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应用

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润礼梁丽华 著
图书标签:
  • 塑料改性
  • 通用塑料
  • 工程塑料
  • 材料工程
  • 高分子材料
  • 塑料应用
  • 聚合物
  • 改性技术
  • 塑料加工
  • 材料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6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451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1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从事塑料改性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各类技术人员参考。
塑料改性是塑料获得良好应用的必须手段,近年来有关塑料改性方面的出版物不多,该书的能够满足行业内技术人员的需求。
该书主要对通用塑料的增强改性、共混改性、接枝及交联改性、阻燃改性、抗静电改性、导电和电磁屏蔽改性、功能化改性进行论述。大多是以实例和具体配方进行介绍,希望能够达到一看就懂、一看就会。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通用塑料的工程化改性技术进行了介绍,具体包括增强改性、共混改性、接枝及交联改性、阻燃改性、抗静电改性、导电和电磁屏蔽改性、功能化改性及其他改性技术等。对每种改性技术,详细论述了改性机理、改性方法、改性配方、应用和具体实例。实用性和参考性较强。
可供从事塑料改性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各类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加工
1.1通用塑料概况1
1.1.1PE1
1.1.2PP6
1.1.3PVC12
1.1.4PS17
1.2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概况19
1.2.1工程化改性目的20
1.2.2改性加工常用设备20
1.2.3改性加工工艺流程36

第2章通用塑料的增强改性及应用
2.1玻璃纤维增强改性47
2.1.1技术概况48
2.1.2玻璃纤维增强通用塑料实例53
2.1.3长玻璃纤维增强通用塑料55
2.2碳纤维增强改性61
2.2.1技术概况61
2.2.2碳纤维增强通用塑料配方实例66
2.2.3长碳纤维增强通用塑料68
2.2.4长碳纤维增强通用塑料专用母料和专用料实例68
2.3无机短纤维增强通用塑料69
2.3.1无机短纤维简介69
2.3.2无机短纤维增强技术要点及应用实例73
2.4用晶须改性75
2.4.1晶须概况75
2.4.2晶须改性通用塑料实例76
2.5用化纤自增强改性79
2.5.1化纤自增强机理79
2.5.2化纤自增强实例79

第3章通用塑料与工程塑料的共混改性及应用
3.1技术概况84
3.1.1共混改性的目的84
3.1.2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85
3.2通用塑料与通用工程塑料的共混改性85
3.2.1PE与通用工程塑料共混改性85
3.2.2PP与通用工程塑料共混改性88
3.2.3PVC与通用工程塑料共混改性92
3.2.4PS与通用工程塑料共混改性94
3.3通用塑料与特种工程塑料的共混改性96
3.3.1PE与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97
3.3.2PP与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98
3.3.3PVC与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99
3.3.4PS与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100

第4章通用塑料接枝改性与交联改性
4.1通用塑料的接枝改性103
4.1.1技术概况103
4.1.2PE的接枝改性107
4.1.3PP的接枝改性111
4.1.4PS的接枝改性117
4.2通用塑料的交联改性120
4.2.1技术概况120
4.2.2PE的交联改性123
4.2.3PP的交联改性127
4.2.4PVC的交联改性131
4.2.5PS的交联改性138

第5章通用塑料在工程化改性时的阻燃技术及应用
5.1通用塑料燃烧特点与机理143
5.1.1通用塑料燃烧过程143
5.1.2PE燃烧机理及特点144
5.1.3PP燃烧机理及特点145
5.1.4PVC燃烧机理及特点145
5.1.5PS燃烧机理及特点146
5.2通用塑料用阻燃剂146
5.2.1阻燃剂的分类146
5.2.2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47
5.3PE的阻燃152
5.3.1用于PE的阻燃剂152
5.3.2PE阻燃实例及配方153
5.4PP的阻燃158
5.4.1用于PP的阻燃剂158
5.4.2PP阻燃实例及配方159
5.5PVC的阻燃163
5.5.1用于PVC的阻燃剂和抑烟剂163
5.5.2PVC阻燃实例及配方167
5.6PS的阻燃168
5.6.1用于PS的阻燃剂168
5.6.2PS阻燃实例及配方169
5.7纤维增强时的阻燃改性171
5.7.1木纤维增强时的阻燃改性171
5.7.2芳纶纤维增强时的阻燃改性172
5.7.3纤维增强时阻燃改性实例及配方172
5.8填充时的阻燃改性175
5.8.1钙塑板阻燃175
5.8.2填充时阻燃改性实例及配方175
5.9与工程塑料共混时的阻燃改性178

第6章通用塑料在工程化改性时的抗静电技术及应用
6.1抗静电改性技术概况182
6.2抗静电剂183
6.2.1抗静电剂分类183
6.2.2抗静电剂结构特性188
6.2.3抗静电剂作用机理189
6.3导电填料190
6.3.1炭类导电填料190
6.3.2金属类导电填料191
6.4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192
6.4.1基本特征192
6.4.2基本类型192
6.5PE抗静电改性193
6.5.1PE用抗静电剂193
6.5.2PE抗静电改性实例及配方194
6.6PP抗静电改性197
6.6.1PP用抗静电剂197
6.6.2PP抗静电改性实例及配方198
6.7PVC抗静电改性200
6.7.1PVC用抗静电剂200
6.7.2PVC抗静电改性实例及配方201
6.8PS抗静电改性204
6.8.1PS用抗静电剂204
6.8.2PS抗静电改性配方205

第7章基于导电和电磁屏蔽要求的改性及应用
7.1电磁屏蔽用塑料概况207
7.1.1电磁屏蔽原理207
7.1.2表层导电型电磁屏蔽塑料208
7.1.3填充型电磁屏蔽塑料209
7.1.4结构型电磁屏蔽塑料212
7.2导电聚烯烃改性料212
7.2.1导电聚烯烃简介212
7.2.2导电聚烯烃改性实例及配方213
7.3导电PVC改性料216
7.3.1导电PVC简介216
7.3.2导电PVC改性实例及配方217
7.4导电PS改性219
7.4.1导电PS改性实例219
7.4.2导电PS改性配方220

第8章基于工程要求的其他改性
8.1通用塑料的高硬度、高光泽及耐划伤改性222
8.1.1通用塑料的高硬度改性222
8.1.2通用塑料的高光泽改性224
8.1.3通用塑料的耐划伤改性225
8.2通用塑料的高导热改性226
8.2.1提高导热性能的途径227
8.2.2导热塑料的分类227
8.2.3通用塑料高导热改性实例229
8.3通用塑料的低收缩改性230
8.3.1影响通用塑料注塑成型收缩率的主要因素230
8.3.2减少收缩的主要措施231
8.3.3低收缩改性实例233
8.4通用塑料的耐磨改性233
8.4.1塑料的磨损过程233
8.4.2通用塑料耐磨改性方法234
8.4.3通用塑料耐磨改性实例235
8.5通用塑料的抗蠕变改性236
8.5.1蠕变及其规律236
8.5.2通用塑料抗蠕变改性实例236

第9章通用塑料的功能化改性
9.1抗菌改性239
9.1.1抗菌剂和抗菌机理239
9.1.2PE抗菌改性241
9.1.3PP抗菌改性243
9.1.4PS抗菌244
9.1.5PVC抗菌244
9.2耐候改性246
9.2.1光稳定剂及其作用机理246
9.2.2PE耐候改性249
9.2.3PP耐候改性254
9.2.4PS耐候改性256
9.2.5PVC耐候改性257
9.3改善透光性260
9.3.1成核剂改性透光性260
9.3.2共混改性透光性261
9.3.3透明填充改性261
9.3.4透明改性配方实例262
9.4磁化263
9.4.1影响磁性塑料性能的因素264
9.4.2磁化改性配方实例264
9.5表面导电265
9.5.1表面导电技术265
9.5.2表面导电配方实例266
9.6减重267
9.6.1热膨胀微球减重267
9.6.2空心玻璃微珠填充减重268
9.7提高电性能269
9.7.1以电缆用绝缘PE的交联为例介绍269
