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藝術:馬基雅維利評傳 [Machiavelli:oder Die Kunst der Macht]

權力藝術:馬基雅維利評傳 [Machiavelli:oder Die Kunst der Macht]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福爾剋爾·賴因哈特 著,刁承俊 譯
圖書標籤:
  • 馬基雅維利
  • 權力
  • 政治哲學
  • 文藝復興
  • 傳記
  • 曆史
  • 意大利
  • 政治思想
  • 策略
  • 領導力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8194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7472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Machiavelli:oder Die Kunst der Macht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輕型紙
字數:29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馬基雅維利,文藝復興時期重要人物,意大利政治思想傢、外交傢,著名的曆史學傢、軍事著作者、詩人和戲劇,被譽為“資産階級政治學奠基人”。本書乃我社“故藏”叢書新品種,是近幾十年來少有的關於政治學之父——馬基雅維利的有深度的傳記。本書不僅論述他在政治、外交方麵命途多舛的一生,祛除瞭人們對他的妖魔化描述,而且論述其在戲劇、詩歌、散文方麵的纔華,後者中的《金驢記》、《曼陀羅花》等作品是很多關於馬基雅維利研究中欠缺的。


內容簡介

  近幾十年來少有的關於馬基雅維利的有深度的傳記。作者敘述瞭這位權力大師在文藝復興時代佛羅倫薩度過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考察瞭他作為一個政治傢和外交傢的生涯,尤其是作為一個理論上的探討權力的大師,但自身在政治上並不成功的一生。無疑,馬基雅維利是一個復雜的、有爭議的人物,他關於權力的理論既得到像尼采、阿倫特這樣的大思想傢的贊同,也被更多的思想傢所批評。


作者簡介

  福爾剋爾·賴因哈特,1954年齣生,(瑞士)弗裏堡大學近代史教授,是世界公認的研究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專傢。齣版十多部關於歐洲文藝復興事情的研究著作:《神靈——米開朗琪羅生平》《亞曆山大六世——博爾吉亞》《博爾吉亞傢族》《瑞士史》《弗朗切斯科韋托裏:權力遊戲》《羅馬的曆史——從古代到現在》等。2012年3月加入瞭歐洲科學藝術學院。


精彩書評

  馬基雅維利的生活除少數情況外,並不幸福。關於這一點,他本人也這樣看……賴因哈特十分敏感地強調馬基雅維利自我感覺中的這種深度。這樣一來,就使理論著作中的某些章節齣現瞭另外一番景象。

  ——赫爾弗裏德·明剋勒,《南德意誌報》

  終於有瞭一部新的馬基雅維利傳記:福爾剋爾·賴因哈特祛除瞭對這位權力哲學傢的妖魔化。

  ——羅伯特·萊希特,《時代周刊》

  福爾剋爾·賴因哈特……描寫——這樣證明——人生的各個時期,使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如何生存、死亡、搞陰謀詭計、殺戮、攫取和如何說教變得明顯可見……閱讀此書之所以使人興趣盎然,主要是因為作者善於描寫一種清新的、從不巴結討好的“現代”散文。

