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儒勒·凡尔纳 著,陈筱卿 译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冒险故事
  • 家庭
  • 成长
  • 勇气
  • 友谊
  • 格兰特船长
  • 神秘岛
  • 生存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82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0881
品牌:创美工厂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5
字数:39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李玉民、陈筱卿、苏福忠、李文俊、刘引梅、王焕生、高中甫、关惠文、缪哲、张玲、张扬、郑海凌……一流的翻译家与教育专家,共同编译传世经典!

绿色无铅的印刷,环保护眼的纸张,疏朗的版式,给孩子一堂轻松的阅读课,为孩子的眼睛保驾护航!

知识的深度无法化繁为简,让文学散发出原有的力量。读全译本名著,去伪存真,让孩子体会到文学之美,给孩子没有缺失的未来。


内容简介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邓肯号”船主格雷那万得到两年前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请求英国政府派谴船只去寻找。英国政府对苏格兰人一直是歧视的,竟拒绝了他的请求。格雷那万毅然决定自行组队,亲自去完成这一事业。他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穿过南美洲的草原,横贯澳洲内地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敢,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本书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的现象,对殖民制度提出了控诉,对那些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表示了同情。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19 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总共创作了66 部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集,主要作品有《气球上的五星期》《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漂逝的半岛》《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目录

译者序/1


上 卷


第一章 双髻鲨/3

第二章 三封信件/8

第三章 玛考姆府/16

第四章 格里那凡夫人的建议/22

第五章 “邓肯号”启航/28

第六章 六号舱房的乘客/33

第七章 巴加内尔的来龙去脉/40

第八章 “邓肯号”上又添了一位侠肝义胆的人/45

第九章 麦哲伦海峡/52

第十章 南纬37°线/61

第十一章 横穿智利/69

第十二章 凌空一万二千英尺/75

第十三章 从高低岩下来/81

第十四章 天助的一枪/89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西班牙语/95

第十六章 科罗拉多河/101

第十七章 南美大草原/109

第十八章 寻找水源/118

第十九章 红狼/126

第二十章 阿根廷平原/135

第二十一章 独立堡/142

第二十二章 洪水/148

第二十三章 像鸟儿一样地栖息在大树上/155

第二十四章 依然栖息在树上/163

第二十五章 水火无情/170

第二十六章 大西洋/175


中 卷


第一章 返回“邓肯号”/183

第二章 云中山峰/190

第三章 阿姆斯特丹岛/194

第四章 巴加内尔与少校打赌/199

第五章 印度洋的怒涛/207

第六章 百努依角/214

第七章 一位神秘水手/219

第八章 到内陆去/226

第九章 维多利亚省/231

第十章 维迈拉河/236

第十一章 柏克与斯图亚特/241

第十二章 墨桑线/248

第十三章 地理课的一等奖/254

第十四章 亚历山大山中的金矿/261

第十五章 《澳大利亚暨新西兰报》消息/267

第十六章 一群“怪猴”/273

第十八章 百万富翁畜牧主/280

第十八章 澳洲的阿尔卑斯山/287

第十九章 急剧变化/294

第二十章 ALAND——ZEALAND/302

第二十一章 心急如焚的四天/310

第二十二章 艾登城/317


下 卷


第一章 “麦加利号”/327

第二章 新西兰的历史/333

第三章 新西兰岛上的大屠杀/338

第四章 暗礁/344

第五章 临时水手/350

第六章 吃人的习俗/355

第七章 一行人到了本该避开的地方/358

第八章 所在之处的现状/363

第九章 往北三十英里/369

第十章 民族之江/374

第十一章 道波湖/381

第十二章 酋长的葬礼/389

第十三章 最后关头/394

第十四章 禁山/400

第十五章 锦囊妙计/407

第十六章 腹背受敌/412

第十八章 “邓肯号”缘何出现/418

第十八章 审问/424

第十九章 谈判/429

第二十章 黑夜中的呼唤/436

第二十一章 塔波尔岛/444

第二十二章 巴加内尔最后又闹了个笑话/452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双髻鲨



1864年7月6日,东北风呼啸,一条豪华游轮开足马力,在北海峡全速航行着。尾樯上悬挂着的英国国旗在迎风招展。主桅杆上悬挂着一面小蓝旗,用金线绣着两个鲜艳夺目的字母:E.G.。字母上方还有公爵的徽记。这条游轮名叫“邓肯号”,船主爱德华·格里那凡爵士不仅是英国贵族院苏格兰十二位元老中的一位,而且还是享誉英伦三岛的大英皇家泰晤士河游轮协会最著名的一位会员。

