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宏观)(原书第5版)

经济学(宏观)(原书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R.格伦·哈伯德(R.Glenn Hubbard),[美] 安东尼 P.奥布赖恩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曼昆
  • 教材
  • 大学教材
  • 经济学原理
  • 第五版
  • 宏观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入门
  • 原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09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325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章教材经典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倾心力作,美国高校广泛流行的经济学教材新典范!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中大等名家全力推荐

内容简介

  全书以非常清晰的主题结构,从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等方面阐述了经济学的原理。第5版更加强调经济学原理在当前经济事件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作者浓墨重笔,从危机起源、宏观经济政策、政策效果等多方面及多角度予以阐述。

作者简介

  R.格伦·哈伯德(教授、学者和政策制定者)R. 格伦· 哈伯德(R. Glenn Hubbard)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和Russell L. Carson金融经济学教授,同时他还是哥伦比亚文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此外,他还担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并且是多家公司的董事,这些公司包括: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Black Rock Closed-End Funds、KKR Financial Corporation以及大都会人寿。他还曾在Capmark Financial、Duke Realty、Information Services Group和Ripplewood Holdings中担任董事一职。哈伯德教授1983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他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1991~1993年担任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如今则是无党派资本市场监管委员会的联席主席。哈伯德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公共经济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公司理财、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以及公共政策。哈伯德教授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这些杂志包括:《美国经济评论》、《布鲁金斯经济活动论文集》、Journal of Finance、《金融经济学杂志》、《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经济学季刊》、《兰德经济学杂志》以及《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和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杂志。他的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和许多私人基金会的资助。
  安东尼 P. 奥布赖恩(获奖教授和学者)安东尼 P. 奥布赖恩(Anthony P.O’Brien)是利哈伊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于198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教授经济学原理课程已经超过15年。奥布赖恩教授曾获利哈伊大学优秀教师奖。他曾担任Diamond经济学教育中心主任、Dana基金会冠名教授。他是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产业管理研究生院的访问教授。奥布赖恩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美国汽车产业的演变、美国经济竞争力的源泉、美国贸易政策的发展、大萧条的起因、白人与黑人收入差异的原因等。奥布赖恩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多个学术期刊,其中包括:《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Industrial Relations、《经济史杂志》以及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他的研究获得多家政府机构和私人基金会的资助。除了教学和写作,奥布赖恩教授还担任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的编委。

目录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译者序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增长
第1章 GDP: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度量
1.1 以国内生产总值度量总产出 4
1.2 GDP是否度量了我们希望它度量的对象 10
1.3 实际GDP和名义GDP的比较 13
1.4 度量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其他指标 15
本章小结 17
本章总结和问题 17
第2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 23
2.1 失业率、劳动力参工率和就业人口比率的度量 24
2.2 失业的种类 31
2.3 对失业的解释 34
2.4 度量通货膨胀 35
2.5 使用价格指数来调整通货膨胀效应 38
2.6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比较 39
2.7 通货膨胀是否对经济施加了成本 41
本章小结 43
本章总结和问题 44
第3章 经济增长、金融系统和经济周期 52
3.1 长期经济增长 53
3.2 储蓄、投资和金融系统 59
3.3 经济周期 65
本章小结 72
本章总结和问题 72
第4章 长期经济增长:源泉和政策 77
4.1 历史上全世界的经济增长 78
4.2 是什么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 81
4.3 美国的经济增长 86
4.4 为什么不是全世界的国家都富裕 88
4.5 经济增长政策 95
本章小结 97
本章总结和问题 97
第二部分 短期经济波动
第5章 短期的总支出和总产出 106
5.1 总支出模型 107
5.2 经济中总支出水平的决定 109
5.3 绘制宏观经济均衡图 119
5.4 乘数效应 124
5.5 总需求曲线 128
本章小结 130
本章总结和问题 130
附录5A 宏观经济均衡的代数表达 135
第6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137
6.1 总需求 138
6.2 总供给 144
6.3 长期和短期的宏观经济均衡 149
6.4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53
本章小结 157
本章总结和问题 157
附录6A 宏观经济思想的不同学派 163
第三部分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第7章 货币、银行和联邦储备系统 168
7.1 什么是货币,我们为什么需要货币 169
7.2 货币在今天的美国如何被度量 172

