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美国战略情报机构情报分析的历史经验为素材,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为分析框架,归纳战略情报分析的理论、方法和组织机构以及面临的挑战。全书从战略情报分析的概念入手,以战略情报分析的科学性为基石,从组织机构、研究方法、认知偏见、产品送达四个方面总结情报分析的规律。本书纯属学术研究,全部材料均来自公开出版物,同中美两国情报机构没有任何关系。
第一章情报
第一节情报的性质
第二节情报的定义
第三节情报过程
第二章战略情报
第一节定义
第二节机构
第三节服务对象
第四节情报哲学
第三章战略情报分析
第一节情报分析与社会科学
第二节情报分析的特征
第三节概念
第四章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内部结构
第二节管理模式
第三节收集与分析的合作
第四节部门协调
第五节情报与决策的沟通
第六节决策
第七节培训
第五章分析方法
第一节情报分析是科学吗
第二节理论的作用
第三节分析程序
第四节分析方法
第五节定量分析
第六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认知模式
第二节认知偏见
第三节应对之策
第七章情报产品
第一节成品情报
第二节情报产品之间的竞争
第三节情报知识与政策知识的界限
第四节情报评价
第五节情报写作
第八章战略情报分析的困境
第一节社会科学的预测功能
第二节情报分析的困境
第三节与错误共生
情报被人称为“地球上第二古老的职业”。从有人类社会开始,便有情报活动。古代的国王、将军偶而使用“间谍”、“奸细”或“探子”,工业革命前后欧洲国家出现了常设对外情报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了综合性现代情报机构。今天,每个国家都拥有规模不等的情报机构,情报成为国家政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一些拥有广泛国际利益的大国,尤为重视情报投资及情报应用。以美国为例,2013财年美国情报预算增长到526亿美元,占全部国防开支的10%左右,当年美国直接雇佣情报人员近10��7万人。Greg Miller,“‘Black budget�� summary details U�盨�眘py network�餾 successes,failures and objectives”,The Washington Post,August 29,2013,http://www�眞ashingtonpost�眂om/world/national-security/black-budget-summary-details-us-spy-networks-successes-failures-and-objectives/2013/08/29/7e57bb78-10ab-11e3-8cdd-bcdc09410972_story�県tml��
有了情报,就有对情报工作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情报工作研究著作是《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用间篇》指出“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精准地概括了到目前为止一切人力情报的种类。现代情报学则起源于1949年美国人肯特(Sherman Kent)撰写的《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的战略情报》(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一书。Sherman Kent,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Princeton,New York,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Second Printing,1971�庇纱丝杉�,作为一门现代新兴学科,情报学诞生的时间并不算太晚。早在1955年,肯特就说,今天的情报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像大多数职业一样呈现出学科的特征,它发展出公认的方法、专用的术语、自己的理论和精致的技术。Harold P�盕ord,Sherman Kent and the Board of National Estimates:Collected Essays,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Center,1994,http://www�眂ia�眊ov/csi/books/shermankent/toc�県tml�比欢�,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从肯特出版第一本情报学专著至今,60多年过去了,情报学并未取得重大进展与突破,就一门学科而言仍然是一个未发育成熟的胚胎。2000年,美国中情局助理局长艾伦(Charles E�盇llen)在哈佛大学的讨论课上说:“我们谈论情报学,但情报学尚未诞生。不是我没有看到,而是它确实不存在。”Seminar on Intelligence,Command and Control,Intelligence:Cult,Craft,or Business,Charles E�盇llen(assistant director of central intelligence for collection),Guest Presentations,Spring 2000��
绪论战略情报分析:方法与实践情报学与国际关系学几乎出现在同一时代,相差不过二三十年,现在情报学作为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却是国际关系学中最不被理解、最缺乏理论的领域。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情报自身的“封闭性”造成的,情报给人的神秘感、不道德印象让学术研究“敬鬼神而远之”。如,1984年英国两位著名历史学家引用英国外交次长贾德干(Sir Alexander Cadogan)的话说:“情报是国际事务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Christopher Andrew and David Dilks(eds),The Missing Dimension:Governments and Intelligence Communit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Urbana,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4,quoted by Len Scott and Peter Jackson,“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Vol��19,No��2,Summer 2004,p��140�蓖�时,另外一些学者指出,情报学困顿的原因是其难度太大,不是被人遗忘,而是无人能攻克。1985年美国历史学家拉克(Walter Laqueur)说:“建立完整情报学的所有企图都以失败告终”。Walter Laqueur,A World of Secrets:The Uses and Limits of Intelligence,New York,NY:Basic Books,1985,p��8�毖Э票谎芯空咚�遗忘是外因,学科本身难度大是内因。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又是30多年过去了,这两个因素仍是情报学发展的主要障碍。
