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家居设计手册/写给设计师的书

室内家居设计手册/写给设计师的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芳 著
图书标签:
  • 室内设计
  • 家居设计
  • 设计手册
  • 设计师
  • 空间设计
  • 装饰
  • 装修
  • 风格
  • 案例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401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987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写给设计师的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12
字数: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室内家居设计的图书,知识易懂、案例易学、动手实践、发散思维。
  本书从学习室内家居设计的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个精彩实用的知识、技巧。本书共分为7章,内容分别为室内家居设计原理,室内家居设计基础知识,室内家居设计基础色,室内家居空间分类,室内家居装饰风格分类,室内家居设计四大元素,室内家居设计秘籍。同时,在本书第4~6章的每章节后面还特意安排了大型的“设计实战”,详细地为读者分析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的思路、扩展等。并且在多个章节中安排了案例解析、设计技巧、配色方案、设计赏析和设计秘籍等经典模块,在丰富本书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实用性。
  本书内容丰富、案例精彩、版式设计新颖,既适合室内设计师、初级读者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培训机构的教材,同时也非常适合自己装修房子的读者朋友作为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孙芳,视觉传达设计讲师、视觉设计师,曾任科创盛世传媒设计主任、设计培训机构艺术总监。多年致力于研究视觉设计,有多年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网页设计等教学经验,因教学方法独特、讲解细致而得到广大学员的认同。参与多个设计项目的策划及制作,曾服务过国内多家知名公司。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室内家居设计原理
1.1 什么是室内家居设计 2
1.2 室内家居都需要哪些设计 3
1.3 室内设计中的点、线、面 4
1.3.1 点 4
1.3.2 线 4
1.3.3 面 5
1.4 室内设计的4个原则 5
1.4.1 人性化原则 5
1.4.2 艺术性原则 6
1.4.3 个性化原则 7
1.4.4 经济性原则 7
1.5 室内设计的7个法则 8
1.5.1 比例 8
1.5.2 平衡 9
1.5.3 反复 10
1.5.4 渐变 10
1.5.5 强调 10
1.5.6 和谐 11
1.5.7 节奏 11
1.6 室内设计的6个要素 12
1.6.1 空间要素 12
1.6.2 色彩要素 12
1.6.3 光影要素 13
1.6.4 装饰要素 13
1.6.5 陈设要素 14
1.6.6 绿化要素 14
第2章 室内家居设计基础知识
2.1 室内色彩 16
2.1.1 色相、明度、纯度 17
2.1.2 主色、辅助色、点缀色 18
2.1.3 邻近色、对比色 19
2.1.4 色彩与面积 20
2.1.5 色彩混合 20
2.1.6 色彩与家居设计的关系 21
2.1.7 常用色彩搭配 23
2.2 室内构图 24
2.2.1 对称式构图 24
2.2.2 韵律式构图 24
2.2.3 错位式构图 25
2.2.4 放射式构图 25
2.3 视觉引导流程 26
2.4 室内人体工程学 27
2.5 环境心理学 28
第3章 室内家居设计基础色
3.1 红 30
3.1.1 认识红色 30
3.1.2 洋红&胭脂红 31
3.1.3 玫瑰红&朱红 31
3.1.4 鲜红&山茶红 32
3.1.5 浅玫瑰红&火鹤红 32
3.1.6 硅红&壳黄红 33
3.1.7 浅粉红&博朗底酒红 33
3.1.8 威尼斯红&宝石红 34
3.1.9 灰玫红&优品紫红 34
3.2 橙 35
3.2.1 认识橙色 35
3.2.2 橘红&橘色 36
3.2.3 橙色&阳橙 36
3.2.4 蜜橙&杏黄 37
3.2.5 沙棕&米色 37
3.2.6 灰土&驼色 38
3.2.7 椰褐&褐色 38
3.2.8 柿子橙&酱橙色 39
3.2.9 赭石&肤色 39
3.3 黄 40
3.3.1 认识黄色 40
3.3.2 黄&铬黄 41
3.3.3 金&香蕉黄 41
3.3.4 鲜黄&月光黄 42
3.3.5 柠檬黄&万寿菊黄 42
3.3.6 香槟黄&奶黄 43
3.3.7 土著黄&黄褐 43
3.3.8 卡其黄&含羞草黄 44
3.3.9 芥末黄&灰菊色 44
3.4 绿 45
3.4.1 认识绿色 45
3.4.2 黄绿&苹果绿 46
3.4.3 嫩绿&叶绿 46
3.4.4 草绿&苔藓绿 47
3.4.5 芥末绿&橄榄绿 47
3.4.6 枯叶绿&碧绿 48
3.4.7 绿松石绿&青瓷绿 48
3.4.8 孔雀石绿&铬绿 49
3.4.9 孔雀绿&钴绿 49
3.5 青 50
3.5.1 认识青色 50
3.5.2 青&铁青 51
3.5.3 深青&天青色 51
3.5.4 群青&石青色 52
3.5.5 青绿色&青蓝色 52
3.5.6 瓷青&淡青色 53
3.5.7 白青色&青灰色 53
3.5.8 水青色&藏青 54
3.5.9 青漾青&浅葱色 54
3.6 蓝 55
3.6.1 认识蓝色 55
3.6.2 蓝色&天蓝色 56
3.6.3 蔚蓝色&普鲁士蓝 56
3.6.4 矢车菊蓝&深蓝 57
3.6.5 道奇蓝&宝石蓝 57
3.6.6 午夜蓝&皇室蓝 58
3.6.7 浓蓝色&蓝黑色 58
3.6.8 爱丽丝蓝&水晶蓝 59
3.6.9 孔雀蓝&水墨蓝 59
3.7 紫 60
3.7.1 认识紫色 60
3.7.2 紫&淡紫色 61
3.7.3 靛青色&紫藤色 61
3.7.4 木槿紫&藕荷色 62
3.7.5 丁香紫&水晶紫 62
3.7.6 矿紫&三色堇紫 63
3.7.7 锦葵紫&淡丁香紫 63
3.7.8 浅灰紫&江户紫 64
3.7.9 蝴蝶花紫&蔷薇紫 64
3.8 黑、白、灰 65
3.8.1 认识黑、白、灰 65
3.8.2 白&月光白 66
3.8.3 雪白&象牙白 66
3.8.4 10%亮灰& 50%灰 67
3.8.5 80%炭灰&黑 67
第4章 室内家居空间分类
第5章 室内家居装饰风格分类
第6章 室内家居设计四大元素
第7章 室内家居设计秘籍