  ——皮剋·比爾曼,《德意誌電颱文化》


目錄

前言:“一個地地道道的害人精” ……………………… 1

搗亂分子…………………………………………………… 1

違反禁忌之人……………………………………………… 7

一、使人齣名的藝術(1469—1498) …………………… 1

名不見經傳的國務廳長官………………………………… 1

在美第奇傢族統治下的佛羅倫薩度過的童年…………… 5

虛假的共和國…………………………………………… 10

沒有武器的預言傢……………………………………… 16

二、外交藝術(1498—1510) ………………………… 22

1498 年的佛羅倫薩 …………………………………… 22

最初的使命……………………………………………… 29

在國務廳的工作………………………………………… 37

人間地獄………………………………………………… 39

途經比薩前往法國 ……………………………………… 43

傢庭幕間劇 ……………………………………………… 53

塞薩爾·博爾吉亞(1):序幕 ……………………… 58

塞薩爾·博爾吉亞(2):心理戰 …………………… 64

塞薩爾·博爾吉亞(3):佛羅倫薩的教訓 ………… 73

塞薩爾·博爾吉亞(4):終麯 ……………………… 77

佛羅倫薩的軟弱 ………………………………………… 83

詩人外交傢 ……………………………………………… 86

尋找優秀的雇傭兵隊長 ………………………………… 90

馬基雅維利的軍隊 ……………………………………… 93

在可怕的教皇身邊 ……………………………………… 98

在馬剋西米連皇帝身邊 ………………………………… 102

關於外國和外國人 ……………………………………… 108

在比薩的勝利 …………………………………………… 113

在維羅納的冒險 ………………………………………… 117

三、苟全性命的藝術(1510—1513) ………………… 121

在法國與教皇之間周鏇 ………………………………… 121

通往深淵之路 …………………………………………… 131

外交官詩作 ……………………………………………… 137

後果嚴重的宗教會議 …………………………………… 141

緊急關頭………………………………………………… 148

投降……………………………………………………… 152

籠罩著失敗氣氛的解釋………………………………… 155

幸運女神的權勢與無能為力…………………………… 160

拷問與孤立……………………………………………… 168

患難中的朋友…………………………………………… 175

四、寫作藝術(1513—1520) ………………………… 188

風流情種與其他想象…………………………………… 188

內心流亡………………………………………………… 193

《君主論》………………………………………………… 196

論共和國………………………………………………… 206

徒勞無功的共和主義者………………………………… 215

在人被變成動物的動物園裏…………………………… 217

《安德裏亞》與喜劇理論 ……………………………… 226

《曼陀羅花》與喜劇實踐 ……………………………… 232

《剋麗齊婭》與兩代人的爭鬥 ………………………… 243

盧卡的典範事例………………………………………… 247

最後的政治夢想………………………………………… 250

卡斯特魯西奧·卡斯特拉卡尼生平…………………… 255

《論作戰藝術》…………………………………………… 263

五、挑釁藝術(1521—1527) ………………………… 270

絕望的掙紮 ……………………………………………… 270

濛受罵名的《佛羅倫薩史》 …………………………… 277

暴風雨前的平靜 ………………………………………… 285

戰爭的不幸 ……………………………………………… 291

是天堂還是地獄 ………………………………………… 296

後記:是譴責還是贊譽 ………………………………… 299

年錶 ……………………………………………………… 305

參考文獻 ………………………………………………… 309

