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 [Solid Ballistic Missile and Launch Vehicle Conceptual Design]

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 [Solid Ballistic Missile and Launch Vehicle Conceptual Desig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麟书,徐大军 著
图书标签:
  • 导弹技术
  • 运载火箭
  • 概念设计
  • 固体推进剂
  • 弹道轨迹
  • 飞行器设计
  • 航天工程
  • 气动外形
  • 结构力学
  • 控制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231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031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olid Ballistic Missile and Launch Vehicle Conceptual Desig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Solid Ballistic Missile and Launch Vehicle Conceptual Design  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  Themaincontentsofthisbookincludetheessentialprinciplesinvolvedintheconceptualdesignofsolid  ballisticmissileandlaunchvehicle.  Thebookisdividedintothreeparts.Thefirstpartgivesbasicandusefulmethodofsolidballisticmissile  conceptualdesign.Thesolidlaunchvehicleconceptualdesignmethodwhichissuitabletoarrangesmallsize  satellitelaunchingisdescribedinsecondpart.Thethirdpartpresentsfundamentalsofrocketballisticswhich  canbeusedtocalculatethetrajectoriesofballisticmissileandlaunchvehicle.  Thisbookistendedforseniorundergraduateandpostgraduatestudentswhoneedtohavecertainprogramming  ability.Thebookisalsousefultoyoungengineerswhohopetostudysomebasicknowledgeinthisfield.

