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
徐向前(1901—1990)元帅,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师师长。1931年起历任红四军参谋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前敌指挥部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二九师副师长。1939年起历任八路军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 |
| 目录 | |
| 章 风雨年代 童年和家庭 读私塾 上小学 学徒生活 考入国民师范 教书的岁月 第二章 革命生涯的起点 报考黄埔军校 紧张的学习和战斗生活 在国民二军 走上共产主义道路 白色恐怖下 第三章 野火烧不尽 参加广州起义 奔向海陆丰 坚持东江游击战争 离开东江之后 第四章 大别山区的工农武装割据 初到大别山区 粉碎三次“会剿” 七条游击战术原则和初期的建军经验 一个红军士兵的通信 出击平汉路 红一军的整编和南下 第五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上) 双桥镇大捷 避强击弱 机动国歼敌 南下之争 白雀园“大肃反” 第六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下) 成立红四方面军 四大战役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七章 西行转战三千里 枣阳新集之战 漫川关突围 越秦岭 走关中 第八章 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第九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章 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 第十一章 冲破“川陕会剿” 第十二章 长征路上(上) 第十三章 长征路上(下) 第十四章 血战河西走廊 第十五章 奔赴抗日前线 第十六章 冀南平原造“人山” 第十七章 齐鲁烽烟 第十八章 在延安的岁月 第十九章 初到解放战争前线 第二十章 晋中决战 第二十一章 解放太原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徐向前元帅 他是以弱胜强的样板,首创了大量经典战例; 他培养了一大批开国将领,不断将弱旅锻造成铁军。 他三十岁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以精深的军事思想、优良的战斗作风、丰富的战略战术,造就了众多的良将精兵,是红军中部队*多、*善打大仗硬仗恶仗、战绩*辉煌的一方统帅。 他指挥红军多次取得大捷,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也经历了西路军的艰危和苦难。反六路围攻,他以八万红军击败敌军二十万,歼敌十万,是红军战史上歼敌*多的大战。 抗战时期,他赴华北,战平原,进山东。作为八路军*纵队司令员,他统一指挥山东、苏北各路中共军队,包括山东纵队和一一五师,是八路军中指挥部队人数*多的战略区域军事主官。 解放战争时期,他用一年半时间,以六万地方武装,全歼山西敌军三十万,再一次锻造出一支铁军。 |
对于我而言,阅读一本传记类书籍,最吸引我的往往是其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和精神内核。徐向前元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备受尊敬的领导者,他的个人经历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元帅的成长历程,他的人生哲学,以及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度过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我相信,在回忆录中,他会坦诚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的思考,他的困惑,以及他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内心挣扎。这种真实的情感流露,远比那些刻板的英雄形象更具感染力。我希望能够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学习他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一本好的回忆录,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人性的光辉展现,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甚至启迪我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第一眼看过去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选用的纸张质感很好,触感温润,色彩沉静,主色调的运用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回忆录”的主题。封面上徐向前元帅的照片,虽然是黑白的,但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和智慧,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与读者对话。字体设计我也很喜欢,不张扬,却又清晰有力,与整个书籍的风格浑然一体。翻开内页,纸张的印刷质量也相当出色,字迹清晰,没有出现任何模糊或串行的现象。排版也十分人性化,留白适度,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压迫,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书中的一些插图和历史照片,虽然数量不多,但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历史画面,让那些文字中的场景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总的来说,这本书从外观到内页,都散发着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这对于一本承载着厚重历史回忆的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一种仪式感。
评分我是一名军事迷,对战略战术的研究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从它的名字来看,就充满了军事色彩。虽然我还没有细致地阅读,但从一些篇章的浏览中,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军事智慧。想象一下,能够通过一位身经百战的元帅的视角,去剖析一场场战役的决策过程,去领略那种在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下,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胆识和魄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我相信,书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军事术语和战役细节,这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精神食粮。我期待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战略部署、兵力调动、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知识,更希望能够理解那些在关键时刻,决定战局走向的战略思想。或许,我还能从中找到一些现代军事理论的早期雏形,或是对一些经典战役的全新解读。这种跨越时空的军事交流,是任何一本理论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近代史,特别是军事史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很想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风云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渴望。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翻阅的片段,我已被其所传达出的那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感所吸引。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听着冲锋陷阵的呐喊。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战争细节的客观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情感、信念和牺牲的深刻体悟。我尤其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那个时代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这些是如何塑造了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的。对我而言,阅读历史回忆录,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更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感受和思考的”。我相信,这本书将为我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
评分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回顾,尤其是由亲历者撰写的,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财富。它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更清晰地认识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这本书,从其标题来看,就承载着这样一种使命。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从书籍的整体感觉上,我便能预感到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想象一下,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当事人的笔下,将呈现出何等生动和鲜活的景象。那些曾经在历史书本上看到的文字,将可能因为当事人的回忆而变得有温度,有细节,甚至有未曾公开的内幕。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那些宏大历史叙事背后,普通人的命运变迁,以及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历史选择的人物,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动机。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梳理,更是对历史进程中那些复杂因素的解读,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馈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