像其他所有职业一样,情报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通过实践积累知识,为情报学理论储存基本素材。但因为情报的秘密性质,他们只能以口头转述、内部交流或职业培训的方式代代相传。这种原始的知识积累方式在横向上不能同其他学科、外部学者交流,难以产生杂交优势;在纵向上不能有效、完整地总结实践经验,最终只形成一些零星的、散落的知识碎片。半个世纪前,中央情报局分析员肯特就深谋远虑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他的推动下,中情局1955 年创办情报学专业刊物《情报研究》(Studies in Intelligence),后来还建立情报学专业研究机构“情报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此后,情报学研究逐渐从秘密向半公开、公开发展,从美国向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扩展。今天,美国依然站在情报学研究的最前沿,仍然是情报学研究的重镇。美国之外,只有以色列、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有少量情报学研究成果。
即使在美国,情报学研究也举步维艰。情报专业人员有“素材”没“自由”,学者有“自由”没“素材”。最近几年来,曾经封闭的情报学迈开了缓慢的开放步伐,展露出一点点的冰山之角。美国解密了大量情报资料,越来越多的情报分析人员退休后撰书立传,各种各样的情报调查委员会公布了一个又一个调查报告。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鉴于有大批量情报素材的涌现,目前是情报学研究的一个机遇期,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涉足情报学研究的机遇。这说明,阻碍情报研究的外因有所松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科学理论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克服情报学研究内因限制的条件仍不具备。从理论发展和创新的角度观察,只能说目前是情报学研究的小机遇,而不是大发展时代。
情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从应用的视角看,中国需要情报理论。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情报学理论的国家,《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迄今仍是情报学教学中最基础的教材。然而,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中国不仅未参与其中,而且对此知之甚少。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自己公开的情报学理论,甚至连翻译、介绍国外情报学的工作都没有展开。没有情报理论的情报工作肯定会走弯路的。
战略情报分析是情报学里距离社会科学最近、难度最大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它既需要情报事业本身来积累知识,也要从其他社会科学中寻找方法和经验,因而是最适合社会科学工作人员从事的情报学研究领域。“情报分析是情报过程中最有魅力的,但最不被理解、最得不到承认的部分。”Arthur S�盚ulnick,Fixing the Spy Machine:Preparing American Intelligence for the Twenty�瞗irst Century Westport,CT:Praeger,1999,p��13�北臼檠≡袂楸ㄑе凶罱咏�社会科学的战略情报分析为研究对象,以最开放的美国情报工作为实践经验和资料来源,试图寻找战略情报分析中的一些普遍规律。战略情报研究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历史学的研究方式。历史学家把战略情报作为影响决策的一个因素,通过研究战略情报来获取解释决策或政策的新证据,研究重点是战略情报在决策中的作用。他们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历史档案和解密情报,主要研究力量在英国。第二类是交叉性应用科学的研究方式。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不仅解释战略情报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而且主要研究政治、分析方法、个人认知、组织管理对情报分析的影响,研究重点是战略情报分析,主要研究力量在美国。第三类是政治学的研究方式。把情报机构作为国家统治的一种工具,把战略情报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一般而言,这一类的研究者不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情报研究。参照上述分类方法,本书应当属于第二类,即把战略情报分析作为一门交叉性应用科学来研究。应当说,这是战略情报研究中公开程度最高、学术介入较深的领域,著作、成果都颇具规模。
首先,一些学者、前情报官员投身于战略情报分析的理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1949年,美国前战略服务局(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OSS)分析员肯特出版《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的战略情报》(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一书。Sherman Kent, 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Princeton,New York,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Second Printing,1971�币蛭�该书具有的奠基性地位,肯特也因此成为西方公认的现代情报学之父。肯特的贡献不仅是将情报分析作为现代情报的核心来研究,而且提出了情报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变量、悖论等,奠定了战略情报分析的研究基础。1956年美国前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局局长希尔斯曼(Roger Hilsman)所著《战略情报与国家决策》(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Decision )也是情报研究中的经典作品,Roger Hilsman,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Decision,Glenco,IL:The Free Press,1956�敝饕�贡献在于作者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采访了大量决策官员,深刻论述了情报与决策之间的复杂关系。1957年军事情报分析员普拉特(Washington Platt)出版《战略情报产品:基本原则》(Strategic Intelligence Production:Basic Principles)一书,Washington Platt,Strategic Intelligence Production:Basic Principles,New York,NY:Frederick A�盤raeger,1957�敝饕�从实用角度把社会科学方法应用到情报分析中,读起来有点像分析员培训手册。2002年兰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顾问舒尔斯凯(Abram N�盨hulsky)发行第三版的《秘密战争:了解情报世界》(Silent Warfare:Understanding the World of Intelligence),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说明了当代美国所理解的情报内涵、外延与特质。Abram N�盨hulsky,Gary J�盨chmitt:Silent Warfare:Understanding the World of Intelligence,the third edition,Washington,D�盋�保築rassey�餾 Inc��,2002�� 1999年中情局情报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出版情报分析方法论专家胡叶(Richard J�盚euer)的《情报分析心理学》(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此书出版后一直是美国情报共同体各培训机构的必备教材,也是迄今为止战略情报学中唯一关于认知偏见的学术专著。Richard J�盚euer,Jr��,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1999��
