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 [Geoffrey Bawa: The Complete Works]

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 [Geoffrey Bawa: The Complete Work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卫·罗布森(David Robson) 著,悦洁 译
图书标签:
  • 建筑
  • 设计
  • 斯里兰卡
  • 现代主义
  • 热带建筑
  • 巴瓦
  • 建筑师
  • 景观设计
  • 室内设计
  • 作品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8614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4615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Geoffrey Bawa: The Complete Works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88
字数:749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少有建筑师能够像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那样,将现代形式及感受和谐舒适地融入本土建筑传统。他和他设计的建筑已经成为斯里兰卡的传奇,并影响到世界各地。
  然而,对于这位堪称亚洲现代建筑奠基人之一的建筑大师,国内建筑界却知之甚少。虽然这种情形在近年来有所改观,但所涉范围仍然极小,可资研读的出版物仍然寥寥。这本《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原版由英国Thames&Hudson;出版社出版,不仅完整呈现了巴瓦重要的作品,而且结合他的生活背景、所处时代以及斯里兰卡国内形势的变化加以分析。
  中文版忠实再现了原版书的全部内容,全书包含500余幅图片,其中250幅彩图,提供了完整的对巴瓦其人、其事、其作品的资料,将非常有助于国内建筑学师生及相关从业者了解巴瓦的作品及他的“地区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内容简介

  杰弗里·巴瓦堪称亚洲现代建筑奠基人之一,其建筑特点在于巧妙地根据气候、地理条件,将本土风格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融合起来。
  本书旨在综合记录和鉴赏这位建筑师和他的作品。第Ⅰ部分的章节介绍了巴瓦的早期生活和影响。全书的核心(第Ⅱ和第Ⅲ部分)完整呈现了他重要的作品,包括一些鲜少发表的项目,从他早期职业生涯,到重要的建筑案例,再到两个持续多年的自宅项目(科伦坡33街自宅和卢努甘卡庄园)。附录部分包含了完整的巴瓦作品年表。

作者简介

  大卫·罗布森(David Robson),全球知名的杰弗里·巴瓦建筑、季风带建筑风格研究专家,1984年至2004年间在英国布莱顿大学建筑系执教,此后三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他与巴瓦初识于1969年,当时他在科伦坡大学的建筑学院执教。1979年到1983年间,他担任斯里兰卡政府房屋和住区规划顾问,参与了广受好评的“万房千屋”国家住宅计划。
  罗布森与巴瓦相知多年,结为至交。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着对巴瓦建筑、亚洲季风带建筑风格的研究,撰写过许多关于巴瓦作品的文章,在2001年于阿勒颇举办的阿迦汗建筑奖颁奖典礼上,他代表巴瓦发表了获奖致辞。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巴瓦:斯里兰卡园林》(Thames & Hudson,2009),《亚洲季风带现代主义建筑杰作》(Thames & Hudson,2007),《Anjalendran:斯里兰卡建筑师》(Tuttle Publishing,2009),《杰弗里·巴瓦建筑全集》(Thames & Hudson,2002)等。

