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世相,入木三分
評魏晉,機鋒迭齣
懷故人,情真意切
○在背叛中享受生活的將軍
○六朝的男風
○一個醜男人的感慨人生
○算命先生郭璞
○被看死的美男子
○妓女皇後
○沒有名字的掌權者
○虧瞭沒活在那個鬼世道
“詩驚四座”的典故齣自哪裏?為何範文瀾會在《中國通史》中稱一個武將的詩為“南朝有氣勢的一首好詩”?
中國曆史上一個由皇後改行作妓女的人會是誰?
“江郎纔盡”故事的來龍去脈?
“桃葉”、“桃葉渡”為何成瞭文人指代紅顔情事的典故?
卿卿我我、阮囊羞澀、金貂換酒、江郎纔盡、身無長物、瀋郎腰瘦、徐娘半老、咄咄怪事……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是怎樣的耐人尋味?
東晉南朝為門閥政治,世傢大族為何都享有特權?
內容提要:
論世相,入木三分
評魏晉,機鋒迭齣
懷故人,情真意切
曆史的樂趣,在於前世斑駁人性留給後人的猜想。後人總想在這黑暗的人性隧道中,走嚮有光亮的地方。
“袖手世間”裏麵的當下故事,非常貼閤我們的現實——下棋、打牌、談天、戀愛,風趣而幽默,傢長裏短的字縫裏,透著生命的獨特張力。
“六朝如夢”裏的曆史掌故,頗有煮酒論史的味道。曆史讓後人親近的,既非王室宮闕的縱橫謀略,也非戰場徵途的金戈鐵馬。山川湖海,一草一木,寄寓人世悲歡離閤的往事陳跡,往往能觸動今人與古人相通的心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物與曆史,總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奇特感覺,曹景宗、陸機、竹林七賢、劉令嫻、王獻之、王羲之、山陰公主、山中宰相、乾寶、鍾會、王導……總也說不完。
“依稀故人”是在撫今追昔,昔日“同室操戈”的同學、朋友,有的升官發財,有的風塵僕僕,如今天各一方,無法長相廝守,隻能相忘於江湖。
門延文,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居北京,從事寫作。
序言(刀爾登)
袖手世間
003搬車記
005識字記
007下棋記
0103月27日北京颳大風
01411月12日
01712月10日購書記
024祭蟑螂文
030夢幻拱豬
037夢幻雙升
045他們是這樣侮辱牛的
052遇見瞭米盧蒂諾維奇
057一條街的晚上(小說)
六朝如夢
073愛竹子的人
075阿堵物與孔方兄
078鄙吝之心
081避諱
084武人曹景宗
087在背叛中享受生活的將軍
090詩人皇帝
093地域歧視
096掉書袋
099喜歡怪力亂神的乾寶
101漸入佳境
104江郎纔盡
106酒徒劉伶
108孔融的非正常死亡
111學驢叫
113虧瞭沒活在那個鬼世道
116浪子迴頭
119六朝的男風
122陸機之死
125頑主皇帝
127裸體這件事兒
130名人效應
132木屐
134木猶如此
137那些憤怒青年們
139南朝四百八十寺
142旁若無人
144韆萬不要做好事
146清談
149讓我們也“嘯”吧
151人生貴得適意爾
153人有病,天知否
155阮囊羞澀
158山中宰相
160傷逝
162身無長物
165莫嫌憔悴瀋腰瘦
168釋寶誌與濟公
170司馬遹之死
173算卦先生郭璞
......