其次,重大情报失误往往会引起国会调查,因而会有大量资料公开,学者也会随之进行研究,对情报失误的研究是战略情报学成果最丰富的一个领域。这些著作的研究对象是已经发生的特定案例,对于构建情报学的普遍规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情报研究人员研究较深入的情报失误案例包括:珍珠港事件、十月战争、越南战争、“9·11”事件等。历史学家沃尔斯泰特(Roberta Wohlstetter)1962年所著的《珍珠港:预警与决策》(Pearl Harbor:Warning and Decision),直到今天仍是珍珠港事件研究最权威的作品,不仅对历史研究来说是这样,对情报研究也是如此。沃尔斯泰特对珍珠港事件的研究表明,情报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这种对情报事业的悲观态度影响深远。Roberta Wohlstetter,Pearl Harbor:Warning and Decisio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鼻鹌嫖�员会发表的调查报告之一《对外情报和军事情报》(Foreign and Military Intelligence)是针对越战时期情报的调查,详细介绍了美国各个情报机构的运作过程,以及它们各自遇到的问题,现在仍有参考价值。U�盨��,Congress,Senate,94th Congress,2d Session,the Select Committee to Study Governmental Operations,Foreign and Military Intelligence,Final Report Book 1,U�盨�盙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6�泵拦�陆军战争大学(the U�盨�盇rmy War College)教授亨德尔(Michael I�盚andel)1975年出版《观念、欺骗和突袭:以十月战争为例》(Perception,Deception and Surprise:The case of the Yom Kippur War),书中指出分析员自己的观念偏见比敌人的欺骗更可怕,是较早论述认知偏见的作品。Michael I�盚andel, Perception,Deception and Surprise:The case of the Yom Kippur War,Jerusalem:Hebrew University Press,1975��2004年“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发表最后报告,称为《“9·11”委员会报告》(The 9/11 Commission Report),从情报信息共享、情报管理角度提供了一些反恐情报的材料。The 9/11 Commission Report,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
第三,美国各主要情报机构都有自己的情报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或者自己编写,或者委托其他学者撰写,出版过一些情报分析培训教材。但是,大部分培训教材是保密的,中情局图书馆、国防情报学院图书馆都拒绝外借。本书作者找到四本已经公开的战略情报学培训教材,分别如下:1997年中情局公开的内部教材《分析方法纲要》(A Compendium of Analytic Tradecraft Notes)、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A Compendium of Analytic Tradecraft Notes,Volume I-10,http://www�盿u�盿f�眒il/au/awc/awcgate/cia/tradecraft_notes/contents�県tm�� 1995年国防情报局编写的《战略情报:理论与应用》(Strategic Intelligence:Theory and Application)、Douglas H�盌earth and Royal Thomas Goodden,edited,Strategic Intelligence:Theory and Application, 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1995��1984年陆军情报部门编写的《战略情报分析手册:供陆军训练的认知模式应用》(Application of a Cognitive Model for Army Training:Handbook for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alysis)、Ruth H�盤helps,Judith A�盓nglert,and Sharon A�盡utter,Application of a Cognitive Model for Army Training:Handbook for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alysis, U�盨�盇rm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October 1984��1976年国防情报学院委托学者编写的《情报研究方法:国防情报研究的技术和程序》(Intellig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An Introduction to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Defense Intelligence)。Erome K�盋lauser and Sandra M�盬eir,Intellig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An Introduction to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Defense Intelligence,HRB-Singer,Inc��,1976�闭庑┙滩牡墓餐�特点就是重细节、重应用,是供情报分析的新手使用的应用手册。这些手册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战略情报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构建得非常扎实,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到微观的企业竞争,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分析切入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用的各种理论模型,比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以及一些更加前沿的博弈论和复杂性科学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他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如何将这些模型进行落地,如何克服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报循环”的讲解,作者细致地剖析了情报的收集、处理、分析、分发和反馈等各个环节,并强调了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风险规避。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对情报分析的工作流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作者能够将枯燥的数据和零散的信息,通过精妙的分析,抽丝剥茧,最终指向问题的本质。