9.7.2交联改性实例271
9.8消音减震274
9.8.1吸声机理274
9.8.2吸声材料274
9.8.3吸声材料配方实例275
9.9木塑材料277
9.9.1木塑材料的特点277
9.9.2木塑材料面临的问题277
9.9.3木塑材料实例278

前言/序言


《高性能聚合物:结构、性能与加工》 本书深入探讨了高性能聚合物的科学基础、关键性能以及现代加工技术。内容涵盖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宏观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链规整度、分子量分布以及结晶形态来优化材料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光学和电学特性。 第一部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联 本部分将从微观层面剖析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如单体结构、侧基效应、共聚序列、交联密度以及分子链的空间排列等,并系统性地阐述这些结构因素如何直接影响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韧性、介电常数、导热系数等关键性能指标。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结构的聚合物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性能优势与局限。 第二部分: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与改性 重点介绍具有优异性能的各类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氟聚合物等。同时,本书还将详述如何通过聚合反应引入特定官能团、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AP)等精确聚合技术来控制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形貌。此外,还将深入讨论通过共聚、接枝、嵌段共聚等手段,实现聚合物性能的协同提升和功能拓展。 第三部分:先进加工技术与应用 本部分聚焦于高性能聚合物的先进加工技术,详细介绍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压铸成型、熔融纺丝、薄膜制造等经典工艺的优化与创新。重点关注高温加工、高熔体强度加工、高精度成型等技术难点,以及如何通过工艺参数的精确调控和模具设计的合理优化来获得性能优越的制品。本书还将涵盖这些高性能聚合物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医疗器械、新能源等尖端领域的广泛应用实例,分析其在该领域成功的关键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 《高性能聚合物:结构、性能与加工》 致力于为材料科学家、化学工程师、产品设计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实用的参考书籍。通过对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先进加工技术的熟练掌握,读者将能够更有效地设计、开发和应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充满了科技感,封面上“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应用”这几个字,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专业领域的一本学术专著。作为一名刚入门塑料改性领域的工程师,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介绍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教材。市面上虽然有一些塑料改性方面的书籍,但要么过于侧重某一类改性技术,要么理论脱离实际,要么就是翻译过来的国外文献,语言生涩难懂,阅读起来非常吃力。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 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通用性”和“工程化”这两个关键词。前者意味着它不会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塑料,而是会涵盖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多种通用塑料的改性方法。后者则强调了改性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各种改性手段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和配方。毕竟,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际生产中,解决工程上的问题。 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更是我最为期待的内容。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通过工程化改性,究竟能为这些通用塑料带来哪些性能上的提升,以及这些改性塑料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汽车工业中对塑料耐热性、耐冲击性、阻燃性的要求非常高,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改性技术,使得通用塑料能够满足这些严苛的要求,甚至可以替代一些金属材料?还有在电子电器、航空航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对塑料的性能也有着独特的挑战,这本书是否会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案例分析? 此外,我对于书中关于“改性机理”的阐述也非常感兴趣。我知道塑料改性并非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相容性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例如,在增强改性中,填料是如何与聚合物基体结合的?在增韧改性中,橡胶颗粒是如何吸收冲击能量的?在阻燃改性中,阻燃剂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些机理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我更好地设计改性方案,并解决在实际改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体的“改性工艺”介绍。例如,在共混改性中,不同类型螺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最终产品性能有何影响?在接枝共聚改性中,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又有哪些关键点?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典型的工艺参数,或者针对不同改性体系给出一些优化建议?作为一名实际操作者,我深切体会到工艺参数的微小差异,可能就会导致产品性能的巨大变化。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对“工程化改性”的理解比较模糊,仅仅停留在“往塑料里加东西,让它变得更好”的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阐述“工程化改性”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前沿的改性技术,比如纳米改性、生物基塑料的改性,或者是智能响应材料的开发?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我拓宽视野,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另外,我非常关心书中是否会涉及“性能表征”方面的内容。改性后的塑料性能如何?如何科学地评价这些性能?书中是否会介绍常用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例如力学性能测试(拉伸、弯曲、冲击)、热性能测试(DSC、TGA)、流变性能测试、表面性能测试等等?以及如何根据测试结果来分析改性效果,并对改性体系进行优化。 