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冯友兰文集12卷(修订版) |
| 作者: | 冯友兰 |
| ISBN: | 9787544546546 |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 定价: | 598.0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精装 |
| 出版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 页码: | 字数: |
| 内容简介 |
| 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有影响的哲学家,以“阐旧邦以辅新命,高明以道中庸”为座右铭,自称为“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12卷本的《冯友兰文集》,主要包括“三史”“六书”,还有《三松堂自序》、《人生哲学》。 |
| 图书目录 |
| 暂无内容 |
| 文摘|序言 |
| 敲开中国思想文化的大门,寻求中国智慧的捷径不可不读冯友兰。中国百年来伟大哲学家的经典代表作。陈寅恪先生评:“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说:推进中国改革发展,需要哲学精神指引!贞元六书建构了人生哲学的完整体系,发掘现实生活的哲学智慧。冯先生的著作,面向人生,联系生活,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寻找智慧,为人们的心灵寻找寄托,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出路。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高明而道中庸,学究天人,毕生所寄:“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
| 作者介绍 |
|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 1920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伍德希里奇。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毕生著作可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三史”为《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为《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并为回忆录《三松堂自序》。冯友兰是在中国学术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学者。 |
读罢《冯友兰文集(修订版 套装1-12卷)》中的部分篇章,我深切体会到,哲学并非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玄谈,而是与人生、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智慧之光。冯先生的文章,时常流露出一种温润而深刻的人文关怀。他讨论的“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之普遍性”,绝非空洞的理论,而是渗透着他对个体生命体验的体察,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我尤其欣赏他在论述中,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概念,通过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乃至个人的人生感悟,变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这套文集,仿佛是一部思想的史诗,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古今的智者对话。我期待在其中找到关于如何安顿身心、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的启示。那些关于“道德的重建”、“精神的独立”的论述,在当下这个物质至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汲取冯先生的智慧,获得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一种精神支撑,学会如何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清醒。
评分《冯友兰文集(修订版 套装1-12卷)》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作为一名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摸索前行的普通人,我常常感到迷茫,对“何为好生活”、“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感到困惑。而冯先生的思想,恰恰能够为我提供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帮助我建立起一套更为稳固的价值体系。我尤其对他在探讨“中国人的精神”这一主题时的论述深感兴趣。在西方文化思潮涌入的背景下,我们如何保持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我们民族的精神特质究竟是什么?这些宏大而又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问题,想必在文集中会有深入的探讨。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一条既符合时代潮流,又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的道路。这套文集的价值,我想不仅仅在于学术研究,更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指引,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盘星。
评分初识《冯友兰文集(修订版 套装1-12卷)》,我最先被其装帧的典雅所吸引。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温情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冯先生在学界的地位与影响感到敬畏,但同时也渴望能以更轻松、更个人化的视角去亲近他的思想。这套文集,似乎正是为这样的读者量身打造。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关于中国哲学史的梳理与评价的部分。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哲学史是一条漫长而复杂的河流,而冯先生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到的笔力,为我们勾勒出了这条河流的清晰脉络。他如何看待不同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他又是如何评价历代哲人的贡献与局限?我期待在这些篇章中,能够获得一种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记住一个个名字和学说,更能把握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精神特质。同时,我也想看看,在“修订版”中,冯先生本人或后来的学者,对以往的观点进行了怎样的补充与修正,这本身也是一种学术进步的体现,令人期待。
评分这套《冯友兰文集(修订版 套装1-12卷)》,单是其庞大的体量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选择阅读哲学著作,往往是为了寻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滋养,或是解答生活中的困惑。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与“德”的概念深感着迷,但总觉得理解得不够透彻。冯先生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的泰斗,他一定对这些核心概念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阐释。我尤其期待在文集中,能够看到他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系统性分析,以及他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比如,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日益疏离的背景下,传统儒家所强调的“仁爱”与“恕道”还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冯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我希望通过阅读,不仅能了解到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更能从中汲取有益的智慧,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套文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座宝藏,等待着我去一点点地发掘其中的珍贵思想。
评分《冯友兰文集(修订版 套装1-12卷)》这部鸿篇巨制,即便只是翻阅目录,也足以让人感受到其学识的深邃与视野的广阔。作为一名对中国哲学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这位近现代学术巨擘的思想脉络,而这套文集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早年零散地读过几篇冯先生的论述,印象深刻的便是他对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深刻洞察与创造性阐释。我一直对“新理学”的提出感到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在继承古代理学精髓的基础上,又赋予其时代精神的?这套文集,尤其是关于“贞元六书”的梳理与阐发,想必会解答我长久以来的疑惑。我期待着在其中一探究竟,理解冯先生如何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为中国哲学寻觅新的出路,又如何在古老的智慧中发掘出能够回应当下社会挑战的深刻见解。同时,我也很好奇,在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冯先生的学术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又是如何被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这套“修订版”的出现,又会带来哪些新的思考与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