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E路由和交换认证考试指南 第5版 第1~2卷全两册 思科路由交换CCIE考试教材
本书是根据Cisco新发布的CCIE路由和交换400-101考试纲要编写的认证考试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该考试的所有主题,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基础。
本书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以太网基础、虚拟LAN和VLAN中继、生成树协议、IP编址、IP服务、IP转发(路由)、RIPv2和RIPng、EIGRP、OSPF、IS-IS,以及IGP的路由重分布、路由汇总、默认路由和排错等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深入掌握各章所学的知识,每章开头的“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评估知识能力并确定如何分配有限的学习时间。在主要的章节中,作者提供了大量具有连贯性的配置示例,便于读者掌握认证考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场景。在每章末尾的“备考任务”中总结了本章的考试要点以及各种有用的IOS配置和验证命令,以方便读者参考和复习。此外,为帮助读者进行考前模拟,配套光盘还提供了测试工具和模拟测验题。
本书主要面向备考CCIE路由和交换笔试的考生,但本书相关内容实用性很强,有助于提高大家日常工作的效率,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因而也非常适合从事企业网及复杂网络设计及运维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CCIE路由和交换认证考试指南(第5版) (第2卷)本书是根据Cisco新发布的CCIE路由和交换400-101考试纲要编写的认证考试指南,涵盖了与CCIE路由和交换笔试相关的IP BGP路由、QoS、广域网、IP多播、网络安全以及MPLS等技术,为广大备考人员提供了翔实的学习资料。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深入掌握各章所学的知识,作者在每章开头均安排了“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评估知识能力并确定如何分配有限的学习时间;在主要的章节中,作者提供了大量具有连贯性的配置示例,便于读者掌握认证考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场景;在每章结束前的“备考任务”中总结了本章的考试要点以及各种有用的IOS配置和验证命令,便于读者随时参考和复习。此外,为帮助读者进行考前模拟,配套光盘还提供了测试工具和模拟测验题。
本书主要面向备考CCIE路由和交换笔试的考生,但本书相关内容实用性很强,有助于提高大家日常工作的效率,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因而也非常适合从事企业网及复杂网络设计及运维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以太网基础 1
1.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1
1.2 以太网第1层:线缆、速率和双工 4
1.2.1 RJ-45针脚及5类线缆 4
1.2.2 自动协商、速率和双工 5
1.2.3 基本交换机接口配置 7
1.3 以太网第2层:成帧和编址 10
1.3.1 以太网地址类型 12
1.3.2 以太网地址格式 12
1.3.3 协议类型及802.3长度字段 13
1.4 交换和桥接逻辑 14
1.5 SPAN、RSPAN及ERSPAN 17
1.5.1 SPAN、RSPAN及ERSPAN的核心概念 18
1.5.2 限制和条件 19
1.5.3 基本SPAN配置 21
1.5.4 复杂SPAN配置 21
1.5.5 RSPAN配置 21
1.5.6 ERSPAN配置 22
1.6 虚拟交换系统 23
1.6.1 虚拟交换系统 24
1.6.2 VSS主用和VSS备用交换机 25
1.6.3 虚拟交换链路 25
1.6.4 多机框EtherChannel(MEC) 26
1.6.5 基本VSS配置 26
1.6.6 VSS检查过程 30
1.7 IOS-XE 33
1.8 理解与记忆 38
1.8.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38
1.8.2 定义关键术语 38
1.8.3 推荐读物 38
第2章 VLAN和VLAN Trunk 41
2.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41
2.2 VLAN 43
2.2.1 VLAN配置 44
2.2.2 私有VLAN 53
2.3 VLAN Trunk:ISL和802.1Q 61
2.3.1 ISL和802.1Q概念 61
2.3.2 ISL和802.1Q配置 63
2.3.3 在路由器上配置Trunk 69