精彩书摘

  第1章 室内家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的好坏关系着人们家居生活的质量,因此家居设计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构造。由部分到整体,让感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进行空间设计时要把握好空间的主次结构、层次分明,在能够使室内空间丰富多彩的同时,又有助于室内的完整性。室内空间设计最应该重视的是空间给人带来的舒适性,要做到空间为人提供服务,不要让人围绕着空间转,这样才能够使空间具有人性化。家居空间是生活的“灵魂”,但也要与个人的生活水平联系在一起,不能盲目地追随时尚。
  1.1 什么是室内家居设计
  室内家居设计是根据家居空间使用整体风格进行家居陈列搭配。
  室内家居设计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整体设计,能使家居风格、家居摆饰、家居配饰以及家居软装等多种元素系统化。家居风格是构成空间统一的隐形元素;家居摆饰则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家居配饰是装点环境,为环境增添亮点的部分;家居软装既能装点空间,又能提升空间的生活品质。
  特点:
  ◆ 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 具有协调统一的美感。
  ◆ 通过颜色、质量、光展现室内空间的动感。
  
  1.2 室内家居都需要哪些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也进行了不断的提升,对家居生活也有了一定的需求,已经上升为精神上的追求。而家居空间装修需要空间配色设计、家具搭配设计,以及一些软装饰设计。
  1. 空间配色设计
  空间颜色不得超过三种,而且黑色、白色不算色彩。并且空间要使用统一的颜色,以免使空间出现眼花缭乱的视觉感。
  2. 家具搭配设计
  要重视整体风格的统一,根据功能和使用性质进行布置,同时也要抓住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
  3. 软装饰设计
  软装饰设计是装修完后运用一些可移动的饰物进行空间装点。软装饰可以根据居住主人的经济水平和空间的大小进行合理的搭配,此外,软装饰既能装饰空间,又能提升居住主人的生活水平。
  1.3 室内设计中的点、线、面
  室内设计中的点、线、面是设计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还能达到既丰富又良好的视觉效果。
  1.3.1 点
  点是无处不在的,根据方向远近的不同可以知晓点是没有大小和形体的。它可以根据参照物的不同进行随意的伸缩。在室内设计中,点可以形成聚合扩散的状态,构成视觉中心。
  1.3.2 线
  线既是由点的运行所形成的轨迹,又是面的边界。线在室内设计中是构成形体的框架,不同的数量以及方向所构成的形态与质感各有不同,它能够令室内环境更具有节奏感。
  
  1.3.3 面
  面是由线移动构成的结果,面只有长度和宽度,却没有厚度。面在室内设计中是由空间构成的,而面的多种组成部分又可构成立体,因此面也能为空间带来丰富的表现。
  1.4 室内设计的4个原则
  1.4.1 人性化原则
  室内设计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是追求精神和物质的高度统一,不仅可以给人直接或间接的美感,而且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它不仅是功能性很强的综合性设计,也是完整的艺术品展示。通过陈列、手法、灯光、道具、色彩等元素的综合运用,经设计赋予其生命,反映出人的视觉心理和视觉意境。
  1.4.2 艺术性原则
  室内的艺术性是科学与艺术的凝结,不仅能够揭示事物本质与空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些艺术性的表达形式传播出陈列展示的意义与丰富内涵,也要根据展示品的灵活性特点通过空间、位置、摆放方法来进行展示,充分地运用艺术手法体现商品的美感。
  1.4.3 个性化原则
  个性特色的室内设计不是展现室内本身,而是通过空间规划设计,运用灯光的控制和色彩的搭配,为空间塑造出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氛围。
  1.4.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的室内设计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能设计,抛弃一些不必要、烦琐的功能设计,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
