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風險控製

互聯網金融風險控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國嶺,陳曉華 著
圖書標籤: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科技
  • 風險管理
  • 風險控製
  • 金融安全
  • 閤規
  • 監管科技
  • 網絡安全
  • 大數據
  • 人工智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3470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972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係統梳理互聯網金融各項風險,深刻剖析互聯網金融風險本質
  全麵探討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基礎,切實提供互聯網金融風險管控措施
  互聯網金融風險概念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種類
  P2P網絡藉貸風險及管控
  大數據信貸風險及防控
  股權眾籌風險及管控
  移動支付風險及管控
  互聯網票據風險及管控
  互聯網保險風險及管控
  網上銀行風險及管控
  非法集資與金融傳銷防範
  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與監管
  ......
  係統梳理,全麵深刻,理論+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內容簡介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具體有哪些風險?怎麼管理和控製?
  針對上述問題,本書係統全麵地介紹瞭互聯網金融風險控製的有關內容。書中不僅介紹瞭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概念、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種類與特點,而且分彆從投資者、從業者和管理者的角度,詳細介紹瞭第三方支付、P2P網絡貸款、眾籌融資、互聯網消費金融、互聯網保險、網上銀行等細分行業的具體風險,並且給齣瞭相應的風險控製建議。作者結閤當下各種實操案例編寫相關章節,不僅體現齣互聯網金融風險控製的實操性,而且會讓讀者更加容易理解與掌握相關內容。
  《互聯網金融風險控製》適閤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投資者、從業人員、監管機構人員閱讀,也適閤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師生以及對互聯網金融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陳曉華,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工程碩士,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學院成長導師,北郵在綫集團常務副總裁兼北郵在綫互聯網金融學院院長,全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人纔培養工程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傢俱樂部秘書長,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互聯網金融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互聯網金融職業技術認證項目負責人。《互聯網金融概論》一書主編之一,中國“互聯網金融普惠教育”和“思維金融”理念的倡導者,撰寫的“普惠金融教育理念”“互金需要加強創新”“思維金融”“網貸平颱十大發展方嚮”等文章被多傢媒體報道,並曾應邀接受過搜狐、BTV、第一財經節目訪談,協辦2015年和2016年兩屆中國國際互聯網金融博覽會並齣席開幕式剪彩,2011—2015年連續五年被評為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行業教育培訓工作“先進個人”。

  曹國嶺,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學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EMBA。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銀行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兼組長,北郵在綫互聯網金融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傢俱樂部/副理事長。具有豐富的銀行工作經驗,先後就職於興業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曆任支行副行長、行長,分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風險管理部高級審批官、區域風險官、副行長等重要金融崗位的職務。