2.3.4 802.1Q-in-Q隧道 71
2.4 VLAN Trunk协议 74
2.4.1 VTP处理及修订版本号 77
2.4.2 VTP配置 80
2.4.3 存储VLAN配置 85
2.5 配置PPPoE 86
2.6 理解与记忆 90
2.6.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90
2.6.2 定义关键术语 90
2.6.3 推荐读物 90
第3章 生成树协议 93
3.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93
3.2 802.1D生成树协议及改进 96
3.2.1 选择哪个端口进行转发:选择根端口和指定端口 98
3.2.2 收敛到新的STP拓扑 103
3.2.3 每VLAN生成树和Trunk上的STP 108
3.2.4 STP配置及分析 112
3.3 快速生成树协议 116
3.3.1 新端口角色、状态和类型以及新链路类型 116
3.3.2 BPDU格式和处理方式的改变 119
3.3.3 RSTP中的提议/同意过程 121
3.3.4 处理RSTP中的拓扑变化 123
3.3.5 RPVST 124
3.4 多生成树:IEEE 802.1s 125
3.4.1 MST工作原理 126
3.4.2 MST和其他STP版本的互操作性 128
3.4.3 MST配置 132
3.5 保护和优化STP 135
3.5.1 PortFast端口 135
3.5.2 根防护、BPDU防护和BPDU过滤:保护Access端口 136
3.5.3 对抗单向链路问题 138
3.6 EtherChannel配置及排错 141
3.6.1 Port-Channel上的负载均衡 141
3.6.2 Port-Channel发现和配置 143
3.7 排查复杂的二层问题 147
3.7.1 二层排错过程 148
3.7.2 二层协议的排错及命令 148
3.7.3 生成树协议排错 155
3.7.4 解决二层问题的方法 161
3.8 理解与记忆 163
3.8.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163
3.8.2 定义关键术语 163
3.8.3 推荐读物 164
第4章 IP编址 167
4.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167
4.2 IP工作原理 169
4.3 TCP工作原理 170
4.4 UDP工作原理 170
4.5 IP编址和子网划分 171
4.5.1 IP编址和子网划分回顾 171
4.5.2 子网划分计算 174
4.5.3 VLSM子网划分 181
4.5.4 路由汇总的概念 182
4.6 CIDR、私有地址及NAT 186
4.6.1 无类域间路由 186
4.6.2 私有地址 187
4.6.3 网络地址转换 188
4.7 IPv6 194
4.7.1 IPv6地址格式 194
4.7.2 网络前缀 195
4.7.3 IPv6地址类型 195
4.7.4 地址管理及分配 196
4.7.5 IPv6过渡技术 198
4.8 理解与记忆 203
4.8.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203
4.8.2 定义关键术语 203
4.8.3 推荐读物 203
第5章 IP服务 205
5.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205
5.2 ARP、代理ARP、反向ARP、BOOTP和DHCP 208
5.2.1 ARP和代理ARP 209
5.2.2 ARP、BOOTP和DHCP 210
5.2.3 DHCP 211
5.3 HSRP、VRRP和GLBP 213
5.4 网络时间协议 216
5.5 SNMP 218
5.5.1 SNMP协议消息 219
5.5.2 SNMP MIB 220
5.5.3 SNMP安全性 220
5.6 系统日志 221
5.7 WCCP 222
5.7.1 实施Cisco IOS IP SLA特性 224
5.7.2 实施NetFlow 226
5.7.3 实施RITE 227
5.7.4 实施Cisco IOS EEM 228
5.7.5 实施RMON 230
5.7.6 在路由器上实施并使用FTP 231
5.7.7 在路由器上实施TFTP服务器 232
5.7.8 实施SCP 232
5.7.9 实施HTTP和HTTPS访问 232
5.7.10 实施Telnet访问 233
5.7.11 实施SSH访问 233
5.8 理解与记忆 238
5.8.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238
5.8.2 定义关键术语 238
5.8.3 推荐读物 238
第6章 IP转发(路由) 241
6.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241
6.2 IP转发 244
6.2.1 过程交换、快速交换和CEF 245
6.2.2 CEF的负载共享及其相关问题 255
6.3 多层交换 258
6.3.1 MLS逻辑 259
6.3.2 使用MLS的路由端口和port-channel 260
6.3.3 MLS配置 264
6.4 策略路由 268
6.5 路由协议的更改和迁移 271
6.5.1 规划迁移策略 272