人物索引 ………………………………………………… 315


精彩書摘

  《權力藝術:馬基雅維利評傳》:
  在查理八世國王1494年鞦天從法國進至那不勒斯的掠奪戰爭引起的外交政策危機期間,當美第奇傢族這位在外交方麵沒有經驗的族長未經抵抗就拱手交齣佛羅倫薩領土時,這就太過分瞭。皮耶羅.德.美第奇在同法國君主談判完歸來時,發現城門緊閉,他不得不同心腹隨從一起流亡。與此同時,在佛羅倫薩也就齣現政治上應該如何往前走這樣一個問題。在一號人物的心腹們看來,答案很明顯:迴到“敞開皮包”時代,也就是迴到1434年前的狀況!但是曆史不能直接往後擰。手工業者和店鋪主人感到有利時機來臨,從他們角度提齣內容廣泛的要求。在他們眼裏,不僅美第奇傢族,而且這個銀行傢和大商人政權全都喪失瞭信用。現在是大膽迎來一個全麵的新開端的時候瞭。按照當時的想象,就是要遵照過去的那些更好的標準。政治上的拯救不在未來,而是在曆史的懷抱中。通過對祖先價值的反思,要重新齣現的並非集體利己主義和個人崇拜,而是集體精神,共和國的政治應當為大傢謀福利。為此,現在必須打下一個道德的、人事的和憲法的新基礎。要用嚴格的法律製止奢侈豪華和縱情歡樂。那些迄今為止尚不屬於領導層的新人要能夠擔任國傢領導,而且要按照新的道德觀,也就是按照不可賄賂和不謀私利的道德觀來治理這個國傢。為此,必須把憲法修改為:不再是暴君及其宮廷的意誌,而是人民的意誌具有決定性意義。
  1494年末至1495年初的鼕天,佛羅倫薩人從教堂中的布道壇聽到這樣一些勸告。這場以“迴歸根源”為座右銘的改革運動最重要的代言人是聖馬可隱修院院長——來自費拉拉的吉羅那摩.薩伏那洛拉。他被許多佛羅倫薩人稱作救星,甚至尊為先知。他在老的傑齣人物不起作用的關鍵時刻,同查理八世談判,防止這座毫無防守的城市被劫掠。此外,他早就預言:上天將會因為愛好虛榮、狂妄自大的當權者的罪孽,懲罰佛羅倫薩以及整個意大利。上帝將派遣法國軍隊前往意大利來實施這一懲罰。可是在最後一刻,這位預言傢的說情防止瞭最糟糕的事情發生。所以大多數佛羅倫薩人都相信薩伏那洛拉。當時,他給他的聽眾解釋,上帝會同佛羅倫薩一起促成多麼重大的事情發生:阿爾諾河畔這座城市會在懺悔、滌罪和改正之後,形成基督教裏的世界圓圈。在此之後,耶穌基督將重現人世,開創人間和平與正義的韆年王國。當然,要做到這一點的先決條件是——這位自稱預言傢一再囑咐的信息如是說廣一佛羅倫薩人要擺脫派彆界限,在宗教信仰、兄弟般的仁愛和政治和睦方麵團結一緻,按照一個基督教典範國傢的嚴格規則生活。上帝希望:薩伏那洛拉這個信息最後産生全麵改造共和國的結果。所以,屬於某一行會、已有三代在本地居住、未曾欠稅的所有佛羅倫薩成年人都擁有完整的政治權利。他們所有的人如今在大國民議會——這個“寬宏大量的政府”(governolargo)的新基層機構中都有席位和選舉權。由於這個議會——至少在紙麵上——有多達三乾名成員,人們就將它及其相應的會議周期一分為二。
  貴族和手工業者並排競爭職位和影響力。在衊視利用關係網和繼承等級的尼剋洛。馬基雅維利看來,毫無疑問,這是朝著正確方嚮邁進的一步。既有大人物與民眾之間的和解,同時也有持續不斷的競爭。這種競爭必須按照有約束力的規則來解決。正如他後來的著作所錶明的那樣,這也是他的共和國理想。可是仔細一看,這個“寬宏大量的政府”顯示齣嚴重的缺陷。貴族和手工業者現在雖然在形式上平等,但是他們並不準備在愛國方麵同心協力。相反的,傢族與行會之間的陣地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激烈過。在這裏,這個想象中的政治神醫薩伏那洛拉碰到瞭他的極限,他隨著時間推移,甚至進一步激起瞭內部衝突。馬基雅維利在1498年3月9曰寫給裏卡多.貝基的信中也說瞭原因:
  您希望隨時瞭解有關這位修士(薩伏那洛拉)那些事情的最新情況——這裏是我的報告:在兩次布道之後——您有這兩次布道的副本——他在舉行嘉年華會的禮拜天布道,他在說瞭很多話之後,要求他所有的信徒在嘉年華會時在聖馬可教堂領食聖餐。他說,如果他的預言不是來自上帝自己,他會祈求上帝,發齣一個極其明確的預兆……而他隨後也說齣一些確實大膽的話,開始在自己傢裏(指在聖馬可教堂)講道。他接下來怎麼說,一點也不令人驚異。這時,他在自己私事方麵錶示害怕,他怕新的城邦政府會傷害他。與此同時,他以此為起點,錶示在他摔倒時,許多公民會跟著他一起倒黴。
  ……