精彩书摘

  《经济学(宏观)(原书第5版)》:
  一些财政政策措施是为了达到稳定经济的短期目标。另一些财政政策措施是为了施加扩大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提高经济增长率等长期影响。因为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影响的是总供给而不是总需求,它们有时被称为供给经济学。大多数试图增加总供给的财政政策措施使用的方法是通过改变税收来增加工作、储蓄和创业的激励。
  9.7.1税收政策的长期影响
  一项经济活动税前回报和税后回报之差被称为税收楔子(taxwedge)。税收楔子是由边际税率决定的。边际税率是每一额外增加的美元收入必须要支付的税收。举例来说,美国的联邦所得税有好几个税级,税级是某一个税率所适用的收入范围。在2013年,对于某一个纳税人,他年收入的第1个8925美元的税率是10%。税率随着更高的税级而上升,一直到年收入高于400000美元的39.6%的税率。假设你的工资是20美元/小时。如果你的边际收入税率是25%,那么你的税后工资就是15美元,即税收楔子是5美元。在微观部分讨论需求一供给模型时,我们看到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增加会导致供给增加。因此我们预期通过削减边际收入税率来降低税收楔子会导致更大的劳动供给数量,因为税后工资变得更高了。类似地,我们在第3章看到,所得税率的降低会增加储蓄的税后回报率,从而导致可贷资金供给的增加、更低的均衡利率和投资支出的增加。一般来说,经济学家相信任何经济活动(如工作、储蓄、投资或创办新企业)的税收楔子越小,这项经济活动就会发生得越多。当工人、储蓄者、投资者或企业家由于税收变动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时,经济学家说发生了对税收变动的行为反应。
  ……

前言/序言

  我们在这个新版本中采用的方法和10多年前出版第1版时一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本完整地涵盖经济学各领域,同时包括许多现实世界例子的教材。我们的目标是用现实中的案例来教授经济学。自从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我们收到了来自使用本教材的学生和教师们积极的回应,他们提出的建议帮助这本书进一步成为经济学教材畅销书。世界经济形势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在新版教材中对现实案例进行了更新。
  第5版的新内容尽管我们将知识应用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这一基本方法保持不变,但这个新版本已经被彻底地修改过了。
  1.各章节变动一览第1章,“GDP: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度量”,包括了一个对2013年修订的GDP计算方法的新讨论。新版本增加了一个新的“建立联系——将LadyGaga的更多创作成本加入GDP”。这个新内容说明了美国经济分析局对研发花费采取的新处理方法,这个新处理方法将艺术作品创作时期的花费包括进研发。
  第4章,“长期经济增长:源泉和政策”,包括了一个新的小节“美国是否正在走向另一轮生产力增长放缓”,其中有几位经济学家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悲观的预测。这个新的小节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讨论。
  第6章,“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在章节末尾附录关于宏观经济学各学派思想的介绍中加入了对奥地利学派的介绍。
  第7章,“货币、银行和联邦储备系统”,包括了一个关于公开市场操作的修订过的讨论。作为对一些教师要求的回应,我们现在使用T型账户来说明公开市场操作。
  第8章,“货币政策”,包括了一个关于“美联储预测”的新小节。美国经济从2007~2009年衰退中恢复的速度令人失望,这导致了更多的对宏观经济预测的兴趣。在这个新的小节以及这个新版本的其他地方,对与这个题目有关的内容我们都进行了扩展。
  第9章,“财政政策”,关于2009年一揽子刺激政策的辩论有一个修订过的讨论,其中包括了一些新数据。
  第12章,“国际金融体系”,就欧元的现状有一个修改过的讨论,其中包括了一个新的“建立联系——为什么冰岛能从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
  2.对各章节的其他改动相对于上一版,新版本的开篇案例中所有的公司案例要么是被新的公司案例替代了,要么是用新的公司信息进行了更新。
  图表已经进行了全面更新,使用了新的数据。上个版本的许多章末的问题都被替换或被更新了。我们在大多数章节中增加了1~2个新问题,这些问题都包含了一幅图,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有一些章节增加了一种题为“实时数据练习”的新练习。后,我们仔细地逐行检视了课文,使讨论变得更为紧凑,重写了含糊不清的观点,并且做出了许多其他改动。我们感谢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之前版本提出的意见和改善建议。我们已经尽量将这些建议加入到这个新版本中。





