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谋:终章(典藏版 套装共2册)(限量签名本)

江山美人谋:终章(典藏版 套装共2册)(限量签名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袖唐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小说
  • 架空历史
  • 权谋
  • 爱情
  • 终章
  • 典藏版
  • 套装
  • 签名本
  • 限量版
  • 武则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183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15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轻型纸
套装数量:2
附件:书签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与《琅琊榜》并称两大权谋经典之作,惊险刺激媲美《簪中录》!
  ★一个战火连连烽烟四起的混乱时代,一位谋略无双心怀天下的巾帼谋士,一场动人心魄的生死相随,一曲波澜壮阔的旷世恋歌。
  ★《江山美人谋》再现那个战火连绵、纷乱不断的战国时代,讲述才智双全的女子如何在人如草芥的环境中艰难生存,用计谋赢得天下瞩目,获得七雄国主赏识。
  ★《江山美人谋》构架宏伟,布局严谨,列国间的权谋斗争紧张刺激,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
  ★古言新天后袖唐经典作品终章震撼上市,百万读者翘首以盼!
  ★同名电视剧即将开拍!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内容简介

  大争之世,战祸连连。在这个男权时代,女人变成男人的附属品。
  宋初一不甘心依附男人,想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好好活着,却因为女儿身而屡屡碰壁,满腹才华无处施展。颠沛流离,饱受摧残,最终更是惨遭恋人利用致死。
  再次回到十五岁,她不愿再受性别束缚,誓要肆意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化身宽袖广袍翩翩士子,游走在各国之间,用无双智谋赢得上位者的青睐。
  谈笑间,天下格局变幻,诸侯变色。
  这一次,她不再是被操纵的棋子,而是天下这盘棋的操控者!

作者简介

  袖唐,人称袖子,女,徐州人,就读于美院的影视动画专业,观影无数,想象力丰富,相对于用画笔表现人物,更偏好用文字这种更加细腻的方式去赋予人物血肉。在起点中文网上创作多部作品,已出版《大唐女法医》《大宋女刺客》《崔大人驾到》《江山美人谋》。

精彩书评

  宋初一活得太自在、太完美,太符合每一个女孩子心中那个叱咤风云的影子,以至于看到她的女孩子都忍不住去喜欢她,去追随她的脚步,想看一看她究竟如何在这个乱世里“天下为棋,我为棋手”。
  ——豆瓣网友

  作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那个战火纷飞、粗粝残酷的年代。从星象、到兵法、而至诗词,均有较深的钻研,使得这部作品看来说服力极强,又充满了文学意趣。
  ——魏如初

目录

一战擒蜀王 两情相悦时 001
双目失光辉 手刃屠杌利 031
樗里请神医 佳人初入府 063
世有女豪杰 贵者贵在心 093
智破生死局 师父代断指 122
不离亦不弃 贪欲终致死 153
此生只等你 决心不可变 181
魏道子入秦 一双纯真人 213
列国大纷争 将军上战场 253
世不容君子 往事难释怀 277
不期遇故人 孤身入敌营 305
悄然生情愫 此番情难酬 333
暗办及笄礼 后宫风云起 363
喜获连弩图 意外遭绑架 392
陷入绝境中 痛失亲骨肉 420
公子荡拜师 谋士无节操 448
君上需清心 公孙衍被俘 479
决战中都城 一笑泯恩仇 509
师徒再相逢 谋划脱身计 543
山雨欲来时 与君永决绝 572