前言/序言

  前言:“一個地地道道的害人精”  搗亂分子  我給您講,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害人精,我不想在我傢裏見到您……您壞得透頂,您的心腸比煤炭還要黑。  羅馬教皇治下的莫德納省省長菲利普·德·內裏於1526年11月1日在一封給尼剋洛·馬基雅維利的信中這樣評判他這位佛羅倫薩共和國同鄉。這滿腔怒火從何而來?四天之後,這位遭到如此破口大罵之人在緻另外一位聲名顯赫的高官——教皇剋雷芒七世任命的羅馬涅總督弗朗切斯科·圭恰爾迪尼的書信中告知:  我一來到摩德納,我就肯定會遇到質問我的菲利普·內裏。他質問我:“據說我沒做過任何有意義之事,這種說法難道說竟然是真的?”於是我便笑著反駁他道:“省長大人,確實如此,不過您也彆感到奇怪——這也不是您的過錯。這一年的情況就是這樣,看來也沒有任何人把哪怕是某件事情辦好瞭——完全相反。”這些年代的局勢極其危急。一支由衣衫襤褸、幾乎是麵黃肌瘦的西班牙和德國雇傭兵組成的皇傢軍隊已經侵入意大利北部,馬上就有逼近佛羅倫薩和羅馬的危險。有權有勢之人神經都很緊張,這不足為怪。那時,尼剋洛·馬基雅維利偏偏充任佛羅倫薩共和國一個既無任何權力,又沒有絲毫錢財的官方機構的使者,直言不諱地麵告那些地位顯赫的老爺一些他們幾乎不理解,更不用說去解決好的現實問題。這個二等外交官為瞭使這種事能把人刺得很痛,還用冷嘲熱諷的方式來錶達他那種全盤否定的批評。馬基雅維利就以這種損害他人、尖銳刺耳的幽默方式著稱於世,臭名昭著。  在比較平靜的年代,人們對他敬重有加,完全把他視為既詼諧幽默又放蕩不羈,而且還是潛在的政治喜劇作傢。他的一部喜劇甚至於1525年10月在莫德納演齣,以供身心緊張的男女賓客娛樂消遣。它寫的是一次通奸,這次通奸最終使所有的人都皆大歡喜,尤其使得那個受騙的丈夫本人也滿心歡喜。為瞭使這次行動獲得成功,劇中搞瞭一個地地道道的陰謀,但是所有的陰謀策劃者自始至終都問心無愧。政治傢們和將軍們都可以開懷取笑這種事情,這是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最佳劇團演齣。與此相反,他們對頌揚這種欺騙行為的作者現在嘲笑他們是政治上誤入歧途者一事,卻並不感到可笑。這裏演齣的並非喜劇,現在已到生死關頭。這裏急切需要的是成熟老練、有治國纔能之人的見解,而不是像馬基雅維利這樣一些自以為對曆史和當今擁有解釋權的喜劇醜角的看法。  尼剋洛·馬基雅維利本人在朋友們當中已經徹底獲得智力超群、放蕩不羈的名聲。這一點,在弗朗切斯科·圭恰爾迪尼1521年5月18日的一封信中可茲證明:  但是我不贊同您的選擇,因為在我看來,您的判斷力同其他人的那種判斷力顯得格格不入,更何況您總是同普遍流行的看法大相徑庭,而且還以標新立異、不同凡響之事的始作俑者著稱……  這明明白白寫的是:您做得太過分,您在踐踏社會上有價值的東西。對於開得起好些玩笑的圭恰爾迪尼而言,這種玩笑在何處纔會停止?馬基雅維利帶著一項十分特殊的使命,前往位於莫德納不遠處的小城鎮卡爾皮。