此刻,格里那凡爵士与其年轻的夫人海伦以及一位表兄弟麦克那布斯少校都在“邓肯号”上。

“邓肯号”刚刚造好下水,在进行它的处女航。它已驶到了克莱德湾外几海里处,正要返回格拉斯哥。当船驶近阿兰岛海面时,瞭望台上的水手突然报告,说是有一条大鱼正尾随于船后的水波之中。船长约翰·孟格尔立刻派人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格里那凡爵士。后者便带着麦克那布斯少校一起来到艉楼,询问船长那是一条什么鱼。

“说真的,阁下,”约翰·孟格尔回答道,“我想那是一条巨大的鲨鱼。”

“这片海域也有鲨鱼?”格里那凡爵士惊呼道。

“肯定有,”船长又说,“这种鲨鱼叫天秤鱼,它出没于任何温度的海域。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就是一条天秤鱼!如果阁下恩准,尊夫人也想观赏一番奇特的捕鱼方法,我们立刻就能得知它是何物了。”

“您意下如何,麦克那布斯?”格里那凡爵士问少校,“不妨试一试?”

“您愿意的话,我也赞成。”少校平静地回答道。

“另外,”约翰·孟格尔又说道,“这种可怕的鲨鱼数量极多,捕杀不尽,我们正好遇上这个机会,既可除去一害,又可观赏到动人的一幕。何乐而不为?”

“那好吧,就捕捉吧。”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

爵士随即派人前去通知夫人。海伦夫人对此也颇感兴趣,便兴冲冲地来到了艉楼上,准备观赏这动人的一幕。

海上风平浪静,海水清澈;大家清楚地看到那条大鲨鱼在海里蹿上蹿下地迅速游动着。只见它忽而潜入水下,忽而又跃出水面,动作矫健,勇猛无比。约翰·孟格尔船长逐一地下达命令。水手们按照船长的命令,把一条粗粗的绳子从右舷抛入水中,绳头上有一只大钩子,钩子上串着一大块腊肉。那鲨鱼虽远在五十码以外,但却立即闻到了腊肉那诱人的香味,只见它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过来。霎时间,它便游到游轮附近。只见它那灰黑灰黑的双鳍在猛烈地击打着海水,尾鳍则在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径直地冲那块腊肉而去。它那两只突出的大眼睛,欲火直冒,贪婪尽显其中。当它翻转身子时,只见那张大嘴大张开来,四排大白牙显现在人们的眼前。它的脑袋又宽又大,如同一把安在长柄上的双头铁锤。约翰·孟格尔船长没有看错,它果然就是鲨鱼中最贪馋的那种鲨鱼,英国人称它为“天秤鱼”,而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人则称它为“犹太鱼”。

“邓肯号”上的乘客们和水手们全都直勾勾地盯着那头大鲨鱼,只见它一下子便冲到钩子旁,突然一个打挺,身子一滚,吞下鱼钩,腊肉落入口中,粗绳被拉直,鲨鱼被钩住了。水手们赶忙转动帆架末端的辘轳,把那庞然大物吊了上来。鲨鱼发现自己已脱离水面,便更加奋力地挣扎起来,蹦跳不止。水手们见状,立刻又用另一根粗绳,打成一个活结儿,套住它的尾部,使之动弹不得。随即,鲨鱼很快地被吊上船来,抛在甲板上。一个水手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猛地一斧头下去,砍断了鲨鱼的尾巴。

捕捉巨鲨的一幕宣告结束;那庞然大物失去了威风,没什么可怕的了;水手们报仇雪恨的心情得以平复,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尚未得到满足。按照惯例,捕捉到鲨鱼之后,必须给它开膛破肚,在它的肚子里寻觅一番,因为鲨鱼什么都吃,水手们希望能够从其肚腹之中寻找到一点意外之物,再说,他们的这种希望并非次次落空。