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正是情报分析师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而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范例。我甚至开始思考,在我的工作领域,是否也可以借鉴书中提到的某些分析方法,来提升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约而不失专业感,银灰色的底色搭配深蓝色的书名,给人一种沉静而富有深度的感觉。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知识的沉淀。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但读起来却发现,作者的语言非常流畅,条理清晰,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被他娓娓道来,如同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开篇的引言部分就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仅仅是对本书内容的高度概括,更是在引导读者思考“情报”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分析的必要性。这种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让我对接下来将要探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章节开头引入的案例,它们往往来自于真实世界的事件,能够迅速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应用联系起来,让我更容易理解书中提出的各种分析框架和方法。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工作经历,思考书中的观点是否能为我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这种主动的思考和联想,使得阅读的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和创造。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涵盖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从历史上的经典情报案例,到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再到新兴技术对情报分析的影响,都有所涉及。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虚假信息”和“认知战”的分析部分感到震撼。作者深入剖析了这些现代挑战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们如何被用来影响公众舆论和决策过程。他提出的识别和应对策略,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我们所处的信息爆炸时代,辨别真伪、洞察本质的难度越来越大,而这本书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书中的一些定量分析方法,例如统计学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以及一些定性分析技巧,比如专家访谈和情景推演,都讲得非常透彻。作者鼓励读者要“跳出思维定势”,用多元化的视角去审视问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我发现,过去我可能过于依赖某些单一的分析方法,而这本书则提醒我,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评分从这本书的行文中,我感受到一种对严谨和深刻的追求。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结论的细节。我尤其欣赏他对“不确定性”的处理,他并没有回避情报分析中固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是教会读者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规律,如何在有限的信息中做出最优的判断。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对我来说是极具价值的。他强调了“预判”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预测未来,更重要的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为之做好准备。这让我联想到,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具备前瞻性思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书中的一些关于“人际情报”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指出,情报分析并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事实,人的因素同样至关重要。如何理解和利用人际关系,如何洞察隐藏在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流动,这些都为我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情报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在方法论上的探讨非常深入,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分析工具,更是从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多个层面进行了阐述。我特别喜欢作者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强调,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为什么我们需要质疑信息来源、评估证据可靠性、识别潜在的偏见。这种对思维过程的关注,让我意识到,技术和工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分析者的心智模式。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情报分析,例如战略情报、战术情报、竞争情报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这让我对情报分析的整体图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还花费了不少篇幅来讲解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情报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语言风格、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分析结论。这对我这种习惯于将分析结果直接呈送给决策者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沟通分析结果时,是否能够更清晰、更有说服力地表达我的观点,而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改进的方向。
评分第几次就是看看睡觉的可大可大
评分经典作品,买了还没有看,太忙了,有时间再看。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内容一般吧!没有实质内容!拼凑之书!价值不大!
评分书不错。
评分哪里来的方法?都是文字性的描述,根本没说清实际是怎么分析的
评分不错
评分第几次就是看看睡觉的可大可大
评分东西是正品,物美价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