  1.5 室内设计的7个法则
  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顾客一定的审美要求和视觉感受进行的空间装扮行为。室内设计有七大原则:比例、平衡、反复、渐变、强调、和谐、节奏。下面就对此进行一一介绍。
  1.5.1 比例
  空间的比例是设计时将室内各个区域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使空间每个部分协调配合;光与色彩的合理搭配,可以为空间起到烘托的作用;家具和一些陈设品也要具有协调性,能够让人的视觉感官达到均衡。
  1.5.2 平衡
  在家居装饰中,将家居或装饰品组合在一起,使空间成为视觉的焦点,因此平衡空间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它既能够使空间中心一致,也避免了视觉上的不平衡感。
  1.5.3 反复
  空间的反复形式是将形态和构造连续地结合。反复设计在装修当中应用比较广泛,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它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装修设计手法,能让人们在统一的形式中体会到非凡的韵律感。
  1.5.4 渐变
  室内设计中的渐变手法,透露着一种跳跃的动态视觉感,还可使用虚拟形式或真实的形态,把空间塑造得更具灵动性。
  1.5.5 强调
  不同的设计及不同的风格所强调的手法肯定会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凸显出舒适、优雅的空间。颜色的强调不仅令空间多姿多彩,还能够有效地抓住人的眼球;而元素的强调则能突出主题,清晰地表明中心思想。
  1.5.6 和谐
  居室空间设计必须要讲究和谐感,否则就会出现多种风格混乱的现象。例如,客厅墙体使用深蓝色、灯饰使用鲜红色,这样的空间只会令人感觉不舒适,甚至头晕目眩。
  1.5.7 节奏
  节奏感是线性设计和空间形态融洽的结合,犹如美妙的音乐让人们身心放松、心情舒畅,富有节奏感的空间也是如此,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满。
  1.6 室内设计的6个要素
  在室内家居设计中有不同的风格,也有不同的要素,具体包括六大要素:有空间要素、色彩要素、光影要素、装饰要素、陈设要素、绿化要素等。下面就分别详细地介绍一下。
  1.6.1 空间要素
  空间的装饰摆设可分为对称、均衡、和谐等,不再拘泥于以往的设计,给人一种推陈出新的感受。
  1.6.2 色彩要素
  室内色彩是空间艺术表达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色调分为冷、暖两种形式,不仅可以传达出季节性的变化,而且能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还会给空间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
  1.6.3 光影要素
  光对人类来说十分重要,在室内设计中也是如此。在室内家居设计中可以通过利用自然光照射、灯饰的直接照射和间接照射,用不同的光感带来不同的效果和感受。例如,自然光会营造出温馨的暖意,灯饰则会给室内带来绚丽的光感和浪漫的情调,不同的使用方法有着不同的特色。
  1.6.4 装饰要素
  装饰是室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空间品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墙纸、地板装饰出不同的风格,也可以使用一些小的元素美化空间的视觉感。而且,装饰不仅能够带来独特的享受,还能表达出不同的地域风情。
  1.6.5 陈设要素
  室内家具、灯饰、餐桌等是必不可少的陈设。在家居陈设搭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形态或相同的形态进行对比搭配,使布局的节奏韵律相互统一,让空间产生美的感染力。
  1.6.6 绿化要素
  室内设计中的绿化手法是改善空间的巧妙手法,但是要切记宜少不宜多,否则会弄巧成拙。植物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而且会排放出氧气,还可以清新环境,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