精彩书摘

  历时九天。
  一篇论主张吞并灭国的言论,在宋初一的重新构架下,变成了研究历代王朝更迭灭亡的原因以及如何做才不至于被灭国。
  这篇文章中认为,天下大争、兵者凶器以及人身上所有黑暗的一面,皆因为有“欲”,分析了历代王朝因“欲”而灭的过程,而后宣扬用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去平衡人性中存在的“欲”,达到不争的目的。最后,又描绘了一个无欲、无争的美好世界。
  这是一个与原本《灭国论》截然相反的一套主张。
  全文定下之后,嬴驷便令人抄了百份,放给各个学派。
  拿到这明显带着道家痕迹的言论,诸子顿时噤声,细细研究了几日,最终还是要请宋初一站出来说个究竟。
  “明日在清风馆里。”樗里疾将一只青竹筒塞进宋初一手里,不无担忧地道:“即便有这篇新的言论,怀瑾的处境还是十分不妙啊,此行凶险……”
  “大哥但说无妨。”宋初一握紧竹筒。
  樗里疾略显憔悴的俊颜上神情凝重,“我夜观星相,觉形势不妙,便为你卜了一卦,卦象隐隐显出血光。”
  “只要留着我宋某人一条命,不疯不傻,足矣。”宋初一唇角微扬,“就劳君上和大哥,保住怀瑾一条命了。”
  樗里疾勉强扯起嘴角,“保你一命何难……我只是见不得你再受难罢了。”
  有新的《灭国论》,百家一时也难以咬定宋初一的罪,活命不难,但……
  “你让我查的闵迟,”樗里疾忽然想到造成今日局面的元凶,“他如今是卫国上大夫,官拜右郎中。从各地密探传回的消息来看,八成就是此人所为!”樗里疾怒极拍案,“忒歹毒了!小人手段!”
  宋初一垂眼,闵迟啊……当年你年近三十,才能与我相当而已,今日我又岂会被你轻易逼死!就让宋某人告诉你,挑错了踏脚石会摔得多惨!
  “君上那边可准备好了?”宋初一问道。
  樗里疾道:“我看过了,君上做出的竹简和旧的一模一样,且与你刻的字迹分毫不差。”
  宋初一点头,“善。”
  “你安心休息一晚,明天才能打起精神应对。”樗里疾拍拍她的肩,“你既喊嬴疾一声大哥,嬴疾就是豁出这条命,也必保住你。”
  “大哥……”宋初一抬手握住他搁在自己肩上的手,“怀瑾今生结识你,何其幸哉!”
  直到此刻,听见宋初一动容的言语,樗里疾紧绷的心情才松动几分。
  宋初一一贯平静的心底,也难得波动,直到樗里疾离开之后才渐渐平复下来。对于宋初一来说,这辈子有两个大贵人,一个是赵倚楼,另一个就是樗里疾。
  “倚楼。”宋初一自语。
  她一直知道赵倚楼不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人,但是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她不希望他像坚一样永远跟在别人身后。他不一定要变成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但至少能与她并肩而行,一起堂堂正正地活在这世上。
  她宋初一不是怂蛋,也不喜欢怂蛋!
  月华清如水,满咸阳不知多少人不眠,而这个深陷罗网之人却睡得又香又沉。
  次日,早膳过后,扁鹊照常给宋初一施针。
  樗里疾来接人,看见扁鹊,心中一动便邀请他一同去清风馆听百家争鸣。
  虽说各家各派的辩论早已屡见不鲜,但一次百家齐聚,机会实在难得,便略略准备了一下,随着一同前往观看。
  马车之中,扁鹊打量宋初一几眼,中肯地评价道:“怀瑾收拾起来,倒也挺能入眼。”
  她今日还是一袭黑色广袖袍服,领口袖口上绣着青灰色的兽纹,头发比平时梳得更整齐,眼上覆着黑色绸带,几乎遮盖了半张脸。
  宋初一咧嘴一笑,“前辈慧眼独具。”
  “不羞也!”扁鹊笑斥。心中不禁唏嘘,由来天妒英才,天才大都在磨难中夭折,他希望宋初一能好好活下去。
  马车行进咸阳城的主干道之后便有些堵了,今日百家齐聚,除了声讨宋初一,彼此之间也难免会有一场论战,所以各国士子闻风赶来,这几日咸阳城人满为患,尤其是清风馆附近,黑压压的一片,壮观至极。
