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伦理:理论与实务

社会工作伦理:理论与实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芳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工作
  • 伦理学
  • 专业伦理
  • 道德困境
  • 实务指导
  • 案例分析
  • 价值观念
  • 服务对象
  • 伦理决策
  • 社会责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05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156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字数:2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社会工作是伦理、知识与技术三者的结合。其中,伦理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与灵魄。本书将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放在社会工作发展、伦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中,详细梳理了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的哲学基础、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础,并在比较分析各国及地区的伦理守则后,结合本土案例,对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议题、伦理困境、伦理不当行为及其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简介

赵芳,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系主任,复旦大学MSW教育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硕士,心理学博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学院、芬兰东芬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伦理、家庭社会工作、健康社会工作。

目录

导 言/1
第一节 作为一种人类行为规范与准则的伦理/1
一 价值、道德、伦理与法律/1
二 研究伦理问题的伦理学/5
第二节 作为专业伦理的社会工作伦理 /12
一 专业伦理/12
二 社会工作伦理/13
三 社会工作伦理的特性/14
四 社会工作伦理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15
第一章 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历程/17
第一节 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历程/17
一 酝酿期/17
二 知识和经验的累积期/18
三 伦理困境和抉择的探讨期/20
四 伦理标准的进一步讨论及风险管理期/21
第二节 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历程/24
一 大陆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24
二 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25
三 社会工作伦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6
四 未来中国社会工作伦理发展展望/28
第三节 新问题、新技术对社会工作伦理发展的影响/31
一 价值多元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影响/31
二 政策与制度变化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影响/32
三 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影响/32
四 新技术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影响/33
第二章 社会工作伦理形成的基础/35
第一节 社会工作伦理形成的哲学基础/35
一 社会工作伦理形成的西方哲学基础/36
二 社会工作伦理形成的中国哲学基础/42
第二节 社会工作伦理形成的理论基础/46
一 康德的义务论/46
二 罗尔斯的正义论/49
三 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53
四 德沃金的权利伦理/55
五 内格尔的公平观/58
六 诺齐克的自由意志论/61
七 诺丁斯的关怀伦理/63
八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66
第三章 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来源/69
第一节 价值的内涵与特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69
一 价值的内涵与特质/69
二 价值观的形成/70
第二节 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71
一 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的发展/71
二 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的内容/74
第三节 多元文化下的社会工作价值观/76
一 与多元文化相关的几个概念/77
二 多元文化下的价值观冲突/79
三 多元文化下价值观冲突的社会工作应对/80
第四章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及其主要内容/82
第一节 制定伦理守则的意义及其历史演变/82
一 制定伦理守则的意义/82
二 伦理守则的演变历程/84
第二节 世界各国/地区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比较/85
一 各国/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主要内容/85
二 各国/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比较/90
第三节 伦理准则的主要内容/92
一 对案主的伦理责任/94
二 对同事的伦理责任/105
三 对机构的伦理责任/109
四 对专业的伦理责任/112
五 对社会的伦理责任/113
第五章 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议题/117
第一节 保密原则/117
一 隐私权/117
二 保密原则/118
三 保密原则的实务操作/119
四 保密原则的例外/120
五 保密原则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122
第二节 案主自决/125
一 案主自决的实质/125
二 案主自决的伦理意义/126
三 案主自决的实务操作/128
四 案主自决的例外/128
五 案主自决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130
第三节 价值中立与价值操控/133
一 社会科学中关于价值中立的争论/133
二 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的含义/135
三 价值中立的实务操作/136
四 价值中立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137
第四节 双重关系及其限制/139
一 专业关系的内涵/139
二 双重关系的内涵/140
三 双重关系的限制/141
四 关于双重关系的实务操作/142
五 双重关系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143
第五节 资源分配与维权倡导/150
一 资源以及资源的限制/150
二 资源分配的伦理规范/150
三 资源分配的实务操作/151
四 资源分配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153
五 维权倡导/156
第六章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158
第一节 伦理困境的概念及其分类/158
一 电车难题/158
二 伦理困境的概念/160
三 伦理困境研究的发展/160
四 伦理困境的内容/161
第二节 伦理困境形成的原因/162
一 情境的不确定性/162
二 价值观的多元化/163
三 在忠于谁上的冲突/165
四 社会福利资源的有限性/167
第三节 伦理困境的主要议题/167
一 道德绝对主义还是道德相对主义/168
二 过程取向还是结果取向/169
三 独立自主还是相互依赖/171
四 安全满足还是艰苦奋斗/172
五 个别化还是集体化/173
六 个人义务还是社会责任/174
七 本能论还是文化决定论/175
第七章 社会工作伦理抉择/178
第一节 伦理抉择的影响因素/178
一 伦理抉择主体/178
二 伦理事件/179
三 伦理抉择的环境/180
第二节 伦理抉择的原则/181
一 比彻姆和查尔崔斯的伦理抉择四原则/181
二 卢曼的伦理抉择六原则/181
三 多戈夫等的伦理抉择七原则/181
四 伦理抉择的一般原则/182
第三节 伦理抉择的一般模式/183
一 关于伦理抉择模式的研究/183
二 伦理抉择的一般模式/185
第四节 伦理抉择中的注意事项/190
一 伦理抉择中的道德优先性/190
二 伦理抉择要避免的陷阱/190
三 伦理抉择中的文化因素/192
四 伦理抉择的三个层次/193
第八章 伦理上的不当行为及风险管理/194
第一节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不当行为及其法律后果/194
一 不当行为/194
二 不当行为的分类/195
三 不当行为的后果/196
第二节 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197
一 伦理的风险管理/197
二 伦理风险管理的内容/198
三 各国/地区伦理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198
四 伦理风险管理的路径/199
第三节 机构伦理核查/204
一 机构伦理核查的概念与意义/204
二 机构伦理核查的内容/205
三 机构伦理核查的形式/206
四 机构伦理核查过程/207
第四节 伦理申诉与问责制/208
一 申诉与问责制及其构成/208
二 其他国家/地区的伦理申诉与问责制/209
三 申诉与问责的常见情境/210
四 申诉与问责的一般程序/211
五 问责后的处理/212
六 独立调查员制度/212
七 专业责任险的提供/213
参考文献/215
后 记/235