他要從正在那裏召開修士會例行會議的方濟各會修士當中,為佛羅倫薩四旬齋期挑選一名堪稱典範的講道者。他著手按照虔誠、博學、口纔和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理當做到的——人品的標準完成這項自選動作。馬基雅維利領受佛羅倫薩共和國“內務部”的指令,銜命上路的指示內容就是如此。  此人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詮釋這些指示。圭恰爾迪尼描寫道:  當您的使者到達時,我正在思考這個世界的奇特。這時正好有人為我在佛羅倫薩推薦一位講道者,更何況是一位我所喜歡的傳道者,因為在這一點上,我也像自己其他方麵那樣,固執己見。我在能給這個共和國幫上忙的地方,從未拒絕過為它效力,恰恰相反,我總是忠實地服從它,在可能的情況下,用行動來服從,要不就用言論,而在甚至連這樣做都辦不到時,就用暗示來效忠,所以這一次我也背棄它。我自己非常清楚:就是在這方麵,也像在許多彆的事情上一樣,我有不同看法。誠實的佛羅倫薩人希望有一個給他們指齣通嚮天堂之路的講道者,但我卻想找到一個教他們認識通往魔鬼傢門之路的講道者。他們想要一個成熟老練、謹小慎微、正直坦誠、頭腦冷靜的人,可我卻想要一個比蓬佐(Ponzo)更瘋狂,比吉羅那摩·薩伏那洛拉更狡猾,比阿爾貝托修士(Fra Alberto)更虛僞的人。因為在我看來,這好像是一件好事,與當代的善良相匹配:我們在同眾多修士打交道時所經曆過的一切,現在再一次在一個無與倫比的修士身上經曆瞭。因為我認為,這也許是進入天堂的正確方式吧——對通往地獄之路記憶猶新,卻又不越雷池一步。  這種情況就連盡人皆知的教會批評傢圭恰爾迪尼都覺得過分:此人到底是相信天堂還是地獄?即使最後的轉變在倫理道德方麵可以被視為無可指責,但是這樣的看法甚至超齣瞭寬宏大量的同時代所能忍受的痛苦界限。  對這一點,這位反常的思想傢馬基雅維利十分清楚。他意識到,自己那些“古怪的”看法引起人們的不滿,使得自己在政治上越瞭位。但他卻堅持自己那些令人討厭的判斷,因為他對完成一項使命的信念堅定不移。如此眾多沾沾自喜、多嘴多舌的人文學者使古代的修辭學、文法、詩藝、倫理學和曆史學又重新復蘇,建築師、雕刻傢和畫傢陶醉於希臘和羅馬的藝術作品,可是後代除瞭所有這些次要東西之外,對古典時期的真正寶藏——曆史和政治那些永遠都行之有效的法則卻熟視無睹。要在業已日落韆丈的當代去認清這些堅不可摧的規則,並由此將意大利從曆史的低榖推嚮新的頂峰,馬基雅維利把這視為自己的任務。可是總的說來,人們,尤其是政治傢們不聽勸告,把他這位政治—曆史救世說的轉達者變成怪人;時代的不明智把這位政治傳教士變成權貴們有纔智的弄臣。可以這樣概述馬基雅維利,這是他在充滿失望的一生結束時的自我評價。  不是他這位思想傢古怪,而是世界的運行軌道“古怪”。按照這種信念,告誡者和警告者都必然會變成嘲諷者。冷嘲熱諷和鄭重其事、激昂慷慨和反唇相譏在他的文章中交織在一起,比比皆是。他那封關於為佛羅倫薩聘請勸人懺悔的布道者的書信就證明瞭這一點。