  清风馆是秦孝公所设,如今属秦国廷尉府管辖,是为士子而准备专门论政、雄辩、演说自家学术的地方,也是秦国为发掘人才而设,所以并不向使用这里的士子收取任何费用。有人想借用此处宣扬自己的言论主张,或与人辩论,或针砭时弊,只需向廷尉府下辖的文馆投卷,倘若廷尉府认为内容佳,便可以无偿提供场地。如果是有真才实学,秦国便会想方设法收为己用。
  而想入秦为官的人,便可以通过清风馆隔壁的文馆登记投卷,这些文卷,会一卷不落地呈到大良造府,那里有专门审核这些文卷的机构。然而自从孝公与商君先后故去,老氏族企图复辟,手早已伸到文馆,对于他们不利的人才,一律拦在门外,文卷绝不会呈到大良造和秦公案上,所以这条路子已经断了好几年了,最近虽又重新开辟,但士子对此的信任度已大不如从前。
  有黑甲军开道,马车径直驶到清风馆门口。
  外面的嘈杂声渐渐弱了下来,扁鹊与樗里疾先下了车,随后扶宋初一下来。
  千人霎时噤声,只安静了几息,便有些人猜出她的身份:“宋怀瑾!”
  “是宋子!”
  这两种称呼,显然对她的态度不同。
  转眼间声音又杂乱起来,不知是谁高喊一声:“反对暴政!灭暴政言论!杀宋怀瑾!”
  很快便有许多人响应。人们的情绪总是容易被煽动,不出片刻,呼声越发大了起来。
  宋初一嘴角一撇,随着樗里疾从容步上清风馆的台阶。
  站在高台上的官员大声道:“诸位保持肃静,以便稍后听清馆内侍者的传话!”
  他的声音被淹没其中,喊了好几遍也无人搭理。
  “呜——”
  犀牛角号声鸣起,低沉肃穆的声音让现场激愤的人群逐渐安静下来。
  “君上到!”虎贲卫粗犷的声音与犀牛角号和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军营,零零散散的嘈杂也被压下来。
  马车停下,虎贲卫立刻将清风馆正门清出近两丈宽。
  一袭玄色广袖华服的嬴驷下车,两侧士人连忙躬身行大礼,“参见秦公。”
  嬴驷脚步不停地往清风馆去,所过之处一片参拜声。
  在清风馆门口的宋初一等三人也都避到一侧,拱手见礼,“参见君上。”
  馆内早到的百家诸子亦纷纷出馆迎接。
  所有人都躬身参拜,嬴驷站在清风馆门口的台阶上,朗声道:“诸位免礼!”
  他顿了一下,待众人直身,才继续道:“今诸子百家、天下士子疑宋怀瑾有残暴言论,秦用宋怀瑾,诸位也算是怀疑我大秦暴政,疑嬴驷暴君,但大秦尚未分辩,宋怀瑾尚未分辩,事情无定论,一切言之尚早,诸位判死刑前请准备好切实证据,否则,昭昭日月、朗朗乾坤,我大秦威严,岂能容他人随意污蔑践踏?”一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那年轻君主一身肃冷,气势迫人,数千人的广场鸦雀无声,无一人敢发出丝毫声音。
  宋初一紧紧抿唇,嬴驷完全可以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变化,倘若无法回转,直接把她从秦国踢出去,然而,嬴驷却将她和秦国、和他绑在了一起。
  这么做固然能够压制住事态的发展,但也要冒风险。
  嬴驷率先进了清风馆,众人随后陆陆续续进入。
  待君臣诸子各自就座之后,嬴驷环视一圈,道:“想来诸位已经看见《灭国论》的手抄本了,宋怀瑾在此,尽可发问。”
  君座下方的台上设了二席,左边是受问者之位,右边是发问者之位。
  嬴驷话音一落,有侍者上前扶宋初一到左边席位坐下,倘若有人想就学术言论上与宋初一辩一辩,就可以坐到右边位置,倘若只是询问只言半句,便不需要坐上来。
  “敢问宋子,可知山东六国流出的《灭国论》?”有人立刻起身发问。
  “百家诸子在此,不敢当此称呼。”宋初一先客气了一下,接着道:“前些日已阅那卷《灭国论》。”
  “先生以为如何?”那人紧接着问道。
  宋初一笃定而言简意赅地道:“残暴不仁,有逆天道。”
  那人陡然厉声质问:“然而如此一卷言论,却出自你宋怀瑾之手,可是?”
  相对于此人的激烈,宋初一显得如一摊死水,“阁下何出此言?何以证明?”