目錄

第一章 金融風險與管理 1
一、金融風險的含義和特徵 1
(一)金融風險的含義 1
(二)金融風險的特徵 1
二、金融風險的種類 2
(一)市場風險 2
(二)信用風險 3
(三)流動性風險 3
(四)操作風險 4
(五)聲譽風險 4
(六)法律風險 4
三、金融風險的對經濟的影響 4
(一)金融風險對微觀經濟的影響 4
(二)金融風險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5
四、金融風險的管理 6
(一)金融風險管理對經濟的作用 6
(二)微觀金融風險管理 7
(三)宏觀金融風險管理 8
(四)金融風險管理的程序 8
第二章 互聯網金融的種類與風險 11
一、互聯網金融的種類 11
(一)P2P網絡藉貸 11
(二)移動支付 11
(三)互聯網眾籌 12
(四)大數據金融 12
(五)信息化金融機構 12
(六)互聯網金融門戶 13
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類彆 14
(一)信用違約和欺詐風險 14
(二)互聯網技術風險 15
(三)法律風險 15
(四)政策與監管風險 16
(五)流動性風險 16
(六)消費者權益被侵犯風險 17
三、互聯網金融的防範措施與監管意見 17
(一)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嚴格守法 17
(二)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係 17
第三章 P2P公司麵臨的風險及風險控製 21
一、P2P的業務類型及風險點 21
(一)P2P的業務類型 21
(二)P2P不同業務類型的原理及風險控製點 22
二、P2P行業的風控挑戰 23
(一)客戶風險較高 23
(二)客戶信用信息不全 24
(三)"羊毛黨"的增多 24
(四)惡意欺詐投資者眾多 25
(五)客戶違約成本低,債務收迴成本高 25
三、P2P平颱對藉款人的風險識彆及防控方法 25
(一)網貸藉款人經驗及能力不足的風險及防控方法 25
(二)網貸藉款人居住不穩定的風險及防控方法 26
(三)網貸藉款人或傢人的健康風險及防控方法 26
(四)網貸藉款人信用風險及防控方法 27
(五)網貸藉款人還款能力不足的風險及防控 27
四、P2P平颱債權轉讓的模式及風險防範 27
(一)P2P平颱債權轉讓的模式 28
(二)P2P債權轉讓被禁止的原因 29
(三)專業放貸人模式的法律風險 30
(四)P2P平颱債權轉讓的法律風險防範 31
五、P2P公司應建立科學的風控體係 32
(一)科學風控的重要性 32
(二)科學風控的劃分 32
六、P2P公司對貸款企業進行風控分析的技巧 33
(一)給藉款企業快速定位 33
(二)企業現金流水分析 34
(三)企業收入分析 36
七、P2P公司應實行審貸分離製度 38
(一)審貸分離的形式 38
(二)信貸業務崗與信貸審查崗的職責 38
(三)審查人員需遵守的原則 39
(四)審貸分離的實施要點 40
(五)審貸分離的意義 40
八、P2P公司風控人員必備的審核查詢網站 40
(一)企業主體相關信息查詢網站 40
(二)涉訴信息查詢網站 43
(三)資産信息查詢網站 46
(四)投融資信息查詢網站 48
九、金融數據公司如何鑒彆P2P平颱的安全性 49
(一)建立評價指標體係 49
(二)模型的整體預測及維度分析 50
第四章 P2P投資者的風險防範 53
一、P2P設立資金池的風險及防範 53
(一)資金池的形成方式 53
(二)資金池會産生的風險 54
(三)資金池的風險防範措施 55
二、識彆P2P平颱是否會跑路的關鍵指標 56
(一)平颱待收金額 56
(二)平颱新增藉款 57
(三)平颱投資金額 57
(四)平颱投資人數 57
三、如何識彆P2P平颱是否有假標 57
(一)製造假標的目的 57
(二)假標的危害 58
(三)如何判斷假標 58
四、如何看透風險準備金的"貓膩" 59
(一)注意信息披露狀況 59
(二)謹慎考察平颱 59
(三)注意風險準備金的使用規則 61
五、如何判斷P2P平颱的成交量是否閤理 61
(一)成交量的局限性 61
(二)判斷平颱成交量是否閤理的方法 62
六、辨彆P2P資金存管與托管的區彆 62
(一)什麼是資金存管 63
(二)什麼是資金托管 63
(三)資金存管與資金托管的本質區彆 63
七、P2P平颱提現睏難的原因 63
(一)期限錯配 63
(二)逾期壞賬後無法"兜底" 63
(三)齣現擠兌 64
(四)平颱運營成本過高 64
(五)支付通道不暢 64
(六)非法集資 64
(七)平颱跑路 64
八、網貸遇雷,投資者應當如何維權 64
(一)收集證據 65
(二)抱團維權 65
第五章 大數據信貸風控 67
一、大數據風控與傳統風控的區彆 67
(一)傳統的風控流程 68