隻要人們允許,他就要為國效忠,直至犧牲自我,這就是馬基雅維利最坦率的政見告白。可是在這個黑白顛倒的世界裏,這樣一種信念,隻能用赤裸裸的冷嘲熱諷來點綴。  這位披著冷嘲熱諷者外衣的傳教士當時應當宣告哪些真理呢?下麵是他那些著作的節選,這些著作至少對於他同時代人當中那些行傢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成功是衡量萬物的尺度。”成功錶明萬物,甚至那些在道義上成問題的方法,都是正確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勝利之後,沒有人會再去追問,勝利是怎麼得來的。誰總是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閤,掌握權術和騙術的技巧並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誰就是最大的贏傢。所以,在一個秩序井然的共和國,那些居於領導地位的傢族的代錶人物就應當總是對法律存有敬畏之心;盡管他們觸犯這些規則,他們也必須受到政治進程的約束。因此,國傢不僅有權利,而是簡直是有義務,在有助於國傢壯大和強盛時,去毀滅個人。  “國傢的宗旨不是和平,而是戰爭。”隻有戰爭纔能在國內建立良好秩序。良好秩序就在於庶民百姓與很有影響的人處於不斷的競爭之中;通過這個摩擦麵,將産生一種可以轉換於卓有成效的擴張的能量。因此,每個公民同時也必須成為士兵。如果這種統一遭到破壞,戰爭成為雇傭兵的高雅職業,那麼在政治上也就注定一切都已喪失殆盡。  “共和國的最大榮耀,就是去徵服彆的國傢。”與此同時,大傢也都提齣瞭迄今為止令所有神學傢和哲學傢都斥之為不道德的、使用武力和壓迫的方法。所以,徵服瞭另一個國傢的這個共和國就必須消滅那個被徵服的領導階層;如果這樣做還不能使那個戰敗地區安定下來,那麼整個部族都要被強製驅逐齣境。在徵服時,所有殘暴方式都可以派上用場。為瞭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然而,這種目的明確、有針對性使用的武力,隻不過是奬章的一個方麵罷瞭。  “卓越的政治傢不僅在采取行動時必須毫無顧忌,而且還能夠瞞天過海、背信棄義。”是啊,他必須是獅子和狐狸集於一身。也就是說,他必須竭盡全力坑濛拐騙:  這位未來的徵服者必須高唱友誼和團結來欺騙他要製服的那些人,通過聲稱好心好意的一些保證,把他們變成盟友,以便此後逐步采取措施,最後徵服他們。而那種信守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的當權者則相反,注定要完蛋,因為他失去瞭欺騙人的特權。這種事之所以糟糕透頂,是因為人們願意上當受騙。他們之所以願意上當受騙,是因為他們在不斷欺騙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人:他們給自己貼上友好和虔誠之類高尚動機的標簽,卻又偏偏沉溺於他們那種極端的利己主義。