格里那凡夫人不愿意观赏这种恶心的“搜索寻觅”,便独自回到自己的舱房去了。鲨鱼仍躺在甲板上喘息着;它身长约有十英尺,体重大约有六百多磅,这在鲨鱼中并不算太长太重,但是,天秤鱼仍旧可以归为鲨鱼中最凶猛的一种。

水手们立刻三下五除二地把这头鲨鱼给开了膛。鱼钩倒是被吞进了肚里,却不见它肚里有什么东西,足见这条庞然大鱼已经许久未曾进食了。水手们大失所望,正要将其残骸抛入海中,水手长却突然发现它的肚腹中有一样粗糙的东西。

“嗨!那是什么?”水手长叫喊道。

“那是块石头,”一个水手回答说,“它吞下石头好保持身体平衡。”

“瞎说!”另一个水手说道,“那是一枚打进这混蛋肚子里的连环弹,它还没来得及消化呢。”

“你们都在胡猜什么呀,”大副汤姆·奥斯丁反驳道,“你们难道没有发现,这家伙是个醉鬼,它喝光了酒不算,还把酒瓶子也给吞进肚子里了。”

“什么!”格里那凡爵士惊呼道,“鲨鱼肚子里有只瓶子?”

“货真价实的一只瓶子,”大副回答道,“不过,这只瓶子显然不是从酒窖里取出来的。”

“那好,奥斯丁,”格里那凡爵士说道,“您把瓶子取出来,要小心点儿,海上漂流的瓶子里往往都装着重要的信件。”

“你还真的相信?”麦克那布斯少校说道。

“至少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

“嗨!我不同您抬杠了,”少校道,“也许瓶子里有什么秘密。”

“我们很快就能知晓。”格里那凡爵士说完又连忙问道,“怎么样,奥斯丁?”

“喏,瞧。”大副举着他没少费周折刚从鲨鱼肚子里取出来的那件模糊的东西说。

“好,”格里那凡爵士说道,“让人把它洗干净,送到艉楼来。”

奥斯丁受命照办,把那东西洗干净,送到方形厅,放到桌子上。格里那凡爵士、麦克那布斯少校、约翰·孟格尔船长,同桌而坐。一般而言,女人比男人更好奇,所以海伦夫人也围了上来。

在海上,一点点小事也会被看作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大家寂然无声地待了一会儿,都在以目探视,心想这玩意儿里面究竟装的是个什么东西?是遇难船只的求救信?还是一个航海者寂寞难耐,胡乱写的一封无关紧要的信?

格里那凡爵士立刻动手检查瓶子,想弄个水落石出。他就像是一位在寻找重要案件线索的英国检察官似的,认真仔细,专心致志地检查着。格里那凡爵士并不是在故弄玄虚,他这么仔细是对的,因为表面上看并不重要的东西,往往会藏有破案的重大线索。

格里那凡爵士先从瓶子的外部检查起。这是一只细颈瓶,瓶口玻璃很厚,上面还缠着铁丝,只是铁丝已经上锈了。瓶壁也很厚,能承受大气压力,一看就知道那是法国香槟省生产的,阿依或埃佩尔奈的酒商爱拿这种酒瓶敲击椅衬档,椅衬档被敲断了,可酒瓶却仍然完好无损。现在的这只瓶子在海上不知漂了多久,不知被撞击了多少次,却仍没有破裂,可见其结实程度有多么惊人。

“这是克里格酒厂的酒瓶。”少校脱口而出。

少校是这方面的行家,他的判断没有人怀疑。

“亲爱的少校,”海伦夫人答道,“如果不知它从何处而来,光知道它的出处,看来并不重要。”

“很快就会弄清楚的,我亲爱的海伦,”爱德华爵士回答道,“我们已经可以肯定它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漂过来的。您看,瓶子外面这层固化物质,已经接近于矿石了,那是因为长期在海里泡着,受到腐蚀的缘故。它在被鲨鱼吞进肚子里之前,就已经在海里漂流了很长时间了。”

“我完全同意您的分析,”少校接嘴说,“瓶子外面结了厚厚的杂质,就表明它已经漂流了很久很久了。”