前言/序言

  本书是笔者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多年的一个总结,以让读者少走弯路寻找设计捷径为目的。书中包含了室内家居设计必学的基础知识及经典技巧。身处设计行业,一定要知道,光说不练假把式,因此本书不仅有理论、有精彩的案例赏析,还有大量的模块,可启发你的大脑,提高你的设计能力。
  希望读者看完本书以后,不只会说“我看完了,挺好的,作品好看,分析也挺好的”,这不是笔者编写本书的目的。希望读者会说:“本书给我更多的是思路的启发,让我的思维更开阔,学会了举一反三,知识通过消化吸收变成了自己的。”这才是笔者编写本书的初衷。
  本书共分7章,具体安排如下
  第1章室内家居设计原理,介绍了室内家居设计的概念、原则、法则、要素等知识,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原理部分。
  第2章室内家居设计基础知识,包括色彩、构图、人体工程学等内容。
  第3章室内家居设计基础色,从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10种颜色,逐一分析讲解每种色彩在室内家居设计中的应用规律。
  第4章室内家居空间分类,其中包括8种不同空间的特点的详解。
  第5章室内家居装饰风格分类,其中包括10种不同室内装饰风格的详解。
  第6章室内家居设计四大元素,从剖析设计定位、家居搭配、潮流元素和软装配饰4个方面完整地讲解了室内设计的流程。
  第7章室内家居设计秘籍,精选15个设计秘籍,让读者轻松愉快地学习完最后的部分。本章也是对前面章节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需要读者动脑筋去积极思考。
  本书特色如下
  ◎轻鉴赏,重实践。鉴赏类书籍只能看,看完自己还是设计不好,本书则不同,增加了多个动手的模块,让读者边看边学边练。
  ◎章节合理,易吸收。第1~3章主要讲解室内家居设计的相关知识,第4~7章介绍了室内家居的空间、风格等内容,最后一章以轻松的方式介绍了10多个设计秘籍。
  ◎设计师编写,写给设计师看。针对性强,而且知道读者的需求。
  ◎模块超丰富。案例解析、设计技巧、配色方案、设计欣赏、设计实战、设计秘籍在本书中都能找到,一次性满足读者的求知欲。
  ◎本书是系列书中的一本。在本系列书中读者不仅能系统地学习室内设计,而且还有更多的设计专业供读者选择。
  希望本书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趣味的模块讲解,能够打开读者的思路,避免一味地照搬书本内容,推动读者自觉多做尝试、多理解,增强动脑、动手的能力。希望通过本书,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开启设计的大门,帮助你迈出第一步,圆你一个设计师的梦!
  本书由孙芳编著,其他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柳美余、苏晴、郑鹊、李木子、矫雪、胡娟、马鑫铭、王萍、董辅川、杨建超、马啸、孙雅娜、李路、于燕香、丁仁雯、张建霞、马扬、王铁成、崔英迪、高歌。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编者