(二)大數據風控流程 69
二、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展大數據風控的前提 69
(一)是否有數據源 70
(二)是否有專業技術團隊 70
(三)關鍵需求是否真正萌發 70
三、大數據在風險控製中的應用 71
(一)大數據風控的代錶性企業 71
(二)阿裏巴巴的大數據風控流程 72
四、大數據風控的優勢和劣勢 72
(一)大數據風控的優勢 72
(二)大數據風控的劣勢 74
五、大數據如何防控惡意欺詐 74
(一)建立黑名單機製 74
(二)建立數據共享機製 75
(三)利用自身風控模型機製 75
(四)通過定位防範彆惡意欺詐 75
六、國外大數據徵信的發展情況 76
(一)ZestFinance--最熱的大數據公司 76
(二)FICO--美國徵信評分體係的製定者 77
(三)YODLEE--大數據徵信的先行者 78
(四)First Access--利用手機數據源徵信 78
(五)Visual DNA--運用心理學分析徵信 78
第六章 股權眾籌的風險防控 81
一、認識股權眾籌 81
(一)股權眾籌的分類 81
(二)股權眾籌的參與主體 81
(三)股權眾籌的運作流程 82
二、股權眾籌運營的不同模式 82
(一)憑證式眾籌 82
(二)會籍式眾籌 83
(三)天使式眾籌 83
三、股權眾籌的主要風險分析 83
(一)非法集資的風險 84
(二)非法發行證券的風險 85
(三)非法經營的風險 87
(四)投資者審核的風險 87
(五)代持股的風險 88
(六)非標準化風險 89
(七)資金流的風險 89
(八)時間風險 89
(九)入資方式風險 90
四、股權眾籌與非法集資的區彆 90
(一)定義區彆 90
(二)實質性區彆 90
(三)對金融秩序影響的區彆 91
(四)發行方式的區彆 91
(五)風險控製的區彆 91
(六)法律保護的區彆 91
五、股權眾籌機構的風險防控 91
(一)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法律培訓及警示教育 91
(二)協助從業機構建立、完善相關風控製度 92
(三)起草、審核相關協議、文件 92
(四)針對具體業務事宜開展專項法律分析 92
(五)對特定風險事件及時開展危機應對工作 92
六、藉股權眾籌之名行違法犯罪之事的司法認定 93
(一)藉股權眾籌之名行集資詐騙之實 93
(二)藉股權眾籌之名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之實 93
(三)藉股權眾籌之名行洗錢犯罪之實 94
七、股權眾籌如何保護齣資人的利益 94
(一)建立信任度 94
(二)增強安全性 95
(三)擴大知情權和監督權 95
(四)股權的轉讓或退齣 95
八、國外股權眾籌的法律監管 96
(一)美國JOBS法案 96
(二)英國《眾籌監管規則》 97
附1:中國證券業協會關於《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的起草說明 97
附2: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99
附3:中國政府對股權眾籌的整治 104
第七章 移動支付的風險防範 107
一、認識移動支付 107
(一)移動支付的形式 107
(二)移動支付的産業鏈構成 108
二、移動支付的風險分析 108
(一)政策風險 108
(二)技術風險 109
(三)金融法律風險 109
(四)信譽風險 109
三、移動支付技術安全麵臨的風險 109
(一)客戶端風險 109
(二)網絡通信的安全風險 111
(三)應用服務端的安全風險 111
四、移動支付技術安全風險的應對意見 111
(一)客戶端程序安全加固 112
(二)釣魚應用和釣魚網站的防護 112
(三)應用"清場"機製 112
(四)防自動化登錄 112
(五)https安全 112
(六)網絡入侵檢測和應用監控 112
(七)對外接應用的審核、安全檢測及應急切斷 113
(八)其它傳統風險的防護 113
五、國外移動支付的監管 113
(一)美國移動支付風險管控 114
(二)英國移動支付風險管控 114
(三)德國移動支付風險管控 115
(四)澳大利亞移動支付風險管控 115
(五)日本移動支付風險管控 116
六、移動支付風險防範建議 116
(一)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116
(二)加快協同監管體係建設 116
(三)加強産業協作 117
(四)加強安全保障體係建設 117
(五)健全移動支付律法體係 119
(六)加強移動支付服務和監管 119
第八章 互聯網票據的風險及防範 121
一、互聯網票據平颱的作用 121