目录

PartOne SolidBallisticMissileDesignChapter1 Introduction …………………………………………………………………… 31.1 System(s)Engineering(SE) ……………………………………………………… 31.2 ConcurrentEngineering(CE) ……………………………………………………… 41.3 Conceptof(Solid)BallisticMissile………………………………………………… 61.4 DesignRequirementsofBallisticMissile ………………………………………… 10ProblemsofChapter1 …………………………………………………………………… 16Chapter2 MassModelofSolidBallisticMissile …………………………………… 172.1 MassEquationofSolidBallisticMissile ………………………………………… 172.2 CalculationoftheStructuralCoefficientofaSRM ……………………………… 21ProblemsofChapter2 …………………………………………………………………… 33Chapter3 TrajectoryModelofSolidBallisticMissile……………………………… 343.1 CoordinateSystems(Frames)……………………………………………………… 343.2 EquationsofMotioninPoweredFlightPhaseofBM Trajectory ……………… 353.3 EquationsofMotioninFreeFlightPhaseofaBM …………………………… 42ProblemsofChapter3 …………………………………………………………………… 43Chapter4 OptimizationofTrajectory ………………………………………………… 444.1 RequirementsforFlightProgram ………………………………………………… 444.2 DesignofFlightProgram ………………………………………………………… 464.3 TrajectoryOptimization …………………………………………………………… 52ProblemsofChapter4 …………………………………………………………………… 59Chapter5 OptimizationofOverallParameters ……………………………………… 605.1 SelectionofOverallOptimizationDesignParameters…………………………… 605.2 SelectionofDesignParameters …………………………………………………… 685.3 MathematicModeloftheSchemeDesignOptimization ………………………… 725.4 EPFM Method ……………………………………………………………………… 75ProblemsofChapter5 …………………………………………………………………… 81Chapter6 ExampleofOverallParametersOptimization ………………………… 826.1 BasicParameters …………………………………………………………………… 826.2 ResultsoftheOptimization ……………………………………………………… 84ProblemsofChapter6 …………………………………………………………………… 86Chapter7 Re-entryVehicleDesign …………………………………………………… 877.1 Introduction ………………………………………………………………………… 877.2 GeneralEquationofMotion ……………………………………………………… 907.3 ApproximateRe-entryTrajectory ……………………………………………… 1007.4 Maximum AxialOverloadCoefficient…………………………………………… 1057.5 EffectiveFactorsonRe-entryTrajectory ……………………………………… 1087.6 Re-entryHeatingProblem ……………………………………………………… 114ProblemsofChapter7…………………………………………………………………… 122Chapter8 Re-entryBodyManeuver…………………………………………………… 1238.1 ConceptofAnti-BallisticMissileSystem (ABMS) …………………………… 1238.2 ConceptofCountermeasurestoNMD …………………………………………… 1238.3 ConceptofManeuverFlightofReentryBody ………………………………… 125ProblemsofChapter8…………………………………………………………………… 126PartTwo SolidLaunchVehicleDesignChapter9 IntroductionofSolidLaunchVehicle …………………………………… 1299.1 ConceptofSolidLaunchVehicle(SLV)………………………………………… 1299.2 SomeExamples …………………………………………………………………… 1319.3 OutlineofSolidLaunchVehicleDesignProcess ……………………………… 133ProblemsofChapter9…………………………………………………………………… 134Chapter10 OrbitInsertionofSLV …………………………………………………… 13510.1 InsertionMethod ………………………………………………………………… 13510.2 FlightProgram …………………………………………………………………… 13610.3 TheFlightParametersoftheSLVattheApex ……………………………… 13710.4 AccelerationFlightPhaseofSLVInsertion…………………………………… 140ProblemsofChapter10 ………………………………………………………………… 142Chapter11 MassModelofSLV ……………………………………………………… 14311.1 MassEquationofaSLV ………………………………………………………… 14311.2 TheMassofGrain(SolidPropellants)………………………………………… 14311.4 TheMassEquationoftheithStageRocket(Subrocket)…………………… 15111.5 TheExpressionofFillingCoefficient ………………………………………… 15211.6 TheMassEquationoftheithStageRocketofaSLV ……………………… 162ProblemsofChapter11 ………………………………………………………………… 162Chapter12 ConceptualDesignofSLV ……………………………………………… 16312.1 DesignMission …………………………………………………………………… 16312.2 InjectionDesign ………………………………………………………………… 16412.3 TheRequiredOrbitVelocity …………………………………………………… 16512.4 TheBoundsoftheZoneofTolerableVelocity ……………………………… 16512.5 AccordingtothePayloadMasstoDeterminetheCoefficient ……………… 16812.6 OptimizationofMassDistribution……………………………………………… 169ProblemsofChapter12 ………………………………………………………………… 177PartThree FoundationsofRocketBallisticsChapter13 EnvironmentofFlightforRocketandSpacecraft ………………… 18113.1 TheEarthAtmosphere ………………………………………………………… 18113.2 TheEarthGravitationalField ………………………………………………… 18413.3 TheReferenceEllipsoidModelofEarth ……………………………………… 185ProblemsofChapter13 ………………………………………………………………… 187Chapter14 EquationofMotionofRocket ………………………………………… 18814.1 CoordinateSystem (Frames)UsedinRocketBallistics……………………… 18814.2 VectorFormofEquationofMotionofRocketCenterofMass …………… 19114.3 ScalarFormofEquationofMotionofRocketCenterofMass ……………… 19114.4 EquationofRotationalMotionofRocket……………………………………… 19414.5 AdditionalEquations …………………………………………………………… 196ProblemsofChapter14 ………………………………………………………………… 197Chapter15 PassiveFlightPhaseofRocket ………………………………………… 19815.1 TransformationofPositionandVelocityofBurn-outPoint ………………… 19815.2 Free-flightTrajectory …………………………………………………………… 19915.3 SimplifiedAnalysis ……………………………………………………………… 20215.4 TimeofFreeFlight……………………………………………………………… 20315.5 RecentlyTrajectory ……………………………………………………………… 20315.6 PositionofImportPoint ………………………………………………………… 20415.7 InfluenceCoefficientsofImpactPointDeviation……………………………… 204ProblemsofChapter15 ………………………………………………………………… 206AppendixA SimpleMethodforMassEstimationofSRM CaseforConceptualDesign ……………………………………………………………………… 207A.1 SphericalClosure ………………………………………………………………… 207A.2 EllipsoidClosure ………………………………………………………………… 208A.3 CylindricalSection ……………………………………………………………… 208A.4 GlassFilamentWoundCase(Semi-empiricalFormulas)……………………… 209AppendixB VelocityandAccelerationinaMovingFrame ……………………… 210References …………………………………………………………………………………… 211
《静寂的轨迹:空间探索与战略纵深的双重奏》 在这本深度探索的著作中,我们并非聚焦于具体的设计图纸或技术参数,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宏观的层面——空间探索的宏伟愿景与国家战略纵深的相互交织。本书旨在揭示,那些驱动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强大推力,如何在与地面战略力量的深刻互动中,重塑着我们对安全、技术和未来的认知。 本书将从历史的维度出发,追溯人类早期对天空的好奇与征服的渴望,如何逐渐演变为对火箭技术的萌芽。我们将考察那些在冷战阴影下诞生的早期探索,它们不仅是对宇宙未知的好奇,更是国家力量展示和战略威慑的重要手段。在这里,“设计”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它涵盖了从基础科学的研究,到材料工程的突破,再到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这些领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可能在不经意间,为未来的航天事业或战略部署打开新的可能。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从卫星的发射,到深空探测器的部署,再到对地观测的精度提升,这些成就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和科学家夜以继日的智慧结晶。然而,本书的关注点并非仅仅停留在这些令人振奋的成就本身。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些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安全战略。例如,遥感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更清晰的地球图像,也为战略预警、地理勘测和资源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力。 此外,本书还将审视“运载火箭”这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多重含义。它既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锋,将科学仪器送往遥远的星球,也是连接地球与太空的桥梁,支撑着通信、导航、气象等关键民生系统。同时,在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中,运载技术的能力与发展,也与国家在太空领域的战略存在和力量投射能力息息相关。我们将探讨,当一种技术能够突破大气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速度时,它所蕴含的战略意义将如何被重新解读。 本书不会深入探讨具体的弹道设计、推进剂配方、或者弹头材料等细节。相反,它将引导读者思考,当技术发展的边界不断被拓展时,它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安全秩序以及未来冲突模式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审视,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下,一个国家如何通过其在航天领域的自主能力,来巩固其战略地位,并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概念设计”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在许多情况下,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往往源于大胆的想象和对未来可能性的预判。我们将探讨,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战略需求已然显现的时期,如何通过概念的构思、理论的推演,来勾勒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概念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构思,更是对未来战略环境、科技趋势以及潜在风险的综合评估。它为后续的具体研发指明方向,也为决策者提供了战略性的参考。 最后,《静寂的轨迹:空间探索与战略纵深的双重奏》将呼吁读者超越技术本身的局限,去理解科技进步背后所承载的时代印记和战略逻辑。它是一次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澎湃激情的致敬,也是一次对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如何利用科技力量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深刻反思。本书将以其宏观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为所有关心科技、战略和人类未来走向的读者,提供一份别具一格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书名时,我便立刻被它所吸引,并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阐释“概念设计”这一关键环节。它是否会从分析任务需求出发,比如导弹的射程、精度、载荷,或者火箭的发射能力、入轨精度等,然后逐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设计目标?我非常好奇,在概念设计阶段,工程师们是如何进行技术选型的?面对不同的技术选项,例如不同的推进剂类型、弹体材料、或者制导控制策略,他们是如何进行评估和比较,并最终做出决策的?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可靠性设计”的思想?在我看来,导弹和火箭作为高度复杂的系统,可靠性至关重要。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为系统的可靠性打下基础的?例如,是否会通过冗余设计、容错设计等思路,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成功的概念设计,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全面考量。此外,对于“概念”的产生,我充满好奇。一个新颖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否会涉及对现有技术的借鉴和创新,或者是在某些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领略到,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工程师们是如何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满足未来需求的先进系统。