作为一名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年轻人,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的“宝典”。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应该是一本能够激发我灵感、指导我实践的“思想库”。我希望它能让我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某种改性,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改性效果,最终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它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带我走进神奇的塑料改性世界。我希望它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详实的图表、丰富的案例,为我揭示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的奥秘,让我能够自信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并且能够为推动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以上我所期待的这些,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我会反复研读,并且愿意将其推荐给更多有志于从事塑料改性领域的同行们。它的价值将远远超出书本本身的价格,成为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强大助推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应用》,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感觉它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切中了我现在工作中的一些难点。我是一名在医疗器械行业工作的工程师,我们这个行业对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生物相容性好,还要耐消毒、高强度、易加工,并且需要符合严格的法规要求。很多时候,我们使用的医用级塑料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性能需求,或者成本太高,所以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工程化改性来提升通用塑料的性能,使其能够满足更广泛的医疗应用需求。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这几种最常用通用塑料的生物相容性改性。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如何通过添加生物惰性的填料、进行表面改性,或者使用医用级增塑剂,来改善这些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使其能够安全地应用于植入物、导管、输液器等领域。 “耐消毒性能”是医疗器械材料的关键要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伽马射线辐照、高压蒸汽灭菌)对通用塑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性来提高材料的耐消毒性,例如通过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耐辐照性,或者采用特殊的稳定剂。 “高强度与高韧性”对于很多医疗器械部件至关重要,例如骨科植入物、手术器械的手柄等。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纤维增强、纳米复合技术,来显著提升这些通用塑料的力学性能,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加工性能。 “低析出性改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医疗器械材料中的析出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选择医用级添加剂、优化加工工艺,以及进行后处理等方法,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材料中的析出物。 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抗菌改性”的内容。在一些医疗器械应用中,材料本身具备抗菌性能可以有效防止感染。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添加抗菌剂(如银离子、季铵盐)、改性材料表面等方法,来赋予通用塑料抗菌功能。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材料选择指南”和“法规符合性”的介绍。在医疗器械领域,材料的选择需要遵循严格的法规标准。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符合医疗器械法规的改性材料的建议。 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展示改性通用塑料在各种医疗器械中的成功应用,例如在人工心脏瓣膜、骨科接骨板、体外诊断仪器外壳等方面的应用。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专家手册”,当我们在开发新的医疗器械材料时,能够快速查阅到相关的改性技术和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和“消毒性能评估”的指导。 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它将成为我工作中极其宝贵的“技术宝典”。它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用塑料的工程化改性技术,为我开发出更安全、更可靠、更具创新性的医疗器械提供强大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是一名资深的塑料改性研究员,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多年,深知要掌握这项技术,需要耗费多少心血和时间。我一直在寻求一本能够系统、全面地梳理塑料改性领域的理论体系,并且能够涵盖当前最新研究进展的书籍。 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对“共混改性”进行深入的探讨。我知道,这是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改性手段之一。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介绍不同聚合物体系的共混,例如聚烯烃与聚烯烃、聚烯烃与极性聚合物、工程塑料之间的共混,还能深入讲解相容性差的聚合物体系如何通过“物理共混”和“化学共混”来实现高性能化。 “接枝共聚”和“嵌段共聚”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单体的接枝/嵌段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获得具有特定链结构和性能的共聚物。例如,如何在聚烯烃链上引入极性基团,以改善其与极性填料的相容性?或者如何合成具有两亲性结构的嵌段共聚物,用于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 此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对“纳米改性”技术有详尽的阐述。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能够赋予聚合物材料前所未有的性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介绍各种纳米填料(如纳米黏土、碳纳米管、石墨烯、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等)的制备、表面改性方法,以及它们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机理和增强/增韧/阻燃等方面的作用。 我也对“生物基塑料改性”和“可降解塑料改性”的新兴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物基和可降解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来改善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加工性能,以及赋予它们更多功能,例如抗菌、导电等。 