(一)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121
(二)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新的理財渠道 121
(三)更廣泛地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122
(四)促進票據市場規範發展 122
(五)促進均衡利率的發現 122
二、互聯網票據理財的主要業務模式 122
(一)票據質押融資模式 122
(二)票據收益權轉讓模式 122
(三)衍生業務模式 123
三、互聯網票據理財的風險 123
(一)質押票據的造假的風險 123
(二)票據質押的法律風險 124
(三)票據收益權轉讓的風險 125
(四)掛失止付和公示催告的法律風險 125
(五)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風險 125
四、互聯網票據法律風險的防範 126
(一)明確票據的審驗機製和責任 126
(二)完善票據質押手續 126
(三)杜絕利用票據重復融資 126
(四)引入第三方托管/存管機製 126
(五)防範惡意掛失和公示催告的風險 126
(六)完善信息披露製度 127
五、互聯網票據相關立法及監管建議 127
(一)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為融資性票據留下一定空間 127
(二)完善相關監管政策,將互聯網票據理財納入P2P網貸統一監管 127
(三)通過司法解釋明確代理質押、共享質權的法律效力 128
(四)完善票據掛失止付監管規則,統一票據公示催告平颱 128
第九章 互聯網保險風險控製 129
一、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現狀及作用 129
(一)中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現狀 129
(二)互聯網保險的作用 130
二、互聯網保險的風險 131
(一)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風險 131
(二)産品開發不規範的風險 131
(三)信息安全的風險 132
(四)創新業務的風險 132
(五)惡意騙保的風險 132
(六)客戶服務能力不足的風險 132
(七)風險評估和管理不到位的風險 133
三、互聯網保險的監管建議 133
(一)鼓勵創新 133
(二)適度監管 133
(三)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133
四、消費者防範互聯網保險詐騙的方法 133
(一)要仔細核對保費收款賬戶是否為保險公司 133
(二)核查保單真實性 134
(三)不要盲目相信高收益率和高額迴扣 134
(四)遇騙及時報案 134
五、大數據對保險行業風險控製的作用 134
(一)大數據對風險評估的作用 134
(二)大數據對反理賠欺詐的作用 134
附1:互聯網保險風險事件--誇剋聯盟涉嫌非法經營保險被保監會點名
135
附2:互聯網保險風險事件--中國首例互聯網保險詐騙判決案例 136
附3: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全文) 136
附4:保監會就《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的答問 143
第十章 網上銀行麵臨的主要風險及安全防護措施 147
一、認識網上銀行 147
(一)網上銀行提供的服務 147
(二)網上銀行的特點 148
二、網上銀行麵臨的主要風險 148
(一)技術安全風險 148
(二)管理安全風險 149
(四)鏈接服務風險 150
(五)法律風險 150
三、防範網上銀行風險的安全措施 151
(一)加強係統安全性 151
(二)完善內部控製體係 152
(三)加強外包服務管理 152
(四)製定應急計劃 152
(五)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後防禦機製 152
(六)增強客戶操作風險防範 153
(七)對客戶進行管理 153
(八)用戶自身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154
四、網上銀行風險案例分析 155
(一)釣魚病毒相關案例 155
(二)虛假網站相關案例 156
(三)木馬病毒相關案例 157
(四)網上銀行業務風險相關案例 157
附:《網上銀行安全風險管理指引》(徵求意見搞) 158
第十一章 非法集資與金融傳銷 169
一、認識非法集資 169
(一)非法集資的錶現形式 169
(二)非法集資活動的常見手段 170
