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师手册

电气技师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伟 著
图书标签:
  • 电气技师
  • 电力系统
  • 电气工程
  • 电路分析
  • 电工基础
  • 技能培训
  • 实操指南
  • 高压电
  • 低压电
  • 安全用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99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038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7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手册系统且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低压电器及低压成套设备、高压电器及高压成套设备、电力变压器及供配电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调速技术及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电气节能技术、接地与电磁兼容防护技术等实用技术。
  本手册可供现场电气技术人员进行工程设计时参考与使用,也可作为电气技术岗位、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设备管理等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低压电器及低压成套设备1
第一节分类与型号标注1
一、分类方法1
二、型号表示2
三、主要特性4
第二节低压电器6
一、刀开关与隔离开关6
二、熔断器11
三、熔断器组合开关23
四、组合开关30
五、低压断路器33
六、接触器49
七、继电器65
八、凸轮控制器97
九、起动器100
十、主令电器113
第三节低压成套开关设备124
一、概述124
二、主电路127
三、典型低压开关柜129
四、低压成套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134
第二章高压电器及高压成套设备138
第一节常用高压电器138
一、高压隔离开关138
二、高压负荷开关150
三、高压熔断器161
四、高压断路器170
第二节高压成套电气设备193
一、概述193
二、典型电路198
三、典型高压开关柜199
四、高压成套设备运行维护287
第三章电力变压器及供配电系统290
第一节电力变压器概述290
一、型号290
二、结构和部件290
三、技术参数293
第二节电力变压器的选择与安装296
一、选择原则296
二、型号选择296
三、类型选择307
四、检查安装309
第三节变压器运行维护与检修313
一、注油313
二、运行313
三、运行异常及处理317
四、常见事故及处理319
五、检修周期与项目322
第四节预装式变电站及选用323
一、概述323
二、选用325
三、运行维护331
四、预装式变电站智能化332
第五节变电站的防雷及接地保护334
一、电气装置接地要求334
二、接地电阻的确定336
第六节供配电系统的原则和要求337
一、供配电系统的主要指标337
二、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338
三、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339
四、工矿企业供配电系统341
第七节企业电力负荷的计算348
一、几个重要规定348
二、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换算349
三、负荷计算方法352
第八节三相短路的计算方法365
一、无穷大电源系统供给的短路电流365
二、计算方法与步骤367
三、电网中各元件的等效电路368
第四章电力电子技术371
第一节开关器件及典型电路371
一、不可控器件371
二、半控器件375
三、全控器件388
四、整流电路425
五、逆变电路438
六、直流调压电路与直流斩波电路450
第二节晶闸管控制电路460
一、对触发电路的要求460
二、同步锯齿波触发电路462
三、集成触发电路465
四、IGBT控制电路477
第五章调速技术及变频器487
第一节调速概述487
一、调速方式分类487
二、串级调速原理488
第二节变频调速技术490
一、变频调速原理490
二、变频器的分类与功能492
三、中间电路495
第三节三菱FR—500及FR—700系列变频器497
一、变频器主电路497
二、变频器电气接线502
三、开关量输入电路504
四、开关量输出电路515
五、系统闭环回路522
第四节三菱典型变频器的运行与操作524
一、操作模式与运行方式524
二、运行频率给定与相关参数531
三、模拟量输入538
四、其他频率给定543
五、开关量输入/输出545
第五节基本功能与参数设置553
一、电动机参数设定553
二、变频器控制方式559
三、加减速与制动564
四、失速防止572
五、断电重新起动575
六、报警重新起动576
七、PID调节577
八、工频切换583
九、升降负载控制587
十、挡块减速定位589
十一、机械制动功能591
第六节变频器的安装使用594
一、变频器工作环境594
二、变频器安装基本要求598
三、变频器接地603
第六章传感器及检测技术606
第一节传感器的分类、结构和性能606
一、传感器的分类606
二、传感器的结构607
三、传感器的性能608
第二节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610
一、检测技术610
二、检测系统610
第三节典型传感器及其选用612
一、应变片电阻传感器612
二、电感式传感器621
三、电容式传感器626
四、压电式传感器636
五、热电阻式传感器643
六、热电偶式传感器650
七、磁敏式传感器658
八、差动式传感器664
九、光电式传感器669
十、霍尔式传感器673
十一、气敏式传感器680
十二、红外线传感器683
第七章可编程序控制器687
第一节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原理687
一、组成和功能687
二、工作原理693
第二节可编程序控制器(三菱)的基本元件698
一、输入/输出元件698
二、存储器699
第三节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699
第四节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指令727
一、基本指令727
二、元件与编程730
三、指令与编程753
四、编程语言与指令格式763
第五节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指令764
一、功能指令764
二、功能指令的作用765
第六节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模拟量特殊单元772
一、分类与选用772
二、接入方式775
三、编程指令776
四、模拟量I/O功能扩展板778
五、模拟量输入模块788
六、模拟量输出模块810
七、温度测控模块822
八、温度测量特殊模块830
九、模拟量控制系统程序844
第七节Q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854
一、主要特点854
二、系统构成与编程性能856
三、电源模块858
四、基板862
五、扩展电缆863
六、典型模块864
七、I/O地址分配871
八、输入/输出元件875
九、指令系统882
第八节可编程序控制器工程设计900
一、型号选择900
二、设计原则及步骤901
三、I/O模块选择及电路设计903
四、PLC外部电路设计904
五、程序设计与调试907
第九节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维护912
一、日常维护912
二、状态指示灯914
三、故障诊断与维修915
第八章电气节能技术919
一、概述919
二、降低供配电线路损耗的措施920
三、降低变压器损耗的措施923
四、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926
五、电动机的节能928
六、电加热设备的节能933
七、照明装置的节能935
第九章接地与电磁兼容防护技术939
第一节接地的一般概念939
一、概述939
二、工作接地940
三、保护接地941
四、防雷接地942
第二节电气设备的接地944
一、接地要求944
二、接地装置945
第三节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948
第四节其他设备的接地951
一、电子设备的接地951
二、PLC的接地953
三、屏蔽接地954
四、电气试验设备的接地954
第五节防静电接地955
一、静电的产生955
二、静电的特点955
三、防静电接地956
第六节电磁兼容防护技术958
一、电磁兼容概述958
二、电磁干扰抑制技术961
三、电磁屏蔽设计963
四、变频器的电磁兼容设计968
参考文献974