《政治的悖論:權力、道德與現代性邊緣的探索》 一捲深刻剖析人類政治實踐的復雜織錦,一部跨越時代、直抵權力核心的哲學思辨之旅。 本書並非對特定曆史人物的傳記敘述,而是一次對政治哲學的深層挖掘,旨在揭示權力在人類社會結構中扮演的根本性角色,及其與道德、閤法性之間永恒的張力。它以一種批判性的、非教條的視角,審視瞭權力運作的內在邏輯,並追問:在一個日益去魅化的現代世界中,政治行動者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 第一部分:權力本質的解構與重塑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對“權力”這一核心概念的本體論審視。我們拒絕將權力簡單等同於壓迫或暴力,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社會關係、一種組織能力,以及一種在特定情境下實現自身意誌的有效性。作者從曆史的宏大敘事中抽離齣來,轉而關注權力在微觀層麵的滲透性與滲透力。 1. 權力的結構性睏境: 探討瞭權力的雙重性——它既是社會秩序的基石,也是衝突與不公的源泉。我們分析瞭從傳統君權到現代民主治理中,權力如何通過法律、意識形態和技術手段進行自我鞏固和閤法化。此部分特彆引入瞭對“閤法性危機”的討論,即當權力的行使不再被社會主體普遍接受時,其內在的脆弱性如何顯現。 2. “行動者”與“結構”的辯證法: 本書緻力於打破傳統政治學中將政治傢視為純粹理性決策者的傾嚮。我們引入瞭行動理論,考察在麵對突發危機、信息不對稱和群體非理性時,政治領導者是如何在既定結構(如官僚體係、國際關係框架)的限製下,進行“有限理性”的博弈。這部分內容深入剖析瞭政治決策中的情感因素、符號操作以及敘事構建的重要性,如何塑造公眾對現實的感知。 3. 現代性的權力工具: 我們詳細考察瞭自啓濛運動以來,權力如何與科學、技術和官僚製緊密結閤,形成瞭更隱蔽、更有效率的控製機製。從邊沁的“全景敞視主義”到福柯對知識-權力關係的剖析,本書論證瞭現代國傢機器如何通過“規訓”而非單純的“強製”來維持其統治的穩定。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當代社會中隱私、監控與自由之間的界限至關重要。 第二部分:道德的戰場——政治倫理的睏境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討論的核心轉嚮瞭政治倫理的永恒難題:一個成功的政治行動者,其道德標準應該與私德保持一緻嗎?我們避開瞭簡單地贊揚或譴責的立場,而是深入剖析瞭政治行動的“特殊邏輯”。 1. 目的與手段的邊界模糊: 探討瞭政治行動中“必要的惡”的論證是如何産生的。我們考察瞭在維護共同體生存或實現宏大曆史目標的名義下,那些在常規範疇內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是如何在政治實踐中被閤理化的。本書強調,政治行動的“善”往往是相對的、麵嚮未來的,而非絕對的、當下的。我們分析瞭曆史案例中,那些被後世視為“偉大”的政治傢,其決策過程中所承受的道德重負與權衡。 2. 公共領域的“去道德化”傾嚮: 為什麼在公共領域中,對“真誠”和“正直”的要求往往讓位於對“效能”和“可靠性”的追求?本書認為,這並非意味著政治領域完全拋棄瞭道德,而是道德標準發生瞭位移——從個體良知轉嚮對共同體福祉的承諾,即便實現該承諾的路徑充滿爭議。我們探討瞭“政治傢德性”(Virtù)的古老概念在當代語境下的重構,關注其如何體現為一種適應性、果斷性和對現實的深刻洞察力。 3. 理想主義的陷阱: 深入批判瞭那種將政治視為純粹道德淨化工程的烏托邦式思維。通過分析曆史上基於絕對道德原則發起的革命和運動,本書展示瞭當行動者拒絕承認政治的“汙濁性”時,可能導緻的非理性狂熱和更深層次的社會撕裂。政治的現實要求行動者必須在“應該”和“可能”之間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點。 第三部分:曆史的鏡鑒與現代的抉擇 最後一部分,本書將理論思考投射到具體的曆史情境與現代挑戰之中,探討權力知識在不同政體間的演變與適應性。 1. 共和主義的遺産與失落: 本書重新審視瞭古希臘和羅馬共和主義對公民美德和公共生活的熱忱,並將其與現代代議製民主的內在矛盾進行對比。我們關注在專業化、大眾化和全球化的趨勢下,公民參與的意義如何被稀釋,以及這種“失落”如何影響瞭政治的活力與韌性。 2. 危機管理與領導力的考驗: 通過對重大曆史轉摺點(如戰爭、瘟疫、經濟崩潰)的案例分析,本書探討瞭在“例外狀態”下,權力如何迅速集中,以及領導者如何利用或規避既有的法律和製度框架來應對生存威脅。這部分強調瞭政治判斷力的關鍵性——一種預見性,以及在信息不全的情況下做齣不可逆轉決定的勇氣。 3. 權力的未來形態: 展望瞭數字時代和全球化背景下,權力正在如何分散化和網絡化。我們討論瞭非國傢行為體(跨國公司、技術巨頭、全球運動)對傳統主權國傢的挑戰,以及權力關係在跨越國界時所呈現齣的新的復雜形態。本書以開放性的姿態,促使讀者思考:在權力日益無形化、技術化的未來,我們應如何重新界定自由、正義與政治責任。 總結: 《政治的悖論》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一種思維工具,幫助讀者穿透日常政治的喧囂迷霧,直麵權力運作的冷峻邏輯。它要求讀者以一種審慎的、經驗主義的態度,去理解政治行動的復雜性、必然的妥協性,以及在追求更美好社會的過程中,人類精神所必須承擔的沉重智慧。閱讀本書,即是踏上瞭一場對政治人性的深刻探索。

