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目前流行市面的大量直接针对具体科目的考研书籍不同,本丛书的特色是由考研成功者以过来人的身份与后来者交流心得体会,共收录全国四十余所著名高校的近百位研究生(部分为博士生)的文章。多年来,许多文章在考研者中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考研战略战术》定位为“备考方法全攻略”,从考研战略战术的角度,为考生全方位指导备考方法。全书内容涵盖考研的复习方法、时间安排、学校及专业选择、心态调整方法、复试策略等。我们认为,这些方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以补充、完善自己的备考方法。
桑磊 国家某部考试中心处长。1973年出生于山东单县。1988年底开始参加自学考试,1995年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士学位,同年赴中国政法大学进修,2000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3年毕业进入某部考试中心工作至今
时间是努力最好的见证 |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 李雯青001
运气并非偶然 |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 季乐乐008
二本生跨考人大的风雨之路 |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 胥彦014
逐梦北大路 |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 郝文学020
奇迹,只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 张梦洁027
全职妈妈考研记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林妙真034
但行心事,莫问前程 |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 祝辉煌043
三本摸摸头,九月贸大见 | 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 潘昭佚048
85天从零走向梦想 |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 李明初055
“三跨”考研征程回忆录 | 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 / 马曼062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 李杰068
孤独是一把灿烂的火 |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 / 刘芳兵075
风雨之后见彩虹 |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 程晨082
Don�餿 be the same,be better |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 林沅锜089
挺住就是一切 |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 朱正刚097
一路荆棘,一路花开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付雨鑫103
青春尾巴叫考研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 周凯荣109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 周维119
考研,是生活的一部分 |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 陈宏宇126
四跨考生二战南开之路 |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 / 赵孟卓134
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 涂盛霞142
为了考研而考研 |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 陈冰149
南开大学初试经验谈 |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 / 钟林楠155
成功的另一个名字:永不言弃 |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 武静163
工作两年后的考研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 孙亮172
考研,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 / 马侦179
恰当的方法,让考研事半功倍 | 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 / 邱播187
潮起潮落,考研之海 |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 谢石195
从武汉到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 刘君203
写给你——曾如我一般学渣的追梦者 |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 / 殷茵212
行动起来,为了你的期待 | 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 / 吴婷219
发现更多的风景 |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 章华228
感慨又是,一年春风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 韦俊龙237
逆旅 |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 孔令曼245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 辛振253
愿你忘我地追逐梦想 |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 陈渠258
相信坚持的力量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 何煦269
不悔梦归处 | 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 阳懿行278
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 / 夏梦286
三跨生的追梦之路 | 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 刘玉巧295
毕业4年,从建筑设计到电子,从绝望到希望 |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 周文韬301
附录A回首研究生生活307
读研经验专题谈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程诚)307
在复旦读研的思考 (复旦大学硕士张晓筱)313
读研,我读到了什么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武泽龙)317
读研路上,你不孤单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毛庆凯)321
随心飞翔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杜斐)325
人生有梦 ( 暨南大学硕士张芳圆)330
教堂山之路 (浙江大学硕士樊儒昆)335
“穷二代”的呼声 (中山大学硕士李星)341
在路上 (天津大学硕士姚茜)345
附录B回首青春十年348
极地跨越(厦门大学博士 高众勇)348
与考研无关的人生(中国政法大学博士金振豹)352
我这十年的学习(北京大学硕士萧冬镞)355
造就一双隐形的翅膀(清华大学博士聂宏毅)359
从边关到首都的彷徨与探寻(北京大学硕士曾华锋)362
青春的美丽,与结果无关(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孙锐)365
附录C编后记368
第4版后记:一本书和一群人的成长368
第10版后记:青春十年371
第14版编辑手记:时光机373
当今社会正逐步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毋庸置疑,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今日中国,大学本科生屈指可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国家出台的高考扩招政策更使本科生的数量成倍增长。人们已达成一个共识:大学本科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第一步。于是,考取研究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无数青年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
作为过来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关注于此,并希望能为此做些什么。
2000年,我们编辑出版了《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一书。该书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先后作了报道。2002年,《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改为丛书,分为《考研战略战术》和《风雨考研路》两册。此后,两书每年均推出修订版。