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高分子链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我一直认为,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实现定向改性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例如,结晶度、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链构象、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因素,是如何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介电性能等的。 我同样关心书中是否会涉及“计算模拟与理论预测”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计算化学和材料模拟技术在聚合物改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常用的模拟方法,例如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等,以及它们在预测材料性能、设计改性方案方面的应用。 对我而言,一本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学术专著,不仅要提供“是什么”,更要引导我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研究思路”或者“创新方向”的启发,能够帮助我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我始终相信,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能够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或者“实验设计”的范例,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研究成果。 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以上我所期待的这些,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部能够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学术进步的“里程碑”式著作。它将成为我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科学宝典”,帮助我不断攀登塑料改性研究的高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看就充满了厚重感和专业性,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是一名大学里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在撰写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就是塑料的改性与应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介绍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技术的教材,以便为我的论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参考资料。 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物理改性”方法,例如结晶取向、形变取向、取向拉伸等。这些方法是如何通过改变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来提升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我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工艺参数和效果分析,例如不同取向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化学改性”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部分。这包括了接枝、共聚、交联等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化学改性的机理,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单体、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改性聚合物。例如,如何通过在聚合物链上引入极性基团来改善其表面性能或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 我对书中关于“相容化技术”的阐述抱有极大的兴趣。众所周知,许多通用塑料在共混时存在严重的相容性问题,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相容化机理,包括物理相容化(如改变表面张力、形成互穿网络)和化学相容化(如使用增容剂、表面改性)等,并提供具体的应用案例。 另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功能化改性”的内容。例如,如何通过改性赋予塑料导电、导热、抗菌、光学响应、自修复等特殊功能?这些功能性材料在电子、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示不同通用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改性提高汽车保险杠的冲击强度,或者如何使塑料包装材料具有更好的阻隔性能。 作为一名学生,我特别需要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改性机理”的书。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改性过程背后的微观机制,例如,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界面作用、高分子链的运动与松弛、阻燃剂的作用机理等。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避免使用过于生涩的专业术语,或者在首次出现时进行详细的解释。这样才能帮助我更好地吸收和理解其中的内容。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在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最得力的助手。它应该能够帮助我梳理研究思路,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且能够为我的论文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对塑料改性领域的浓厚兴趣,并为我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它能够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它将是我心目中一本“完美”的教材。