内页插图

目录

I
序言 地方的神明
第一章 意外发现:杰弗里·巴瓦的早年生活1919—1958
第二章 锡兰:岛国的建筑
第三章 帝国建造者:爱德华兹、里德和贝格事务所的设计

II
第四章 开端1957—1969
第五章 中期1970—1977
第六章 大设计1978—1988
第七章 独奏1988—2003

III
第八章 庭院与花园1948—1998
第九章 亚洲的大师

附录I 同事和朋友
附录II 建筑和工程项目
附录III 参考文献
附录IV 术语表
资料来源
地图
索引

精彩书摘

  33街
  (见本书pp.238-243)
  1959年,巴瓦从伦敦回来两年后,在科伦坡巴加泰勒路尽头的尽端路33街上租下了并排的四个小平房中的第三个,将其改建成包含一间客厅、一个小厨房、一间卧室、他的男仆米格尔的房间的临时住处。搬进去之后不久,巴瓦就劝说他的房东哈罗德·皮里斯,当四个房子都空置下来的时候,就将整排房子都卖给自己。这排房子中的第四个住着一位名为苏提·班达(Sooti Banda)的新闻工作者,他在那里召开共产主义者的斯里兰卡萨马公民党的内部私密会议。1961年,巴瓦想方设法把班达先生赶了出去,并将第四个住宅变成了第三个的附属用房,改成一间餐厅、展览空间和车库。他在1968年买下了另外两个房子,着手将这一组房子进行整体改造。第三个房子和第二个打通了,扩大了主卧室并形成了一个客房部分。拆除了第一个房子,建了一个四层的建筑:一层是车库,二层是书房,三层是凉廊,四层是屋顶平台。原来侧面的小路现在已显得多余,被改造成一个通过一系列小庭院来采光的长长的入口过道。
  40年中,这个房子经过了不断的改造,原来房子的特征几乎完全消失了。虽然每个阶段的总平面形式看起来像是随意拆除或加建的结果,但任何偶然或如画的品质全都是出自一种强烈的秩序和构图感的调和。就是在这里巴瓦开始对建筑旧物的拼贴产生了兴趣:从斯里兰卡和南印度的老建筑抢救出的一些元素被不断巧妙地融合进这个演化的整体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内向的迷宫一样的房间和花园庭院,在一块事实上很小的城郊基地上创造出一个空间无穷无尽的幻象。诸如“室内”和“室外”这样的词语失去了所有意义:这里有没有屋顶的房间和没有墙壁的屋顶,由一个轴线和内部景观的复杂矩阵联系着。
  从街道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很暗的简易车库,那里永远有光亮精美的两辆车停在它们的轴承座上,就像两个汽车雕塑。一条长长的白色走廊引领着你,通过一系列由唐纳德·弗里德装饰过的门,向着远处一个由古老的切提纳德柱子镶框的光井走去,那里的一个马头将你推向一条交叉轴线,而另一个庭院则将你吸引至迷宫的中心,轴线的中心在那里交汇,从主要卧室指向远处的花园庭院。
  这个住宅的主要部分来自于很多传统装置和抢救下来的人工制品的丰富收藏,如果说这些唤起了对已逝去的游廊和庭院世界的回忆,那么巴瓦在停车库上面设计的塔楼则完全是勒·柯布西耶的雪铁龙住宅(Maison Citrohan)的翻版——一排巧妙控制的连续的体积组合在一起,有着平滑抽象的表面,而且由一个通向屋顶平台的旋转楼梯相连。塔楼形成了一个潜望镜,从一个凉爽、背阴的世界中升起至可以穿过树梢和邻居的屋顶看向大海。将古老的和现代的、亚洲的和欧洲的各类建筑,作为互补的部分共同构建成一个整体:锚固在土地上的迷宫般昏暗的建筑,被立体主义楼阁带来的无限冷酷感巧妙地提升了。
  33街不断发展的过程与巴瓦为其他客户所做的住宅设计的关键发展阶段相对应。他第一个阶段的尝试具有加勒的A.S.H.德·席尔瓦住宅(1959年)的特征,希望将传统的殖民风格住宅打碎,再以明显不规则的方式将楼阁和花园庭院重组,以重现那些组成部分,去除了界线的限制。随着科伦坡越来越拥挤,巴瓦接着设计了将组成元素限制在划定界限内的房子。因此埃纳·德·席尔瓦住宅(1960年)就完全是一个内向的房子,以国际象棋棋盘格的形式排列连在一起的楼阁和小庭院,它们全都包裹在一个围墙之内。这又孵化出了一系列变体,比如德·萨勒姆联排住宅(de Saram Row Houses)(1970年),这些全都是他在33街所做实验的副产品。随着基地面积继续缩小,巴瓦发展了像树一样伸向天空的塔楼住宅。33街的塔楼和彼得·丘纳曼的塔楼住宅(1967年)建于同一时期,并且衍生出了马提斯丁、德·索伊萨、贾亚寇迪和斯宾塞住宅。
  1988年后,33街一层车库旁边的客人房被改成了工作室,由于巴瓦行走不便,就加建了一个可以将他运到屋顶平台的电梯。1998年他第二次中风后,他的卧室被改成了一个护理单元。
  ……