6.5.2 启用新IGP同时保证当前IGP不受影响 272
6.5.3 检查新IGP的邻接关系和工作数据库的内容 272
6.5.4 禁用当前IGP 273
6.5.5 移除新IGP的临时设置 274
6.5.6 IGP迁移中距离矢量协议的特点 274
6.6 理解与记忆 281
6.6.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281
6.6.2 定义关键术语 281
6.6.3 推荐读物 281
第7章 RIPv2和RIPng 283
7.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283
7.2 动态路由介绍 285
7.3 RIPv2的基础 287
7.4 RIPv2的收敛和防环 289
7.4.1 收敛的稳定运行 295
7.4.2 触发更新和毒化路由 297
7.4.3 路由更新停止后的RIPv2收敛 299
7.4.4 收敛的额外内容 302
7.5 RIPv2的配置 302
7.5.1 启用RIPv2以及自动汇总的作用 303
7.5.2 RIPv2的认证 305
7.5.3 RIPv2的下一跳特性和水平分割 306
7.5.4 RIPv2的偏移列表 307
7.5.5 使用分发列表和前缀列表进行路由过滤 307
7.6 用于IPv6的RIPng 307
7.7 理解与记忆 313
7.7.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313
7.7.2 定义关键术语 313
7.7.3 推荐读物 313
第8章 EIGRP 315
8.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315
8.2 EIGRP的基础和演变 321
8.2.1 EIGRP的根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322
8.2.2 从IGRP到EIGRP 323
8.3 EIGRP的度量、数据包和邻接关系 325
8.3.1 EIGRP的**度量 326
8.3.2 EIGRP的多参数度量 329
8.3.3 调整接口度量参数来影响路径选择 333
8.3.4 EIGRP数据包格式 333
8.3.5 EIGRP数据包 336
8.3.6 可靠传输协议 339
8.3.7 路由器的邻接关系 340
8.4 弥散更新算法 344
8.4.1 拓扑表 345
8.4.2 计算距离、报告距离、可行距离和可行性条件 348
8.4.3 EIGRP中的本地计算和弥散计算 355
8.4.4 DUAL的FSM 361
8.4.5 停滞在活动状态 366
8.5 EIGRP的命名模式 375
8.5.1 地址家族配置部分 378
8.5.2 AF接口配置部分 379
8.5.3 AF拓扑配置部分 380
8.6 其他和的EIGRP特性 381
8.6.1 路由器ID 381
8.6.2 非等价负载分担 384
8.6.3 Add-Path特性 385
8.6.4 末节路由 387
8.6.5 路由汇总 391
8.6.6 被动接口 395
8.6.7 平滑断开 396
8.6.8 使用认证保护EIGRP 396
8.6.9 使用EIGRP的默认路由 399
8.6.10 水平分割 400
8.6.11 EIGRP的OTP特性 401
8.6.12 EIGRP的日志和报告 407
8.6.13 EIGRP的路由过滤 407
8.6.14 EIGRP的偏移列表 408
8.6.15 清除IP路由表 408
8.7 理解与记忆 412
8.7.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413
8.7.2 定义关键术语 413
8.7.3 推荐读物 413
第9章 OSPF 415
9.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415
9.2 OSPF的数据库交换 420
9.2.1 OSPF路由器IDs 420
9.2.2 建立邻居、交换数据库和建立邻接关系 421
9.2.3 LAN中的指定路由器 429
9.2.4 WAN和各种OSPF网络类型中的指定路由器 432
9.2.5 SPF算法 439
9.2.6 稳定状态的运行 440
9.3 OSPF的设计和LSA 440
9.3.1 OSPF的设计术语 440
9.3.2 OSPF路径选择过程 442
9.3.3 LSA类型 442
9.3.4 末节区域 456
9.3.5 不使用开销的OSPF路径选择 462
9.4 OSPF的配置 465
9.4.1 OSPF的开销和清除OSPF进程 467
9.4.2 OSPF的过滤 470
9.4.3 虚链路的配置 475
9.4.4 配置**的OSPF认证 477
9.4.5 配置使用扩展加密的OSPF认证 480
9.4.6 通过TTL安全校验保护OSPF路由器 482
9.4.7 调整OSPF的性能 483
9.5 OSPFv3 493
9.5.1 OSPFv2和OSPFv3之间的区别 493
9.5.2 虚链路、地址汇总和其他OSPFv3的特性 494
9.5.3 OSPFv3的LSA类型 494
9.5.4 NBMA网络中的OSPFv3 496
9.5.5 帧中继网络中的OSPFv3 496
9.5.6 启用和配置OSPFv3 497
9.5.7 OSPFv3的认证和加密 505
9.5.8 OSPFv3的地址家族支持 507
9.5.9 OSPFv3的前缀抑制 511