评分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应用》,我一下子就觉得它应该是我一直在找的那本。我是一名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材料工程师,我们这个行业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其苛刻,不仅要轻质高强,还要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等等。虽然有很多高性能工程塑料,但它们的成本往往非常高昂,而且加工性也存在一些限制。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对通用塑料进行工程化改性,来赋予它们接近甚至达到高性能材料的特性,同时又能降低成本,提高可加工性。 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聚醚醚酮(PEEK)”和“聚酰亚胺(PI)”这类高性能通用塑料的改性技术。我知道它们本身已经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掺杂、共混、纳米改性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它们的耐磨性、导电性、耐辐射性,或者改善它们的加工性能,使其更容易用于复杂结构的制造。 “耐高温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是重中之重。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耐高温改性技术,例如通过引入耐高温的填料(如陶瓷纤维、碳纤维、碳纳米管)、开发耐高温的聚合物基体,或者通过化学交联等方法,来提高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 “轻量化与高强度”的结合是航空航天材料追求的终极目标。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将纳米填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氮化硼)均匀分散到通用塑料中,以实现材料强度的指数级提升,同时又不会显著增加材料的密度。 “耐腐蚀与耐磨损改性”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挑战。航空航天器需要在各种严苛的环境下工作,材料必须能够抵抗化学腐蚀和机械磨损。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表面改性、添加抗腐蚀剂、耐磨剂等方法,来提升通用塑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能。 “低吸湿性改性”对于一些对湿度敏感的航空航天部件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使用憎水性填料、进行表面疏水处理,或者开发低吸湿性的聚合物基体,来降低塑料的吸湿率。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的章节。毕竟,最终的航空航天部件往往是复杂的复合材料结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合理的复合材料体系,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制造工艺(如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成型、纤维缠绕成型)来制备高性能的改性塑料部件的指导。 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涉及一些“结构-性能关系”的深入探讨。理解改性塑料的微观结构如何决定其宏观性能,是实现精准设计和优化的关键。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展望。航空航天材料技术日新月异,我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技术动态。 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它将成为我工作中最宝贵的“技术参考手册”。它将帮助我打开新的思路,解决棘手的问题,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材料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给我一种“干货满满”的感觉。我是一名在建筑材料行业工作的研发人员,我们一直在寻求通过改性技术,来提升传统建筑塑料(如PVC、PE、PP)的性能,使其在建筑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提高其防火性能、耐候性、隔音性能,以及开发新型功能性建筑材料。 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PVC塑料”在建筑领域的改性技术。PVC在建筑门窗、管道、地板等方面应用广泛,但我希望书中能介绍如何通过改性提高其防火等级(达到A级阻燃)、耐候性(抗紫外线、耐老化),以及改善其加工性能,使其更易于挤出成型复杂形状的建筑构件。 “聚烯烃(PE、PP)”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例如用于屋顶防水卷材、保温隔层、以及一些非承重结构件。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改性,来提升PE和PP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候性,以及赋予它们更好的尺寸稳定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建筑环境的变化。 “防火阻燃改性”是我关注的重点。建筑材料的防火安全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系统介绍各种阻燃体系在通用塑料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添加无机阻燃剂(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膨胀型阻燃剂、或者开发新型阻燃助剂,来提高通用塑料的阻燃性能,并满足不同的防火等级要求。 “耐候性改性”对于户外使用的建筑塑料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等,来延缓塑料的老化过程,延长其使用寿命。 “隔音与保温性能改性”也是我感兴趣的方向。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引入发泡剂、多孔填料,或者制备多层复合结构,来改善通用塑料的隔音和保温性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 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新型功能性建筑塑料”的开发介绍。例如,如何通过改性赋予塑料自清洁、自修复、抗菌等功能,或者开发具有智能响应特性的建筑材料。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选材建议”和“配方参考”。当我们在设计新的建筑材料时,能够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快速找到合适的改性方案和参考配方。 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性能测试与评估”的指导,例如如何进行防火性能测试、耐候性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以科学地评估改性材料的性能。 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它将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指导手册”。它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用塑料的工程化改性技术,为我开发出更安全、更环保、更具创新性的建筑材料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就很严谨,硬壳精装,纸张也厚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书籍。我是一名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工作的技术员,我们公司一直在努力提升塑料件的性能,以达到更轻量化、更安全、更环保的要求。目前,我们使用的很多塑料件都存在一些瓶颈,比如耐磨性不够好,耐候性差,加工性能不稳定等等。因此,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讲解如何通过改性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书籍。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填料改性”的部分。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复合材料,其性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填料的选择和分散。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无机填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滑石粉、碳酸钙等)和有机填料(如木粉、竹粉等)的种类、特性、表面处理技术,以及它们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填料的粒径、形貌、表面处理剂用量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的指导。 