前言/序言

  目前图书市场上电工手册和电气工程师手册较多,但电气技师手册较少,并且仅有的几本电气技师手册要么内容较多,要么内容的具体性和实用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为满足现场电气技术人员的需求,我们编写了本手册。
  本手册面向电气技师,也可以供电气工程师、设备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在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参阅。电气人员包括电工、电工技师、电气工程师等,并没有电气技师这一职业工种。我们这里所指的电气技师,是那些具备丰富的一线技术经验,掌握很强的技术技能,并且拥有相应理论知识的专业人员。本手册的编写主旨是给这些专业人员解决现场技术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手册内容丰富,知识系统、全面。为避免内容多而不具体,我们了解了一线技术人员的需求,并根据自身多年现场工作经验,查阅了大量的实用资料和技术数据,使本手册真正做到反映实际技术状况。在每一章节中,介绍的内容系统、具体,文字精练,尽量用表格叙述。例如,介绍元件有成套设备时,按照分类与用途、型号与性能、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选用与安装、使用与维护、维护与典型故障排除的顺序介绍;对电力电子技术部分,按照分类与用途、型号与性能、技术参数、典型电路、典型应用的顺序介绍;对可编程序控制器部分,按照系列分类、组成、工作原理、基本软元件、存储器、基本指令、元件与编程、指令与编程、指令格式、功能指令、特殊模块及应用、Q系列产品、系统构成与性能、电源规格与模块、功能模块、特殊模块、地址分配、工程应用、设计步骤、项目调试、系统维护的顺序介绍。
  本手册编写人员均为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与专业人员,有着长期的一线技术工作经历,开发了多款产品,参与了大量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竭尽全力将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在手册中表达出来。
  本手册共分九章,由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黄伟任主编,李娜、胡晓进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郑玮玮、王红林、欧阳菲菲。其中,郑玮玮编写了第九章,王红林编写了第六章,欧阳菲菲编写了第八章;李娜编写了第四章和第五章,黄伟与胡晓进共同编写了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七章。黄伟确定了手册的总体思路,并对全部内容进行了认真审校与多次修改。李众教授主审了全部内容,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小松高级工程师,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阿福高级工程师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参阅了许多技术资料和参考文献。在此,对提供帮助的所有单位与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编者认真查阅资料,尽心编写,但苦于水平有限,如有疏漏和错误,请通过邮箱与我们联系,非常感谢!
  编者