“它究竟是从哪儿漂来的呢?”格里那凡夫人急切地问。

“您先别着急,我亲爱的海伦,先得等一等,研究这瓶子得有耐心。除非我判断错了,否则这个瓶子很快就会给我们解开谜团的。”

格里那凡爵士一边这么说着,一边开始刮擦封在瓶口的那层坚硬的物质。没多一会儿,瓶塞便露了出来,不过,已经被海水侵蚀得不成模样了。

“真可惜,”格里那凡爵士说,“即使瓶子里藏着信函,字迹也一定模糊难辨了。”

“很有可能。”少校附和道。

“不过,我倒也认为,”格里那凡爵士又说,“如果瓶口塞得不紧,瓶子扔进海里会立即沉底的,幸好鲨鱼把它吞进肚子里去,带到了‘邓肯号’上来。”

“这是肯定的,”约翰·孟格尔船长应声道,“不过,要是我们在它漂在海上时就将它捞上来的话,就能确定其经纬度,可以研究一下气流和海流的方向,判断出瓶子在海上漂流的路线了。可是,我们是从鲨鱼肚子里把它取出来的,这就无法判断这些情况了。”

“我们先看看再说吧。”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

这时候,他小心谨慎地拔出了瓶塞,一股海腥味立刻在艉楼里弥漫开来。

“是什么东西?”海伦夫人以她那女性惯有的急切心情迫不及待地问道。

“没错!”格里那凡爵士说道,“我没有猜错!是信件!”

“信件!信件!”海伦夫人惊呼道。

“可是,”格里那凡爵士说,“因为纸受潮,全都粘在瓶颈上了,没法取出来。”

“那就把瓶子砸碎。”麦克那布斯少校提议说。

“我倒是希望让瓶子保持原样,完好无损。”格里那凡爵士说。

“我赞成这个意见。”少校随即转变了态度。

“当然,不砸碎瓶子更好,”海伦夫人说,“不过,瓶子里面的信要比瓶子本身更加重要,因此,应该退而求其次。”

“阁下,只需将瓶颈敲掉,里面的东西就可以完完整整地取出来了。”约翰·孟格尔提议道。

“说得对!就这么办,我亲爱的爱德华。”海伦夫人大声说道。

其实,也只能采取这个办法了。所以,尽管格里那凡爵士很不乐意,也只好把那只宝贵的瓶子的瓶颈敲掉。还必须用榔头来敲,因为瓶子上的那层杂质已经坚硬得如同花岗岩一般了。不一会儿,瓶颈被敲碎,散落在桌子上;大家立刻看到有几张纸粘在了一起。格里那凡爵士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从瓶中抽出来,一张一张地揭开,摊放在桌子上。海伦夫人、少校和船长围在了他身旁。


前言/序言

译者序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作为科幻小说大师而享誉全世界。

19世纪的最后25年,科学幻想十分流行,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写了大量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希望自己笔下的主人公,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体现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资产阶级的不同之处。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邓肯号”船主格里那凡得到两年前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只去寻找。英国政府对苏格兰人一直是歧视的,竟拒绝了他的请求。格里那凡毅然决定自行组队,亲自去完成这一事业。他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穿过南美洲的草原,横贯澳洲内地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敢,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本书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的现象,对殖民制度提出了控诉,对那些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表示了同情。


