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危重症临床思维与实践2015

呼吸危重症临床思维与实践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辰 著
图书标签:
  • 呼吸危重症
  • ICU
  • 临床思维
  • 呼吸支持
  • 机械通气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
  • 肺部疾病
  • 危重症医学
  • 呼吸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279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564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呼吸危重症实践与临床思维(2015)》共分八章:重症肺炎及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呼吸危重症永远的话题;严重免疫抑制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现实与挑战;气道阻塞性疾病:常见而并不简单;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不仅限于肺血管内;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酷似肺炎但不是肺炎;血源性感染:索源与治疗;脏器支持技术:指征与操作;肿瘤及其他相关呼吸危重症。本书收集的病例均为各家医院所精选,从诊断到治疗都颇具代表性与挑战性,资料中包含了大量图片,讨论部分对病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附有参考文献。

目录

重症肺炎及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呼吸危重症永远的话题
1.重症肺炎、急性肝衰竭并发肠道感染
2.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3.金黄色葡萄球菌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4.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5.重症军团菌肺炎
6.重症肺炎
7.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8.溶血性葡萄球菌菌血症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
9.重症肺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
10.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
1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转移性肺钙化误诊为重症肺炎
12.米索前列醇引产死胎在一例H7N9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中的应用
13.波生坦治疗顽固性低氧血症及肺动脉高压
14.人感染H7N9禽流感
15.H7N9流感病毒感染患者Ramsay Hunt综合征
16.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并重度ARDs
严重免疫抑制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现实与挑战
17.肺孢子菌合并肺曲霉菌感染
18.糖尿病合并肺部根霉菌感染
1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侵袭性毛霉菌病
20.胸膜肺毛霉菌感染
21.重症肺孢子菌肺炎
22.巨细胞病毒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部混合感染
23.HIV抗体阴性的白血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24.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
气道阻塞性疾病:常见而并不简单
2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呼吸衰竭、双侧肺动脉栓塞
26.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气道曲霉菌感染
27.声门、大气道、肺曲霉病
28.严重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致呼吸衰竭
29.术中激光致气道燃烧的救治及纤维支气管镜下的动态变化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不仅限于肺血管内
30.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31.脓毒性肺栓塞
32.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高危合并溶栓禁忌的肺栓塞患者
33.多枝腹腔静脉血栓合并消化道大出血及肺血栓栓塞
34.以空洞为表现的肺栓塞合并感染
3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栓塞
36.重症超声FEEL流程救治肺栓塞患者
37.以复发性骨囊肿、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酷似肺炎但不是肺炎
38.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Jo-1抗体综合征
39.外源性脂质性肺炎
40.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1.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并暴发性间质性肺疾病
42.以两肺弥漫性病变为表现的肺腺癌
43.酷似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44.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45.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46.成人Still病伴多浆膜腔积液和呼吸衰竭
47.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重度低氧血症——联合治疗策略
血源性感染:索源与治疗
48.甲亢危象并血源性肺脓肿
49.原发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继发肺炎
50.复杂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51.念珠菌菌血症致感染中毒性休克
脏器支持技术:指征与操作
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无创通气治疗
53.上气道梗阻致脱机拔管失败
54.重症肌无力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离困难
55.气道“假闭”法联合序贯无创通气治疗撤机困难患者
56.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交替联合CRRT治疗肾功能不全合并急性左心衰竭
57.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肺孢子菌肺炎所致严重ARDS合并气压伤
58.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治疗大气道肿物
59.体外膜肺氧合救治重症肺孢子菌肺炎
60.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单纯抗凝治疗挽救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61.体外膜肺氧合联合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
62.有创通气救治肺孢子菌肺炎患者
肿瘤相关及其他
63.原发性肺黏液腺癌
64.支架置入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
65.细胞免疫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感染患者
66.以双肺多发结节、空洞阴影为特征的原发性肺腺癌
67.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巨大脓肿
68.胰腺癌术后重症肺炎、ARDS合并液气胸误诊为急性肺栓塞
69.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所致大咯血
70.高钙血症引起Ⅱ型呼吸衰竭
71.多系统萎缩导致发热
72.成功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73.超声在重症感染所致ARDS容量评估中的应用
74.苯乙双胍致乳酸酸中毒