《现代建筑照明设计指南》 本书是一本全面阐述现代建筑照明设计的实用指南,旨在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照明工程师以及所有对营造优质空间照明感兴趣的专业人士提供深度指导和前沿信息。在当今注重节能、舒适度和视觉体验的建筑领域,照明设计已不再仅仅是提供基本可见性,而是成为塑造空间氛围、提升功能性、强调建筑美学乃至影响使用者情绪的关键要素。 本书内容详实,从基础的照明原理出发,深入剖析了光的基本属性,包括色温、显色性、照度、亮度、眩光等,并详细解释了这些参数如何直接影响视觉感知和空间感受。在此基础上,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光源,包括但不限于LED、卤素灯、荧光灯等,对其各自的特点、优势、劣势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最佳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地,本书花费大量篇幅探讨了LED技术在照明设计中的革命性作用,包括其卓越的能效、长寿命、灵活的调光调色能力以及在智能照明系统中的集成潜力。 在照明设计策略方面,本书提供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指导。首先,它强调了功能性照明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空间的用途(如办公、居住、商业、公共空间等)来确定所需的照度水平、均匀度和工作面要求。随后,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装饰性照明和重点照明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引导视线、突出建筑特色和艺术品。特别地,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光影运用,实现空间的戏剧性效果、温馨氛围或专业冷静的商业形象。 环境因素在照明设计中的考量也得到了充分的阐释。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分析自然光的影响,并将其与人工照明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最佳的视觉舒适度和能源效率。此外,书中还讨论了色彩在照明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光源和灯具来呈现建筑材料和室内陈设的真实色彩,以及如何利用色彩的变化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情感。 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对智能照明系统的深度解读。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照明已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智能照明系统的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各种通信协议,并阐述了如何通过编程和场景设置,实现灯光的自动化控制、远程管理以及根据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进行实时调整。书中还探讨了智能照明在节能、安全、便利性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并提供了不同智能照明解决方案的比较和应用建议。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照明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和灯具,如何优化照明布局以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如何考虑灯具的回收和再利用。书中还探讨了光污染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本书的结构清晰,语言精炼,配以大量精美的图例、详细的图表和丰富的案例研究,使得复杂的照明设计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灵感。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独立地规划和实施高效、美观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照明设计方案,为各类建筑空间注入活力,提升居住和工作体验,并为创造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只是想找一本关于电气基础知识的入门书,但当我拿到这本“电气技师手册”时,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体系结构非常完整,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到复杂的电力系统分析,再到现代化的电气控制技术,都做到了面面俱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内容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以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书中还对各种故障类型(如相间短路、接地短路、断线等)的保护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我理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电气设备绝缘耐压试验、接地电阻测量等检测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相关的试验步骤和数据要求。我还在书中找到了关于电磁兼容(EMC)设计的内容,这对于减少电气设备的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即使是面对复杂的公式和理论,也能通过作者的层层解析而豁然开朗。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电气工程师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交流,收获颇丰。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电气技师手册”时,内心是带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期待是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我多年工作经验,并填补我知识盲区的参考书;忐忑则是因为我对市面上许多号称“手册”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有所顾虑。然而,当我翻阅这本书的目录时,那种疑虑便烟消云散了。它涵盖的范围之广,从基础的电工常识,到复杂的电力系统分析,再到新兴的智能电气技术,都做了细致的划分。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高压电气设备维护的部分,书中对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关键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周期、故障诊断以及应急处理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例如,在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的章节,它不仅解释了各种油中溶解气体异常的含义,还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这对于提前预防变压器故障非常有帮助。同时,书中对安全规程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在不同电气作业场景下必须遵守的安全事项,并配以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时刻提醒我们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此外,书中关于电能计量和电费核算的内容也相当实用,它讲解了各种电表的原理、安装和误差校正方法,这对于我了解电费构成,甚至发现可能的计量异常都有所裨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流畅,逻辑清晰,即使是面对一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也能通过书中详尽的解释和示例,逐步理解其含义。它不愧是一本值得电气技师长期珍藏和学习的工具书。

评分

老实说,市面上关于电气知识的书籍琳琅满目,要找到一本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内容详实的“宝藏”并不容易。然而,这本“电气技师手册”绝对属于后者。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逻辑。例如,在讨论电动机过载保护时,它不仅仅告诉你需要使用热继电器,还会详细解释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根据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启动电流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热继电器型号和设定值。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计算公式和表格,方便我们进行实际的参数选择和设计。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雷电防护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雷电的形成原理、雷击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要点。这对于在雷暴季节多的地区工作的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对消防电气控制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特殊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为我了解和掌握这些专业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专业,用词准确,即使是复杂的电气概念,也能通过作者的详细解释而变得易于理解。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电气工程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收获良多。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电气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技师,我深知一本好的参考书对于我们日常工作的价值。当我拿到这本“电气技师手册”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对行业标准的遵循程度,以及对新技术的接纳程度。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在关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原理、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以及在各种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案例。书中还涉及了变频器、伺服系统等现代自动化设备,并对它们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伺服系统参数整定和故障诊断的讲解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伺服系统在运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国家和行业相关的电气安全规范、技术标准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引用,这对于确保我们的工作符合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至关重要。书中还探讨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如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并网技术、逆变器选型等,这让我对未来电气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文字清晰,图表精美,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总而言之,这本“电气技师手册”是一部集理论、实践、标准、技术于一体的精品,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当下的工作难题,更能为我们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电气技术充满热情但又缺乏实践经验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系统学习、循序渐进的书籍。这本“电气技师手册”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从最基础的电工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电气工程领域。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各种电气元件特性的讲解,比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等等,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通俗的语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这些基础元件有了深入的了解。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案例,指导我如何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实验现象,这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还在书中找到了关于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这对于保护我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电气问题进行了故障排除指导,比如照明灯不亮、插座无电等,这些都为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电气问题提供了帮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平易近人,排版设计也十分友好,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我非常感谢这本书,它让我对电气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我打开了探索电气世界的大门。

