程领域的新材料(如高性能土工合成材料、新型灌浆材料)和新技术(如智能监测技术、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规范与标准: 讲解我国及国际上与岩土工程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既有扎实的理论推导,又有丰富的工程实例,让读者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方法全面: 涵盖了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等多种主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图表、示意图和计算示例,便于理解和掌握。 语言精练: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力求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面向工程实际: 紧密结合工程实践需求,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实践》将是岩土工程领域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案头的必备参考书,是理解、分析和解决复杂岩土工程问题的有力工具。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提升在边坡、基坑、隧道、土坝等工程中的分析能力和设计水平,为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本宝藏!我最近刚好在忙一个大型基建项目,需要处理一些复杂的边坡稳定问题,手头上的资料总是零散又晦涩难懂。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它的排版清晰,理论讲解得深入浅出,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实际案例的剖析。很多规范性的书籍往往只停留在公式和条文上,让人感觉“纸上谈兵”,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把那些抽象的计算过程和复杂的力学原理,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算例串联起来,看得我茅塞顿开。比如,关于锚固深度和拉拔力的设计,书中给出的几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得非常透彻,让我立刻就能联想到我现场遇到的那些粘土层和砂砾层。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忍不住把书边的空白处都写满了批注和自己的思考,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深度研讨。这种实用性和学术性完美结合的风格,对于一线工程师来说,是极度稀缺的资源。它不仅教会了我“怎么算”,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为什么这么算”以及在不同工况下如何灵活应对。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像市面上很多工程技术书一样,堆砌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非常吃力。毕竟,我们这些做现场的,更看重的是效率和直观性。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巧妙地平衡了严谨性和可读性。我特别欣赏它在边坡支护结构设计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而是详细展示了如何根据现场勘察数据,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比如重力式挡土墙、加筋土边坡或者喷射混凝土等),并一步步推导出关键参数。特别是关于滑坡面的识别和分析,书中提供的图示非常直观,配合着不同规范中的安全系数要求进行对比说明,让我对风险评估的环节有了更精细的把控。我过去总觉得某些设计决策有些凭经验,但读完这本书后,我能更自信地用规范和计算来支撑我的每一个设计选择,这对于项目汇报和质量审查环节至关重要。它确实是一本能迅速提升专业能力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只能放在书架上落灰的理论大全。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体现了作者对工程实践流程的深刻理解。它不是按照章节的逻辑顺序,而是更像是沿着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周期展开的。从最初的场地地质勘察数据的整理与解读,到边坡稳定性的初步评估,再到支护方案的具体计算与优化,每一步都有详尽的算例支撑。这对我这种需要快速上手新项目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发现书中对一些临界状态的判断描述得尤为到位。比如,在探讨深基坑开挖对临近边坡的影响时,作者引用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降雨和地下水位变化双重作用下,边坡失稳的临界点是如何形成的,并给出了相应的预警指标。这比教科书上那种假设理想条件的分析要现实得多。我感觉自己仿佛参与了一次完整的边坡工程会诊,从宏观的场地条件到微观的单元受力分析,都被覆盖到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提前预见那些“想不到”的风险点。

评分

对于想要进入边坡工程领域的新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也许比对资深人士更为显著。它提供了一条清晰、可跟随的学习路径。我记得自己刚毕业那会儿,面对各种规范和软件手册,感到无从下手,总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这本书就像一座坚固的桥梁,它用最直观的算例,把理论知识“翻译”成了工程师能理解的语言。比如,书中对边坡防护网的张拉力计算,它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张拉模型,而是通过一个简化的力矩平衡模型来解释张拉力的合理范围,非常有利于初学者建立正确的力学直觉。而且,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很权威,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可以说,如果有人问我如何系统入门边坡工程计算与设计,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本书。它不仅是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实用的“工程思维训练指南”。

评分

我一直觉得,工程技术的提升,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对不确定性的处理上。这本书在处理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荷载变化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很多规范只给出了一个固定的设计参数值,但这本书引入了概率统计的概念,讲解了如何使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不同参数变动范围对整体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比如,在计算抗滑桩的受力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标准计算,还对比了考虑土层横向抗力和不考虑的差异,展示了保守与经济性之间的权衡。这种对“区间思维”的培养,对我们做设计优化非常关键。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季节性冻融对边坡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冻深下的计算修正系数,这个在北方地区的项目中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但很多通用手册里都忽略了这一点。这本书的细节丰富程度,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而不是简单汇编的成果。

评分

边坡工程设计的实用参考书。

评分

商品不错,挺喜欢的,收藏着,以后继续看!工作了,肯定用的上的!!!!稍等!!!!

评分

还行。。。。。。。。。

评分

希望对工作有帮助

评分

边坡工程设计的实用参考书。

评分

考试用

评分

很好!!!!!!

评分

挺实用的

评分

边坡工程设计的实用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