(三)非法集資的社會危害 171
(四)如何識彆和防範非法集資 171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非法集資活動的新特徵 172
(一)涉眾更多、地域範圍更廣 172
(二)犯罪發生的速度更快、影響也加大 172
(三)犯罪人與被害人之間,不再以普通熟人為主 172
(四)共同犯罪減少 172
(五)多發在P2P領域 173
三、非法集資的法律處罰 173
(一)集資詐騙罪 173
(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174
(三)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 175
(四)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175
四、互聯網金融傳銷風險防範 176
(一)認識互聯網金融傳銷 176
(二)金融傳銷的特點 177
(三)如何規避互聯網金融傳銷的風險 177
附1: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案例--"e租寶"非法集資案真相調查 178
附2:政府對非法集資事件的管理案例--以廣州市為例 181
附3:"MMM金融互助社區"傳銷案例 186
附4:關於非法集資的十大問答 186
第十二章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現狀、風險與防範 189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Lending Club造假 189
(一)未盡披露義務 189
(二)嚮機構投資者舞弊 190
(三)數據造假 190
二、英美的互聯網金融監管 190
(一)英國--自律監管為主 191
(二)美國--政府立法與自律監管並行 191
三、美國對網貸的監管--2016美國網貸白皮書 192
(一)白皮書對網貸行業的看法和建議 193
(二)白皮書對聯邦政府和私營部門參與者的建議 193
四、金融監管風險的錶現 194
(一)監管不到位,發現不足 194
(二)風險成因復雜,非確定性因素多 194
(三)原則性不強,情感因素影響突齣 195
五、金融監管風險的規避措施 195
(一)要樹立風險意識 195
(二)提高監管人員素質 195
(三)要嚴格執行現場稽核撿查規程 195
(四)加強對監管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防患於未然 195
第十三章 2016年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 197
一、中央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 197
(一)專項整治的三個階段 198
(二)互聯網金融廣告的整治要求 198
二、各地方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 199
(一)北京市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 199
(二)上海市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 201
(三)深圳市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 206
(四)重慶市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 207
(五)江蘇省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 207
附錄1 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11
附錄2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217
附錄3 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大全 223
附錄4 《網絡藉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231
附錄5 《網絡藉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主要內容說明 239
附錄6 《網絡藉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有關問題的解答 241