  那人见宋初一不承认,冷哼一声,旋即大声道:“有博弈社中流传,宋怀瑾曾在卫国酒馆中言道:平生最大兴趣就是灭人国!此话可是从你口出?”
  “怀瑾在卫国,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既然早有此言,博弈社为何到今日才流传出来?”宋初一不答反问,她冷笑一声,“怀瑾的灭国论也早已写就,为何偏偏待我从巴蜀归来后半月之间传遍山东六国?”
  “我等……”这苍老的声音并不是很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一名素袍老者拄着手杖吃力地站了起来,一边往宋初一右边的位置走,一边道:“并无切实证据,证明那卷《灭国论》就是你这后生所作,但明面上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你,为天下苍生免遭涂炭,不得不慎重,只要你敢断指赌誓,老朽便信你。”
  “相子!”樗里疾忍不住站了起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随意毁伤,相子这个要求是否太过分了?”
  “用父母所授盟誓以证自身清白,有何过分?”相子步上台,在右边的座位跪坐下来,“此事暂且不说,道家《灭国论》实令老夫惊艳,愿以法家之学与后生辩上一辩。不知何人教出后生这等才学惊艳的道家子弟?”
  他顿了一下,微微一笑,转向南面次席一袭青衣的中年人,“庄子?”
  庄子居然在场!他不是最厌烦参加这种聚会?
  宋初一心中一跳,放在腿侧的手微微收紧,她已经知道这世界不是自己原来的世界,可以说,师门问题是她最大的致命漏洞,今日她处于被质疑的被动位置,如果非要逼着说出个一二三……在座的可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庄子目光落在宋初一被黑绸带遮去一半的面上,想起在蜀国她讲的那个“梦蝶”,转眼看了相子一眼,“且看输赢吧。”
  “怎么,庄子不是淡薄红尘?却还在意输赢?”相子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庄子闲闲地抄起手,微挑起唇角,“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道家说的是天道恒平。相子不懂道,不如与我先逍遥山水几日,感悟一番,何故与后生较劲?”
  这番话一点也没有给相子留情面!
  世人只道庄子逍遥不问俗事,却鲜知他其实是一把隐锋芒的利刃,一张利口从不顾人情世故,能说什么中听的话?
  “老朽的确不懂。”相子的声音丝毫不怒,但眼神似要在庄子身上剜两个洞,“不过难得看到一个顺眼的道家人,自要讨教一番。”言下之意,就是看着庄子特别不顺眼。
  “那请便就是了。”庄子淡然一笑。
  言语占了上风,可是相子却皱了皱眉,这才发觉自己被下了套,方才的问题竟被庄子轻松绕开。眼下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就不好再继续盘问。
  宋初一转身向右,微微躬身施礼,“请前辈指教。”
  “既是辩论就不分学道先后。”相子微微拱手,开始发问:“你在《灭国论》中言,人有欲,故而生出世间万种恶,主张以道家无为之说使人淡薄,岂非变相的灭欲?岂非有失人伦之道?”
  如今主流学派中,都有谈到人之“欲”,对于不好的欲望,多是主张用各种办法加以约束,却没有任何一家是宣扬灭掉人之欲望的。
  相子并非无缘故地跳出来出风头,而是要为逐渐衰落的法家扳回局面。
  当世,之所以有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各家都想证明自己的学说才是最合时的、最实用的,所以相子作为发问一方,主要是抓住《灭国论》中的漏洞进行抨击,证明《灭国论》根本无以治世。
  在驳倒宋初一之后,他可以再加以说明法家的种种好处,达到宣扬法家的目的。只要得到国君的认可,并得重用,法家才能够再次崛起。