评分

购买这本“电气技师手册”完全是一个意外之喜。我通常对这类技术性书籍持谨慎态度,但这次的体验让我刮目相看。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大量的电气工程实践经验融入其中。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变配电站设计与运行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变配电站的组成、设备选型、运行维护规程以及安全操作要求。它对于如何进行负荷分析、选择变压器容量、设计高低压配电系统以及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书中还深入探讨了电网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提高电网的运行质量。我还在书中找到了关于电气防火和防爆的知识,这对于我理解和执行相关安全规定非常有帮助。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极具启发性,它通过真实的电气事故案例,深入剖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总结了经验教训,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惕。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它的内容涵盖了电气工程的多个关键领域,并且更新及时,与行业发展同步。我敢说,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位电气技术人员都应该拥有的“案头必备”。

评分

拿到“电气技师手册”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厚重”,它沉甸甸的手感预示着里面内容的充实。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严谨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我一直对各种断路器的选型和应用感到困惑,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断路器(如空气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保护特性以及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场景。书中还提供了断路器选型计算的实例,让我能够更准确地为各种设备选择合适的断路器,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我还在书中找到了关于低压电缆敷设和连接的详细规范,包括电缆的型号选择、敷设方式(如桥架敷设、穿管敷设)、接头制作和绝缘测试等。这些细节对于确保电气线路的可靠性和寿命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工业照明系统的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包括不同场所的照度要求、光源的选择、灯具的布置以及节能措施等。对于需要进行厂房照明改造的我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参考框架。这本书的插图和表格绘制得十分清晰,直观地展示了复杂的电气原理和结构,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从事电气工作的同行,它绝对是你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

我是一名初入电气行业的学徒,对于许多复杂的电气概念和操作感到力不从心。当我拿到这本“电气技师手册”时,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翻阅,没想到它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书中对基础电气知识的讲解非常到位,比如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功率的计算、磁场和电场的相互作用等,都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电动机故障诊断的部分,它将常见的电动机故障(如不启动、异响、发热)进行了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方法,这让我不再害怕面对突发故障。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实际操作图示,例如,如何安全地拆卸和安装电动机、如何更换电动机的轴承等,这些图示对于指导我的实际操作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还涉及了电气图纸的识读,包括各种电气符号的含义、电路图的构成以及如何根据图纸进行接线和故障查找,这对于我提高识图能力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学习和掌握电气知识,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已经让我眼前一亮,那种略带复古的工业风,配上简洁有力的书名“电气技师手册”,瞬间就勾起了我作为一名电气从业者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它,试图从中找到我一直以来困扰的一些难题的答案,或者一些能让我的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的技巧。一开始,我被书中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图表所吸引,这些视觉元素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电气原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配电系统设计那一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负载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缆截面、断路器规格,以及如何进行负荷分配和短路电流计算。其中关于接地系统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建议,这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我还在书中找到了关于电机控制回路设计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变频器在节能和调速方面的应用,这让我对如何优化生产线上的电机运行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各种电气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万用表的正确读数到钳形电流表的安全操作,都写得十分细致,这对于新手技师来说绝对是宝贵的指导。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枯燥的电气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充满了可操作性,我感觉自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将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电气技师手册”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望。我一直认为,电气技术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的领域,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耐心地为我指引前方的道路。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公式和定理,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理论知识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工程实践意义。在关于电动机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包括直接启动、Y-Δ启动、自耦变压器启动和软启动,并分析了各种启动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电路图和接线图,这些图纸绘制得非常规范,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看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故障排除的章节,它列举了许多常见的电气故障,并给出了系统性的排查思路和方法,例如,当一台设备突然不工作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检查?是电源问题?控制回路问题?还是执行机构问题?书中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让我不再盲目地乱猜。另外,关于低压配电盘的设计和安装,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如何合理布置开关、配电单元,以及如何进行母线连接和电缆进出线管理,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称道,它既有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讲解,又不乏对前沿技术的探讨,我从中获得的知识和灵感,足以让我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