精彩書摘

  《互聯網金融風險控製》:
  (四)關於融資者
  《管理辦法》僅要求融資者為中小微企業,不對融資額度作齣限製。《管理辦法》規定瞭融資者在股權眾籌融資活動中的職責,強調瞭適當程度的信息披露義務。根據眾籌融資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管理辦法》未對財務信息提齣很高的披露要求,但要求其發布真實的融資計劃書,並通過股權眾籌平颱嚮投資者如實披露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資金使用情況等關鍵信息,及時披露影響或可能影響投資者權益的重大信息。
  (五)關於投資者保護
  大眾投資者投資經驗少,抗風險能力弱,通常不允許直接或間接參與高風險投資。然而眾籌融資的本質特徵決定瞭大眾投資者也是此類投融資活動的重要募資對象,為此,《管理辦法》作瞭三個方麵的製度安排:一是明確並非所有普通大眾都可以參與股權眾籌,要求涉眾型平颱必須充分瞭解,並有充分理由確定其具有必要的風險認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二是以平颱為自律管理抓手,要求其有能力判定投資者識彆風險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有能力承擔可能齣現的涉眾風險,實現投資者資金和平颱資金的有效隔離;三是要求融資者適當程度的信息披露。
  ……


現代商業戰略與管理前沿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 21 世紀全球商業環境的復雜性與動態性,為企業決策者、戰略規劃師以及有誌於成為商業領袖的人士提供一套全麵、實用的戰略思維框架與管理工具集。 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技術顛覆、地緣政治變化和消費者行為重塑共同驅動的“超級周期”之中。傳統的綫性規劃和靜態組織結構已無法適應這種高波動性、高不確定性的新常態。本書摒棄陳舊的教條,聚焦於“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的構建、敏捷性(Agility)的落地,以及如何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實現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全書共分為六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現代商業係統性思維體係。 --- 第一部分:宏觀環境解構與戰略洞察(Macro-Environmental De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c Insight) 本部分著眼於企業外部環境的深度掃描與理解。我們不再滿足於 PESTEL 分析的錶麵羅列,而是深入探討“黑天鵝”與“灰犀牛”事件對産業結構可能産生的顛覆性影響。 地緣經濟的重塑與供應鏈韌性: 詳細分析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鍵技術(如半導體、新能源)的“去風險化”趨勢如何重塑跨國公司的運營版圖。探討如何構建“多中心化”或“區域化”的彈性供應鏈,而非一味追求效率最大化。內容涵蓋“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戰略意義及其對新興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技術奇點的迫近與産業邊界的消融: 重點剖析前沿技術(如量子計算的早期影響、閤成生物學在消費品領域的滲透)對現有商業模式的顛覆潛力。本書特彆強調“跨界競爭者”的識彆方法論——如何從看似不相關的領域中預見未來的主要對手。 可持續發展(ESG)的戰略內化: 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視為風險管理而非單純的閤規成本。探討“綠色溢價”的形成機製,以及企業如何通過碳中和路綫圖的製定,將其轉化為核心創新驅動力和吸引頂尖人纔的磁石。 --- 第二部分:核心能力的重塑與價值捕獲(Core Competency Reforging and Value Capture) 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隻有那些能持續創造並有效捕獲價值的組織纔能生存。本部分聚焦於如何識彆、培養和利用企業獨有的、難以模仿的核心資産。 動態能力理論的實戰應用: 闡釋如何將“感知-抓住-重構”(Sensing-Seizing-Reconfiguring)的循環融入日常運營。通過對標特斯拉、亞馬遜等案例,拆解它們在市場轉嚮時的快速資源整閤與組織學習能力。 知識産權組閤的戰略管理: 討論知識産權(IP)不再僅僅是法律防禦工具,而是主動的戰略資産。如何通過專利地圖、標準必要專利(SEP)布局和技術許可網絡,構建一道堅固的“護城河”。 “超級用戶”經濟與網絡效應最大化: 深入分析平颱型企業的價值捕獲機製。不再停留於簡單的“飛輪效應”描述,而是量化不同類型網絡效應(單邊、雙邊、多邊)的邊際收益遞增麯綫,並設計齣最有效的激勵機製來加速網絡效應的自我強化。 --- 第三部分:組織敏捷性與人纔生態係統(Organizational Agility and Talent Ecosystem) 戰略的成功最終取決於執行的效率和人員的適應性。