9.5.10 OSPFv3的平滑关闭 512
9.6 理解与记忆 518
9.6.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518
9.6.2 定义关键术语 518
9.6.3 推荐读物 519
第10章 IS-IS 521
10.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521
10.2 OSI的网络层及编址 528
10.3 OSI网络中的路由级别 532
10.4 IS-IS的度量值、级别和邻接关系 533
10.5 IS-IS的数据包类型 535
10.5.1 Hello包 535
10.5.2 链路状态PDU 536
10.5.3 完整和部分序号PDU 541
10.6 不同类型网络上的IS-IS运作 542
10.6.1 点到点链路上的IS-IS运作 543
10.6.2 广播链路上的IS-IS运作 548
10.7 IS-IS中的区域 554
10.8 IS-IS中的认证 564
10.9 IS-IS对IPv6的支持 566
10.10 IS-IS的配置 569
10.11 理解与记忆 585
10.11.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585
10.11.2 定义关键术语 585
10.11.3 推荐读物 585
第11章 IGP的路由重分布、路由汇总、默认路由和排错 587
11.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587
11.2 route-map、前缀列表和AD 591
11.2.1 使用route-map命令配置route-map 591
11.2.2 IP前缀列表 594
11.2.3 管理距离 596
11.3 路由重分布 597
11.3.1 redistribute命令的结构 597
11.3.2 使用route-map重分布部分路由 602
11.3.3 在多台路由器上实施相互重分布 606
11.4 路由汇总 615
11.4.1 EIGRP的路由汇总 617
11.4.2 OSPF的路由汇总 617
11.5 默认路由 618
11.5.1 使用静态路由0.0.0.0和命令redistribute static 619
11.5.2 使用命令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621
11.5.3 使用命令ip default-network 622
11.5.4 使用路由汇总创建默认路由 623
11.6 高性能路由(PfR) 624
11.6.1 高性能路由的运行阶段 625
11.6.2 高性能路由的概念 626
11.6.3 认证 626
11.6.4 高性能路由的运行角色 627
11.6.5 PfR的基本配置 628
11.7 复杂的三层问题排错 634
11.7.1 三层排错流程 635
11.7.2 三层协议的排错和命令 637
11.7.3 解决三层问题的方法 646
11.8 理解与记忆 648
11.8.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648
11.8.2 定义关键术语 648
11.8.3 推荐读物 649
附录A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答案 651
第1章 BGP操作基础 1
1.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1
1.2 构建BGP邻居关系 6
1.2.1 内部BGP邻居 7
1.2.2 外部BGP邻居 9
1.2.3 成为BGP邻居之前的检查操作 11
1.2.4 BGP消息与邻居状态 12
1.3 构建BGP表 14
1.4 构建IP路由表 32
1.4.1 将eBGP路由添加到IP列表中 33
1.4.2 后门路由 34
1.4.3 向IP路由表添加iBGP路由 35
1.5 多协议BGP 48
1.6 理解与记忆 55
1.6.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55
1.6.2 定义关键术语 55
1.6.3 推荐读物 55
第2章 BGP路由策略 57
2.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57
2.2 路由过滤与路由汇总 61
2.2.1 根据NLRI来过滤BGP更新 62
2.2.2 利用aggregate-address命令过滤汇总路由的成员子网 66
2.2.3 通过匹配AS_PATH PA来过滤BGP更新 67
2.3 BGP路径属性与BGP决策进程 77
2.3.1 BGP PA的通用术语与特性 77
2.3.2 BGP决策进程 78
2.4 配置BGP策略 82
2.4.1 背景:路由策略使用的BGP PA及功能特性 83
2.4.2 第1步:NEXT_HOP可达 84
2.4.3 第2步:管理性权值 85
2.4.4 第3步:高本地优先级(LOCAL_PREF) 87
2.4.5 第4步:基于ORIGIN PA在本地注入的路由之间选择佳路由 90
2.4.6 第5步:短AS_PATH 90
2.4.7 第6步:佳ORIGIN PA 94
2.4.8 第7步:小MED 95
2.4.9 第8步:邻居类型eBGP优于iBGP 98