《人性的光辉:社会工作的力量与价值》 一、 引言:在时代的洪流中,探寻人性的温暖 社会工作,这个词语本身就饱含着深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对人类尊严的捍卫,对弱势群体关怀的实践。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在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社会工作者如同逆流而上的勇士,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同理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个体、家庭和社群点亮希望。 本书《人性的光辉:社会工作的力量与价值》旨在深入挖掘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揭示其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展现其深远的影响力。我们并非仅仅聚焦于抽象的理论框架,而是力求通过生动的案例、感人的故事,以及对社会工作者职业精神的礼赞,让读者深刻理解社会工作如何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温暖纽带,如何点燃被遗忘角落的希望之光。 二、 社会工作的基石:人本主义的深度关怀 社会工作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基在于对“人”的深刻理解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怀。这并非对人性的简单歌颂,而是对个体独特性、潜能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在社会工作的理念中,每个人都拥有内在的尊严,即使身处逆境,也应被尊重、被倾听、被赋权。 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宇宙。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服务对象时,不会以预设的标签或刻板印象去评判,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去理解其独特的生命轨迹、成长环境和内心世界。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社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评估、介入,到持续的支持和陪伴,都以服务对象的福祉为最高宗旨。 更进一步,社会工作强调“赋权”(Empowerment)。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并非扮演施予者和被施予者的角色,而是致力于激发服务对象内在的力量,帮助他们发现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拾生活的掌控感。例如,面对经济困难的家庭,社会工作者可能不会直接给予金钱援助,而是帮助他们分析经济状况,寻找可行的就业机会,提升技能,从而实现经济独立。这种赋权的过程,是对个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最大尊重,也是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 社会工作的实践:跨越藩篱的温情桥梁 社会工作的影响力,体现在其广泛的实践领域,以及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它如同一座温情的桥梁,连接着那些可能因各种原因而疏离、隔阂的个体、家庭、社群,乃至整个社会。 个体层面:生命中的陪伴与引导。 从孩童的成长烦恼,到青年的迷茫困惑,再到成年人的压力与挑战,以及老年人的孤独与失落,社会工作者都在用专业和爱心,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陪伴者和引导者。他们倾听痛苦,抚慰创伤,提供情绪支持,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应对困难,实现个人成长。无论是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庇护和心理疏导,还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辅导和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守望相助”的意义。 家庭层面:重塑和谐,凝聚力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个体情感的重要港湾。然而,家庭内部的冲突、沟通障碍、代际矛盾,乃至由疾病、失业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家庭危机,都可能让原本温馨的家园蒙上阴影。社会工作者通过家庭辅导、亲子教育、危机干预等方式,帮助家庭成员改善沟通模式,化解矛盾,重塑和谐关系。他们关注家庭的整体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帮助家庭重新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社群层面:构建互助,凝聚人心。 社群的活力,关乎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在一些面临着贫困、疾病、犯罪等社会问题的社群中,居民可能感到孤立无援,缺乏归属感。