陈筱卿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故事梗概: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一部围绕着一群充满冒险精神的人物,为寻找一位失踪船长的故事展开的引人入胜的叙事。故事的核心是一封来自失踪的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这封信在海面上漂流,最终被一位富有的苏格兰贵族,麦克纳布斯先生截获。这封信的破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信件的部分内容丢失,而且是以三种不同的语言写成。然而,通过不懈的努力,信中的重要信息被挖掘出来,指向了南纬37度43分。 这封信的出现,立即点燃了麦克纳布斯先生心中蕴藏已久的冒险热情,也勾起了人们对格兰特船长和他的船只“丹达比号”的好奇。然而,真正将整个故事推向高潮的是,信中还提到了船长的一对儿女,罗伯特和玛丽。这对年轻的兄妹,身世坎坷,急切地渴望找到他们失踪的父亲,为他的归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麦克纳布斯先生,一位极富正义感和热心肠的绅士,深切同情这对不幸的兄妹。他不仅慷慨地承担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所有费用,还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探险队,誓要将格兰特船长从未知的水域中营救出来。这支队伍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船员,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怀揣着共同的目标——找到格兰特船长,并带他安全回家。 探险队的旅程充满了艰辛与未知。他们首先出发前往苏格兰,在那里,他们遇到了更为详细的关于格兰特船长的线索。在苏格兰的陆地上,他们收集到了更多的信息,了解到格兰特船长是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以其勇敢和对大海的热爱而闻名。他的失踪,对于认识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破译信件的线索,将探险队的目光引向了南半球。他们乘坐着麦克纳布斯先生名下的“邓肯号”帆船,开始了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海上征程。这艘船,经过精心的准备和人员的配置,装备精良,能够应对各种海上风险。 他们的第一站是位于南美洲东海岸的南美洲。在广袤的土地上,他们需要依据信件中含糊不清的指示,寻找更多的线索。南美洲的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这为他们的搜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穿越了茂密的丛林,攀登了险峻的山脉,在稀疏的草原上跋涉,每一次的探索都充满了危险与未知。 在南美洲的探险过程中,他们结识了热情的当地居民,也遭遇了凶猛的野生动物。他们发现了关于格兰特船长可能经过的踪迹,但这些线索总是若隐若现,如同海市蜃楼,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每一次的希望,都伴随着新的谜团。 他们的搜寻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地点。在接下来的航程中,探险队又将目标锁定在太平洋的广阔水域。太平洋,以其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浩瀚无垠的水域而闻名,对于探险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穿越了赤道,经历了风暴的洗礼,在无垠的海洋中寻找着那飘渺的希望。 在太平洋的各个岛屿上,探险队继续着他们的搜寻。他们遇到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了解了不同区域的海上传说,试图从这些传说中捕捉到一丝关于格兰特船长的信息。每一位新的人物出现,每一次的遭遇,都可能为探险队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线索。 故事中的人物,比如睿智而经验丰富的船长约翰·玛杰,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为队伍提供方向和支持。还有那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爱德华·格兰特,他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但他的存在,始终提醒着人们此次探险的真正目的。 在整个探险过程中,探险队经历了许多考验。他们遭遇了恶劣的天气,比如狂风暴雨,海上的巨浪,这些都让他们的航行变得异常艰难。他们也曾面临食物和水源的短缺,以及船只可能遭受的损坏。然而,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困难。 探险队员之间的合作与信任,是他们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他们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危险,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失败的沮丧。这种深厚的友谊,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随着探险的深入,他们也逐渐了解到,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旅程,不仅仅是为了营救一个人,更是一次关于勇气、坚持和人性的探索。这群人,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或者说是为了一个渺茫的希望,愿意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动容的事情。 最终,探险队的努力是否会有回报?格兰特船长是否能够被找到?他的命运究竟如何?这些问题,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牵引着读者的心弦,让他们跟随探险队的脚步,一同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故事的高潮,往往是在最绝望的时刻,最意外的转机出现。这种情节设计,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作者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精心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探险队员们的艰辛和期待。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海上冒险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亲情、友情、勇气和毅力等主题。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只要心怀希望,并为之不懈努力,就有可能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最终,故事的结局,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以及对美好结局的期盼。它让我们相信,善良和坚持,终将得到回报。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阅读体验,那一定是“辽阔”。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广袤无垠,更是精神层面的无限延展。作者似乎对人类历史的纹理有着非凡的敏感度,他笔下的人物命运,常常被置于一个巨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他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与时代洪流紧密相连。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文化冲突时的克制与尊重,没有简单地将一方描绘成“蛮夷”,另一方描绘成“文明”,而是展现了不同生存哲学之间的张力与互补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但通过作者精心的引导,那些看似遥远的习俗和信念,却又在某个瞬间与我自身的经验产生了共鸣。这种跨越时空与文化藩篱的连接感,是阅读的至高享受。它不仅提供了故事,更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透镜,视野被极大地拓宽,让人在合上书本后,对周围的现实世界也多了一层审视的目光。