另一个令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是“阻燃改性”。随着社会对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品对塑料的阻燃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本书是否会系统地介绍各种阻燃体系,包括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等,它们的阻燃机理、优缺点,以及如何进行复配以达到更好的阻燃效果?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环保型阻燃剂的应用案例,因为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书中关于“增容改性”的介绍也是我非常期待的。我们经常会遇到将两种性能差异较大的塑料进行共混,以期获得兼具两者优点的材料。但很多时候,由于相容性不好,界面会很差,导致综合性能下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增容剂(如POE、EPDM、SEBS等)来改善不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以及增容剂的选择原则和用量优化方法。 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加工性能优化”的章节。改性后的塑料,其加工性能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熔体流动速率、结晶行为、热稳定性等。这本书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改性来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例如降低加工温度、缩短加工周期、减少制品缺陷等?这些对于实际生产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所在的工厂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塑料制品,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根据经验来操作,对于背后的原理并不是十分清楚。如果这本书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或者“经验总结”,那将对我们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它能像一本“操作手册”,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新材料开发”的章节。随着科技的进步,塑料改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我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例如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可降降解塑料的改性、3D打印用特种塑料的开发等等。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我们保持技术领先,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对我而言,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讲解“是什么”,更要讲解“为什么”和“怎么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改性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也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工程化解决方案。它应该能够指导我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设计合理的改性配方,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生产实践。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解决我们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参考书。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详细的、贴近实际生产需求的案例分析,并且能够提供一些“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解决生产难题时的“智囊团”。 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前沿视野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用塑料的工程化改性技术,从而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技术创新。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应用”,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觉得它非常有价值。我是一名在电子电器行业从事材料开发工作的工程师,我们这个行业对塑料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比如阻燃性、耐热性、高强度、低介电损耗等等。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替代金属材料、降低成本、同时又能满足严苛性能要求的塑料解决方案。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聚碳酸酯(PC)”和“ABS”这两种在电子电器领域应用广泛的通用塑料的改性技术。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如何通过添加阻燃剂、增强纤维、耐候剂等,来提升PC和ABS的阻燃等级(达到V0级)、耐热变形温度,以及改善其表面光洁度和抗划伤性。 “阻燃改性”是我最为关注的内容。电子电器产品关系到人身安全,阻燃性能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阻燃体系,包括无卤阻燃剂(如磷系、氮系、无机阻燃剂),它们的阻燃机理、协同效应,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阻燃剂和配比,以满足不同电器产品的阻燃要求。 “高强度与高刚度改性”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对塑料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越来越高。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引入玻璃纤维、碳纤维、矿物填料等,来显著提升塑料的力学性能,并且探讨如何解决纤维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问题,以避免性能损失。 “耐热性改性”在电子电器领域同样不可忽视。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引入耐高温的共聚单体、纳米填料,或者进行化学交联等方法,来提高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变形温度,使其在高低温环境下都能保持优异的性能。 “低介电损耗改性”也是我一直探索的方向。在一些高频电子元器件中,材料的介电性能直接影响到信号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选择特定的聚合物基体、填料,或者进行表面处理,来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选材指南”和“设计原则”。当我们需要开发一款新的电子电器产品时,如何根据产品的具体性能要求,快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通用塑料,并确定其改性方案,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研发效率。 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失效分析”的案例。当改性塑料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时,如何通过分析其失效机理,反过来指导我们改进改性方案,这将非常有价值。