依稀故人
287懷念老黑
294見瞭老陶
301老驢也有春天
305徒喚奈何
322相忘於江湖
在背叛中享受生活的將軍
陳伯之是武人。幼年頗有一把子蠻力,十幾歲時,喜歡腰上彆著把刀,在鄉裏到處晃悠。夏季,鄰居傢的稻榖熟瞭,他去偷割,被鄰居發現瞭。鄰居喝道:“兔崽子,你乾什麼呢!”他答:“你傢今年收成不錯,我割一擔不礙什麼的。”鄰居憤怒走到近前。他馬上從腰間拔齣刀來,指著對方鼻子說:“你彆不識相啊。”鄰居被他的暴力震懾,隻能站在一旁,目睹他的行為。割完稻子,陳伯之挑著徐徐往傢中走去。成年後,陳伯之做瞭土匪。一次在江中劫船,被船夫把左耳砍掉瞭。因為已落草為寇,他也就沒把自己的臉麵當迴事。
後來,世道亂瞭。同鄉王廣之在部隊裏做將軍,他前去投奔。當兵和當土匪的區彆在於,軍人搶劫閤法,土匪搶劫不閤法,於是陳伯之更加勇敢瞭,最終他也做瞭將軍。
陳伯之不識字,發達後,有什麼公文訴訟,都是幕僚拿齣方案,他在上麵畫個圈而已。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結黨營私,徵逐酒肉。《梁書·陳伯之傳》中說:“伯之每旦常作伎,日晡輒臥。”用現在話說就是,陳伯之每天早晨起來,都要看歌女錶演,傍晚五點左右,他就上床睡覺瞭。
對陳伯之來說,搶掠和從戎目的都是一緻的——無非個人的榮華富貴。不幸的是,他生活在亂世,經常改朝換代。作為有奶便是娘的武人,為保住個人榮華,陳伯之選擇的生存法則就是不斷地叛變。
齊朝末年,蕭衍在雍州(今湖北西北部)起兵,沿長江嚮首都建康(今南京)進發。當時陳伯之任江州(今江西)刺史,受命抵禦蕭衍。蕭衍派人勸說陳伯之投降,允諾滅齊以後加官晉爵,陳伯之答應瞭,投靠瞭蕭衍。梁朝建立後,皇帝蕭衍以陳伯之培植私黨,貪贓枉法為由,欲削弱他的權力。陳伯之眼見自己的榮華富貴要保不住,就叛逃到瞭北方的北魏。
公元505年,梁朝任命蕭宏為元帥,率軍進攻北魏。北魏令陳伯之帶兵抵抗。兩軍對峙時,丘遲的一封信再次誘發陳伯之叛變,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與陳伯之書》。
丘遲是文人,擅長詩與駢文。鍾嶸《詩品》中評價他的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梁軍攻魏時,丘遲擔任主帥蕭宏的計室(掌管文書)。在《與陳伯之書》一文中,丘遲妙筆生花,軟硬兼施,恩威並作。他先是將陳伯之奉承一番,說他“勇冠三軍,纔為世齣”,具有“鴻鵠”一般的遠大誌嚮。蕭衍起兵後,他能夠“因機變化”,棄暗投明,成為梁朝開國功臣,因而“硃輪華轂,擁旄萬裏,何其壯也”。至於後來的叛梁投魏,丘遲闡述這是因為陳伯之不注意自身修養,聽信小人讒言所緻。繼而,丘遲告訴陳伯之,皇帝蕭衍具有博大仁慈的胸懷,在他叛逃後,既沒挖他傢的祖墳,也沒殺他的傢人。目前梁王朝上下一心,眾誌成城。你陳伯之怎麼能厚著臉皮,給異族賣命呢?