评分

《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硬核的科技感,激起了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超越单纯的理论介绍,而是真正地揭示“概念设计”这一充满智慧的过程。它是否会从宏观层面入手,深入剖析在设计一枚弹道导弹或运载火箭之初,需要考虑哪些最根本性的问题?例如,在确定导弹的战略目标和预期性能后,如何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设计目标?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进行技术选择的。在面对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时,工程师们是如何进行评估和筛选的?例如,在选择推进剂时,是选择能量密度更高的固体燃料,还是选择比冲更大的液体燃料?不同的选择又会对导弹的整体设计带来怎样的影响?我尤其关注书中对“系统集成”思想的探讨。导弹和火箭的设计,绝非单一学科的产物,而是多个技术领域高度协同的结晶。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关系的?例如,弹体结构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到推进系统的布置?制导控制系统的精度,又是否会反过来影响到弹道设计?我设想,这本书不会仅仅罗列各种技术名词,而是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工程师们是如何将这些技术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概念设计方案。例如,它是否会分析某个历史上的经典导弹或火箭设计,从概念设计阶段开始,解析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领略到,在每一个精密的武器系统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技术深度和工程智慧,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是涉及导弹和火箭这样的高精度、高能量载具的设计概念很感兴趣。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便被点燃了。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精密复杂的图纸,各种方程和计算公式,以及工程师们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的艰辛过程。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浅出地揭示这些设计背后的原理?它是否会从基础的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推进系统等关键领域入手,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概念设计框架?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固体燃料推进剂的特性,例如其能量密度、燃烧速率、稳定性以及如何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和优化推进剂配方。同时,对于运载火箭的设计,我尤其关注其多级火箭的设计理念、级间分离技术、整流罩的设计优化以及如何实现高载荷的稳定发射。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不同类型导弹和火箭的设计案例分析,例如战术弹道导弹、战略弹道导弹以及各种科学探测火箭的设计思路?如果能结合历史上的经典设计,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局限性,那将是更加宝贵的财富。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前沿的设计概念,例如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模块化设计理念,甚至是更加高效和环保的推进技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指导,哪怕是概念层面的,也能让我对工程设计的过程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我也十分关心,希望它能够图文并茂,关键概念配以清晰的图示,重要的公式有详细的推导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理解复杂的设计原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和技术潜力,我迫切地希望它能成为我深入了解这一迷人领域的启蒙之作。