  这次宋初一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举世皆知,秦国又借助法家人才强大起来,对法家的好处自然知之甚深,相子就是看准这次机会,才会亲自出马。
  “相子言重了。”宋初一直身,“道家一向主张一切顺应自然,从不助长什么,亦不会扼杀什么。灭国论中不过是主张用道家言论教化民众,道家人因明白,道法自然,顺应天命,故而淡薄。我既未强迫人灭欲,又何来‘扼杀’之说?”
  “既然如此,怎能保证别人能接受你的言论主张?灭国论之说,治国无用乎?”相子直指根本,但他也意识到道家学说,无论怎样都能转圜,想把宋初一驳到哑口无言很难,因此变了策略,一边驳,一边用法家作为对比,一样可以达到目的,“人因有欲,而生法度,可谓无法不成国,我法家专注法、术、势,富国强兵,重法、变法一段时间便可见成效,敢问如何能见《灭国论》之效?”
  宋初一本就没想辩赢,却也不能输。她微微侧头,道:“儒家治国无用乎?礼义仁德教化庶民,何以见效?灭国论本就不是治国实用之道,而是引导人心平和向善之言论,因此怀瑾无法回答相子所问。”
  本来的出发点就不同,不是一条道上的,所以没有什么可比性,难以用法家学术推翻《灭国论》,就算相子本人能把宋初一驳倒,也难以证明法家学术更强。
  到这个地步,相子的目的也达到了一部分,以他的身份地位,再纠缠下去难免显得没有风度,遂沉吟一下,拱手道:“倒是老朽偏执了,多谢赐教。”
  “相子言重。”宋初一还礼。
  相子起身回位。
  这是正经的学术交流与较量,就算落下风,抑或辩输了,也不会有人恶意嘲笑,更何况在此之前,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灭国论》本质。
  “在下儒门吴继。”随着相子入座,儒家后排有人站了起来,“据闻宋先生主张灭巴蜀,并且以计谋乱蜀……既然先生主张道家学术,为何做此灭人国之事?”
  宋初一道:“据说……也不过是传言而已,秦公在此,您大可问清楚。”
  嬴驷主动开口道:“巴蜀之乱已经近百年,近来更是愈发不可收拾,岂是宋子可为?我大秦平桀纣之乱,先生如此说,是质疑我秦国别有居心?”
  不仅解释,而且倒打一耙。
  吴继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坐在左下的墨家大弟子开口道:“言归正传,老夫倒是觉得相子提议甚好。我等不能证明山东六国流传的暴逆言论是宋怀瑾所为,但宋怀瑾也无切实证据证明不是自己所为,事情至此,总要给天下一个交代吧?”
  墨家巨子年事已高,因此并未亲至,只派了座下大弟子曲锢前来。墨家无意为难宋初一,也无意与秦国对立,只要宋初一肯发誓,便没有再追究的必要了。
  墨家的学派宗旨是“义”,当世之上与儒家并为最大、影响力最深的两个学派,而相对于儒家的松散,墨家内部结构严密,规矩森严,是一把战斗力极强的利刃。
  “以血盟誓即可,何必要残体?”一名大儒皱眉,并不认同。
  誓是必须发,关键是如何发的问题,在这个上面,就连嬴驷也没有发言权。
  “那残暴言论涂炭天下生灵,不赌以大誓,如何令天下信服?”曲锢看向宋初一,朗声问道:“宋怀瑾,你可敢残指以明清白?”
  就算没有人要求,宋初一也会赌誓,只是没想到相子先提出来了,而且不愧是法家的烈性子,开口就是断指盟誓。法家向来以公正严明著称,严于律己、严于律人,并非独独针对宋初一。
  君子,能为自己说错的一句话、做错的一件事情,自裁以谢罪,为了证明自己的品德,亦可以豁出性命!这是在这个世上的生存法则,纵然,君子之道已经逐渐衰落,但只要百家学派还在,这些生存法则就无法被彻底抹杀。
  “生死事小,失节事大。”宋初一缓缓说着,抬起手,“刀来!”
  “不……”
  樗里疾猛然直身,话刚出口,却被嬴驷冷声打断:“宋子磊落!上刀!”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的确算是很好了……在场肯定有人要搅局,如果一直推三阻四,恐怕处境会更加糟糕。樗里疾眼睛泛红,硬生生逼自己坐了回去。