2.4.10 第9步:去往NEXT_HOP的小IGP度量 98
2.4.11 maximum-paths命令与BGP决策进程的比较规则 98
2.4.12 第10步:小的宣告路由器BGP RID(有一个例外情况) 99
2.4.13 第11步:小邻居ID 99
2.5 BGP团体属性 101
2.5.1 利用团体列表匹配COMMUNITY 104
2.5.2 删除COMMUNITY值 106
2.5.3 利用COMMUNITY值过滤NLRI 106
2.6 快速收敛增强功能 107
2.6.1 快速外部邻居丢失检测 108
2.6.2 内部邻居丢失检测 108
2.6.3 EBGP快速会话去活 109
2.7 理解与记忆 112
2.7.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113
2.7.2 定义关键术语 113
2.7.3 推荐读物 113
第3章 分类与标记 115
3.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115
3.2 用于QoS的可标记字段 118
3.2.1 IPP与DSCP对比 118
3.2.2 DSCP的设置与术语 119
3.2.3 非IP报头的标记字段 122
3.3 Cisco MQC 124
3.3.1 MQC原理 124
3.3.2 利用分类映射进行分类 125
3.4 分类与标记工具 128
3.4.1 CB标记的配置 128
3.4.2 CB标记的设计选项 135
3.4.3 利用监管器进行标记 135
3.4.4 QoS预分类 136
3.4.5 利用策略路由进行标记 137
3.5 AutoQoS 137
3.5.1 VoIP版AutoQoS 137
3.5.2 企业版AutoQoS 139
3.6 理解与记忆 143
3.6.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143
3.6.2 定义关键术语 143
3.6.3 推荐读物 143
第4章 拥塞管理与拥塞避免 145
4.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145
4.2 Cisco路由器的排队概念 147
4.2.1 软件队列和硬件队列 148
4.2.2 接口排队与子接口及虚电路排队 149
4.2.3 排队工具对比 149
4.3 排队工具:CBWFQ与LLQ 149
4.3.1 CBWFQ的基本特性与配置 150
4.3.2 定义和限制CBWFQ带宽 152
4.3.3 LLQ 154
4.3.4 定义和限制LLQ带宽 156
4.3.5 用于多个优先级队列的LLQ 157
4.3.6 CBWFQ/LLQ的其他内容 157
4.3.7 排队工具小结 157
4.4 WRED 158
4.4.1 WRED加权数据包的方式 160
4.4.2 WRED配置 161
4.5 MDRR 161
4.6 LAN交换机的拥塞管理与拥塞避免 164
4.6.1 Cisco交换机的入站排队 164
4.6.2 Cisco 3560交换机的出站排队 168
4.7 RSVP 170
4.7.1 RSVP进程概述 171
4.7.2 配置RSVP 172
4.7.3 为语音呼叫使用RSVP 173
4.8 理解与记忆 175
4.8.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175
4.8.2 定义关键术语 175
4.8.3 推荐读物 175
第5章 整形、监管与链路分段 177
5.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177
5.2 流量整形的概念 179
5.2.1 整形技术的相关术语 180
5.2.2 利用Be进行整形 181
5.2.3 整形技术的底层机制 182
5.3 GTS 183
5.4 CB整形 184
5.4.1 利用LLQ和小Tc对语音流量进行整形 186
5.4.2 利用带宽百分比配置整形 188
5.4.3 将CB整形配置为峰值速率 189
5.4.4 自适应整形 189
5.5 监管的概念与配置 189
5.5.1 CB监管的概念 190
5.5.2 CB监管配置 193
5.5.3 CAR 197
5.6 HQF 199
5.6.1 在class-default中支持基于流的公平排队 201
5.6.2 class-default的默认排队实现 201
5.6.3 class-default与带宽 201
5.6.4 整形类别的默认排队实现 201
5.6.5 策略映射与接口带宽 201
5.6.6 公平队列中的逐流队列门限 201
5.6.7 在逻辑接口上支持多个策略的**额配置 202
5.6.8 整形GRE隧道 202
5.6.8 用于子策略的嵌套式策略及参考带宽 202
5.6.9 在配置了策略映射的接口上处理流量拥塞 202
5.7 QoS故障检测与排除及相关命令 202
5.7.1 应用响应慢的故障检测与排除 203
5.7.2 语音与视频故障检测与排除 204
5.7.3 其他QoS故障检测与排除技巧 205
5.7.4 QoS故障解决方案 205
5.8 理解与记忆 207
5.8.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207
5.8.2 定义关键术语 207
5.8.3 推荐读物 207
第6章 WAN 209
6.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209