曉之以理後,丘遲又動之以情。“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丘遲為陳伯之描繪瞭江南美好的春天,勾起陳伯之鄉愁的記憶。
最終,陳伯之“擁眾八韆歸”。迴到故國懷抱,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後世人多不相信丘遲一封信就能讓陳伯之投降。陳是不識字的武人,不可能閱讀丘遲的信。使者一邊念,一邊講解,陳伯之也隻能明白個大概。在我看來,陳伯之的行為就像時下跨國公司CEO的跳槽一樣,在不斷地叛變過程中,實現瞭自己人生的價值。
人生貴得適意爾
西晉,客居帝都洛陽的江南人張翰,見鞦風起,忽然憶及故鄉蘇州的蒓菜羹和鱸魚膾,喟嘆道:“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韆裏以要名爵!”嘆罷,立即駕車返迴故鄉。
自張翰以後,“鞦風起”與“蒓鱸之思”便成為中國文化鄉愁的象徵,烙印在曆代文人的心靈。唐人唐彥謙詩雲:“托興非耽酒,思傢豈為蒓。可憐今夜月,獨照異鄉人。”(《客中感懷》)宋代,流寓南方的文人辛棄疾難忘傢國,詞雲:“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捨,怕應羞見,劉郎纔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張翰,字季鷹,吳郡(今蘇州)人。《晉書·本傳》中說他“有清纔,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實際上,因鞦風起而産生的鄉愁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靈上的。張翰到洛陽後,擔任齊王司馬冏的屬官。當時的西晉政權,波詭雲譎,八王之亂,已啓釁端。張翰處於政權爭奪的鏇渦之中,對此洞若觀火。他曾對同鄉好友顧榮說:“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
在他離開都城不久,八王之亂就爆發瞭,齊王司馬冏被殺,為此,當時人稱許他“見機”。所謂“見機”,世事洞明而已。後世蘇東坡贊揚說:“浮世功名食與眠,季鷹真得水中仙。不須更說知機早,隻為蒓鱸也稱賢。”清人文廷式也稱羨道:“季鷹真可謂明智矣。當亂世,唯名為大忌。既有四海之名而不知退,則雖善於防慮,亦無益也。”
張翰是個率性曠達的人。好友顧榮去世後,張翰前去吊唁。顧榮在世時喜歡彈琴,所以傢人把琴放置在靈床上。張翰進門後,不勝悲痛,徑直走到靈床前,操起琴來就彈,一連彈瞭數麯,然後撫摸著琴說:“顧榮,你還能欣賞這些麯子嗎?”說罷失聲痛哭。哭完,也不與顧榮傢人搭話,揚長而去。
張翰平生優遊世間,不以世俗為掛礙,因而有人勸誡他說:“你一天到晚縱情享樂,難道不考慮考慮你身後的名聲嗎?”張翰是這樣迴答的:“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人生的意義,就如此被張翰詮釋瞭。
李白追慕張翰的人生風範,在其《行路難》中贊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鞦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韆載名。”
老門風馬牛(代序)
刀爾登
老門齣文集,自題《風馬牛集》,而既道其文,又道其人,一半是謙遜,一半是驕傲。蓋所謂“相及”者,總和程式有關,而老門的文或人,努力的方嚮,是要衝開程式的。人活在世上,且活在曆史中,沒有一個人,無論其高邁到什麼程度,沒有一件事上,是真正特立獨行的,但隻心裏存一些念想,有一點努力,這樣的人,已經罕有。
莊子說,“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我喜歡莊子的,是他的不拘,所不喜歡的,是不論什麼話題,他老人傢說著說著,不是上瞭天,就是鑽瞭地,總要落嚮無法分析、無法討論、“反正我信”的境界,比如前麵說的“侔於天”,便是如此,一個人,哪怕是哲學傢,像子輿那樣,身體有瞭殘疾,還要感謝造物,說我的尾骨既生得跟車輪子似的,我就以精神為馬,因以乘之,——這種哲學已經離開做人的本分瞭。古往今來,以畸人自命者,往往一眼看得齣來,因為他們說大話,做些讓人津津樂道的奇事,外錶也講究得很,總要有些特彆之處;這是有點奇怪的,因為一個一心慕道,厭棄瞭世俗標準的人,又有這些形而下的造作,似乎暗示他們心中的旨歸,在自己心裏,也不怎麼靠得住吧。而老門絕不是這種人。無論什麼時候見到老門,他總是高高興興的,該吃的吃,該穿的穿,隻有相知略深,有一天纔猛然想起,這個傢夥,還真是有點奇奇怪怪的。
我沒有同老門談論過《世說新語》,但我知道他是十分熟悉這本書的,《風馬牛集》中,也談到瞭其中的一些人物。對《世說新語》,我年輕時曾相當喜歡,現在是又喜歡又厭惡,又著迷又警惕。看到老門談“阮囊羞澀”的故事,說“頗含行為藝術的味道”,便覺深得我心。魏晉時的一批人,其實並不浮淺,但《世說新語》擇其外錶漂亮的片言片行,好像他們整天以高雅為事業,其實並不如此。《世說新語》的時代,大抵是亂世,士人保身為難,發展齣一整套技藝,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少人,智計有餘,勇氣和擔當卻是不足瞭。我讀《風馬牛集》,清談之中,時有刺世之語,大概也是情不得已。
老門與我曾在大學同學。畢業後人各一方,見麵的機會很少。倒是這幾年中,時常在北京相見,而每次都是一大群人,喧嘩熱鬧,所以竟始終不曾細細地聊天。這次展讀《風馬牛集》,便覺人在眼前瞭。是為序。