用戶評價

評分

從這本書裏,我窺見瞭一個與我對馬基雅維利固有的“冷血政客”印象截然不同的形象。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情感,將他描繪成一個在動蕩時代中,對國傢命運懷有深切憂慮,並且緻力於尋找解決之道(即使這些方法在今天看來不那麼“光明正大”)的知識分子。書中對於馬基雅維利個人經曆的刻畫,尤其是他被政治迫害後那種失意與不甘,以及他重新振作,將自己的經驗和觀察凝聚成文字的曆程,都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這讓我看到瞭一個“人”的馬基雅維利,一個並非生來就懂得玩弄權術,而是在政治的風雨中摸爬滾打,並在痛苦的經曆中形成自己獨特政治哲學的馬基雅維利。作者的敘述,沒有迴避他思想中的爭議之處,但也沒有因此而妖魔化他,而是試圖去理解其産生的土壤,以及這些思想在當時的現實政治中可能起到的作用。閱讀這本書,更像是一次與一位曆史巨匠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我被他的思想所吸引,也被他的人生經曆所觸動,同時也在思考,在他那個時代,“生存”與“發展”的壓力,是否真的會迫使人們做齣一些我們難以想象的選擇。

評分

終於下定決心,一頭紮進瞭這本《權力藝術:馬基雅維利評傳》。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種沉靜的力量,壓紋的字體,暗沉的色調,仿佛是在暗示著書中即將揭示的那些關於權謀、關於人性的復雜圖景。拿到書的那一刻,我的好奇心就被徹底點燃瞭。我一直對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尤其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留下濃墨重彩印記的政治傢們,有著莫名的著迷。馬基雅維利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瞭某種神秘的光環,與“冷酷”、“現實”、“狡猾”等詞語緊密相連,但我想知道,在這些標簽之下,究竟隱藏著一個怎樣真實的他?是天生就如此,還是被時代所塑造?他的思想,是否真的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將道德與政治徹底剝離,隻剩下赤裸裸的權力運作?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一個更為立體、更為 nuanced 的馬基雅維利,一個能夠讓我們理解他所處時代,以及他思想為何能穿越數百年至今仍影響深遠的馬基雅維利。翻開書頁,字裏行間仿佛都能感受到那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雲變幻,君主們為瞭鞏固統治而絞盡腦汁,國傢間的較量如同棋局般步步驚心。我迫不及待地想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探尋那位 Florentine 的智者,是如何觀察、分析並最終定義“權力”的。

評分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也不是簡單的曆史年錶,而是以一種近乎“戲劇化”的方式,將馬基雅維利的思想置於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之下進行解讀。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演,將馬基雅維利這位主角,以及他身處的那個充滿陰謀、背叛與英雄主義的舞颱,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他,一個在權力漩渦中穿梭的 diplomat,如何敏銳地洞察人性中的利己與野心,又如何在一個分裂動蕩的意大利,為尋求國傢統一與穩定而嘔心瀝血。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對於馬基雅維利那些“不容於世”的思想,例如關於君主為瞭維護統治可以采取非常手段的論述,進行瞭相當詳盡的分析,並且試圖去解釋其背後的邏輯和動機。這是一種挑戰傳統道德觀念的解讀,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纔顯得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迫使我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政治準則,去思考在極端情況下,政治的“實用性”是否真的可以淩駕於道德之上。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思想上的辯論,不斷地被作者所提齣的觀點所挑戰,同時也獲得瞭更多元的理解。

評分

我必須承認,在閱讀《權力藝術:馬基雅維利評傳》的過程中,我曾有過數次想要停下來,去消化一下書中呈現的那些信息。作者的敘述方式極為細膩,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像是沉浸式地帶你體驗瞭馬基雅維利的生平與思考。從他早年在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外交生涯,到他被流放後的深刻反思,再到他晚年對政治哲學的貢獻,整個過程都被描繪得有血有肉。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馬基雅維利塑造成一個“惡魔”或者“天纔”,而是深入剖析瞭他所處的曆史語境,分析瞭當時意大利城邦林立、戰亂頻仍的局麵,以及人們對於穩定與秩序的極度渴求。這讓我開始理解,為什麼他的某些觀點,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會顯得那麼“必要”。作者通過大量史料的梳理和精闢的解讀,揭示瞭馬基雅維利思想的根源,以及他如何從現實政治的實踐中提煉齣“權力藝術”的精髓。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馬基雅維利的傳記,更是一次對政治哲學核心議題的深度探討,讓我對“治國”的本質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引發瞭我對於“權力”與“道德”之間復雜關係的深層思考。

評分

我曾經對馬基雅維利的印象,大多來自於各種二手資料的轉述,總覺得他是一個極端功利、冷酷無情的政治導師。然而,讀完《權力藝術:馬基雅維利評傳》之後,我發現自己的認知被大大地拓寬瞭。《權力藝術:馬基雅維利評傳》這本書,以一種極其生動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帶領我深入瞭解瞭這位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傢的復雜內心世界。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對《君主論》等經典著作的簡單解讀,而是將馬基雅維利置於他所處的動蕩時代背景下,從他的個人經曆、政治生涯以及思想演變等多個維度,進行瞭一次全麵而深入的剖析。我開始理解,他那些看似“不道德”的政治策略,實際上是他在目睹瞭無數次背叛、內亂和外部侵略之後,對如何纔能建立一個穩定、強大國傢的深切思考和艱難探索。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並非天生冷酷,而是在現實的殘酷中逐漸形成其政治智慧的馬基雅維利。作者的敘述語言,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充滿機遇與危險的意大利。它不僅讓我對馬基雅維利本人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重新審視瞭“權力”在政治運作中的真實角色,以及“理想”與“現實”之間永恒的張力。

評分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非常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