评分

当我看到《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蕴含的严谨性和前瞻性所吸引。我一直认为,任何成功的工程项目,都离不开扎实的概念设计。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概念设计”这一过程的精髓。它是否会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比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然后逐步引申到导弹和火箭设计的具体应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进行概念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关键的约束条件?例如,对于运载火箭,除了载荷和轨道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发射场的限制、环境因素的影响,甚至是国际条约的约束。对于固体弹道导弹,其作战环境、生存能力、以及目标区域的特点,又会如何影响其概念设计?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创新”的思考。概念设计往往是工程师们发挥创造力的重要阶段。他们是如何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和技术挑战的?例如,是否会介绍一些突破性的推进技术概念,或者是在弹体结构设计方面的一些独到之处?我设想这本书会提供一些不同类型导弹和火箭的设计案例,但不是那种详细到具体参数的设计指南,而是侧重于展示不同设计思路背后的逻辑和权衡。例如,为什么某些导弹采用单级设计,而另一些则需要多级?运载火箭的级数选择,又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我的思维,让我理解,在看似简单的外形背后,蕴含着多少复杂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一个简单的组合,却勾勒出了一个宏大而充满挑战的工程领域。我抱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心情翻阅它,期待它能带领我进入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神秘而严谨的世界。首先,我关注的是“概念设计”这个词。这意味着它不会止步于具体的尺寸、材料和制造工艺,而是着眼于设计思想的形成、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不同方案的权衡。它是否会从根本上探讨,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如何有效地提出并评估一个全新的导弹或火箭设计方案?例如,在确定导弹的射程、精度、载荷等关键指标后,工程师们是如何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子系统设计要求?在概念设计阶段,是否就已经需要考虑弹道计算、气动布局、结构强度、制热防护、制导控制等多个学科的协同工作?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不同构型的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进行比较分析,比如,洲际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在设计理念上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在概念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哪些不同的挑战?对于固体弹道导弹,其固体推进剂的独特优势和劣势在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被充分利用或克服的?例如,固体燃料的储存便利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是否会影响到导弹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发射准备流程?对于运载火箭,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级数的火箭在推力分配、质量比、燃烧时间等方面的设计考量,以及如何实现平稳高效的级间分离?我设想这本书会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图表和示意图,直观地展示这些复杂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

评分

《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书名,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精密工程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挑战充满了好奇。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揭示“概念设计”这一过程的精妙之处。它是否会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出发,然后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设计框架?例如,在设计一枚弹道导弹时,如何根据射程和精度要求,初步估算出所需的弹道参数,进而影响到弹体的外形和推进系统的配置?对于运载火箭,它的任务更加多样,从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概念设计阶段又需要考虑哪些差异化的需求?我尤其关注书中对“迭代优化”思想的阐述。概念设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尝试、评估和修正的过程。它是否会展示,在概念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们是如何通过反复的模拟和分析,来不断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的?例如,针对某个初步设计的火箭构型,在进行气动分析后发现存在不稳定的气动特性,那么在下一轮的设计中,又会如何进行调整和改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每一个成功的工程设计,都离不开严谨的科学分析和持续的创新探索。同时,我也对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感到期待,例如,是否会探讨未来新型推进技术对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概念设计的潜在影响?