《生命一线:呼吸危重症监护的智慧与艺术》 本书聚焦于呼吸危重症这一复杂而极具挑战性的临床领域,深入剖析了现代呼吸危重症监护的最新进展、核心理念与关键技术。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思维框架和实践指南,帮助他们在面对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等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核心内容概览: 1. 疾病诊疗的逻辑进路: “五步法”快速评估: 强调在急诊和ICU环境中,如何通过迅速而系统地评估患者的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状态和潜在病因,为后续的决策打下坚实基础。这包括对呼吸频率、潮气量、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系统体征的细致解读。 鉴别诊断的精细化: 针对常见的呼吸危重症,提供清晰的鉴别诊断思路,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多个维度,引导读者剥丝抽茧,快速锁定最可能的病因。例如,在考虑ARDS时,如何区分其与心源性肺水肿、肺栓塞、急性肺损伤等。 病情严重程度的量化评估: 介绍多种常用的病情评分系统(如APACHE II、SOFA、GCS等),并结合临床实践,解释如何在动态监测中利用这些工具评估患者预后,指导治疗强度。 2. 呼吸支持技术的精要解析: 无创通气(NIV)的艺术: 详细阐述NIV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适应证、禁忌证、模式选择(CPAP、BiPAP)、参数设置、界面选择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重点解析NIV如何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降低呼吸功,促进气体交换,以及其对减少机械通气依赖的意义。 有创机械通气的策略: 深入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通气模式(容量控制、压力控制、容量保证压力支持等)的选择与优化,并详细讲解如何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氧合/通气情况,精准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PEEP)等关键参数。 高级通气技术的应用: 介绍并分析了高频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高级呼吸支持技术在特定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时机、技术要点、风险管理以及随访注意事项。 3. 多系统协同管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 强调呼吸危重症患者往往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详细介绍了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休克类型(如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分布性休克)制定个体化的复苏和支持方案。 液体管理与容量调控: 讲解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如ARDS、脓毒症)的液体管理策略,平衡正性和负性液体平衡的利弊,以及如何利用容量反应性指标指导液体输注。 早期营养支持: 强调早期、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加速康复的重要性,并提供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原则。 镇静镇痛与谵妄管理: 探讨合理镇静镇痛方案的设计,如何评估和管理ICU谵妄,以减少其对预后的负面影响。 感染控制与抗菌治疗: 强调呼吸道感染在危重症中的高发性和致病性,提供病原学诊断的策略,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剂量调整和疗程管理。 4. 危重症的特殊挑战与前沿探索: ARDS的精细化管理: 深入解析ARDS的病理生理机制,重点介绍低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吸入性一氧化氮(iNO)等策略的应用,以及近期在ARDS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危重症哮喘与COPD急性加重: 针对这两种常见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提供详细的诊断、药物治疗、呼吸支持以及出院后管理的指导。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与诊疗: 探讨VAP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 拔管策略与呼吸机撤机: 详细阐述评估患者脱机能力、选择撤机模式、应对拔管失败的策略,以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力求科学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量引用了近年来国际权威指南和重要临床研究的结论。我们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引导读者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临床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信本书将成为呼吸危重症领域医护人员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助您在生命一线,以更坚定的信心、更精湛的技术,守护患者的生命通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是为我这样的“临床实干家”量身定做的。它没有冗长的理论铺垫,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而是直击临床痛点,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传授解决问题的关键。我是一名经验尚浅的主治医师,在面对一些疑难危重症患者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时,更是手足无措。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套清晰的“作战手册”。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危重症的诊断标准,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在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评估、监测和干预。书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提示,总能在关键时刻提醒我可能忽略的细节,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我记得有一次,一位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突然不稳定,我们一度束手无策。当我翻开这本书,找到了关于“ARDS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的章节时,我仿佛找到了方向。书中对于不同液体管理策略的权衡,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与剂量调整,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如何“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它鼓励我从宏观层面去把握患者的整体状况,并根据动态变化进行精细化的调整。这本书让我对呼吸危重症的理解,从“点”到“面”,再到“立体”发生了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空白。