6.2 二层协议 210
6.2.1 HDLC 211
6.2.2 PPP 212
6.2.3 PPPoE 220
6.3 以太网WAN 223
6.3.1 VPLS 224
6.3.2 城域以太网 224
6.4 理解与记忆 226
6.4.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226
6.4.2 定义关键术语 227
6.4.3 推荐读物 227
第7章 IP多播概述 229
7.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229
7.2 为何需要多播 231
7.2.1 单播和广播存在的问题 231
7.2.2 多播提供可扩展可管理解决方案的方式 233
7.3 多播IP地址 236
7.3.1 多播地址范围及结构 236
7.3.2 周知多播地址 237
7.3.3 临时组的多播地址 239
7.3.4 多播地址范围小结 239
7.3.5 将IP多播地址映射为MAC地址 240
7.4 利用IGMP管理多播流量的分发操作 241
7.4.1 加入多播组 242
7.4.2 IGMP 242
7.4.3 IGMPv2 243
7.4.4 IGMPv2定时器 252
7.4.5 IGMPv3 252
7.5 IGMPv1与IGMPv2的互操作性 254
7.5.1 IGMPv2主机与IGMPv1路由器 254
7.5.2 IGMPv1主机与IGMPv2路由器 254
7.6 IGMPv1、IGMPv2与IGMPv3对比 255
7.7 LAN多播优化 256
7.7.1 CMGP 256
7.7.2 IGMP** 262
7.7.3 RGMP 266
7.7.4 IGMP过滤 269
7.7.5 IGMP代理 270
7.8 理解与记忆 273
7.8.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273
7.8.2 定义关键术语 273
7.8.3 推荐读物 273
7.9 参考文献 273
第8章 IP多播路由 275
8.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275
8.2 多播路由基础 278
8.2.1 多播路由协议概述 279
8.2.2 多播定界 284
8.3 密集模式路由协议 285
8.3.1 PIM-DM操作 285
8.3.2 PIM-DM以及PIM-SM与LAN相关的问题 296
8.3.3 DVMRP 299
8.3.4 MOSPF 300
8.4 稀疏模式路由协议 300
8.4.1 PIM-SM操作 300
8.4.2 动态发现RP与使用冗余RP 313
8.4.3 双向PIM 323
8.4.4 PIM-DM与PIM-SM对比 324
8.4.5 SSM 325
8.5 部署IPv6多播PIM 326
8.5.1 控制指派优先级 329
8.5.2 PIMv6 Hello间隔 329
8.5.3 IPv6稀疏模式多播 330
8.5.4 IPv6静态RP 330
8.5.5 IPv6 BSR 333
8.5.6 MLD 335
8.5.7 嵌入式RP 339
8.6 理解与记忆 345
8.6.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345
8.6.2 定义关键术语 345
8.6.3 推荐读物 345
第9章 设备和网络安全 347
9.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347
9.2 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安全 350
9.2.1 CLI的简单密码保护 350
9.2.2 用户模式与特权模式AAA认证 353
9.2.3 PPP安全 357
9.3 二层安全 358
9.3.1 未用端口和用户端口的交换机安全佳实践 359
9.3.2 二层安全通用建议 372
9.4 三层安全 374
9.4.1 IP ACL回顾 375
9.4.2 三层安全的通用考虑 378
9.4.3 传统的Cisco IOS防火墙 383
9.4.4 Cisco IOS基于区域的防火墙 385
9.4.5 CoPP 390
9.4.6 DMVPN 393
9.5 IPv6跳安全 402
9.5.1 IPv6的跳安全 402
9.5.2 链路操作 403
9.5.3 ICMPv6与NDP 405
9.5.4 RA保护 407
9.5.5 DHCPv6保护 408
9.5.6 IPv6设备跟踪 411
9.5.7 IPv6邻居发现检测 411
9.5.8 IPv6源保护 413
9.5.9 PACL 414
9.6 理解与记忆 418
9.6.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418
9.6.2 定义关键术语 418
9.6.3 推荐读物 418
第10章 隧道技术 421
10.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421
10.2 GRE隧道 423
10.2.1 DMVPN隧道 425
10.2.2 IPv6隧道及其相关技术 431
10.2.3 二层VPN 438
10.2.4 GET VPN 440
10.3 理解与记忆 445
第11章 MPLS 447