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构建社群互助网络,组织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他们参与社区事务,共同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他们可能组织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内的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服务;也可能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还可能推动社区发展项目,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这些努力,社会工作者帮助社群重拾活力,凝聚人心,让社群成为一个充满温暖和支持的家园。 跨越藩篱:连接社会资源,倡导公平正义。 社会工作者不仅仅是服务个体和社群的实践者,更是连接社会资源、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的推动者。他们熟悉各种社会福利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可用的社会资源,能够有效地为服务对象链接和争取所需的帮助。同时,他们也积极关注社会不公现象,如贫富差距、歧视、边缘化等,通过个案倡导、政策建议、公众教育等方式,为弱势群体发声,推动社会政策的完善,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四、 社会工作的价值:超越物质的深层意义 社会工作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解决眼前的困难,提供物质上的援助。其深层意义在于,它帮助人们重拾尊严,发现希望,并最终实现生命的意义。 尊严的重塑:不被遗忘的个体。 很多时候,处于困境中的个体,最渴望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而不是被同情。社会工作者用尊重和真诚,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尊严。当一个无家可归者能够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当一个遭受歧视的群体能够得到社会的声援,当一个被遗忘的老人能够得到陪伴和倾听,他们会感受到自己依然是社会的一份子,依然拥有生命的价值。 希望的点燃:黑暗中的微光。 希望是生命的力量源泉。在绝望的时刻,社会工作者就如同黑暗中的微光,指引着服务对象走出困境。这种希望,可能来自于一个被接纳的微笑,可能来自于一个获得支持的契机,也可能来自于一个微小但成功的改变。社会工作者通过持续的陪伴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相信,未来是可期的,改变是可能发生的。 生命的意义:发现内在的力量。 社会工作最终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发现自身生命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这并非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伟人,而是帮助他们认识到,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微小的贡献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快乐。当一个曾饱受打击的年轻人,通过社会工作的帮助,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努力时,他便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五、 结语:人性的光辉,永不止息 《人性的光辉:社会工作的力量与价值》所展现的,是一幅关于人性的画卷,一曲关于关怀的赞歌。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方式,践行着人道主义精神,连接着社会的脉搏,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用他们的专业、智慧和爱心,去化解矛盾,去抚慰伤痛,去点燃希望。因为,人性的光辉,永不止息,它在每一次的关怀中闪耀,在每一次的互助中传递,在每一次的生命改变中绽放。 这本书,是对所有社会工作者的致敬,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索,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让我们一同感受社会工作的力量,体会人性的光辉,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温暖、更加和谐、更加充满希望的社会。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初稿,我的感受是它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做得相当扎实,但对于如何将这些宏大的伦理原则“翻译”成一线工作者可以立即使用的工具,似乎还留有提升空间。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赋权”(Empowerment)与“专业自主权”之间平衡的论述,这部分内容写得很有启发性,它触及了社工角色定位的核心矛盾。然而,我感觉作者在描述具体干预技术时,语言略显晦涩,缺乏那种即时可操作的指南。比如,当面对一个拒绝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时,书中所述的“尊重自主性”原则,具体到对话的措辞和肢体语言的调整,如果能有更细致的图解或脚本示例,对于新手社工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期待未来能看到一个更偏向操作手册性质的补充材料,让理论的重量能真正落地到每一次温暖的握手和耐心的倾听之中。