现代经济学核心原理:一部面向未来的导论 作者: [此处可填入其他著名经济学家的名字,例如: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保罗·A·萨缪尔森,或杜恩·H·罗宾逊 等,以保证与原书主题的区分] 版本: 第二版(修订与增补) ISBN: [此处填入虚构的ISBN] --- 内容提要:重塑我们对全球经济的理解 《现代经济学核心原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本书摒弃了过分依赖陈旧模型的倾向,转而聚焦于行为经济学、数字经济的崛起、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宏观政策的交叉点。本书强调,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稀缺性的抽象理论,更是理解人类决策、市场失灵、以及如何构建更公平、更具韧性的社会系统的实践科学。 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逻辑清晰地引导读者从微观基础迈向宏观治理。 --- 第一部分:个体选择与市场基础的重构 (Foundations of Choice and Market Architecture) 本部分着眼于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单位——个体决策者,但引入了更贴近现实的洞察。我们不再将人视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Homo Economicus),而是探索有限理性、启发式思维以及社会偏好的影响。 第一章:行为的边界与决策的偏差 本章深入探讨了丹尼尔·卡尼曼等人的开创性工作,详细分析了损失厌恶、锚定效应、以及现状偏误如何系统性地影响储蓄、投资和消费决策。我们引入“助推”(Nudge)理论,探讨公共政策如何通过温和的结构设计来引导更有益的个人选择,而非强制干预。 第二章:市场结构与信息不对称的复杂性 除了传统的完全竞争与垄断模型,本章着重分析了信息经济学。我们详细剖析了“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保险、信贷和劳动力市场中的具体表现。特别关注了平台经济中“双边市场”的独特定价机制和网络效应。 第三章:产权、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现代治理 我们重新审视了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在现代社会中的局限性。本章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数据所有权等新型外部性问题,并比较了税收、补贴、可交易许可证(如碳排放权交易)等治理工具的效率与公平性权衡。 --- 第二部分:要素市场、增长与不平等的动态分析 (Markets for Factors, Growth, and Inequality Dynamics) 本部分将视角从单个市场扩展到要素的流动与收入分配的结构性问题。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革 本章全面分析了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全球供应链重组对劳动力的影响。我们区分了“技术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探讨了零工经济(Gig Economy)下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机制,以及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必要性。 第五章: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长期增长模型 本书采用了更注重内生技术创新的增长理论(如Romer模型),而非仅仅依赖外生技术冲击。我们量化分析了研发(R&D)投入的社会回报率,并评估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创新周期的影响。此外,本章还探讨了“去工业化”背景下发达国家面临的潜在增长陷阱。 第六章: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全球视角 本书对基蒂(Kuznets)曲线提出了修正,认为当代不平等加剧是结构性的,而非简单的“倒U型”过程。我们使用更精细的统计工具(如高阶矩分析)来衡量顶层收入的集中度,并分析了全球税收协调(如最低企业税)对国家间财富流动的意义。 ---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稳定与政策工具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Policy Tools) 本部分是本书宏观分析的核心,重点在于理解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中央银行和财政当局的政策工具箱。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周期的量化 本章细致讲解了GDP的计算局限性,并引入了“绿色GDP”和“福祉指标”(Well-being Metrics)作为补充。我们深入分析了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结合,以解释冲击如何通过信贷和信心渠道在经济中传播。 第八章:货币政策的实践与信誉挑战 本章详细阐述了现代中央银行的操作框架,包括价格水平目标制(Price Level Targeting)与通胀平均化目标制(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特别关注了零利率下限(ZLB)时期,非常规货币工具(如量化宽松、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副作用及其退出策略的复杂性。 第九章: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与代际公平 我们批判性地评估了财政扩张在不同经济状态下的有效性。本章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生产力效应,并探讨了公共债务管理中的“代际契约”问题,特别是养老金和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四部分:开放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 (Open Economies and Global Governance) 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背景下,本部分聚焦于国际收支、汇率决定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 第十章:国际收支的结构与汇率决定理论 本书超越了简单的“粘性价格/弹性价格”模型,引入了金融市场摩擦对汇率的短期影响。我们分析了“特里芬难题”在数字货币时代的演变,以及各国如何管理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主权之间的平衡。 第十一章:全球贸易体系的演变与地缘经济风险 我们检视了全球价值链(GVCs)的脆弱性,分析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及其对效率的影响。本章将“贸易战”置于更广阔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框架下,探讨了技术标准竞争(如5G、AI)如何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全球公共物品的融资 本章将经济分析与全球伦理相结合。我们评估了实现气候融资(Climate Finance)所需的全球投资缺口,并分析了多边开发银行改革、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新型国际合作工具的潜在影响。本书倡导将“韧性”(Resilience)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设计的新核心目标。 --- 教学特色与受众定位 本书的编写风格力求严谨而富有启发性,避免了过于晦涩的数学推导,而更侧重于直觉的建立、政策含义的推导以及现实案例的深度分析。每章后附有“政策辩论角”和“数据探索模块”,鼓励学生使用真实经济数据进行检验。 目标读者: 经济学专业本科高年级、研究生入门课程;政策研究人员、金融机构分析师以及希望系统性理解当代经济挑战的商界领袖。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掌握分析经济现象的工具,更能形成一套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以应对未来几十年全球经济治理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经济学》(宏观)(原书第5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把宏观经济学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学科,拆解得既严谨又易懂。我之前对宏观经济学一直有些畏惧,觉得那些GDP、通货膨胀、失业率之类的概念离我生活太遥远,但这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一点点地消除了我的隔阂。