建筑构造与结构设计精要:从基础到创新的全面指南 本书聚焦于现代建筑的物理骨架与内在逻辑,深入剖析支撑起我们居住、工作与生活空间的结构系统、材料性能及其设计方法。它不是一本关于室内美学的指导书,而是为结构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工程专业学生以及所有对建筑实体构成原理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士,提供的一套严谨而实用的技术参考与学习工具。 第一部分:结构基础与力学原理的重塑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建立坚实的结构力学基础,为理解复杂建筑形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打下理论基石。我们摒弃了过于抽象的数学推导,转而强调概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章:材料的内在力量——应力、应变与破坏模式 深入探讨常用结构材料(钢材、混凝土、木材)的本构关系。详细解析极限强度、屈服点、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关键参数的实际工程意义。重点讨论温度变化、收缩与徐变对长期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引入先进的材料科学知识,如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耐火钢材的特性及其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 第二章:静力学分析与荷载的确定 系统讲解建筑结构所承受的各类荷载:恒载、活载、风荷载、雪荷载及地震作用。内容涵盖荷载的组合与分项系数的选取,严格遵循最新的国家及国际结构设计规范(如Eurocode或AISC/ACI标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精确计算梁、板、柱等基本构件所承受的内力,并引入矩阵刚度法在手工计算中的简化应用。 第三章:平面与空间桁架系统分析 本章专注于桁架结构,这是大跨度屋盖和桥梁结构中常用的高效受力体系。内容涵盖零力点的确定方法、节点力的计算以及杆件的强度与稳定性校核。特别设置了关于预应力(预拉和后张预应力)在桁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阐述如何通过施加内部应力来减小挠度并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第二部分:关键结构构件的深化设计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流程,聚焦于建筑中最核心的承重单元。 第四章:梁与板的设计与施工细节 详尽阐述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受拉区和受压区的配筋计算,包括剪力筋(箍筋)的布置原则与最小配筋率的控制。对于楼板,区分并详细解析现浇板、预制板以及叠合楼板的设计要点,重点关注双向板的角部应力集中处理和楼板与墙体/梁的连接构造。引入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五章:柱与承重墙的稳定性控制 柱子作为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其稳定性至关重要。本章深入探讨长细比、约束条件对柱子承载力的影响,并提供了抗弯、抗压联合作用下的设计图表。对于剪力墙体系,详细讲解墙体的平面外稳定性(侧向屈曲)分析,以及暗柱、连梁的设计方法,这是处理高层建筑抗侧刚度的核心技术。 第六章:基础工程:从地质勘察到地基处理 结构的安全始于可靠的基础。本章涵盖地基的勘察报告解读,包括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的应用。详细介绍浅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的设计计算流程,并对深基础(桩基础)的摩擦桩与端承桩的受力分析及群桩效应进行专业阐述。特别关注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和长期耐久性的影响。 第三部分:先进结构体系与抗震设计 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形态和严峻的自然灾害,本部分介绍了现代建筑应对挑战的前沿技术。 第七章:钢结构体系的连接技术与节点设计 钢结构设计着重于“连接”。本章详细分类和解析螺栓连接(摩擦型与承压型)、焊接连接(角焊缝、坡口焊缝)的强度校核,强调节点详图的精确性对整体结构性能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基本受力特性与连接细节。 第八章:建筑抗震设计原理与实践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之一。系统讲解抗震理论中的“强柱弱梁”原则、塑性铰的设置与延性设计理念。详细介绍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结构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并给出具体实例说明如何根据场地类别和结构重要性系数来确定反应谱参数。针对不同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提供相应的结构布置优化建议。 第九章:预制化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挑战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预制构件的连接成为新的设计难点。本章探讨PC(Precast Concrete)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如湿连接、干连接),分析装配式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整体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结构优化来确保预制结构满足抗震和刚度要求。 第四部分:施工模拟与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本部分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体建筑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探讨结构的可持续性。 第十章:施工中的结构控制与临时支撑设计 探讨施工荷载的估算、混凝土浇筑顺序对结构内力重分布的影响。重点阐述临时支撑的设计、监测与拆除的规范要求,避免因施工不当造成结构损伤或坍塌事故。 第十一章:结构健康监测(SHM)与评估 介绍现代传感器技术(如光纤光栅、应变片)在监测桥梁、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监测数据对结构进行性能评估、损伤识别,并为既有建筑的结构加固改造提供数据支持的决策依据。 