11.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 447
11.2 MPLS单播IP转发 450
11.2.1 MPLS IP转发:数据平面 450
11.2.2 MPLS IP转发:控制平面 456
11.3 MPLS VPN 465
11.3.1 问题:客户地址空间重叠 465
11.3.2 解决方案:MPLS VPN 466
11.3.3 MPLS VPN控制平面 468
11.3.4 MPLS VPN配置 475
11.3.5 MPLS VPN数据平面 484
11.4 其他MPLS应用 491
11.5 部署Multi-VRF CE(VRF Lite) 492
11.5.1 无MPLS的VRF Lite 492
11.5.2 有MPLS的VRF Lite 494
11.6 理解与记忆 495
11.6.1 凭记忆完成要点表 495
11.6.2 定义关键术语 495
11.6.3 推荐读物 495
附录A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试题答案 497
我个人是那种喜欢把技术书籍当成工具书来反复查阅的读者,所以对书籍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看得非常重。这套书在“故障排查与验证”这块做得尤为出色,很多教科书上只会一带而过的“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处理”,它都详细地列举了应对策略。 比如,它会专门开辟章节来讨论当核心路由器操作系统升级后,如何验证特定的路由策略是否依然有效,这种前瞻性的内容设计,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真实运维场景的深刻洞察。 它的知识覆盖面极广,涵盖了从传统二层组网的陷阱到现代数据中心互联的最新趋势,给人一种“一书在手,无所畏惧”的感觉。 尽管内容厚重,但阅读体验出奇地好,作者的文笔沉稳,逻辑线索清晰,让你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依然能保持学习的节奏感。 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它不仅仅是一份指南,更像是网络技术领域的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对于任何想在路由和交换领域深耕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贵资产。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从业多年的网络工程师,我坦白说,市面上很多参考资料都带有明显的“应试”倾向,内容堆砌,但缺乏深度和广度。然而,这套书在我这里几乎是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深度,已经超出了单纯“通过考试”的范畴,更像是对整个企业级网络架构的一次全面透视。 尤其是它在处理那些跨领域技术融合时的叙述,比如如何将最新的安全机制无缝集成到复杂的BGP/MPLS VPN骨干网络中,处理得非常巧妙且不失条理。 它的结构设计很有意思,不是简单的章节堆砌,而是通过引入大量实战案例来串联起各个技术模块,这使得学习过程不至于枯燥,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个大师的脚步,一步步构建一个复杂的、高可用的企业网络。 很多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如环形网络中的SPF计算优化,或者特定厂商设备对RFC标准的“独特理解”,这本书都用非常清晰的比喻和图示进行了说明,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 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如何配置”,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必须这样配置”,这种底层逻辑的贯通,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沉淀。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震撼到了,这简直就是一本武功秘籍啊!我当时就在想,要是能把里面的内容全部消化吸收,那还不得在网络圈里横着走? 翻开目录,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技术名词,比如BGP的各种路径选择算法、MPLS L3VPN的实现细节、还有各种复杂的QoS策略配置,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技术的高山前,深吸一口气,准备攀登。 尽管内容非常详实,但说实话,初看之下确实有点吃力,很多地方需要反复研读,甚至要结合官方文档和一些网络实验平台才能真正理解透彻。 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从基础的概念到高级的复杂场景,层层递进,但对于基础薄弱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先补充一些基础知识,否则一下子跳到深度解析可能会感到吃力不讨 অবকাঠ。 