长期以来,我在处理一些疑难杂症的呼吸危重症患者时,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能够指导我进行深度思考的框架。很多时候,我只能依靠零散的知识和经验来应对,效率不高,也容易出现遗漏。而《呼吸危重症临床思维与实践》,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思维导航”。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疾病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思考”这些疾病。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诊断思路可视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脉络和诊断逻辑。例如,在处理一位突发呼吸衰竭的患者时,书中提供的鉴别诊断思路,让我能够系统地考虑各种可能性,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一步步地排除或确认。这比我以往那种“想到哪儿问到哪儿”的方式,效率和准确性都大大提高。而且,书中对于机械通气相关的知识讲解得尤为深入,不仅仅是模式的介绍,更包括了各种模式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参数设置的优化策略。这让我对机械通气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通气模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使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给临床一线医生带来了一线曙光。我所在的医院,呼吸系统疾病一直是急诊和重症监护室(ICU)的主要收治病种,尤其是一些疑难复杂病例,常常让年轻医生束手无策,即便是有经验的医生,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也需要快速检索和学习。我记得前阵子有一个年轻患者,突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我们尝试了各种治疗手段,但效果都不理想。当时我脑子里闪过了很多可能性,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来指导我的决策。后来,在翻阅了这本书后,我仿佛找到了“定海神针”。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抽丝剥茧,找到疾病的本质;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书中提供的那些思维导图和决策树,对于我这种习惯于逻辑推理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每次遇到棘手的病例,我都会立刻翻开这本书,按照书中的思路去分析,感觉自己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书中也提到了许多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让我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现成的答案,更在于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优秀的呼吸危重症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我一直觉得,呼吸危重症的领域,就像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迷宫,而这本《呼吸危重症临床思维与实践》,就是帮助我们走出迷宫的地图。它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讲解,更多的是以一种案例驱动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临床场景中。我尤其喜欢书中的那些“病例分析”部分,作者通过对真实病例的深入剖析,一步步地展示了他们是如何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如何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这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的医生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曾经在抢救一名重症肺炎患者时,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太快,我们一度陷入了被动。当时我脑子里闪过书中的一个类似病例,患者在早期表现出与我们遇到的情况非常相似的症状,但后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并发症。正是因为回忆起了书中的提示,我们提前做好了防范,避免了类似的悲剧发生。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实践”二字,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呼吸支持技术、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与优化、以及药物的精准应用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我们临床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时刻在我们身边,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危重情况。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呼吸科医生,我深知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技术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无法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而《呼吸危重症临床思维与实践》这本书,就像是一座“移动的医学课堂”,将顶尖专家的经验和智慧,以一种易于学习的方式,传递给了我们。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以终为始”的叙述方式,它不是先讲理论,而是先抛出一个临床难题,然后引导读者一步步地去思考如何解决。这种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书中的许多案例,都贴近基层实际,很多我在临床上遇到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解答和启示。比如,关于早期肺纤维化患者的鉴别诊断,书中提供的细致的评估流程和影像学解读要点,对于我这样的基层医生来说,非常有帮助。而且,这本书还特别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基层医院尤为关键,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整合内科、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复杂的病情。我把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几乎每天都会翻阅,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即使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评分

还算可以

评分

好书

评分

货已收到?书不错

评分

还算可以

评分

正品正版,印刷质量不同!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还算可以

评分

正品正版,印刷质量不同!

评分

还算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