前言/序言

  由于被定性为一位浪漫的乡土主义者(vernacularist),作为人的巴瓦在某种程度上始终是个谜,作为建筑师的巴瓦,其真实身份也变得模糊了。这本书将着力揭示巴瓦的复杂性格,拨开那些误读其作品的标签,去探寻背后的真相。
  本书试图全面、公正地看待杰弗里·巴瓦的作品,并联系他的生活、时代以及斯里兰卡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开篇的几章搭建起背景,讲述他早年的经历并简要介绍了斯里兰卡建筑的历史。核心章节则将他的作品划分为几个主要阶段进行阐述,对应斯里兰卡独立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部分的第一阶段始于1957年,38岁的巴瓦刚刚取得建筑师资格,返回斯里兰卡,记录了他由热带现代主义者(TropicalModernist)向地域主义者的迅速转变;第二阶段始于1970年的社会主义政府选举,巴瓦继而转型成为一名国家建筑师;第三阶段始于1977年民族主义政府回归,巴瓦被擢升为“建筑大师”;第四阶段始于1988年,斯里兰卡陷入无政府状态和国内战争,巴瓦脱离了事务所的工作,在家里带领一群年轻的助手工作。最后的章节描述了一直占据巴瓦内心深处的两个建筑——位于科伦坡33街的他的复杂院宅和他在斯里兰卡西南海岸卢努甘卡的园林景观设计,并评价了巴瓦作品的重要性。