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性能对比”,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不同改性方案的效果。例如,不同阻燃剂用量对阻燃等级的影响,不同纤维增强对拉伸强度的提升程度等。 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它将成为我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塑料改性的奥秘,为我开发出更安全、更可靠、更具创新性的电子电器产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应用”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是一名在日化产品包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们公司一直在寻求通过塑料改性来提升产品包装的性能,比如增加阻隔性,提高机械强度,改善外观等等。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理论太空泛,要么就是针对特定塑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处理多种通用塑料的行业来说,实在是力不从心。 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重点介绍“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这两种最常用通用塑料的改性方法。这两种材料在我们的包装领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如何提高它们的刚度、韧性、耐热性、阻隔性(特别是对氧气和水蒸气的阻隔)的详细介绍,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瓶盖、瓶体、薄膜)的改性方案。 “ABS塑料”的改性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内容。ABS材料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很多高端包装制品中都有应用。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共混、填充等手段,来提高ABS的耐候性、抗静电性,以及改善其表面光泽度和触感。 “聚氯乙烯(PVC)”的改性也是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难题。PVC虽然成本低廉,但其加工性能和环保性方面存在一些挑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等来改善PVC的加工性能、柔韧性、耐候性,并且减少其环境影响的改性技术。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改性材料的加工工艺”方面的指导。很多时候,理论上的改性效果很好,但到了实际生产线上,却因为加工温度、剪切速率、冷却速度等参数不匹配,导致最终性能大打折扣。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挤出、注塑、吹塑等加工工艺,以充分发挥改性材料性能的建议。 “材料的环保性”也是我们行业日益关注的重点。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环保型的改性技术,例如使用可再生填料,开发可降降解改性剂,以及如何通过改性来提高塑料的可回收性。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问题解决手册”,当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遇到某种性能瓶颈时,能够快速查阅到相关的改性解决方案。它应该提供清晰的“问题-解决方案”的逻辑,并且能够给出具体的改性配方和工艺参数建议。 这本书是否会包含一些“成本效益分析”的内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还要考虑其成本。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改性来平衡性能和成本的思路。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特别是那些与日化产品包装相关的案例。这些案例应该能够展示改性塑料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为我们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它将成为我工作中最有价值的参考书之一,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完成工作,并且推动我们公司在包装材料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通用塑料工程化改性及其应用》,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感觉它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切中了目前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痛点。我是一名在包装行业工作的工程师,我们公司一直在寻求通过塑料改性来提升包装材料的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这两种应用最广泛的通用塑料的改性技术。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如何通过改性来提高它们的阻隔性(特别是对氧气、水蒸气和香气的阻隔),以延长食品、日化产品的保质期。 “增强与增韧改性”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在强度或韧性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发生破损。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添加纤维、弹性体、或者采用共混改性等方法,来显著提升PP和PE的力学性能,使其能够满足更严苛的包装需求。 “抗菌与防霉改性”对于食品包装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添加抗菌剂、纳米抗菌材料,或者进行表面改性,来赋予塑料包装材料抗菌和防霉的功能,以保障食品安全。 “阻燃改性”对于一些特殊包装应用(如电器产品包装)也非常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如何通过添加阻燃剂,来提高PP和PE的阻燃等级,以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 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环保型改性技术”的内容。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也在积极寻求使用可降解塑料,或者通过改性来提高现有塑料的可回收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指导。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示不同通用塑料在包装领域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例如,如何通过改性提高塑料薄膜的抗穿刺性,或者如何使塑料容器具备更好的耐化学品性。 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选材指南”和“配方参考”,帮助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包装需求时,能够快速找到合适的改性方案和参考配方。 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改性机理”,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经验性的结论。这样我才能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它将成为我工作中最有价值的“参考书”。它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用塑料的工程化改性技术,为我开发出更具创新性、更高性能的包装材料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