第十二章:结构优化与参数化设计 本章面向追求效率与创新的设计师,介绍如何利用参数化工具(如Grasshopper结合有限元软件)来快速迭代不同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实现材料用量的最小化与结构安全裕度的平衡。 附录:常用结构设计规范速查表与工程术语对照 --- 本书的语言力求精准、专业,图表丰富,旨在成为结构工程领域一部实用、可靠且面向未来的专业参考书。它提供的是对建筑“骨骼”的深刻理解,而非对“皮囊”的修饰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给予最高的评价,它完全摆脱了那些网络上随处可见的“灵感快餐”的浮躁气息。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发现作者引用了经典的设计理论和历史文献作为支撑,这使得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室内设计演变进行了梳理,但重点不在于复述历史,而是挖掘驱动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特别是在处理“空间尺度与人性化尺度”的章节时,它不仅引用了维特鲁威的人体比例,还结合了当代人体测量学的数据进行修正和应用,其专业度令人信服。对于需要撰写设计说明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弹药和精准的术语支持,完全可以作为提升专业素养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享受,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专业感。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内页的色彩处理得极其到位,无论是对光线的模拟还是材质纹理的展现,都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精细度。我特别欣赏它在案例分析中的图文搭配方式,不是简单地堆砌精美图片,而是通过大量的剖面图、节点图和施工详图,将设计背后的逻辑层层剥开,让那些看似玄奥的“空间魔法”变得清晰可循。比如,关于新古典主义风格中如何巧妙运用线条和比例来营造庄重感,书中用了整整十页的图示来对比不同尺度下的视觉效果,这种深入骨髓的细节讲解,对于初入行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更不用说那些关于人体工程学与动线规划的章节,数据详实,图表清晰,完全是工具书的水准,随时可以翻阅作为项目初期的参考依据,绝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流行趋势指南能比拟的。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价值,那就是“前瞻性”。它不仅关注当前的流行趋势,更深入地探讨了未来十年居住空间可能面临的挑战,比如老龄化社会下的无障碍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对实体空间布局的影响等。书中专门辟出一章来讨论“智能家居系统与室内美学的融合”,提供了大量关于传感器隐藏、线缆管理的创新解决方案,这些内容在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显得格外有远见。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解决眼下的设计难题,而是致力于为设计师提供应对未来复杂环境的“工具箱”。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设计”的理解从局限于美学和功能,提升到了关乎社会责任和技术前沿的高度,这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于希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投入。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反而更像是与一位沉静而富有洞察力的老友进行深度对话。作者善于在关键的设计转折点上设置一些引人深思的“留白”,迫使读者停下来,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主动思考。例如,在探讨如何处理开放式布局中的私密性需求时,书中仅仅展示了一张模糊的草图和几行简洁的文字,但这反而激发了我对“界限的模糊性”这个概念的深入探究,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功能分区在现代生活中的局限性。这种引导式的学习体验,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批判性的设计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能力。整本书读下来,感觉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更像是思维模式的一次系统性重塑。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性强得令人拍案叫绝,它并非按照风格流派来划分章节,而是从最基础的“光”与“材”的交互作用开始,层层递进到复杂的空间序列构建。那种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叙事方式,让人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师手把手带领下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比如,在讨论“材料的触感与情绪表达”这一部分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描述性的语言上,而是引入了最新的材料科学知识,解释了不同材料的分子结构如何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并配有微距摄影的高清图谱,对比了抛光面与拉丝面在反射光谱上的细微差别。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传统设计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感知与居住环境关系的研究报告。我尤其喜欢它对“可持续设计”的论述,不是空泛地喊口号,而是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策略清单,从通风导向到热桥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尽的图解说明,实用性极高。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不错,挺好的!

评分

东西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图文并茂吧 适合入门级学习

评分

方便快捷,价格优惠,服务到位

评分

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