评分

对于《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连串关于工程创新与物理规律的思考。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概念设计”这一过程的本质。在我看来,概念设计不仅仅是画图纸、写公式,更是一个思维的飞跃,是将模糊的需求转化为清晰的设计方向的关键一步。它是否会从战略需求出发,比如特定射程、特定载荷能力、特定生存能力等,然后逐步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这些宏观目标转化为技术指标?我非常好奇,在概念设计阶段,工程师们是如何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的?他们会采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评估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例如,对于运载火箭,如何初步估算所需的总推力,如何确定级数,以及如何权衡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的质量比?对于固体弹道导弹,它是否会详细阐述在概念设计阶段,如何根据弹道特性和空气动力学要求来设计弹体外形,以及如何初步选择合适的固体推进剂类型和结构?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权衡”的思想。在任何工程设计中,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制约,例如性能与成本、轻质与强度、复杂性与可靠性。概念设计阶段,如何有效地在这些相互冲突的需求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分析模型或决策框架,帮助读者理解这个权衡的过程?例如,当需要提高导弹的射程时,可能需要增加推进剂的装药量,但这又会增加导弹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气动性能和结构设计。这种相互关联的设计问题,在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被系统地考虑和解决的?

评分

读到《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名字,我的内心便充满了对技术细节和工程智慧的向往。我一直认为,概念设计是整个工程流程中最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阶段。因此,我极度渴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在构思一枚弹道导弹或运载火箭的设计时,有哪些核心的考量因素。它是否会从任务需求分析入手,比如导弹的射程、精度、生存能力,或者火箭的运载能力、入轨精度等,然后逐步推导出相应的技术目标?我非常想了解,在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进行技术路线的选择和评估的。例如,在设计一枚固体弹道导弹时,是如何根据其任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固体推进剂组分的?而对于运载火箭,在设计初,又是如何确定其级数、推力配置以及发动机的类型?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模块化设计”或“标准化设计”的理念?我始终相信,在复杂工程领域,良好的设计理念能够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可靠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在概念设计阶段就为导弹和火箭的未来升级、维护和生产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我还有一个疑问:在概念设计阶段,除了技术可行性外,是否还需要考虑成本、风险、以及国际政治等非技术因素?如果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设计决策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看似单一的技术产品,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决策过程,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战略的考量。

评分

当我的目光落在《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书名上时,一种对工程智慧的敬畏油然而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在进行导弹和火箭的“概念设计”时,最核心的挑战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它是否会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出发,阐释在项目启动之初,工程师们是如何将模糊的军事需求或科研目标,转化为一系列清晰、可衡量的技术指标?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设计权衡”的深刻洞察。在任何工程设计中,都存在着性能、成本、重量、可靠性、制造难度等多种相互制约的因素。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在这些相互矛盾的需求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例如,要提高弹道导弹的射程,可能需要在弹体内部增加更多的推进剂,但这又会增加导弹的整体质量,对结构和制导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设计思路,在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被系统性地考虑的?我尤其想了解,对于固体弹道导弹,其独特的设计特点(如固定燃料和相对简单的结构)是如何影响概念设计过程的?而对于运载火箭,它又需要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考虑哪些复杂的因素,以满足多样化的载荷和轨道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概念设计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将科学原理、工程实践与战略需求巧妙结合的艺术。

评分

《固体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概念设计》这个书名,给我一种进入科技前沿的即视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对此领域充满兴趣的读者,我最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概念设计”这一过程的独特性。它是否会从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然后逐步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导弹和火箭的特殊设计场景?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多学科耦合”的论述。一枚导弹或火箭的成功设计,离不开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推进技术、制导控制、结构力学等多个领域的协同。概念设计阶段,是如何考虑这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例如,弹体外形的优化,是否会影响到结构的强度?推进系统的性能,又是否会制约到弹道的设计?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展示这种多学科耦合的复杂性,以及工程师们如何在这种复杂性中找到最优解。另外,对于“概念”的形成,我充满了疑问。一个初步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否会涉及灵感、类比,或者是对现有技术的创新性组合?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创新思维”的探讨,帮助读者理解,在看似固定不变的物理规律面前,如何突破思维的局限,设计出更先进的系统?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让我看到,在看似冰冷的机械设计背后,跳动着的是人类智慧的火花。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