杰弗里·巴瓦:超越形式的建筑对话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这位斯里兰卡最受尊敬的现代建筑师,其作品不仅是凝固的诗篇,更是其对土地、气候、文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与不懈探索的结晶。他的建筑,仿佛是从斯里兰卡的翠绿大地中自然生长出来,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而非生硬地矗立于其上。这种“在地性”的思考,以及他对材料、光影、空间的处理,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难以复制的魅力。 巴瓦的建筑生涯始于上世纪中叶,彼时斯里兰卡正处于后殖民时期,面临着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留自身文化身份的挑战。巴瓦以其卓越的远见和创造力,为斯里兰卡建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并非简单地复制西方现代主义的风格,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姿态,融合了当地传统的建筑元素、材料和工艺,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时代精神的现代语汇。他巧妙地运用了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风格,如荷兰和英国殖民者建造的房屋,从中汲取灵感,但又不拘泥于其形式,而是进行大胆的重塑和创新。 巴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他对“开放性”空间的设计。他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才能,能够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模糊化,让自然光线、微风和植被成为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的许多设计中,你会发现宽敞的门廊、露台、庭院和精心设计的内部庭院,这些空间的设计目的不仅是为了采光和通风,更是为了创造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体验。巴瓦深知斯里兰卡湿热的气候,他通过高耸的屋顶、宽大的悬挑、以及利用水的元素(如池塘、喷泉和游泳池)来调节室内温度,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他对待光影的态度也尤为独到,他善于利用自然光线在建筑内部投射出不断变化的图案,赋予空间层次感和戏剧性。 材料的选择是巴瓦建筑语言中另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偏爱使用天然材料,如未经打磨的石材、柚木、红砖、以及当地特有的椰子树和竹子。他认为这些材料不仅具有独特的质感和温暖的色调,更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巴瓦在处理这些材料时,不追求完美的表面处理,而是突显其自然的纹理和粗糙的美感。他会以一种近乎雕塑的方式来运用石材,让其在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结构和装饰角色。而柚木,作为斯里兰卡最具代表性的硬木之一,在巴瓦的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于家具、门窗、地板和结构构件,其温润的色泽和细腻的纹理为空间增添了奢华而沉静的气息。 巴瓦对细节的处理同样一丝不苟。他不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位生活方式的塑造者。他亲自设计家具、灯具,甚至门把手和开关,力求使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共同营造出一种完整而有序的美学体验。他的家具设计往往简洁流畅,强调材料本身的质感和人体工学,完美契合了他所创造的空间氛围。这种对“整体性”的追求,使得巴瓦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栖身之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巴瓦的作品类型多样,从私人住宅、酒店、公共建筑到寺庙,无不展现出其独特的风格。其中,他的私人住宅设计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住宅往往是他对自己理想生活方式的 воплощение,是对客户需求和场地条件的深度回应。例如,他的“埃森德尔”(Eselde)住宅,巧妙地利用了场地的高差,创造出多层次的居住空间,并将室内外景观无缝连接。而“鲁弗斯·卡鲁纳纳亚克”(Rufus Karunaratne)住宅,则以其简洁的几何线条和对自然通风的精妙处理而闻名。 除了私人住宅,巴瓦在酒店设计领域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为斯里兰卡设计的众多标志性酒店,如“康提酒店”(The Kandy House)、“希特拉马”(Serendib)和“加勒费尔”(Galle Face Hotel)的改造,都充分体现了他将现代舒适性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能力。这些酒店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住宿体验,也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重要地标。巴瓦深谙酒店作为旅游目的地入口的重要性,他通过建筑设计,为宾客打开了一扇通往斯里兰卡独特魅力的窗口。 在公共建筑方面,巴瓦的作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设计的“斯里兰卡国会大厦”(Parliament of Sri Lanka)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行政建筑模式,它坐落于水中央,四周环绕着大片绿地,仿佛一座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岛屿。这种设计不仅彰显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也象征着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政治环境。此外,他还设计了“国家艺术画廊”(National Art Gallery)和“斯里兰卡外交部”(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这些建筑都体现了他对公共空间的独特理解和对艺术与文化的尊重。 巴瓦的建筑哲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生态建筑”的早期实践。他并非刻意追求某种前卫的环保技术,而是从最根本的层面——建筑与自然的互动——出发,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创造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他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材料和工艺,减少了运输成本和碳排放。他对自然通风和采光的偏爱,也大大降低了对能源的依赖。他的建筑,就像是大地的一件嫁衣,与周围环境交相辉映,而非强行征服。 值得注意的是,巴瓦的作品并非总是遵循某种既定的风格模板。他的每个项目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一次对场地、客户需求和自身理念的独特回应。