  黑甲军将一把短刀送到宋初一面前,钦佩她的果敢磊落,“宋子请!”
  “慢着!诸子事情没弄清楚,就让宋子发毒誓,以众强凌弱,是否不妥?”一人从南墙角落站了起来。
  宋初一已经将刀拔出鞘,这人言语中是维护她的意思,但也不排除想继续搅和,把事情弄到不可收拾。如果是前世,别人能攻击的也不过是她的女子身,但今生……灭国论、她的出身、她的师门,还有……她在蜀国的种种作为,或许别人不知,但当时闵迟也在蜀国,未必不清楚!
  事情就此了结,舍下一根指头也不算什么。但这一根指头不能白舍……
  “阁下可是魏人?”宋初一问道。
  那人愣了一下,“非是魏人,宋子何出此言?”
  “在座可有魏人?”宋初一扬声道。
  座下零零散散有人应声。
  宋初一将手摊开在案上,微微挑起嘴角,“劳烦诸位转告贵国右郎中,他也不过只能攻击宋怀瑾本人罢了!就算宋某今日死于流言,也不能证明他就比宋某本事!”
  话音一落,扬刀挥下。
  众人还在想她话中的意思,却见一袭青衣如影般闪身到台上,一只手稳稳地抓住宋初一握刀的手,猛地转了个方向。
  冷光一闪,鲜血四溅。
  宋初一愣住,满屋的人也都张大嘴巴,略有些失态地盯着这一幕。
  案上确实落了一根尾指,却不是宋初一的,而是庄子的!
  “这个誓言,我替她发了。”庄子不顾众人惊讶,对天盟誓:“倘若那流传在山东列国的残暴之言是宋怀瑾所为,我愿代她受上苍惩戒,生生世世不得善终!”说罢,松开宋初一的手,洒然而去。
  温热的血液顺着指缝流下,宋初一像是被灼烫一般,一松手,短刀咣啷一声掉在地板上。
  为什么?这一世不过一面之缘,饮了一场酒,为什么替她盟这样重的誓言?宋初一喉头滚动,眼中温热的水渍将覆眼的黑绸浸湿。
  宋初一猛然起身,伸手扯下绸带,可眼前依旧是一片黑暗,辨不出方向。
  记忆里的师父,一直是个对任何事情都漫不经心的人,活得自在却也孤寂,他一向对师徒情谊也一副淡淡的模样。别说今生浅相识,便是前世,宋初一也不会想象师父有一天会把她的事情揽在身上。
  若说此世庄子非彼世庄子,可,他决然离去的行事风格,又同前世如出一辙。
  宋初一缓缓坐下,伸手摸到案上浸在血水里的断指,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直固若金汤的心墙瞬间崩塌,眼泪更是不受控制。她伏案掩饰住自己的失态。
  满案的血浸染在玄色衣袍上,只留下微暗的痕迹。
  众人被这一变故惊得什么都忘记了。
  纵然庄子的言论对治国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但是不可否认他的才学惊艳天下,那些气势恢宏、瑰丽无可比拟的文章,那些对天道彻悟的言论,皆受当下士子推崇,可说地位比孟子更超然。
  这样一个圣人,却遭受断指之难……
  纵然,众人不知他与宋初一的师徒关系,也并未逼师受过,但事情既已经发生,便是不争的事实,在场之人无不羞惭悔恨,均不愿再回想,便心照不宣地将此事揭了过去。
  受魏王命令过来煽动舆论的人也未曾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心知此事已经了结,这时谁要是再对宋初一发难,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樗里疾回过神来,看见宋初一伏在案上,久久未能起身,心中钝痛。
  “庄子已代徒发毒誓,诸子看……是让宋怀瑾再发一个呢?还是就此作罢?”嬴驷冷漠的声音打破寂静。
  “我等信庄子。”众人齐声道。
  “《灭国论》迅速流传山东六国,此事甚为蹊跷,不论此人是针对大秦还是针对宋子,嬴驷绝不会善罢甘休!”嬴驷缓缓起身,目光从宋初一背影掠过,“诸位既齐聚秦国,可尽情论学,秦定当尽地主之谊。”
  “恭送秦君。”众人施礼目送他离开。
  ……