比如讲到自动化和SDN的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给出了非常实用的配置示例和排错思路,这一点非常加分,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考试的“通关宝典”,更是日常工作中的“救急手册”。 整体来说,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应对企业网络中最棘手的挑战,虽然过程充满汗水,但收获绝对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好几本关于高端认证考试的资料,大多是泛泛而谈,看了等于没看。但这一套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有料”和“实在”。它对待每一个技术点,都做到了刨根问底,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生产事故的细节。 比如在深入讲解流量工程时,它不仅提到了LDP和RSVP-TE的基本原理,还细致地对比了它们在不同网络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差异,甚至连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交互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种对细节的偏执,对于准备冲击最高级别认证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另外,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也是一流的,复杂的协议报文结构、多层级的隧道封装过程,都通过清晰的流程图得以展现,不像有些资料,图示模糊不清,看得人晕头转向。 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强迫你从一个“配置执行者”转变为一个“网络架构师”,去思考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的权衡与取舍。 它不仅仅是教会你敲命令,更是塑造你解决复杂网络问题的思维框架,这是任何短平快的教程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观感是,它更像是一份为实战者准备的“作战地图”,而不是那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的教科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灰色地带”问题时的清晰度,你知道,在实际环境中,很多时候标准化的答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故障场景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庖丁解牛”,把复杂问题的根源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豁然开朗。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网络核心设备出现了一个非常诡异的路由黑洞问题,翻遍了手册都没找到头绪,最后是翻阅到这本书中关于特定路由协议在分布式环境下的特定行为描述,才找到了突破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几乎没有过多花哨的修饰词,一切都围绕着“如何实现”和“为什么这样做”展开,这种务实的态度非常符合我们这种天天和生产环境打交道的人的需求。 它没有过多地渲染CCIE认证的光环,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网络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配置细节的精确掌握上,这才是硬道理。 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网络拓扑图的视角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地看连接关系,而是能预判数据包在网络中每一步的决策过程,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评分还不错,应该是正版,材质挺好
评分给力
评分学习学习学习
评分书很新,光盘很到位。认真学习中
评分一般,包装太吝啬
评分还可以,是正版的
评分快递不满意,不仅慢,而且快递员把我的快递放在速递易,短信也没有收到,京东显示已签收,什么反馈也没有。到了晚上,给物流留的电话询问后才知道快递师傅判断出我的快递和另外一个人的快递是一家,然后把我快递和另一个快递放在同个快递箱了。无语,如果我没问,要是我老婆拿快递时发现多了一个,她可能就扔了。
评分书包装的很好
评分剩下了就看考试结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