评分

从结构上看,这部小说的叙事线索的处理堪称教科书级别。它巧妙地运用了多重时间维度的交织,过去、现在与某种预示性的未来片段,在关键节点上相互映照,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非线性的叙事并没有让故事变得晦涩难懂,反而是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体验。每当读者以为自己掌握了故事的走向时,作者总能通过一个视角转换或是时间线的跳跃,立刻推翻既有的认知,将情节导向一个全新的、却又合乎逻辑的境地。这种叙事上的“欺骗性”,高明之处在于,它服务的不是炫技,而是为了更深刻地揭示主题——即记忆的不可靠性与真相的碎片化本质。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侦探,在迷雾中拼凑线索,每一次成功的解读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更值得称道的是,即便是背景设定的宏大复杂,作者也从未忘记对核心情感的聚焦,技术层面的精湛与情感层面的真挚做到了完美的平衡。

评分

这部作品的叙事张力着实令人屏息,仿佛作者手中的笔就是一支无形的指挥棒,精准地调动着读者的情绪起伏。它没有采用那种宏大叙事下的平铺直叙,而是选择了深入到个体命运的肌理之中,去描摹那些细微的挣扎与瞬间的辉光。我尤其欣赏它对环境描写的细腻处理,那些文字不仅仅是背景的堆砌,它们本身就带有了生命和情绪,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奇妙的共振。比如,当主人公面临抉择的关头,周遭天气的骤变或是光影的移转,都仿佛是宇宙在对他低语,给予或沉默的肯定。这种将自然力量融入人性冲突的写法,使得故事的层次感陡然增加,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上升到了个体在宿命与自由之间的艰难求索。阅读过程如同攀登一座错综复杂的山峦,每一次转折都伴随着对前路更清晰的认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物件,最终都会在关键时刻闪现出不容忽视的象征意义,足见作者布局之深远,对情节发展的掌控力简直如同鬼斧神工,让人在合上书卷后,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久久不散的震撼余韵。

评分

老实说,我通常对那种故作高深的文学作品提不起太大兴趣,但这一本却是个例外。它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一种令人惊异的穿透力。叙述者似乎没有刻意去雕琢辞藻,反而像一个老人在炉火旁,慢悠悠地讲述着一件发生很久远、却至今仍清晰可见的往事。这种真诚感,直接绕过了我的理性防御,直抵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书中对人性的洞察尤其犀利,它没有将角色塑造成非黑即白的符号,每个人物都沾染着尘世的烟火气,有着可以被理解的软弱和无可奈何的挣扎。我常常会因为一个配角的悲剧性命运而感到心痛,因为他们的遭遇太过于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我身边某个被遗忘的角落。整本书读下来,我没有感受到那种刻意的煽情,但泪水却在不经意间滑落。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去批判世界,而是如何以一种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姿态,去接纳世界的不完美,以及我们自己内心的缺憾。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生活之书”。

评分

这是一部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体会其精妙之处的作品。初读时,你会被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充满异域风情的场景所吸引,但等你沉浸其中,就会发现那些外部的冒险只是包裹在最外层的糖衣。真正的核心,是作者对权力、责任与传承的深刻哲学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无论身居高位还是卑微如尘埃,都在探讨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究竟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多大的代价?作者通过一系列高风险的境遇,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于“继承”这一主题的处理,它不仅仅是财产或头衔的转移,更是一种精神负担的代际传递。书中对于这种沉重感的描绘是如此细腻,以至于你读到最后会感到一种释然的疲惫,仿佛自己也陪着角色走完了这段漫长而艰辛的历程。这种将思辨性思考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并让它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能力,是区分平庸与伟大作品的关键所在。

评分

非常不错,下下次再来吧

评分

书是好书,只是没时间看,慢慢来吧

评分

阅读节统一买的,便宜,包装也不错啦

评分

送货速度快,看起来不错。

评分

正版图书,非常好,很实用,到货快!

评分

刚刚收到,还没看,感觉挺不错的,纸张感觉有点薄。其他的过段时间再评价。

评分

好书,孩子很喜欢

评分

书不错,字迹清晰,搞活动买了好多本,京东物流到货很快。

评分

很好的书,孩子很喜欢看,Goo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