因此,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我们不应将其简单地归类,而应该去感受他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情感表达。他的建筑,与其说是一种物质的建造,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对话。他通过建筑,与自然对话,与文化对话,与生活对话。 杰弗里·巴瓦的作品,至今仍然对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理念,即“设计应该源于土地,服务于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观。他的建筑,不仅是物质上的存在,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是对一种更加和谐、更加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当我们漫步在他的建筑空间中,感受着那流动的光影,拂过肌肤的微风,以及那触手可及的天然材料,我们仿佛能够与这位伟大的建筑师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理解他对土地深沉的爱,以及他对建筑所能承载的无限可能性的信念。他的作品,是对“建筑”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是对人类居住和生存方式的一次深刻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重的精装本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重量就让人对里面收录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梳理巴瓦那近乎神话般的建筑生涯的。他早期的作品,那些对本土材料和气候的精妙捕捉,以及那些将自然景观毫不费力地融入建筑肌理的设计哲学,是如何在这种“全集”的形式下被系统化地呈现出来的。我非常好奇,编者是否能在图文并茂的展示中,不仅仅停留在最终成品的华丽照片上,而是深入挖掘那些被遗忘的手稿、草图,甚至是巴瓦在不同项目中的具体思考过程。比如,他如何平衡现代主义的简洁线条与斯里兰卡本土的湿热气候,那种光影的戏剧性是如何从最初的几笔速写发展到最终结构落地的。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轴,让我们看到这位大师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建筑师,成长为影响了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热带现代主义的旗手。这种全景式的梳理,无疑是对他复杂思想体系的一次重大梳理,希望它能揭示出那些藏在完美比例背后的“偶然的必然”。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巴瓦工作方法的“解剖”程度。很多巴瓦的建筑,其魅力在于它那看似随性、实则经过无数次推敲的空间序列和流线组织。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收录了大量关于巴瓦如何与工程师和工匠合作的记录。巴瓦的建筑常常需要极高的工艺水准才能实现,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屋顶结构和水景处理。如果全集只是展示了精美的最终效果图,而缺乏对幕后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的描述,那对有志于实践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无疑是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希望能看到关于结构优化、自然通风系统在早期草图中是如何被精确计算和表达的案例,哪怕是几张带有手写批注的结构蓝图,都比十张平面的成品照片更有启发性。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吸引住了,那种低调的奢华感,似乎也呼应了巴瓦作品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我最关心的,是它对巴瓦晚期作品的解读深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建筑哲学理解的深化,巴瓦后期的项目,比如某些私人住宅或者未完成的构想,往往更趋向于一种“空”和“留白”的境界,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功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超越传统建筑评论的视角,或许可以引入一些哲学或艺术史的观点,来探讨巴瓦是如何将空间视为一种冥想的场所,而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这种对“非物质性”的捕捉,恰恰是巴瓦建筑中最难被相机捕捉到的精髓。如果全集能附上一些权威评论家对这些晚期作品的深度访谈或者分析,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能帮助我们理解那种“化繁为简”背后的巨大心力。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关注区域现代建筑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将巴瓦置于更广阔的全球语境下进行比较的论述。这本书既然是“全集”,理应提供一个国际化的视野,而非仅仅局限于斯里兰卡的本土叙事。我想知道,编者是如何梳理巴瓦的设计思想与同时代的日本“根源性”建筑师,或者与阿尔瓦·阿尔托等欧洲大师的潜在对话和差异的。巴瓦的作品总是被赞美其“在地性”,但这种在地性并非是固步自封的,它吸收了国际思潮,并将其本土化。我期待看到详细的对比分析,例如,特定材料的选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承载的意义有何不同。如果书中能提供多国建筑师对巴瓦作品的“再诠释”或“当代反思”,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超一般的图录,而成为了一个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主义建筑的学术工具。

评分

关于“全集”的出版,往往伴随着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订正。我个人非常好奇,对于那些已经被广泛流传但可能存在争议的巴瓦项目——比如某些被认为是他人完成或存在多方合作的项目——这本书是否提供了新的、更确凿的史料来澄清事实?在艺术史上,对于伟大创作者的归属权和影响力边界的界定,往往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修正的。我期待看到一个更加严谨的学术姿态,而非仅仅是歌颂。如果其中收录了对巴瓦生前好友、同事或关键项目伙伴的第一手访谈记录,或许能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公开的合作细节,从而让巴瓦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复杂,不再是一个孤高的天才符号,而是一个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与众多优秀人才共同构建其建筑世界的实践者。

评分

很英文版内容一样!值得入手

评分

降价买的 很划算!!!!还没有看以后再评价吧!

评分

东西好,内容好,值得购买,有点贵

评分

非常经典的一本棒图书

评分

东西好,内容好,值得购买,有点贵

评分

健身卡卡卡扣气球看情况我妈

评分

不错,发货快

评分

健身卡卡卡扣气球看情况我妈

评分

健身卡卡卡扣气球看情况我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