前言/序言


《尘封的帝国:权力与荣耀的挽歌》 卷一:迷雾中的继承者 故事始于一个摇摇欲坠的庞大帝国——迦南。这个横跨三大洲的王朝,在历经了数百年的辉煌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部纷争与外部威胁。帝国的心脏——永安城,表面上依旧灯火辉煌,实则暗流涌动,忠诚与背叛如同毒藤般缠绕着王室的每一寸土地。 年轻的皇太子,李煜,一个看似温和却深藏不露的青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并非正统的长子,而是先帝临终前,在诸多复杂势力博弈下被秘密选定的继承人。他的即位,引发了数个强大藩王的强烈不满,特别是手握重兵的西境王萧远,他公开质疑李煜的血统与能力,意图借机“清君侧”,扶持他认为更合适的傀儡。 李煜的处境如同行走在刀尖上。他身边,忠心耿耿的宿卫统领沈烈,如同一把锋利的剑,为他扫清了即位初期几场针对性的刺杀。而太师冯远,这位陪伴了先帝一生的老臣,则化身为帝国的定海神针,凭借着老谋深算的外交手腕,暂时稳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边境线。 然而,权力斗争的核心,往往围绕着“秘档”。传说中,先帝在位期间,曾秘密整理了一份关于帝国数百年来所有核心机密的“天问录”。这份录件记载了帝国财富的真正来源、关键战役的真相,以及隐藏在皇室血脉深处的秘密。拥有它,便拥有了彻底驾驭这个帝国的钥匙。 李煜深知,他必须在巩固自身权力的同时,抢在萧远之前找到天问录。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潜入戒备森严的皇陵。 密室与暗流 皇陵的守卫是由传说中的“无影卫”负责,这是一支世代效忠于皇室分支、对外完全隐秘的暗卫组织。李煜依靠着一位童年时曾在他身边侍奉的宫女留下的线索——一枚雕刻着古老星象图的玉佩,找到了进入皇陵禁地的密道。 在冰冷、弥漫着千年尘土的地下空间,李煜见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景象:并非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而是一个巨大的、布满复杂机关的星盘。星盘的中心,赫然放置着一个被封印的暗盒。 就在李煜试图破解星盘之时,萧远的势力也开始行动了。萧远利用朝中安插的眼线,散播李煜弑父篡位的谣言,并以“匡扶社稷”之名,调集了三十万铁骑,开始向永安城进军。 为了争取时间,李煜启用了一枚尘封已久的“棋子”——被贬入冷宫的淑妃之女,林婉儿。林婉儿,一个美丽却因政治联姻而被遗弃的女子,她自幼熟读兵法,对宫廷的权力结构有着异于常人的洞察力。李煜向她许诺,只要能牵制住萧远南下的步伐,他将许诺她一个能真正做主的封地。林婉儿接受了任务,她的目标是说服素来与萧远不和的东海王,形成三方制衡的局面。 边关的烽烟与背叛的序曲 在北方边境,帝国正遭受着来自瀚海部族的残酷侵袭。镇守边关的大将军霍震,是帝国最富功勋的将领,但随着萧远势力的渗透,霍震被诬陷通敌。 沈烈奉命前往边关调查。他深入敌后,发现所谓的“通敌”证据,竟是萧远麾下一名心腹将领伪造的军情,目的在于削弱帝国的军事力量,让李煜在内乱中无暇顾及边防。 沈烈与霍震一同设计了一场“反间计”。他们故意泄露一份错误的军备调动计划,引诱瀚海部族发动大规模进攻。在战役的高潮,沈烈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成功地将敌军主力引入了事先设好的陷阱——被雪崩掩盖的山谷。 然而,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当沈烈带着战胜的捷报返回永安时,他发现自己被卷入了更深层的阴谋。负责后勤补给的内务府主管,竟然是萧远安插的亲信,他不仅截断了边军的粮草,更在关键时刻调换了李煜为沈烈准备的“御赐宝剑”,将一把淬毒的仿制品送到了沈烈手中。 权力的代价与抉择 李煜在太师冯远的辅佐下,开始着手清理永安城内的内奸。他利用民间流传的“谶语”,公开审判了几名关键的反对派官员,以此震慑了城中观望势力。但每一次清洗,都让李煜的心性越发冷硬。他开始怀疑身边所有的人,即便是最亲近的沈烈,也难逃他的审视。 林婉儿的行动也取得了成效。她凭借着过人的美貌与智谋,成功地在东海王面前挑拨了萧远与东海王之间的猜疑链,使得东海王决定按兵不动,暂时观望局势。然而,在成功的背后,林婉儿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她被卷入了东海王的宫廷斗争,失去了行动的自由。 在帝国权力图谱的边缘,一个神秘的组织——“烛影会”浮出水面。他们似乎洞悉一切局势的走向,并且掌握着关于“天问录”的另一部分线索。他们不效忠任何一方,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腐朽的帝国在权力倾轧中彻底崩塌,以便他们能够从中攫取更古老、更强大的力量。 李煜在绝境中,终于找到了破解星盘的方法。他意识到,“天问录”并非记载财富或兵法,而是记载着一种失传已久的“气运调和之术”,是先帝用来平衡帝国各大藩王势力、维系数百年的平衡的终极手段。 现在,摆在李煜面前的,是最终的决战。他必须在萧远的大军抵达永安城下之前,彻底掌握气运之术,否则,帝国将彻底分崩离析,陷入无尽的战火之中。他决定,以自己作为祭品,去激活这份至高无上的力量,但代价是,他将永远失去作为“人”的自由,成为帝国的永恒守护者。而沈烈,必须在他激活力量的过程中,充当他唯一的物理保护者,对抗来自萧远的致命一击。 (未完待续)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讲,我原本以为这种历史厚重的题材可能会有些枯燥,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用一种非常现代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政治角力呈现得清晰明了,即便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也能迅速代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她们绝非依附于男性的花瓶,而是拥有独立意志和强大智慧的个体,她们在那个时代的局限下,展现出的坚韧和谋略,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你在阅读紧张刺激的情节时,同时思考到关于权力本质和生存哲学的深刻问题。读完之后,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读了一个故事,更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与哲学公开课。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时而如山洪爆发般酣畅淋漓,时而又像春日细雨般娓娓道来,张弛有度,让人欲罢不能。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将这套书读完,但每翻开一页,都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向前。作者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据想必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那样扎实可靠,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更难得的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并没有忽略个体情感的描摹,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恋与至死不渝的友谊,为这部厚重的作品增添了柔软而动人的底色。看到主角们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求生,那种对生命力的赞颂,着实让人动容,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被极大地充盈了。