比如,书中在讲到消费函数时,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推导,而是结合了家庭收入、预期、财富等因素,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为什么人们的消费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还有关于货币政策的部分,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IS-LM模型,而是先从央行如何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信贷和投资讲起,再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传导机制。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一起探讨问题,而不是在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此外,这本书的图表运用也十分精妙,每个图表都能清晰地展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看一个图表比看几页文字更能直观地理解概念。比如,在解释经济增长模型时,几条曲线的交织,就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总的来说,如果你也曾对宏观经济学感到茫然,这本书绝对是开启你理解世界经济运行规律的一把金钥匙。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觉得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都是一些非常宏观、非常抽象的概念,比如“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周期”这些,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似乎有点远。然而,《经济学》(宏观)(原书第5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非常生动、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将这些“宏大”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举个例子,在讲到“失业率”时,它不仅仅是给出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失业,比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同影响。它会用现实生活中人们找工作的例子来解释,让我们深刻理解为什么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总会有一定比例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再比如,书中在讲解“国民收入核算”时,没有只是罗列公式,而是通过一个虚构小镇的例子,从商品交易、服务支付等细节入手,一步步构建起GDP的计算框架。这种“由小见大”的讲解方式,让我对GDP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理解它作为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个睿智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探索经济世界的奥秘,让我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拿到《经济学》(宏观)(原书第5版)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是一本“有料”的书,信息量非常大,但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冗杂。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经过了周密的考量,并且会给出清晰的定义和解释。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模型时,比如“索洛增长模型”或者“菲利普斯曲线”,不仅会详细介绍模型的数学推导过程,还会深入分析模型背后的经济含义以及它在现实中的局限性。它不会回避学术上的争论,而是会呈现不同观点的碰撞,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经济学研究的复杂性。例如,在讨论国际贸易时,书中对比较优势理论的阐述就非常透彻,并且会分析在现实中,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自由贸易的潜在好处。这种“辩证”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严谨的分析方法。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原理,并且培养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经济学》(宏观)(原书第5版)给我带来的启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如何去分析和理解经济现象的系统性训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诸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所呈现的多元视角。书中会详细分析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此问题的看法,比如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争论,以及它们各自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这种介绍方式,避免了让读者陷入某种单一的理论框架,而是鼓励读者批判性地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在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时,书中的阐述就非常细致,从需求拉动到成本推动,再到预期因素,层层剥茧,让我明白通胀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会引用大量的历史事件作为案例,例如大萧条、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通过这些真实世界的经济冲击,来检验和应用书中的理论模型。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经济新闻时,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够抓住其中的关键脉络,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甚至能对未来的经济走向做出初步的预判。

评分

这本《经济学》(宏观)(原书第5版)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实在”的经济学教材之一。它没有花哨的包装,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打实地从基础讲起,把复杂的经济现象抽丝剥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一直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两个词比较模糊,总觉得它们是政府层面的事情,跟我关系不大。但这本书通过一些非常具体的案例,比如央行如何调整利率来影响房贷成本,或者政府如何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些政策是如何作用于我们每个人的。它在讲解“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时,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经济冲击(比如石油价格上涨)是如何影响这两者的。这种可视化讲解,比纯粹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还引入了许多关于“国际经济学”的内容,比如汇率的形成机制、国际收支平衡等,让我对全球经济的联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经济学百科全书,内容丰富,讲解透彻,能够帮助你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并且让你在生活中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经济的脉搏。

评分

书不错,印刷清晰,纸张厚实

评分

好极了

评分

好书

评分

突然感觉很好

评分

挺好的!还没有看!看完了再评价!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知道读不读的下去,活动充满诱惠,收藏。

评分

书不错,印刷清晰,纸张厚实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