本部分探討如何構建一個能夠自我優化、快速響應變化的組織架構。 去中心化決策與賦能文化: 摒棄層級分明的科層製(Bureaucracy),轉嚮由跨職能“小隊”(Squads)構成的網絡化結構。詳細介紹授權的邊界設定、問責機製的建立,以及如何在速度和控製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人纔的“即插即用”策略: 麵對技能迭代加速,傳統雇傭模式麵臨巨大壓力。本章引入“人纔生態係統”的概念,探討如何高效整閤全職員工、閤同工、自由職業者和外部顧問。重點分析“技能銀行”(Skills Inventory)的數字化管理與動態匹配技術。 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與創新燃料: 藉鑒榖歌 Aristotle 項目的研究成果,構建實現高績效團隊的“心理安全基石”。分析如何通過領導力的轉變,鼓勵建設性的衝突和“有價值的失敗”,將錯誤轉化為組織的集體學習經驗。 --- 第四部分:資本的有效配置與增長引擎(Effective Capital Allocation and Growth Engines) 企業增長並非無限度地投入資源,而是關於將稀缺的資本投入到迴報最高的領域。 投資組閤管理與“增長配速”: 區分“核心業務的優化投資”、“鄰近業務的擴張投資”和“登月計劃式的突破性投資”。引入“雙速組織”模型,確保核心業務的現金流穩定,同時為前沿創新提供不受乾擾的孵化空間。 並購(M&A)的戰略意圖與整閤難題: 考察近年來科技領域大型並購失敗的原因,強調“文化兼容性”和“人纔保留”在交易後的重要性。提供一套嚴謹的交易後整閤(PMI)路綫圖,專注於快速實現協同效應(Synergy Realization)。 內部創業(Intrapreneurship)的機製設計: 如何在不破壞現有組織效率的前提下,係統性地孵化新的增長麯綫?本書提供瞭內部風險投資(CVC)的治理結構、激勵機製設計,以及如何像初創企業一樣快速測試和迭代內部項目的方法。 --- 第五部分: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of Business Models) 技術進步往往是顛覆的催化劑,但真正的顛覆發生在商業模式層麵。 從産品到服務(X-as-a-Service)的轉型: 深入研究訂閱經濟、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模式如何改變客戶的價值感知和企業的收入穩定性。以工業設備領域的“結果付費”模式為例,分析其對傳統銷售部門的衝擊與重塑。 數據資産的貨幣化路徑: 不僅討論數據隱私閤規,更側重於如何將內部運營産生的數據轉化為可銷售、可交易的洞察力産品。探討數據信托和聯閤分析的法律與技術框架。 價值鏈的垂直整閤與解構: 分析企業在麵對技術壁壘時,應選擇“自己建造”(Build)、“購買”(Buy)還是“閤作”(Partner)。案例研究展示瞭垂直整閤如何帶來成本優勢,而解構(如模塊化設計)如何帶來更快的市場適應性。 --- 第六部分:領導力轉型與長期主義實踐(Leadership Transformation and Long-Termism) 最高層次的戰略是關於領導者心智模式的轉變。 復雜性思維與係統性領導力: 培養領導者超越綫性因果關係的視角,理解反饋迴路、滯後效應和湧現行為。探討如何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做齣“足夠好”而非“完美”的決策。 道德羅盤與信任資本的積纍: 在信任被視為稀缺資源的時代,企業領導者如何通過透明度、兌現承諾和擔當責任來建立長期的信任資本。分析企業聲譽的脆弱性與修復成本。 從季度到十年:嵌入長期主義的激勵機製: 設計跨越數年的高管薪酬結構,使其與可持續的價值創造目標(而非短期股價波動)掛鈎。探討如何平衡股東的短期期望與企業應對未來挑戰所需的長期投資。 本書通過大量的全球企業案例分析、跨學科研究綜述以及實操工具箱,旨在為管理者提供一套可立即部署的、麵嚮未來的戰略行動指南。它不是一本關於金融工具或特定技術風險的教科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如何組織、如何領導在動蕩時代取得勝利的係統性著作。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論證結構非常嚴謹,就像搭積木一樣,層層遞進,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順理成章,讓人很難找到可以質疑的漏洞。 特彆是關於“係統性風險的傳染路徑”那幾章,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分析。它詳細描繪瞭當一個P2P平颱齣現流動性危機時,如何通過資産證券化和資金池的嵌套,迅速將火苗引燃到整個生態係統。我之前對這種連鎖反應的理解很模糊,這本書用圖錶和嚴密的邏輯鏈條,將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恐怖感具象化瞭。它不僅關注微觀個體(單個機構的風險),更著眼於宏觀整體(金融係統的穩定性)。對於決策層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分析框架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因為它提供瞭一種結構化的思考工具,幫助我們預判和隔離那些可能導緻係統性崩潰的薄弱環節。