评分

这部作品的笔触实在是太细腻了,读起来简直就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挣扎,都让人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权谋斗争的描绘,那种暗流涌动、步步为营的紧张感,让人完全沉浸其中,每一次反转都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读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那种对乱世中个体命运的思考,久久萦绕不去。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让人不得不去审视那些关于忠诚、背叛与牺牲的复杂命题。尤其是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作者的描述极富画面感,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嘶吼,感受到硝烟弥漫的残酷,这样的史诗感,着实令人震撼。

评分

这套书的实体装帧和装帧设计也让我非常惊喜,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典藏的重量感。内容上,我最佩服作者构建世界观的能力,那种层层递进的设定,无论是疆域的划分、势力的更迭,还是文化习俗的描摹,都显得那样真实可信,让人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像是一部精细的历史切片,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教训,对于我们现代人也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成功地平衡了艺术性和思想性,既能满足读者对精彩故事的渴望,又能提供足够的深度供人思考。我向所有喜爱历史、权谋题材的读者强烈推荐,相信它会成为你书架上的珍藏!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个人特色,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却又不失现代的流畅性,读起来非常享受。很多段落的文字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优美的散文诗,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品味那些精妙的措辞和绝妙的比喻。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多线并进,看似散乱却最终汇聚于一处,这种精密的布局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掌控力。它展现了一种极其成熟的叙事技巧,让读者在追寻主线的同时,也能品味到支线故事带来的丰富层次感。对于喜欢深度阅读和细品文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韵味和更深一层的含义。

评分

对的,这本有结局了,很棒,全了!

评分

京东大促,买了好多书,看起来不错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开始看

评分

原先买了上部,写得不错,下部跟上。

评分

一次性买了好多书,没时间看,反正据说好看

评分

书还没看,买了一堆,一本本来,不急。

评分

看书的名字买的 内容还没有看呢 等看后再来追加。书的质量还是可以的,就是不知道内容好看不

评分

趁活动买着看,字体有点小

评分

还没看,包装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