与目前流行市面的大量直接针对具体科目的考研书籍不同,本丛书的最大特色是由考研成功者以过来人的身份与后来者交流心得体会,共收录全国四十余所著名高校的近百位研究生(部分为博士生)的文章,其中部分作者系入学考试专业第一名。多年来,许多文章在考研者中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考研战略战术》定位为“备考方法全攻略”,从考研战略战术的角度,为考生全方位指导备考方法。全书内容涵盖考研的复习方法、时间安排、学校及专业选择、心态调整方法、复试策略等。我们认为,这些方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以补充、完善自己的备考方法。
《风雨考研路》多角度地展现了考研者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对考研群体的独特人生体验的关注,反映出当代中国青年拼搏奋斗的进取精神,读来催人奋进,希望能为考研者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其中部分作者为大学本科毕业直接考取研究生,也有一些作者曾经是教师、医生、记者、机关干部、下岗职工,他们回顾改变人生命运的考研岁月,并进而反思考研,探讨人生意义。
我们还做出了这样一个尝试:让读者提前看一看研究生生活的色彩。为此,在附录“回首研究生生活”栏目中,我们请部分毕业作者撰文回顾自己的这一段青春时光,总结得失,并写下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从2000年首次出版《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我们从2009版开始,增设附录“回首青春十年”栏目,特邀部分作者撰文,以展现从读研开始近十年的人生轨迹,以供后来者参考借鉴。
00
00
多年来,我们与我国最大的考研门户网站www�眐aoyan�眂om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文章即选自该网站论坛(bbs�眐aoyan�眂om),在此谨致谢意。
本丛书不仅适合于即将考研的高年级本科生和在职人员,而且对计划考研的大一、大二学生及自考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本丛书的编辑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深表感谢。限于水平,书中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业界人士和读者批评指正。
今后,我们将继续策划本丛书的更新版本,欢迎来稿。投稿内容可侧重以下任一方面或几方面:考研经历与心路历程;报考经验、临场经验、复试经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复习经验;反思考研热,探讨考研、读研的意义,以及如何经营人生等深层次问题。其中《考研战略战术》仅接受当年已参加过复试的准研究生们投稿。截稿日期为每年5月20日。
投稿信箱:us21cn@263�眓et
编者
2016年6月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复盘”的人,市面上大部分的复习书写到最后都会变成一个“押题”的集合,充斥着各种“必考点”和“高频词汇”。然而,这本书在后半部分的处理方式却出乎我的意料。它几乎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考点内容,反而是用一种近乎哲学辩论的方式,探讨了“知识的迁移性”和“应试的艺术性”。比如,它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在答题时如何处理那些你“知道但表达不出来”的知识点,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构建一个“知识的锚点”,用最精炼的语言将其锁定,而不是试图在考场上重新构建整个知识体系。这种对“临场发挥”的深度剖析,远超出了普通学习方法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在高压环境下进行“信息提纯与输出”的心理学报告。读完这一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不仅教我怎么“学”,更教我怎么在特定规则下,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最大化地展示出来,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应试技巧”的内化。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冲击力,深沉的黑色背景下,几条锐利的红色线条如同箭头直指目标,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紧张感和目标导向性。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扎实的纸张触感,还有油墨散发出的独特气味,都让我对接下来要进行的“战斗”充满了期待。我翻开目录,发现它并没有直接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或者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的、流程化的结构。它似乎在用一种非常老道的口吻告诉我,准备这场考试不是一场孤军奋战,而是一场需要精妙布局的军事行动。每一章节的标题都像是行动指令,比如“渗透阶段的敌情侦查”、“火力覆盖的重点突破”等等,这种比喻一下子就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起来,让人立刻有了代入感。我特别喜欢它在引言部分对于“心态建设”的论述,那种深入骨髓的、对考生心理的精准把握,简直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在传授经验,读完后感觉心里那块最虚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绝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励志口号,而是基于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战场法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冲刺阶段有了更清晰、也更坚定的心理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多变,有时严谨得像一份技术文档,一丝不苟地分析数据和概率;有时又变得非常口语化,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对面,用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在耳边低语,分享一些他自己当年踩过的“坑”。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交汇处设置的“经验壁垒”板块。这个板块不是用来介绍知识点的,而是用来剖析那些在备考过程中最容易让人“卡壳”的心理障碍。我记得有一处提到,当连续几天做题分数都不理想时,很多人会陷入“努力无效”的自我否定。作者没有空洞地说“坚持住”,而是提供了一套“微胜利”的累积法,即每天只给自己设定一个极易达成的“小目标”,比如“搞懂这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旦达成,就给予自己一个明确的心理奖励。这种“小步快跑”的鼓励机制,比那种宏大叙事下的鼓舞要有效得多,它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掌控感,而不是被巨大的目标压得喘不过气。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反潮流”的典范,完全不像市面上那些动辄上百页、字体密密麻麻的教辅书。它大量使用了留白,并且在关键的转折点和策略布局处,特意设计了大量的空白页或者示意图,这种留白的处理手法,反而给我一种极其强大的留白思考空间,仿佛作者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看到这里,请停下来,自己思考三分钟。”我注意到,它在讲解如何分配复习时间时,并没有给出某个固定时间表让你照搬,而是提供了一套“动态适应模型”,教会你如何根据自己每天的精力波动和知识掌握程度来实时调整配重,这才是真正实用的东西。我尝试着运用它介绍的“优先级矩阵”来整理我的错题本,效果立竿见影。以前是把所有错题都视为洪水猛兽,现在则能迅速区分出哪些是“高价值的战损品”(需要立即攻克的),哪些是“低频次的战略遗留问题”。这种将管理学工具融入到学习方法中的创新视角,让我感觉自己手中的不是一本复习指南,而是一份高效的项目管理手册。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为特定群体量身定制的“生存手册”,而不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教科书。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拒绝了“万金油”式的教学思路,而是极其聚焦于“考研”这个特定场景下的成功要素。我注意到书中的插图非常少,但每一个插图,比如那个关于“信息瀑布流”的示意图,都极具概念性,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阐释了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不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解决问题的工具箱”,教会读者如何自己去拆解和重组信息。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且充满未知的目标,拆解成了一系列清晰、可执行的战术步骤。它成功地将“学习”这件事的神秘感剥离,还原成了一种需要策略、耐心和精准执行力的系统工程,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整个备考过程的信心和掌控欲。
评分我有个名校梦,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
评分书籍很给力,很新是正版。京东的快递和服务都很好,同时下的单,京东的送达时间比别的快递要快1-2天,而且包装都挺好,没有损坏书籍
评分考研经典分析。
评分买过的第一天就后悔了,真不知道为什么会买这种书,网上一搜一大把
评分我有个名校梦,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
评分很好很强大。
评分. .
评分挺好的,有好多考研经验
评分非常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