啊,讀完這本《風馬牛集》簡直是一場精神的盛宴,我仿佛經曆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作者的文筆極其細膩,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入木三分,每一個角色的喜怒哀樂都真實得讓人感同身受。尤其是在描繪那些宏大的曆史場景時,那種磅礴的氣勢和細節的把控力,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書中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娓娓道來,時而又如驚濤駭浪般將人捲入高潮。我特彆喜歡他處理衝突和轉摺的方式,總是那麼自然而然,卻又在不經意間將故事推嚮意想不到的深度。讀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看瞭一個故事,更是與那些鮮活的人物一同成長、一同經曆瞭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恐怕隻有真正沉浸其中的讀者纔能體會到吧。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當今快節奏的閱讀環境中,像《風馬牛集》這樣能讓人完全沉浸其中,忘卻時間流逝的作品已屬鳳毛麟角。作者的想象力無疑是極其豐富的,他構建的背景設定充滿瞭異域風情和文化底蘊,但又處理得極其自然,毫不突兀。更難得的是,在這種宏大的敘事背景下,情感的錶達卻異常細膩和真摯,人物之間的羈絆和矛盾衝突,處理得如同外科手術般精準而有力。每一次情感爆發的點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既感到心痛又不忍釋捲。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場長途而充實的遠足,雖然有些許疲憊,但沿途的風景和最終的收獲,絕對是無價的財富。
評分說實話,初捧此書時,我還有些疑慮,畢竟這個名字聽起來略顯古樸。然而,一旦翻開第一頁,那種撲麵而來的生命力和智慧的火花便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者對世事人情的洞察力令人嘆服,他筆下的世界並非簡單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滿瞭灰色地帶和復雜的人性掙紮。那些關於選擇、關於犧牲、關於救贖的探討,都以極其藝術化的方式呈現齣來,不生硬灌輸道理,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反思。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多樣化,時而典雅莊重,時而又詼諧幽默,這種文風的自如切換,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深度思考和追求文學美感的同好們,它絕對能豐富你的精神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簡直是鬼斧神工,每一個章節的銜接都如同精密的齒輪咬閤,推動著整個故事嚮前發展,卻又不會讓人感到絲毫的刻意或生硬。作者在敘事手法上的創新性非常值得稱道,他巧妙地運用瞭多重視角和插敘,讓原本復雜的故事綫索變得清晰有趣,每一次視角的切換都帶來瞭新的理解和震撼。我常常在想,他是如何做到在如此龐雜的素材中梳理齣一條清晰的主脈絡的?那種對細節的執著和對宏大敘事的駕馭能力,絕對是大師級的體現。讀起來,我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在字裏行間穿梭的觀察者,見證著一切的發生與演變。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那種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每一頁都蘊含著作者深思熟慮後的匠心。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深層次的,它不僅僅停留在情節的跌宕起伏,更在於它所構建的那個世界觀的完整性和自洽性。作者似乎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時空的門,裏麵的規則、曆史和情感邏輯都嚴絲閤縫,讓人信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小人物”命運時的筆觸,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個體,卻在時代洪流中展現齣驚人的韌性和光芒,這種對個體價值的肯定,讓我非常感動。讀完之後,我花瞭很長時間來迴味那些經典的場景和對白,它們如同烙印一般刻在瞭我的腦海中,時不時地會跳齣來提醒我一些重要的道理。這是一部需要反復閱讀,每次都會有新發現的傑作。
評分很好 質量很好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一讀!推薦!!
評分“詩驚四座”的典故齣自哪裏?為何範文瀾會在《中國通史》中稱一個武將的詩為“南朝唯一有氣勢的一首好詩”?
評分還沒有看,但是京東配送快
評分超值,京東物流也一如既往地給力!
評分書本質量不錯, 值得收藏
評分評魏晉,機鋒迭齣
評分物流太慢,書不錯
評分“桃葉”、“桃葉渡”為何成瞭文人指代紅顔情事的典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