評分

這是一本需要帶著批判性思維去細品的厚重之作,我承認,它對讀者的知識儲備有一定的要求,但迴報是巨大的。 書中對不同監管環境下的風控實踐進行瞭橫嚮和縱嚮的對比,這種跨文化、跨司法管轄區的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最欣賞的是,作者沒有拘泥於某一種特定的技術棧,而是深入探討瞭風險管理的“道”——即那些超越工具和平颱的底層原則。比如,關於“信任的數字化遷移”過程中,如何構建多層次的製衡機製,以及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安全隔離,這些議題的探討,其深度遠超一般市場上的普及讀物。它迫使我跳齣自己熟悉的“點狀”認知,去構建一個立體的、動態的風險認知網絡。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新聞時,對那些“創新落地”的報道,會不自覺地開始審視其背後的閤規框架和潛在的道德風險。它更像是一本“思想工具箱”,而不是一本“操作手冊”。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讀起來就像在看一部緊張刺激的金融懸疑片,但所有的情節發展都有堅實的邏輯支撐。 我原本以為金融風控會是枯燥的公式和復雜的模型,沒想到作者將那些抽象的概念融入到瞭生動的商業場景中。尤其是關於“算法偏見”和“模型黑箱”的討論,簡直是醍醐灌頂。過去我總覺得,既然是機器算的,那肯定比人靠譜,但這本書揭示瞭,如果訓練數據的偏差,或者模型設計的不閤理,那麼機器的“決策”可能比人更加盲目和危險。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風險類型,而是探討瞭如何在快速迭代的技術周期中,建立起一個能夠自我修正、持續進化的防禦體係。這種前瞻性的視角,讓我對未來幾年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有瞭一種更為審慎和全麵的預判。它不是教你如何暴富,而是教你如何識彆那些通往陷阱的捷徑,這一點比任何成功學都來得實在和寶貴。

評分

天哪,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 我一直對那些光怪陸離的金融科技創新背後隱藏的暗流湧動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動不動就說“顛覆傳統”的平颱,心裏總有點打鼓。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犀利,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江湖,手把手地帶你走進那些光鮮亮麗的App界麵背後,告訴你“魔鬼藏在細節裏”。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案例的剖析,那些因為數據造假、資金錯配或者技術漏洞導緻的“黑天鵝”事件,被拆解得如同精密的手術刀下被分離的組織,清晰可見,令人不寒而栗。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穿上瞭一套隱形的“防火服”,再看那些鋪天蓋地的宣傳,心裏就多瞭幾分清醒的認識。它讓我明白瞭,技術再炫酷,如果風控的基石不牢固,那也隻是空中樓閣。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在這個領域裏“活得久”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避險指南”,絕對值得反復研讀,因為它真的能幫你省下不少冤枉錢和不必要的麻煩。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樸實”和“務實”,它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過度渲染技術的魔力,而是迴歸到瞭金融最核心的本質——信用和定價。 作者的筆觸非常接地氣,他沒有迴避那些令人頭疼的實際操作難題,比如在數據孤島林立的環境下,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欺詐聯盟建設。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場景嵌入式風控”的探討,它不再是事後的補救,而是將風控邏輯內嵌到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細微處。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控製哲學,讓我對“智慧金融”有瞭更務實的理解:它不是要取代人腦,而是要用技術手段將那些重復的、容易犯錯的判斷交給機器,而將人類的判斷力解放齣來,專注於處理那些高復雜度的、非標準化的風險點。這本書讀完後,感覺不是被灌輸瞭知識,而是被“磨礪”瞭思維的鈍角,變得更加鋒利和警覺。

評分

還沒有看,一個月看4本。

評分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 特彆好 不錯 開始學習

評分

很不錯,非常好,比預期的好

評分

印刷還不錯,就是買的時候沒啥活動,多好搞活動

評分

印刷還不錯,就是買的時候沒啥活動,多好搞活動

評分

還沒有看,一個月看4本。

評分

四顆星:值得一買,但是缺點比較明顯。含金量不算特彆高,屬於通用型書籍。

評分

還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