评分

阅读此书后,我感觉自己对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敬畏感又加深了一层。它没有给我们提供廉价的安慰剂,反而清晰地展示了专业精神的代价——那就是持续的自我审视和无休止的道德劳动。书中对“文化谦逊”(Cultural Humility)的探讨,超越了仅仅了解不同文化的表层,深入到了质疑自身知识霸权的层面,这一点非常具有批判性,令人耳目一新。如果要提出一个改进方向,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技术伦理的篇幅。在数据化、远程服务日益普及的今天,电子健康记录的保密性、AI辅助决策的伦理风险,这些新兴领域的挑战,是当下社工实践中迫在眉睫的难题。这本书奠定的哲学基础坚实,如果能快速跟进这些前沿议题,它将成为未来十年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叙事风格偏向学术探讨,这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极好的资源,但对于那些刚刚踏入这个行业,急需建立职业认同感的年轻社工来说,可能略显沉重。我发现书中对“社会正义”的阐述非常透彻,追溯了其在不同哲学流派中的演变,逻辑链条清晰可见。美中不足的是,对于社工机构内部的伦理治理,比如如何建立有效的同伴支持系统,如何处理跨部门的伦理分歧,这些组织层面的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伦理困境往往不是个体独善其身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健康的组织文化来承托。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组织良心”或“集体伦理责任”的章节,探讨如何在机构层面构建一个安全的伦理对话空间,这本书的价值将进一步被放大,更能服务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深沉的蓝色调,搭配着字体那种沉稳的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浮于表面的快餐读物。我期待着它能深入探讨社会工作这一复杂领域的伦理困境,不仅仅是罗列规则,而是能挖掘出那些灰色地带中,实践者们真实面对的内心挣扎。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那种不是教科书式的完美结局,而是充满现实张力的冲突场景,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理解,在资源有限、价值观碰撞的现场,伦理决策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如果能涵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伦理考量,那就更好了,毕竟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多元的。总的来说,我对这种严肃、注重实践基础的著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工具书,随时可以翻阅,以应对那些棘手的专业难题。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成功地避免了将伦理问题简单化为“对与错”的选择题。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精力来描绘伦理决策中的“动态张力”,比如在保护脆弱群体和维护其隐私权之间如何寻求微妙的平衡点。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专业界限时所采用的“渐变色”而非“黑白分明”的描述方式。这使我认识到,许多时候,伦理判断需要的是一种直觉式的专业敏感度,而非僵硬的教条。当然,这种开放性也带来了一个挑战:对于习惯于标准流程的新人来说,可能会因为缺乏明确的“红线”而感到迷茫。因此,如果作者能在章节末尾增加一些反思性提问,引导读者将书中的理念与自己过去或未来的实际工作情境进行深度对接,可能会更有助于消化这些深刻的洞察。

评分

质量很好,送货速度快,很满意。

评分

物流快,自提服务态度好。

评分

收到货了谢谢

评分

收到货了谢谢

评分

服务态度特别好,速度也很快。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的东西。买来看的书

评分

很满意,很喜欢,很值得。棒棒的

评分

书不错,还有包装。快递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

很不错哦,书的质量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